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_(2) Brayton cycle for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1
作者 Guo-Peng Yu Yong-Feng Cheng +1 位作者 Na Zhang Ping-Jian Mi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3-209,共27页
The supercritical CO_(2) Brayton cycle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Generation IV reactors for its simple layout,compact structure,and high cycle efficiency.Mathematical models of four Brayto... The supercritical CO_(2) Brayton cycle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Generation IV reactors for its simple layout,compact structure,and high cycle efficiency.Mathematical models of four Brayton cycle layouts ar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for different reactors to reduce the cost and increase the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uclear energy.Parametric analysis,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s,and four decision-making methods are applied to obtain each Brayton scheme’s optimal thermohydraulic and economic indexes.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same design thermal power scale of reactors,the higher the core’s exit temperature,the better the Brayton cycle’s thermo-economic performance.Among the four-cycle layouts,the recompression cycle(RC)has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followed by the simple recuperation cycle(SR)and the intercooling cycle(IC),and the worst is the reheating cycle(RH).However,RH has the lowest total cost of investment(C_(tot))of$1619.85 million,and IC has the lowest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LCOE)of 0.012$/(kWh).The nuclear Brayton cycle system’s overall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due to optimization.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lten sal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intercooling cycle(MSR-IC)scheme has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with the net output power(W_(net)),thermal efficiencyη_(t),and exergy efficiency(η_(e))improved by 8.58%,8.58%,and 11.21%,respectively.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ad-cooled fas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simple recuperation cycle scheme was optimized to increase C_(tot) by 27.78%.In comparison,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increased by only 7.8%,which is not friendly to investors with limited funds.For the nuclear Brayton cycle,the molten sal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recompression cycle scheme should receive priority,and the gas-cooled fas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reheating cycle scheme should be considered care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O_(2)brayton cycle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Thermo-economic analysi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cision-making methods
下载PDF
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2)多目标优化
2
作者 危思 戈延林 +1 位作者 陈林根 冯辉君 《热力透平》 2024年第1期6-10,25,共6页
基于第1部分对循环功率和效率特性的研究,进一步以效率、生态学函数、功率和功率密度为优化目标,以压缩比为优化变量,利用NSGA-Ⅱ算法对内可逆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进行不同目标组合的单、双、三和四目标优化,并利用偏差指数... 基于第1部分对循环功率和效率特性的研究,进一步以效率、生态学函数、功率和功率密度为优化目标,以压缩比为优化变量,利用NSGA-Ⅱ算法对内可逆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进行不同目标组合的单、双、三和四目标优化,并利用偏差指数对3种决策方式的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寻找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三目标优化中偏差指数最小,为0.129 2。故多目标优化能更有效地找到最优解集。研究成果可为Brayton热机循环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可逆循环 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决策方法
下载PDF
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1)功率效率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危思 戈延林 +1 位作者 陈林根 冯辉君 《热力透平》 2023年第4期245-249,275,共6页
在已有文献建立的闭式等温加热修正定常流式Brayton循环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五分支Brayton循环,即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并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内可逆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模型,导出了其功率效率... 在已有文献建立的闭式等温加热修正定常流式Brayton循环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五分支Brayton循环,即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并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内可逆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模型,导出了其功率效率表达式,分析了最大温比和预胀比对功率与效率、功率与压缩比和效率与压缩比特性关系的影响,以及传热损失对功率与效率特性关系的影响,并将修正后的Brayton循环性能与传统的Brayton循环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循环功率与效率的关系曲线呈扭叶形,而功率与压缩比和效率与压缩比的关系曲线均呈类抛物线形;随着预胀比和循环温比的增加,循环性能明显提升;与传统的Brayton循环相比,修正后的循环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可逆循环 空气标准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 功率 效率 性能分析 有限时间热力学
下载PDF
基于Brayton-Moser模型的直流微电网Buck变换器控制策略
4
作者 张梦壕 王久和 +2 位作者 张玲 张雅静 李建国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解决直流微电网Buck变换器对低压直流母线电压调节能力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建立带等效恒功率负载的Buck变换器的Brayton-Moser模型,构建Buck变换器系统混合势函数,设计功率成形控制器。同时,针对等效恒... 为解决直流微电网Buck变换器对低压直流母线电压调节能力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建立带等效恒功率负载的Buck变换器的Brayton-Moser模型,构建Buck变换器系统混合势函数,设计功率成形控制器。同时,针对等效恒功率负载的负载功率未知问题,设计了功率观测器实现对恒功率负载的负载功率进行实时观测。仿真结果表明,与PI双闭环控制、外环PI内环无源控制策略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提升Buck变换器对低压直流母线电压的动态与稳态调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恒功率负载 混合势函数 brayton-Moser模型 功率成形控制器 功率观测器
下载PDF
具有非理想气体工质的往复式Brayton循环多目标优化
5
作者 吴迪 戈延林 +1 位作者 陈林根 冯辉君 《电力与能源》 2023年第6期625-634,共10页
基于前人建立的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模型,在考虑多种不可逆损失项和非理想气体比热模型的情况下,以压缩比为优化变量,对无因次功率、效率、无因次生态学函数和无因次功率密度进行性能分析与多目标优化,并通过比较3种决策方式得到的... 基于前人建立的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模型,在考虑多种不可逆损失项和非理想气体比热模型的情况下,以压缩比为优化变量,对无因次功率、效率、无因次生态学函数和无因次功率密度进行性能分析与多目标优化,并通过比较3种决策方式得到的的偏差指数,获得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进行单目标分析时,四个目标函数性能指数会随着不可逆损失项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多目标优化结果相比单目标优化更优,其设计方案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brayton循环 往复式循环 有限时间热力学 非理想气体 多目标优化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基于S-CO_(2)布雷顿循环的太阳能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
6
作者 张学镭 梁建雄 +2 位作者 王普 赵哲 贾程广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5-1215,共11页
设计了一种以S-CO_(2)和石英石为储能介质、再压缩S-CO_(2)布雷顿循环为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基于Gensystem计算平台,建立了动力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S-CO_(2)斜温层储热罐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集热系统性能和S-CO... 设计了一种以S-CO_(2)和石英石为储能介质、再压缩S-CO_(2)布雷顿循环为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基于Gensystem计算平台,建立了动力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S-CO_(2)斜温层储热罐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集热系统性能和S-CO_(2)斜温层储热罐的储、释热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体化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3次循环储、释热过程,斜温层储热罐出口温度趋于稳定。释热结束时,斜温层储热罐热流体出口温度下降了63 K,储热结束时,冷流体出口温度升高了46 K。与配置双储热罐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比,一体化系统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均发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8%和1.7%,系统总投资降低了9.46%,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了9.45%,投资回收期缩短了1.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布雷顿循环 斜温层 超临界二氧化碳 储能
下载PDF
基于燃机余热和地热能的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及热力性能分析
7
作者 付文锋 王金楹 +1 位作者 王蓝婧 杨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8,共11页
设计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系统与地热双闪蒸系统相结合的新型燃机余热利用联合发电系统。基于所建联合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计算分析了联合系统内部参数和边界参数对最大输出功和燃机余热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 设计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系统与地热双闪蒸系统相结合的新型燃机余热利用联合发电系统。基于所建联合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计算分析了联合系统内部参数和边界参数对最大输出功和燃机余热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参数优化,联合系统实现了余热在2个子系统中的合理分配,加深了燃机余热的进一步利用;当一级闪蒸压力取99.89 kPa、二级闪蒸压力取29.4 kPa、S-CO_(2)质量流量取22.68 kg/s、分流比取0.3085时,联合系统最大净输出功达到6.402 MW,对应余热效率为67.9%;当一级闪蒸压力在90~115 kPa、二级闪蒸压力在25~35 kPa时,联合系统均可实现较高的净输出功,与最佳值的相对偏差在0.8%以内;随着S-CO_(2)流量或分流比逐渐增大,联合系统的净输出功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联合系统的最大净输出功随S-CO_(2)透平进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S-CO_(2)透平出口压力和预冷器出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机 余热利用 S-CO_(2)布雷顿循环 地热闪蒸系统 净输出功
下载PDF
反应堆超临界CO_2 Brayton循环特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段承杰 王捷 杨小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1-1348,共8页
为达到满意的循环效率,目前的气冷堆氦气透平循环技术需较高的循环最高温度,即需更高的堆芯出口温度,对反应堆压力壳及燃料元件材料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氦气本身的性质,对透平制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采用CO2作为循环工质,可保证在热效... 为达到满意的循环效率,目前的气冷堆氦气透平循环技术需较高的循环最高温度,即需更高的堆芯出口温度,对反应堆压力壳及燃料元件材料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氦气本身的性质,对透平制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采用CO2作为循环工质,可保证在热效率相当情况下,降低循环温度,减小透平体积等,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根据热力学定律,建立了超临界CO2透平循环计算模型,并对该动力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特性研究,得到了决定循环效率的各个参数,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动力循环在相对氦气循环较低的温度下可达到满意的效率,CO2是一种理想的循环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CO2 brayton循环 反应堆
下载PDF
利用LNG冷与工业余热的闭式 Brayton循环热力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娜 刘蔚蔚 蔡睿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3-177,182,共6页
LNG(液化天然气)在世界上已广泛应用,我国也已决定引进。由于LNG的供应状态温度很低,应该尽可能利用其冷火用出功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为此该文建议一种可能的热力循环:LNG在超临界状态作为闭式Brayton 循环的冷源,而以工业余热作为Bray... LNG(液化天然气)在世界上已广泛应用,我国也已决定引进。由于LNG的供应状态温度很低,应该尽可能利用其冷火用出功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为此该文建议一种可能的热力循环:LNG在超临界状态作为闭式Brayton 循环的冷源,而以工业余热作为Brayton 循环的热源,并对此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新情况(横跨 环境温度线上下的正热机循环)下,该循环的实用主要自变数与常用的Brayton 循环不同,比后者多了两个。并对不同自变数取为常数下的性能表达作了比较,最后建议应以循环最高温度与换热器节点温差为常数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得出较为明确且实用的性能表达。文中最后还指出了对此工作继续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LNG 工业余热 brayton循环 热力分析 能源利用
下载PDF
逆布雷顿(Reverse-Brayton)循环空气制冷机系统试验台的建立 被引量:11
10
作者 侯予 王瑾 +2 位作者 熊联友 刘井龙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2,共6页
采用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在普冷和深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而且随着国际上对CFCs工质的限制 ,对环境无污染的空气制冷机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 ,对逆布雷顿循环低温制冷机的研究有利于空间和宇航制冷技术的发展。... 采用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在普冷和深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而且随着国际上对CFCs工质的限制 ,对环境无污染的空气制冷机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 ,对逆布雷顿循环低温制冷机的研究有利于空间和宇航制冷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低温工程研究所搭建了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系统多功能试验台 ,可对透平膨胀机、换热器和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机 逆布雷顿循环 试验台 空气制冷循环
下载PDF
太阳能热动力系统Brayton装置与Stirling装置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海亭 袁修干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未来空间能源供应系统,对适用于空间SD装置的Brayton循环和Stirling循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7kW发电装置为对象,从质量、效率和对吸热器的要求等方面对2种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rayton装...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未来空间能源供应系统,对适用于空间SD装置的Brayton循环和Stirling循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7kW发电装置为对象,从质量、效率和对吸热器的要求等方面对2种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rayton装置为目前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的首选方案,Stirling装置是未来最理想的空间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系统 brayton装置 Stirling装置 空间站 热动力发电系统 航天器
下载PDF
不可逆回热式磁Brayton循环制冷性能的理论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敏 俞炳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基于统计理论推导的铁磁材料的磁热参数,建立了不可逆回热式磁Brayton循环数学模型.对于顺磁材料作工质的情形,获得了循环放热量QH、制冷量QC、回热量及性能系数δCOP的表达式的解析解.以铁磁材料钆作工质为例,数值研究了循环室温区的... 基于统计理论推导的铁磁材料的磁热参数,建立了不可逆回热式磁Brayton循环数学模型.对于顺磁材料作工质的情形,获得了循环放热量QH、制冷量QC、回热量及性能系数δCOP的表达式的解析解.以铁磁材料钆作工质为例,数值研究了循环室温区的制冷性能,考察了归一化温度α、回热不平衡量QR及磁化过程不可逆度η对循环有效制冷量Qeff,C及δCOP的影响,并获得了不同外部磁场H1条件下循环最大温跨δT,max.数值结果显示:Qeff,C随α的增加而增加;当α≥0.6或QR≥0时,循环均能获得良好的制冷性能;磁化过程的不可逆因素会使得δCOP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磁制冷 brayton循环 制冷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矩形通道内超临界压力CO_(2)流动换热数值研究
13
作者 李妮 浦航 +3 位作者 周林 曲航辰 张义宁 东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55,共11页
针对高马赫数发动机热防护和机载设备长航程供电问题,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提出了热防护与发电一体化系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单侧受热矩形通道内超临界压力下CO_(2)的对流传热特性,并且分析了不同热流密度时入口温度、冷... 针对高马赫数发动机热防护和机载设备长航程供电问题,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提出了热防护与发电一体化系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单侧受热矩形通道内超临界压力下CO_(2)的对流传热特性,并且分析了不同热流密度时入口温度、冷却流量和加热长度对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侧受热矩形通道内SCO_(2)的流动换热存在周向不均匀性,增大冷却剂流量可以有效降低壁面温度。但对周向壁面温差影响较小并且温差随热流密度增大单调上升,由0.5 MW‧m^(-2)的最大温差75 K增加至2.0 MW‧m^(-2)的最大温差297 K。二次流在通道拐角处形成回流,局部扰流使传热增强。当流体温度高于拟临界温度时,定压比热容随入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是雷诺数的增大弥补了这一缺陷并使得换热能力增强。不同加热长度的冷却性能受传热特性影响,不发生传热恶化时,相同冷却流量条件下加热长度越大冷却后的壁面最高温度越高。但是当发生传热恶化时,不同加热长度冷却后的壁面最高温度分为相同和随加热长度增大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矩形通道 超临界二氧化碳 对流传热 布雷顿循环
下载PDF
船用低速机烟气余热回收SCRBC参数多算法优化
14
作者 谢良涛 杨建国 +3 位作者 杨欣 孙思聪 胡闹 范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针对船用低速机烟气余热回收(WHR)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SCRBC)参数优化,利用低速机台架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再压缩布雷顿循环一维仿真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得到循环参数增压比、分流比与循环效率和净回收功... 针对船用低速机烟气余热回收(WHR)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SCRBC)参数优化,利用低速机台架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再压缩布雷顿循环一维仿真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得到循环参数增压比、分流比与循环效率和净回收功的关系,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MOGA)和多准则决策方法(TOPSIS)确定低速机不同负荷下的最佳循环参数组合,提高了循环效率和净回收功.结果表明:在低速机100%负荷、分流比为0.117及增压比为1.804时,净回收功达到178.14 kW,布雷顿循环效率达到19.22%,此时,系统总效率提升了1.68%,燃油消耗率降低了6.43 g/(kW·h).通过对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冷却器火用损失最大为85 kW,火用损失效率为11.44%;换热器的火用损失为32 kW,火用损失效率为3.44%.完成了船舶低速机烟气余热S-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性能优化方法的研究,并可推广到其他低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低速机 再压缩布雷顿循环 循环参数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核能Brayton闭式循环功热并供系统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汝谋 高林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7-400,共4页
本文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把产功和供热有机结合,开拓出新颖的核能Brarton闭式循环功热并供系统;基于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出系统特性解析式,建立四个独立变量的系统数学模型;应用三种不同的评价准则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绘制不同... 本文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把产功和供热有机结合,开拓出新颖的核能Brarton闭式循环功热并供系统;基于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出系统特性解析式,建立四个独立变量的系统数学模型;应用三种不同的评价准则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绘制不同条件下的特性线簇,概括了系统性能随独立变量的变化规律,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布雷顿闭式循环 功热并供系统
下载PDF
变温热源等温加热修正不可逆回热Brayton循环功率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俊华 陈林根 孙丰瑞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1年第2期36-40,共5页
根据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在给定各换热器总热导率的情况下,对变温热源条件下等温加热过程修正的不可逆回热式Brayton循环的功率特性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该情况下全局性的优化结果并不存在。在给定CCC(收敛型燃烧室)和回热器热导率分... 根据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在给定各换热器总热导率的情况下,对变温热源条件下等温加热过程修正的不可逆回热式Brayton循环的功率特性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该情况下全局性的优化结果并不存在。在给定CCC(收敛型燃烧室)和回热器热导率分配的情况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最佳的透平出口温度及RCC(常规燃烧室)和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讨论了循环参数对最佳热导率分配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对文献[7]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并分析了循环工质与热源的热容率匹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不可逆brayton循环 等温加热 有限时间热力学 功率优化
下载PDF
回热式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的功率与效率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俊华 陈林根 孙丰瑞 《热力透平》 201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根据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回热式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的功率、效率的全局特性和最优特性。研究发现,计入外部传热不可逆性后,分别存在最佳的循环压比使得循环无因次输出功率和效率取得最大值,而且,一般来... 根据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回热式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的功率、效率的全局特性和最优特性。研究发现,计入外部传热不可逆性后,分别存在最佳的循环压比使得循环无因次输出功率和效率取得最大值,而且,一般来说,前一最佳压比更大;回热对循环的输出功率影响极小,对循环效率的提高也只在较低压比时起作用;为提高循环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常规燃烧室(RCC)有效度、RCC中热源的入口温度和热容率应取较小的值,而收敛型燃烧室(CCC)有效度、CCC中热源的入口温度和热容率应取较大的值。详细讨论了循环热力参数对最大无因次输出功率及其对应的最佳压比和效率、最大效率及其对应的最佳压比和无因次输出功率的影响,指出了已有文献的错误。研究结果对燃气轮机装置的评估和最优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 功率特性 效率特性
下载PDF
天然工质应用于逆向Brayton循环中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永年 黄柏才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32,共6页
通过对逆向布雷顿循环 (Braytoncycle)中使用若干种天然工质的理论计算表明 :利用部分阻燃性气体 (如N2 ,CO2 )等与碳氢化合物 (烷烃 )的混合物作为制冷工质 ,是氟里昂工质的一种理想替代物 ,不仅具有安全、不燃、无公害的特点 ,使用于... 通过对逆向布雷顿循环 (Braytoncycle)中使用若干种天然工质的理论计算表明 :利用部分阻燃性气体 (如N2 ,CO2 )等与碳氢化合物 (烷烃 )的混合物作为制冷工质 ,是氟里昂工质的一种理想替代物 ,不仅具有安全、不燃、无公害的特点 ,使用于两相多元非共沸物膨胀制冷循环中具有制冷系数高、单位质量制冷(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布雷顿循环 空调器 制冷工质 制冷系数
下载PDF
新型超临界CO_(2)光火互补发电系统多目标优化
19
作者 佟勇婧 郝迎鹏 +3 位作者 王军 梁严 池立勋 段立强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3期86-94,共9页
光热发电与常规火电联合运行有利于改善出力情况,为最优化联合运行,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临界CO_(2)光火互补发电系统,大比例提高了太阳能输入占比,同时针对太阳倍数和储热容量提出了一种经济-环境优化方法,并对系统最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 光热发电与常规火电联合运行有利于改善出力情况,为最优化联合运行,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临界CO_(2)光火互补发电系统,大比例提高了太阳能输入占比,同时针对太阳倍数和储热容量提出了一种经济-环境优化方法,并对系统最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太阳倍数和储热容量增大,互补系统的CO_(2)排放率下降,而净现值存在最佳点。经济-环境优化方法可进行经济性和环境性能的同步优化,有利于提高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净现值,降低CO_(2)排放,为光火互补电站的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敏感性分析表明,降低镜场和储热成本,提高光热电价,有利于互补发电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高炉余能余热驱动内可逆中冷回热Brayton热电联产循环经济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俊华 陈林根 孙丰瑞 《燃气轮机技术》 2013年第3期1-12,72,共13页
利用有限时间经济分析法,导出了高炉余能余热驱动内可逆中冷回热Brayton热电联产循环的利润率和效率解析式,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经济性能。结果表明,在给定总压比时,存在最佳的中间压比使得利润率取得最佳值;当总压比可以变动时,... 利用有限时间经济分析法,导出了高炉余能余热驱动内可逆中冷回热Brayton热电联产循环的利润率和效率解析式,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经济性能。结果表明,在给定总压比时,存在最佳的中间压比使得利润率取得最佳值;当总压比可以变动时,在中间压比取相应的最佳值的情况下,存在最佳的总压比,可使得利润率取得最大值。本文还讨论了各换热器有效度、循环各温比对利润率及相应的效率的影响,对基于燃气轮机的联产装置的设计、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中冷回热brayton热电联产循环 有限时间炯经济分析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