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protection by misoprostol against rotenon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rat brain 被引量:1
1
作者 Omar M.E.Abdel-Salam Amany A Sleem +2 位作者 Eman R Youness Nadia A Mohammed Enayat A Omar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1期40-47,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prostaglandin E1 analogue misoprostol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degeration caused by subcutaneous rotenone administration in rats. Methods:Rotenone was administered in a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prostaglandin E1 analogue misoprostol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degeration caused by subcutaneous rotenone administration in rats. Methods:Rotenone was administered in a dose of 1.5 mg/kg every other day for 2 weeks. Starting from the 1 st day of rotenone injection, rats were subcutaneously treated with misoprostol at doses of10, 100 or 1 000 μg/kg. Rats were evaluated for brain lipid peroxidation(malondialdehyde:MDA), reduced glutathione(GSH), nitric oxide(NO) levels, and paraoxonase-1(PON-1) activity.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ti-apoptotic protein B cell/lymphoma-2(Bcl-2)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triatum.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triatum were also perform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vehicle-treated group, rotenone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rain lipid proxidation(MDA)by 61%(P<0.05)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NO by 73.1%(P<0.05) and a decrease in GSH concentration by 29.4%(P<0.05). In addition, brain PON-1 activ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63.0%(P<0.05) and striatal Bcl-2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27.9%(P<0.05) with respect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value. Brain sections from rotenone treated rats showed extensive dark pyknotic and apoptotic nuclei in neurons, shrunken cytoplasm and perineuronal vacuolation.Rotenone also caused pronounced expression of iNO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triatum.Treatment with misoprostol at doses of 100 and 1 000 μg/kg resulted in decreased brain MDA(by 16.5%-23.0%)(P<0.05) and NO levels(by 37.1%-40.7%)(P<0.05) and increased GSH concentrations(by 18.8%-30.1%)(P<0.05). PON-1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80.0%-114.8%(P<0.05) by misoprostol at 100 and 1 000 μg/kg,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misoprostol treatment restored striatal Bcl-2 concentrations to its normal value. Misoprostol treatment resulted in markedly reduced brain injury and decreased iNOS express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triatum of rotenone intoxicated rats. Conclusion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misoprostol prevents the rotenone-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in rat brain by reducing brain oxidat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OPROSTOL ROTENONE brain oxidative stress B cell/lymphoma-2 PARAOXONASE
下载PD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vanishing brain space occupying lesion in a child
2
作者 Sherifa A Hamed Mohamad A Mekkawy Hosam Abozaid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11期956-964,共9页
We describe clinical, diagnostic features and follow up of a patient with a vanishing brain lesion. A 14-yearold child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t September 2009 with a history of subacute onset of feve... We describe clinical, diagnostic features and follow up of a patient with a vanishing brain lesion. A 14-yearold child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t September 2009 with a history of subacute onset of fever, anorexia, vomiting, blurring of vision and right hemiparesis since one mon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of the brain revealed presence of intraaxial large mass(25 mm × 19 mm) in the left temporal lobe and the brainstem which showed hypointense signal in T1 W and hyperintense signals in T2 W and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 images and homogenously enhanced with gadolinium(Gd). It was surrounded by vasogenic edema with mass effect.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mannitol(2 g/12 h per 2 d) and dexamethasone(8 mg/12 h) were given to relief manifestations of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hole craniospinal radiotherapy(brain = 4000 CGy/20 settings per 4 wk; Spinal = 2600/13 settings per 3 wk) was given based on the high suspicion of neoplastic lesion(lymphoma or glioma). Marked clinical improvement(up to complete recovery) occurred within 15 d. Tapering of the steroid dose was done over the next 4 mo. Follow up with MRI after 3 mo showed small lesion in the left antero-medial temporal region with hypointense signal in T1 W and hyperintense signals in T2 W and FLAIR images but did not enhance with Gd. At August 2012, the patient developed recurrent generalized epilepsy. His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howed the presence of left temporal focus of epileptic activity. MRI showed the same lesion as described in the follow up. Th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s were normal. The seizures frequency was decreased with carbamazepine therapy(300 mg/12 h). At October 2014, single voxel proton(1H) MR spectroscopy(MRS) showedreduced N-acetyl-aspartate(NAA)/creatine(Cr), choline(Cho)/Cr, NAA/Cho ratios consistent with absence of a neoplasm and highly suggested presence of gliosis. A solitary brain mass in a child poses a considerable diagnostic difficulty. MRS provided valuable diagnos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umor and pseudotumor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ISHING brain mass GLIOSIS Unconfirmed diagnosis lymphoma GRANULOMA
下载PDF
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孙慧 高赛 +1 位作者 武雷 黄德晖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9-3-1—2022-12-31就诊并确诊的15例PCNSL患者、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 目的探讨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9-3-1—2022-12-31就诊并确诊的15例PCNSL患者、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of the CNS,IDDs)患者和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PCNS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多组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血清和脑脊液IL-6、IL-10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CNSL患者脑脊液IL-10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年龄、病灶数目、病程、病灶的最大径、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关系。结果与IDDs组和PCNSV组比较,PCNSL患者脑脊液IL-10水平升高(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IL-10鉴别诊断PCNSL的曲线下面积为1,以11.45 pg/mL为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NSL患者脑脊液IL-10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数目、病程、病灶的最大径、SUVmax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无法取得脑活检且疑诊PCNSL的患者于治疗前进行IL-10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脑脊液IL-10升高强烈提示PCNSL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10 脑组织活检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分析
4
作者 权建华 刘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20例PCNSL患者,其中10例误诊,通过分析误诊、未误诊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探讨PCNSL患者易误诊的影像学原因。结果本组头痛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20例PCNSL患者,其中10例误诊,通过分析误诊、未误诊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探讨PCNSL患者易误诊的影像学原因。结果本组头痛15例、肢体无力11例、视力视野受损7例、头晕6例。20例共检出30个病灶,位于浅部脑组织19个,深部脑组织7个,脑室内4个;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合并坏死6例。10例首诊误诊者纳入误诊组,误诊为转移瘤5例、脑胶质瘤5例。误诊时间10 d~2个月。诊断正确组和误诊组在多发病灶、出血、合并坏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经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对MRI增强扫描明显增强部位取材行病理检查后,确诊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予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死亡病例。结论接诊PCNSL患者时,当MRI增强扫描未发现典型征象时,易误诊颅内其他疾病;颅内占位性多发病灶、出血、合并坏死是PCNSL影像学误诊的因素,仔细观察、认真鉴别,必要时多学科协作会诊并及早行手术病理检查有利于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 误诊 转移瘤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07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福林 陈宏 +5 位作者 潘力 陈衔城 徐启武 王善祥 朱静静 周良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s)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病理特性。方法 :分析 10 7例PCNSLs的临床资料 ,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 (ABC法 )LCA、L2 6、UCHL 1、Lyso、α1 AT、MAC、GFAP、S 10 0蛋白、EMA等标记 ,... 目的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s)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病理特性。方法 :分析 10 7例PCNSLs的临床资料 ,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 (ABC法 )LCA、L2 6、UCHL 1、Lyso、α1 AT、MAC、GFAP、S 10 0蛋白、EMA等标记 ,并区分T、B细胞类型。结果 :该肿瘤以 4 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 ,以颅内压力增高或肢体麻瘫为主要表现。肿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以侵犯大脑半球 (尤以额、颞叶 )较多。PCNSLs的组织学特征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 ,如体躯性淋巴瘤胞质常少 ;病灶周边区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 ,病灶中央的瘤细胞呈片状分布伴灶性坏死和出血 ,肿瘤侵及脑膜可引起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的 33例中 ,有 2 9例 (占 84 8% )为B细胞型 ,其中 1例为富T的B细胞型 ;4例(15 2 % )为T细胞型。结论 :PCNSLs为高度恶性肿瘤 ,临床上起病急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力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 ;瘤细胞形态相似于体躯性淋巴瘤肿瘤周边部瘤细胞 ,有向血管性 ,以血管为中心 ,侵犯血管壁形成袖套状 ,中心部瘤细胞呈弥漫分布 ,有坏死、出血 ,免疫组化显示为B细胞型与T细胞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PCNSLs
下载PDF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吴仕科 王志敢 +4 位作者 张亚林 瞿中威 徐德荣 邹高伟 韩亮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6个较均匀,6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形态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影像表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表现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日升 王金林 +4 位作者 陶晓峰 施增儒 刘士远 肖湘生 黄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05-1807,共3页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单发18例,多发7例;幕上33例,幕下4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单发18例,多发7例;幕上33例,幕下4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灌注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季学满 卢光明 +4 位作者 张宗军 唐晓俊 王中秋 黄伟 张志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评价MR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定向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行MRI常规平扫、MR灌注成像和增强扫描。另随机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资料,用于M... 目的评价MR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定向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行MRI常规平扫、MR灌注成像和增强扫描。另随机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资料,用于MR灌注成像对比研究。MR灌注成像采用动态磁敏感性对比增强技术,计算每例肿瘤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值,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最大rCBV比值和平均rMTT比值。结果增强后11例脑淋巴瘤均有强化,其中7例重度强化、3例中重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实质部分多呈不均匀性中重度强化,肿瘤内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囊变。1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平均最大rCBV比值为2.05、平均rMTT比值为1.07;25例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最大rCBV比值为6.78、平均rMTT比值为1.04。两者之间平均最大rCB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P<0.01)、平均rMT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具有低rCBV比值的趋势,结合其常规MRI表现,MR灌注成像可作为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淋巴瘤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
下载PDF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病理与MRI表现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又成 李宗芳 +2 位作者 李建策 李剑敏 田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3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特征及其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未经治疗的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EPIDWI及增强SET1WI。结...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特征及其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未经治疗的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EPIDWI及增强SET1WI。结果:13例患者共计19个病灶,其中5例(38%)有多发病灶。T1WI病灶为等、低信号,其中3个病灶伴有局灶性高信号;12个病灶在T2WI上为等、低信号;14个病灶在DWI上为等、高信号,病灶增强部分的ADC值为0.59×10-3~0.91×10-3mm2?s,均值及标准差为(0.71±0.20)×10-3mm2?s,对侧正常脑组织白质的ADC值为(0.85±0.08)×10-3mm2?s。所有病灶均有强化,12个病灶为均匀强化。大多数病灶病理上表现为瘤细胞密集、高核浆比,瘤细胞沿血管周围排列呈“袖套”样改变,血管增生不明显,病灶内出血坏死少见。结论:免疫功能正常状态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与其病理亚型无关,但与其细胞密集、高核浆比及有无出血坏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9例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卫东 吴沛宏 +1 位作者 谢传淼 李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5-777,共3页
背景与目的:脑原发淋巴瘤少见,术前常被误诊为恶性胶质瘤或转移瘤。由于脑原发淋巴瘤对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敏感,因此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免疫状态正常人脑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 背景与目的:脑原发淋巴瘤少见,术前常被误诊为恶性胶质瘤或转移瘤。由于脑原发淋巴瘤对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敏感,因此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免疫状态正常人脑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9例脑原发淋巴瘤MRI表现特征(包括病灶的数目、位置、信号强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程度及瘤体强化特点)。结果:9例病变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幕上者8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者1例。平扫T1WI上呈低信号8例,等信号1例;平扫T2WI上等信号6例,低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2例病灶中见坏死改变。瘤周水肿轻度5例,中度3例,重度1例。增强后肿瘤呈团块状强化4例,分叶状强化3例,环状强化2例。结论:免疫状态正常人脑原发淋巴瘤具有较典型的MRI征象,结合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免疫状态
下载PDF
MRI多检查序列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1
11
作者 朱秀芳 李蕾 +1 位作者 苗重昌 李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18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增强T1WI、DWI、MRS、SWI、DTI。分析并比较不同序列中病灶的表现及信号特征...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18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增强T1WI、DWI、MRS、SWI、DTI。分析并比较不同序列中病灶的表现及信号特征,探讨其在脑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单发12例,多发6例。共检出病灶29个,其中幕上25个,幕下4个。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_2WI呈稍高或等信号。所有病灶强化明显,较均匀一致强化26个,中心坏死3个。瘤体实质区DWI示为高或稍高信号,ADC灰阶图信号与DWI图相反。MRS示Cho峰升高,Cr峰轻度降低,NAA峰降低,出现高耸Lip峰或反向Lip峰。SWI示瘤体内可见微量出血,未见明显显影血管,周围可见受压移位血管。DTI示瘤体实质区的FA值减低,DTT示瘤体区纤维束显著减少。结论 MRI多个检查序列的联合应用可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柳青 张磊 +2 位作者 王光宪 文利 张冬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提高对本病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5年8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39例的MRI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病理的关系。结果 39例中23例单发,16例多...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提高对本病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5年8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39例的MRI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病理的关系。结果 39例中23例单发,16例多发,共发现79个病灶,其中幕上68个,幕下11个,幕上病灶多位于脑实质深部或中线区域,其中额、顶、颞、枕叶脑白质深部共33个,基底节区15个,胼胝体8个,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7个,丘脑5个。MRI平扫于T1WI序列,呈等信号病灶47个,稍低信号32个;T2WI序列呈等信号病灶54个,稍高信号25个;T2 flair序列以等信号为主。MRI增强扫描,均匀或较均匀团状强化病灶25个,不均匀团状强化8个,结节状强化29个,不规则片状或斑片状强化9个,病变位于胼胝体呈蝶翼状强化8个。其中15个病灶出现"握拳状"强化征象,26个见"尖角征",28个病灶出现"缺口征"或"脐凹征",3个病灶可见邻近脑膜强化。33个病灶瘤周轻度水肿,29个瘤周中度水肿,17个瘤周重度水肿。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多表现为与灰质相近的等信号,其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排列紧密、核浆比例较高、细胞间隙含水少,肿瘤围绕血管周围间隙浸润生长、破坏血脑屏障,且由于囊变坏死少见,故多呈明显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分析(附9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费智敏 王勇 +5 位作者 罗其中 丘永明 华佳 邹爱华 蒋蕴毅 陈克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较少见,但恶性高,现以9例作一临床分析。方法用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9例PCNSL,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肿瘤位于大脑深部,呈浸润性生长,CT具有一定的特性,边界一...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较少见,但恶性高,现以9例作一临床分析。方法用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9例PCNSL,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肿瘤位于大脑深部,呈浸润性生长,CT具有一定的特性,边界一般较清楚,呈略高密度,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明显。单纯的手术切除肿瘤无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数病例预后恶劣。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疗效。结论PCNSL恶性高,发展快,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对脑内深部占位性病变应想到PCNSL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化 CT 脑肿瘤 诊断
下载PDF
DSC-MRI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淋巴瘤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卢昊 冯全志 +5 位作者 程乾胜 丁岩 李代斌 李雨格 韩碧辉 韩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7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15例、淋巴瘤患者1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常规平...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7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15例、淋巴瘤患者1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SC-MRI扫描,获得脑血容量(CBV)伪彩图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CBV值,计算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和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应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3种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胶质母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淋巴瘤均表现为肿瘤实性区域明显强化伴瘤周水肿。瘤体rCBV除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无差异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周rCBV除单发脑转移瘤与淋巴瘤无差异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体PSR值除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无差异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示瘤体PSR为鉴别淋巴瘤及非淋巴瘤的最佳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1.3%;瘤周rCBV为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最佳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1%和86.7%。结论 rCBV和PSR结合可提高鉴别诊断3种脑肿瘤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单发脑转移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锡平 王君宇 +1 位作者 袁贤瑞 彭泽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 5d~ 4 0月。术后 1 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 5d~ 4 0月。术后 1 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影像学证实的术后复发共 1 6例。其中最短复发时间为术后第 2 9d。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史短、临床症状重 ,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即使于显微镜下全切除 ,也可于术后短期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点 术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 放疗 复发时间 敏感 显微镜
下载PDF
MRI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金花 袁芬 +1 位作者 王琦 王海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脑淋巴瘤的MR表现,评价MR对脑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16例脑淋巴瘤。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轴位、冠状位SE T1WI,轴位FSE T2WI,轴位FLAIR,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对肿瘤大小、形态、信号、位置、强化特征... 目的通过分析脑淋巴瘤的MR表现,评价MR对脑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16例脑淋巴瘤。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轴位、冠状位SE T1WI,轴位FSE T2WI,轴位FLAIR,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对肿瘤大小、形态、信号、位置、强化特征分别分析。结果 5例单发,11例多发,共34个病灶,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3.5%(25/34)。34个病灶均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22例,类圆形肿块或结节12例。瘤周轻度、中度水肿各16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26个,略低信号5个;在T2WI呈等信号12个,呈稍高信号21个。大部分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表现不均匀、周边及分隔样强化。两名医生诊断一致性良好,K=0.70。结论脑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练掌握MRI征象可正确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淋巴瘤
下载PDF
ADC值对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邢振 曹代荣 +2 位作者 李银官 蔡建忠 张杰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A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淋巴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WHO胶质瘤分级:Ⅲ-Ⅳ级)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感兴趣区(ROI)置于病灶在增强T1WI上明显强化且在AD... 目的探讨A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淋巴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WHO胶质瘤分级:Ⅲ-Ⅳ级)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感兴趣区(ROI)置于病灶在增强T1WI上明显强化且在ADC图上呈相对低信号部分,取病灶的最低ADC值,另外对同一病例以相同大小ROI置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测量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取病灶最低ADC值与对侧正常白质区平均ADC值的比值。然后对淋巴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病例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经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淋巴瘤多发10例,单发5例,DWI图上15例病灶均见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为100%。高级别胶质瘤单发15例,多发1例,DWI图上11例病灶见高信号,另5例未见明显高信号,ADC图上11例病灶见低信号,另5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为69%。结论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淋巴瘤 胶质瘤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对诊断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自勇 胡永胜 +2 位作者 何新华 巢惠民 王劲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扫描通过结合DWI、PWI、TDC、MRS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病例,其治疗前常规MRI信号特点与DWI、PWI、TDC和MRS的表现。结果:原发... 目的:探讨常规MRI扫描通过结合DWI、PWI、TDC、MRS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病例,其治疗前常规MRI信号特点与DWI、PWI、TDC和MRS的表现。结果: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灶周中度水肿,增强后大多呈均匀强化,顶叶病灶可见"压迹征",病变累及胼胝体时呈"蝴蝶征";DWI多呈均匀高信号,ADC值与对侧正常脑实质相比明显降低;PWI示rCBV呈等或等低灌注,与正常脑白质灌注相似,多呈黄绿或蓝色;TDC负性增强上升支与下降支基本对称,信号强度回复前出现一小的再下降波形,增强后基线水平较增强前基线水平呈缓慢上升;MRS示Cho峰明显升高,病灶内NAA中度、Cr峰轻度降低,可见Lip峰、Cho/Cr、Lip/Cr、Lac/Cr均明显升高,NAA/Cr明显降低。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常规MRI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联合应用DWI、ADC、PWI、TDC和MRS表现可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胜 耿道颖 +1 位作者 巴奇 龚沈初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脑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为 :①肿瘤单发或多发 ,以幕上分布为主 ;②形态类圆形成不规则形 ,T1 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脑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为 :①肿瘤单发或多发 ,以幕上分布为主 ;②形态类圆形成不规则形 ,T1 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信号 ,信号均匀 ,DWI呈高信号 ;③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④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 ;⑤可侵及软脑膜和 /或室管膜并沿之播散 ;⑥肿瘤对放疗和化疗敏感 ;形态、大小变化显著。结论 :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增强扫描形态、占位效应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 ,在多数情况下可作出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原发淋巴瘤 MRI 影像学诊断 免疫功能 病理特点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红艳 张雪林 +1 位作者 陈燕萍 邱士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及PET/CT检查。结果13例PCNSL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及PET/CT检查。结果13例PCNSL中,单发11例、多发2例;幕上9例、幕下3例,弥漫分布1例。6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强化。7例MRI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Gd-DTPA增强后5例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病灶中心伴有小囊变区;其中5例见"尖角征"、4例见"脐凹征"。除1例弥漫型病变外余12例均伴有轻中度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1例弥漫型病变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后呈明显结节样强化,PET/CT示18F-FDG明显高摄取。病理示肿瘤呈灰白或灰红色,质软,无包膜,血运较丰富,镜下见瘤细胞多围绕在血管周围呈簇状分布。结论PCN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必要时可立体定位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颅内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