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of Brain Death Criteria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3
1
作者 Ze-Yu Ding Qian Zhang Jian-Wei Wu Zhong-Hua Yang Xing-Quan Zh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1期2896-2901,共6页
Background: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brain death (BD) va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designed to compare procedures to determine BD in two countries. Methods:... Background: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brain death (BD) va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designed to compare procedures to determine BD in two countries. Methods: The latest criteria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published in 2010. The latest criteria in China were published in 2009. We used these two types of BD criteria to evaluate patients who were considered to be BD. The time, cost, and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rom January 1, 2012 to October 8, 2013, there were 37 patients which were applied for BD evaluation in the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The cause of coma were known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18 patients, 48.6%),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8 patients, 21.6%), cerebral ischemia (9 patients, 24.3%), brain stem tumor (1 patient, 2.7%),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1 patient, 2.7%).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s were done for all of the patients except 1 patient who had low blood pressure. Three patients had hrainstem reflexes that were excluded from BD. Twenty-five patients had apnea tests, and 20 tests were completed that were all positive. Confirmatory tests were completed differently: Transcranial Doppler (30 patients, positive rate 86.7%), electroencephalogram (25 patients, positive rate 100%),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16 patients, positive rate 100%). Thirty-thre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D by criteria of the United States. Only 9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D by Chinese criteria. The use of time and money in the USA criteria was obviously fewer than those in Chinese criteria (P = 0.000).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BD criteria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ese criteria were stricter, lower positive rate, more cost in money and time, and more reliable by families and do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nea Test brain death criteria China DIAGNOSIS the United States
原文传递
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指南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丁晨光 董建辉 高宝山 吴江涛 丁振山 薛武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7-845,共9页
为促进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的规范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指南》。该指南整合了肾脏移植学和遗体器官捐献学领域的专家共识,依据现有的临床指南、系... 为促进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的规范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指南》。该指南整合了肾脏移植学和遗体器官捐献学领域的专家共识,依据现有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病例研究、专家共识等资料,并结合近年国内外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的临床问题。在多次专家研讨和达成一致意见后,完成了该指南的撰写。该指南共包含11个临床问题,14条推荐意见,并按照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级别进行了分级。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提高我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保存水平,减少器官弃用率,缓解器官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器官捐献 肾脏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供肾保存 扩大标准供者 脑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下载PDF
人体器官捐献中的死亡标准问题
3
作者 杨顺良 江哲龙 +2 位作者 吕立志 李羽抒 王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6,共8页
死亡后捐献是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新修订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未定义死亡,且回避了“是否承认脑死亡”这一关键性问题,器官捐献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或损害捐献者权益的情况。死亡是人类生命... 死亡后捐献是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新修订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未定义死亡,且回避了“是否承认脑死亡”这一关键性问题,器官捐献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或损害捐献者权益的情况。死亡是人类生命过程最终无法避免的事实,任何时代都需要而且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标准来判定死亡。死亡标准的建立基础是人们所持有的死亡观,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因素制约。中西方死亡判定标准的认定上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规范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推进器官捐献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动机纯正原则,以知情同意为前提,尊重捐献者及其近亲属的死亡标准自主选择权,严格遵循死亡判定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死亡认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死亡标准 脑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伦理 知情同意 自主选择
下载PDF
Brain Death,Concept and Criteria
4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18期42-42,共1页
The concept of brain death originated in France. In 1959, the French scholars P. Mollaret and M. Goulo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coma de- passe" or "brain death" for the first time and reported 23 ... The concept of brain death originated in France. In 1959, the French scholars P. Mollaret and M. Goulo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coma de- passe" or "brain death" for the first time and reported 23 cases with such symptoms. The first guidelines (the Harvard criteria) for diagnosing brain death was established in 1968, defining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death Concept and criteria
原文传递
脑死亡判定标准在临床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晓萍 李方明 +1 位作者 郭毅 王启章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8期1679-1681,共3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脏已经逐渐失去作为死亡诊断靶器官的“唯一”权威地位。脑死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死亡。脑死亡标准涉及到很专业的医学知识,我国还未颁布正式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因此,深入研究脑死亡并早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脏已经逐渐失去作为死亡诊断靶器官的“唯一”权威地位。脑死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死亡。脑死亡标准涉及到很专业的医学知识,我国还未颁布正式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因此,深入研究脑死亡并早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有利于更科学地判定人的死亡,维护死者的尊严,节约卫生医疗资源和减轻家属负担、及促进器官移植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判定标准
下载PDF
认识脑死亡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晓峰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7,共2页
脑死亡是指脑功能永久性不可逆的完全丧失,而不考虑呼吸心跳是否停止。目前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已具有高度准确性。脑死亡的确立对树立新的道德观念、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器官移植发展意义重大,但要在中国立法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 脑死亡 诊断标准 立法 器官移植
下载PDF
胰肾联合移植前供胰评估标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路浩 方佳丽 +7 位作者 张磊 李光辉 徐璐 赖兴强 熊韫祎 陈荣鑫 马俊杰 陈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4157-4161,共5页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供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者的手术安全及长期存活,但是国内目前对于胰肾联合移植供胰评估标准并无统一规范。目的:总结分析63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胰的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供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者的手术安全及长期存活,但是国内目前对于胰肾联合移植供胰评估标准并无统一规范。目的:总结分析63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胰的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潜在供胰的评估、获取及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胰和供肾来源于器官获取组织主导的公民器官捐献,脑死亡供者根据《中国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进行判定。通过胰肾联合移植供胰评估的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和禁忌证,对供者进行严格评估和筛选。结果与结论:对168例供者进行严格评估,共成功完成63例胰肾联合移植供胰的评估、获取和手术,供胰的冷缺血时间为145-320 min。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的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术。6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受者术后需口服降糖药,1例受者恢复胰岛素使用,余受者血糖正常,均成功摆脱降糖药和胰岛素,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作者所在移植中心胰肾联合移植前供胰评估标准,可以简单有效地进行供胰评估,提高了供胰利用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脑死亡器官捐献 胰肾联合移植 胰腺移植 供胰评估标准
下载PDF
肾移植手术围术期肾功能保护的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萍 闵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其生活质量。重视供肾保存方式的革新、保存模式的创新及保存液配方的改良是供肾保存的研究热点。减少围术期肾移植相关药物对供受体肾功能的扰乱及良好的液体管理是保证...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其生活质量。重视供肾保存方式的革新、保存模式的创新及保存液配方的改良是供肾保存的研究热点。减少围术期肾移植相关药物对供受体肾功能的扰乱及良好的液体管理是保证肾移植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优化供体预处理及动态的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可能是提高肾移植手术质量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脑死亡捐献器官 心脏死亡捐献器官 扩展标准供体 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
下载PDF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3
9
作者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37 位作者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 郑树森 叶啟发 唐佩福 徐骁 李建辉 谢海洋 王彦峰 陈静瑜 董念国 殷浩 辛立明 张浩 张建政 霍枫 杨家印 杨洪吉 泮辉 李绍光 贾俊君 俞浩 梁涵 杨思佳 乔银标 罗佳 李浩宇 王浩 刘鐘阳 张里程 胡潇逸 吴昊 胡逸青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60,共17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保护 机械灌注 器官保存液 静态冷保存 脑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扩大标准供者
下载PDF
基于器官捐献视角论我国脑死亡标准的立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小杉 胡春晓 +2 位作者 杨雅君 钱共匋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742,748,共7页
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尚未对脑死亡标准进行立法确认。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脑死亡标准立法现状和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实行的死亡判定标准,从器官捐献视角探讨了我国进行脑死亡标准立法的必要性,并基于实际国... 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尚未对脑死亡标准进行立法确认。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脑死亡标准立法现状和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实行的死亡判定标准,从器官捐献视角探讨了我国进行脑死亡标准立法的必要性,并基于实际国情对脑死亡标准立法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开展脑死亡标准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心脏死亡 脑死亡标准 脑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立法
下载PDF
美国成人心脏移植现状与外科进展
11
作者 梁宏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7-1588,共22页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10年来,心脏移植外科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供体心脏的严重不足始终是限制心脏移植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随着供心复苏、保存与评估技术的革新,扩展标准供体和循环死亡供体的应用日益增...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10年来,心脏移植外科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供体心脏的严重不足始终是限制心脏移植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随着供心复苏、保存与评估技术的革新,扩展标准供体和循环死亡供体的应用日益增加,供心缺血的安全时限和获取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均显著扩充了供体库,推动了心脏移植数量的迅速增长。同时,心脏移植外科技术和受体围手术期管理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技术,特别是机械循环支持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有望为心脏移植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本文对近年来美国成人心脏移植的现状与外科主要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读者提供启示,激发在该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脑死亡后捐献供体 循环死亡后捐献供体 扩展标准供体 多器官联合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机械循环支持 人工智能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9
12
作者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36 位作者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 郑树森 叶啟发 唐佩福 徐骁 李建辉 谢海洋 王彦峰 陈静瑜 董念国 Vanin Pinto Ribeiro 殷浩 辛立明 张浩 张建政 霍枫 杨家印 杨洪吉 泮辉 李绍光 贾俊君 俞浩 梁涵 杨思佳 乔银标 罗佳 李浩宇 王浩 刘鐘阳 张里程 胡潇逸 吴昊 胡逸青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保护 机械灌注 器官保存液 静态冷保存 脑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扩大标准供者
原文传递
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博瀚 宋九林 +6 位作者 蒋利 杨俭 吕涛 黄斌 吴泓 杨家印 严律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行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行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性肝细胞癌受者,年龄为46岁,体质量为66 kg,身高为171 cm,血型为A型Rh阳性。移植物1来自女性活体供者,年龄为23岁,体质量为50 kg,身高为150 cm,血型为A型Rh阳性。移植物2来自男性脑死亡捐献者,年龄为44岁,血型为A型Rh阳性。手术在3个手术间施行,2个手术间同时施行移植物1和移植物2的切取手术,第3个手术间施行受者肝脏游离,当移植物的体外拼接接近完成时,完整取出受者肝脏,并施行肝移植。观察指标:(1)活体供者及受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受者病肝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肝细胞癌复发监测、移植肝功能监测、免疫抑制剂监测调整、胆道血管并发症监测、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受者需终生定期随访,最近一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4日。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活体供者及受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活体供者手术时间为315 min,术中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输入自体回收血量约200 mL,术后第6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受者顺利完成改良背驼式肝移植。移植物1取自活体供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肝右叶,质量410 g。移植物2取自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质量400 g,拼接后的供者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1.2%。受者手术时间为815 min,无肝期时间为60 min,术中出血量约1500 mL,术中输血量为1800 mL。住院期间受者体温正常。术后第1天受者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达到峰值(分别为17.15×109/L和91.7%),后逐渐降低,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术后第7天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至正常范围(分别为7.90×109/L和70.9%),停用抗菌药物。住院期间,受者白蛋白(Alb)为31.0~41.4 g/L,受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肝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第10天受者全身状况良好,康复出院。(2)受者病肝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①中分化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欠完整,未侵及肝被膜,周围肝组织呈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结节性肝硬化改变,肝门断端未见肿瘤累及;②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沉积;③腹腔淋巴结1枚,呈反应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0%细胞为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阴性。(3)随访情况:受者2019年11月19日复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2.92μg/L、异常凝血酶原16 AU/L,结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阴性结果提示肿瘤无复发。受者2019年12月3日复查肝功能:TBil 8.6μmol/L,ALT 23 IU/L,AST 28 IU/L,Alb 44.0 g/L;他克莫司血药浓度4.2μg/L,调整吗替麦考酚酯至250 mg 2次/d,其余治疗不变(他克莫司2 mg 1次/d,西罗莫司1 mg 1次/d);无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提示胆道血管并发症、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超出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的次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人 超出米兰标准 双供肝 脑死亡供肝 活体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背驮式肝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