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力平衡针法对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章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AM-1 张力平衡针法 IL-1 脑梗死患者 血清 SICAM-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酶联免疫吸附法 白细胞介 传统针法 改善作用 传统针刺 神经功能 RCI 正相关 含量 水平
下载PDF
脑梗死针灸治疗方案的优选及对IR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鼎坚 刘彪 +6 位作者 陈尚杰 周开斌 陈文 窦维华 林周杰 刘运珠 罗本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及其机理。方法:将63例脑梗死病人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行针次数(A)、留针时间(B)、针具(C)、穴位(D)4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胰岛素抵抗(IR)的改...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及其机理。方法:将63例脑梗死病人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行针次数(A)、留针时间(B)、针具(C)、穴位(D)4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胰岛素抵抗(IR)的改变。结果:D、A对两者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P<0.01);B有明显的影响(P<0.05);而C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影响不大(P>0.05),对IR改善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P<0.01);D是针灸治疗脑梗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调督为主针法、行针2次、留针60分钟是这个实验中的最佳方案;对IR的良性调整作用是其获效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治疗方案 胰岛素抵抗(IR)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针灸治疗 优选方案 随机分组 设计方案 留针时间 治疗前后 最佳方案 调整作用 机理 行针
下载PDF
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PET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向宇 高硕 +3 位作者 赵建国 蔡莉 庞纪平 陆明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2例,随机分为2组,醒脑开窍组(7例)选取内关、水沟、风池、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常规针刺组(5例)选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和悬钟。针刺前后应用正...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2例,随机分为2组,醒脑开窍组(7例)选取内关、水沟、风池、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常规针刺组(5例)选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和悬钟。针刺前后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结果:醒脑开窍组激活的脑区有梗死中心区、颞上回、丘脑、颞下回、直回、岛叶、枕外侧、顶叶、小脑;常规针刺组激活海马、额下回、尾状核、扣带回、楔前叶、顶叶。结论:不同穴位组合激活不同的脑区,说明了穴位与脑功能区存在特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电针 葡萄糖/代谢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选穴
下载PDF
针刺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韩景献 金炫 +2 位作者 刘存志 王涛 陆明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中药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测中医症状积分,检测血脂各项指标。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改善血脂方面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中药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测中医症状积分,检测血脂各项指标。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改善血脂方面总有效率为72·4%,与中药组的65·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为89·7%,优于中药组的62·1%(P<0·05),其中在改善肢体麻木刺痛、头昏头晕、胸胁胀闷、纳呆、困倦乏力等症状方面亦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调节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的紊乱,改善主要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并发症 高脂血症/针灸疗法 高胆固醇血症/针灸疗法 醒脑开窍
下载PDF
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白慧梅 张玉莲 +2 位作者 何剑炜 张连城 杨颖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综合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灌肠...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综合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68.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39.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01)。昏迷量表(GC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治疗 脑梗塞/治疗 针药并用 通络 灌肠 @急性大面积脑梗塞
下载PDF
体针与头体针联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包飞 王道海 +2 位作者 张云祥 王凤琴 孙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颅内动脉硬化/针灸疗法 头针 急性病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体针
下载PDF
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邢军 王艳君 李玉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以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标...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以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标准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并且运动功能提高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整体同步康复脑梗死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患者平衡障碍,尤其对伴有视、听等感觉障碍的脑梗死早期患者疗效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治疗 针刺疗法 高压氧 运动障碍/治疗
下载PDF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元琦 陈丽仪 +5 位作者 符文彬 欧爱华 区轩明 李伟雄 樊莉 萧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整体针灸法分期取穴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针灸法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中风病中医... 目的:比较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整体针灸法分期取穴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针灸法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中风病中医病类诊断计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方法 脑梗塞/康复
下载PDF
调神复音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罗卫平 谭吉林 黄红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复音针刺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与单纯语言训练组,各30例。针刺治疗以调神复音法为主,取穴四神聪、本神、神庭、廉泉、心俞、神堂、神道、灵道;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 目的:观察调神复音针刺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与单纯语言训练组,各30例。针刺治疗以调神复音法为主,取穴四神聪、本神、神庭、廉泉、心俞、神堂、神道、灵道;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2组都治疗5个疗程,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做1次语言检测评价。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P<0.05)。结论: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的患者经调神复音针刺法与语言训练治疗后,优势互补,明显改善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调神复音针刺参与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并发症 脑梗塞/针灸疗法 失语/针灸疗法 语言疗法 @调神复音针刺法
下载PDF
高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天衡 郝俊杰 +5 位作者 高建 朱鑫璞 周晓宇 杨建道 张会军 王少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注射 静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脑出血
下载PDF
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3
11
作者 俞昌德 吴炳煌 +3 位作者 张晶 宋红梅 王国书 俞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急性病 头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血液 @颅针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志新 卞金玲 +6 位作者 许军峰 中鹏飞 熊杰 郭家奎 张智龙 李军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34例,以SAS编码,随机分配到醒脑开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简称醒脑组和常规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每日1次,共4周)和西医常规治疗;常规组...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34例,以SAS编码,随机分配到醒脑开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简称醒脑组和常规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每日1次,共4周)和西医常规治疗;常规组118例,接受常规针刺和西医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随访期末生存、治疗和复发情况。次要指标:随访期末神经功能评估,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随访时醒脑组病死率(0.86%)、继续治疗率(36.21%)与常规组(1.69%、3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29,P=0.59;X^2=0.32,P=0.57),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醒脑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是安全的,其远期疗效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醒脑开窍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下载PDF
针刺颅骨缝加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俞昌德 吴炳煌 +2 位作者 白靖宇 张晶 俞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 (CI)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 :6 0例早期CI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 ,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治疗。结果 :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 (CI)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 :6 0例早期CI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 ,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治疗。结果 :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血小板膜糖蛋白 (GMP 14 0 )较B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颅针加药物改善临床神经功能 ,抑制血小板活化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②CI早期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血浆GMP 14 0水平呈中度正相关 ,表明血浆GMP 14 0水平可作为CI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神经功能 预后 适应证
下载PDF
巨针巨刺法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光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1-703,共3页
目的 :观察巨针巨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 4 4例与毫针巨刺组 3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多项指标参... 目的 :观察巨针巨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 4 4例与毫针巨刺组 3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多项指标参数 ,但巨针组优于毫针组 (P <0 0 5 )。结论 :两种刺法均有效 ,巨针法优于毫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脑血流图 血脂 血液流变学 巨刺法 毫针法 对比观察
下载PDF
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新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148例、康复训练组(B组)142例、常规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144例和药物组(D组)144例4个研究组。用Fugl-Me... 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148例、康复训练组(B组)142例、常规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144例和药物组(D组)144例4个研究组。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BM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M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B、C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方法 康复
下载PDF
“闪动效应”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钰 刘俊洪 张君幸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闪动效应”针刺法。比较两组疗效、肌力恢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两组疗法在上肢肌力恢... 目的:寻找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闪动效应”针刺法。比较两组疗效、肌力恢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两组疗法在上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疗法在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疗法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闪动效应”针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方法 得气 电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