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nigra to feeding by specialist ins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guilds 被引量:3
1
作者 Colette Broekgaarden Roeland E. Voorrips +1 位作者 Marcel Dicke Ben Vosma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9-272,共14页
Plants show phenotypic changes when challenged with herbivorous insect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changes include the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the attacking insect. Most t... Plants show phenotypic changes when challenged with herbivorous insect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changes include the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the attacking insect. Most transcriptomic studies on crucifer-insect interac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model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a species that faces low herbivore pressure in nature. Here, we study the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plants from a wild black mustard (Brassica nigra) population to herbivores of different feeding guilds using an A. thaliana-based whole-genome microarray tha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be suitable for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in Brassica.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B. nigra after infestation with either Pieris rapae caterpillars or Brevicoryne brassicae aphid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dditionally, the insect-induced expression changes of some individual genes are analyzed through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eding by both insect species result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transcripts encoding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defensive proteins and glucosinolates and this is correlated with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 the literature on such biochemical effects. Although genes encoding proteins involved in similar processes are regulated by both insects, there was little overlap in the induction or repression of individual genes. Furthermore, P. rapae and B. brassicae seem to affect different phytohormone signaling pathways.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 nigra activates several defense-related genes in response to P rapae or B. brassicae feeding, but that the response is dependent on the attacking insec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igra Brevicoryne brassicae direct defense MICROARRAY Pieris rapae
原文传递
黑芥(Brassica nigra)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宏治 兰泽蘧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9-94,共6页
研究了黑芥(Brassicanigra)的核型和染色体的GiemsaC带带型,黑芥有8对染色体,4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4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有2对具随体。黑芥的核型公式为2n=2x... 研究了黑芥(Brassicanigra)的核型和染色体的GiemsaC带带型,黑芥有8对染色体,4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4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有2对具随体。黑芥的核型公式为2n=2x=16=8m+4sm+4sm(SAT).用HSG法得到GiemsaC带带型,黑芥的C带带型为CIT型,黑芥的染色体具有着丝粒带、中间带、端带和全带。黑芥的GiemsaC带带型公式为2n=2x=16=CIT型=2C+2CI+2CI_++8CT(lCT ̄+)+2CI_+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黑芥 染色体 十字花科
下载PDF
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伍晓明 许鲲 +3 位作者 王汉中 郑普英 陈碧云 宋运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HPLC法对 2 84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分析表明 ,新疆野生油菜依据种子中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可划分为 2类 ,91.2 %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 ,8.8%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 ,与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特征硫代葡... 利用HPLC法对 2 84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分析表明 ,新疆野生油菜依据种子中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可划分为 2类 ,91.2 %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 ,8.8%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 ,与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一致。RAPD分析将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划分为 3簇 ,表明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 ,相对而言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间的遗传距离较近 ,与黑芥的遗传距离较远。新疆野生油菜可依据RAPD聚类分析结果划分为 4簇 ,其中第 1、2和 4簇主要由来源于新疆塔城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组成 ,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 ,第 3簇为新疆巩留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 ,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野生油菜 野芥 黑芥 硫代葡萄糖甙 遗传分化 系统演化
下载PDF
黑芥与诸葛菜远缘杂交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大有 王爱云 吴金花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共4页
以黑芥和诸葛菜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子房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属间杂种,并对杂种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以黑芥为母本,诸葛菜为父本的正交组合获得了1株真杂种,结籽率为0.72%,而以诸葛菜为母本,黑芥为父本的反交组合没获得... 以黑芥和诸葛菜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子房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属间杂种,并对杂种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以黑芥为母本,诸葛菜为父本的正交组合获得了1株真杂种,结籽率为0.72%,而以诸葛菜为母本,黑芥为父本的反交组合没获得杂种;取授粉后第7天的子房离体培养效果较好;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一定量的植物激素2mg/L6-BA和0.2mg/LNAA培养子房效果较好。杂种一代植株呈现中间型,一些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一些性状倾向于母本。花粉育性观察表明,杂种一代表现为完全的雄性不育。SSR鉴定结果表明,形态上有变异的1株杂种为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 诸葛菜 远缘杂交
下载PDF
黑芥ANS基因的克隆和在芸薹属B基因组的PCR鉴别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明理 刘丽莉 +3 位作者 向建华 丁素萍 舒佳宾 孙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4-490,共7页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黑芥ANS基因,获得2个ANS基因拷贝BnANS1和BnANS2,长度分别为1 366bp和1 367bp。这2个基因都有1个76bp的内含子。比较BnANS1和BnANS2基因序列,发现在编码区、5’与3’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区域都有多态性,5’非编码区有...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黑芥ANS基因,获得2个ANS基因拷贝BnANS1和BnANS2,长度分别为1 366bp和1 367bp。这2个基因都有1个76bp的内含子。比较BnANS1和BnANS2基因序列,发现在编码区、5’与3’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区域都有多态性,5’非编码区有3个碱基的多态性和4个碱基的缺失,编码区有26个碱基的多态性;内含子有2个碱基的多态性;3’非编码区有18个碱基的多态性和3个碱基的插入。这2个ANS拷贝都编码356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其他物种同样的ANS蛋白保守结构域,属于2OG-Fe(II)加氧酶超家族。BnANS1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0 448.58Da,等电点为5.05;BnANS2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0 468.52Da,等电点为5.04。比较这2个ANS基因拷贝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有9个多态性位点。这2个ANS拷贝在黑芥的种皮和胚中均检测到表达。获得了1对ANS引物,能从白菜、黑芥、甘蓝、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中,用等位特异PCR方法特异识别来自芸薹属B基因组的AN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 ANS 克隆 B基因组 PCR鉴别
下载PDF
花椰菜与黑芥非对称体细胞杂种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 赵泓 刘凡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5-274,共10页
选用兼具抗黑腐病、黑胫病、根肿病的野生种质黑芥(B.nigra)作为供体,具有良好原生质体培养能力的花椰菜(B.oleracea var.botrytis L.)基因型"0307"作为受体,供体叶肉原生质体经不同剂量UV照射处理后,通过PEG介导,与不经任何... 选用兼具抗黑腐病、黑胫病、根肿病的野生种质黑芥(B.nigra)作为供体,具有良好原生质体培养能力的花椰菜(B.oleracea var.botrytis L.)基因型"0307"作为受体,供体叶肉原生质体经不同剂量UV照射处理后,通过PEG介导,与不经任何处理的受体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形态学观察显示再生植株的表型多样,呈偏向受体花椰菜类型及中间类型分布;SRAP分子标记特征表明,杂种中受体的遗传信息较为完整,而来自供体的特异扩增带丢失量约为20.0%-97.8%,且不同杂种中存在热点丢失序列;约23.0%的再生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小于供、受体染色体数之和;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株的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的植株其DNA含量小于供、受体DNA含量总和。对22棵再生植株进行了黑腐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17棵再生植株表现良好抗性,初步证明通过非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已将外源抗性基因转入花椰菜中。实验表明UV辐射处理,导致再生植株中供体遗传信息的部分丢失或者染色体在不同程度上的消减,获得了花椰菜与黑芥的非对称体细胞杂种,但UV的剂量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黑芥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 UV辐射 SRAP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黑芥双倍体减数分裂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纪鹏 李生强 +1 位作者 刘显军 却志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比,双倍体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但可育花粉的比例较低,只有10%-20%。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以形成同源二价体为主,但也有部分染色体形成四价体或六价体。四价体有3种形式:B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及B与AC基因组之间形成的异配四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均等分离的细胞占总数的70%左右,在第2次减数分裂期也观察到非正常分裂如非四分孢子、微核等现象。【结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异常行为可能是导致花粉育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虽然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导致花粉育性下降,但双亲染色体的异源联会可为双亲遗传物质的交换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 甘蓝型油菜 减数分裂 基因组原位杂交 雄性不育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旺升 徐晶 +1 位作者 华玉伟 李再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2-667,共6页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诸葛菜 黑芥 属间杂种 基因组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与黑芥人工合成芥菜型油菜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志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6-1749,共4页
以芸薹属植物青海大黄油菜(Brassica rape)和黑芥(Brassica nigra)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杂交后,通过离体胚培养获得的杂种种子经MS培养基诱导培养成苗,获得了青海大黄油菜与黑芥的杂种F1代植株,形态上表现为中间类型。通过细胞学的方法,... 以芸薹属植物青海大黄油菜(Brassica rape)和黑芥(Brassica nigra)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杂交后,通过离体胚培养获得的杂种种子经MS培养基诱导培养成苗,获得了青海大黄油菜与黑芥的杂种F1代植株,形态上表现为中间类型。通过细胞学的方法,鉴定了杂种F1代植株的细胞染色体数为18条,为母本青海大黄油菜(2n=AA=20)和父本黑芥(2n=BB=16)的配子染色体数之和;SSR分子鉴定进一步表明,该杂种植株为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大黄油菜(brassica rape) 黑芥(brassica nigra) 种间杂交 胚培养 芥菜型油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
10
作者 陈纪鹏 于恩厂 +1 位作者 吴昊 熊桃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31,共5页
为将黑芥(Brassica nigra)抗病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B.napus),通过有性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的三倍体杂种,经基因组加倍获得相应的六倍体,并观察三倍体和六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三倍体表现为花粉完全不育,而... 为将黑芥(Brassica nigra)抗病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B.napus),通过有性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的三倍体杂种,经基因组加倍获得相应的六倍体,并观察三倍体和六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三倍体表现为花粉完全不育,而六倍体雌配子育性得到较好恢复,雄配子育性较低(10%-20%)。三倍体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主要以单价体形式存在,每个细胞平均形成3.8-5.9个二价体,也有极少数三价体出现。六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主要形成二价体,并以较低频率形成单价体和四价体。六倍体减数分裂后期I均等分离的细胞仅占65%-85%。落后染色体、非四分孢子等异常减数分裂行为也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黑芥 种间杂交 减数分裂
下载PDF
花椰菜与黑芥体细胞杂种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薇薇 赵泓 +2 位作者 盛小光 陈斌 刘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对经UV处理,PEG融合获得的79株花椰菜和黑芥的体细胞杂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性状调查分析,包括细胞DNA含量测定、染色体计数、植株形态学观察、育性调查等。结果表明:杂种形态变异广泛,多数呈中间类型,少数呈偏亲性状;杂种细胞DNA含量不一致... 对经UV处理,PEG融合获得的79株花椰菜和黑芥的体细胞杂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性状调查分析,包括细胞DNA含量测定、染色体计数、植株形态学观察、育性调查等。结果表明:杂种形态变异广泛,多数呈中间类型,少数呈偏亲性状;杂种细胞DNA含量不一致,呈现大于、等于、小于双亲细胞DNA含量之和的类型;DNA含量大于双亲之和的杂种与DNA含量等于或小于双亲之和的杂种相比,有较高比例的材料叶型出现畸形和(或)植株生长势弱,育性也更差。显示出杂种植株的生长势、育性与细胞的DNA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染色体计数,发现所检测杂种为混倍体,同一植株的细胞有多种染色体数目构成。在79个杂种中,筛选出13个目标材料,生长势强,有较好或一定程度的育性,表明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手段来改良甘蓝类蔬菜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黑芥 非对称体细胞杂种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大白菜和黑芥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温贵聚 赵泓 +1 位作者 郭仰东 刘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丰富大白菜的抗病基因类型,特别是培育根肿病抗性种质,以品质优良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pekinensis)自交系为母本,具有黑腐、根肿病抗性的野生黑芥(B.nigra)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13株杂种植株。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和... 为丰富大白菜的抗病基因类型,特别是培育根肿病抗性种质,以品质优良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pekinensis)自交系为母本,具有黑腐、根肿病抗性的野生黑芥(B.nigra)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13株杂种植株。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3种方法对杂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杂种的花粉活力及其育性。结果表明:杂种表型介于白菜和黑芥双亲之间,SRAP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杂种在DNA水平上更趋向于白菜母本。F1雄蕊发育不好,花粉育性低,13株杂种中,仅获得杂种H4的回交后代。杂种H4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超过18条,约48%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6条,超过了预期杂种染色体的数目。不育F1植株染色体数目等于和少于18条,结果提示杂种育性和细胞染色体数目有一定关系,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提高了杂种的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大白菜 黑芥 杂种鉴定
下载PDF
四倍体黑芥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巍巍 刘富强 +3 位作者 轩淑欣 冯大领 张成合 申书兴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05-2511,共7页
以黑芥为材料进行了同源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药液处理黑芥籽苗生长点24~72 h均可诱导获得多倍体植株,其中处理48 h的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株率达73.33%。四倍体黑芥长势良好,叶片和花变大,叶柄变短,叶色和... 以黑芥为材料进行了同源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药液处理黑芥籽苗生长点24~72 h均可诱导获得多倍体植株,其中处理48 h的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株率达73.33%。四倍体黑芥长势良好,叶片和花变大,叶柄变短,叶色和花色变深,开花期较二倍体晚2~3 d。四倍体黑芥能正常开花散粉,但结籽率较低,仅为1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 四倍体 秋水仙素
原文传递
维药材黑芥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
14
作者 田莉 杨建 +2 位作者 田树革 孙芸 吴玲玲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933-2936,共4页
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黑芥子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氯仿、乙酸乙酯... 采用微孔板法和稀释法研究黑芥子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强。黑芥子中含有抑制供试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子 提取物 体外抗菌活性 生物膜 两倍稀释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