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ying Flowers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武安娇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2X期227-228,共2页
During the 18th to 19th century there appeared a group of women novelists.They,through various novels,presented their unique views of the world surrounding them.They had left a brilliant and glittering page in the Eng... During the 18th to 19th century there appeared a group of women novelists.They,through various novels,presented their unique views of the world surrounding them.They had left a brilliant and glittering page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and they were worth the name "Undying Flowers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Through analysis and study of women novelists in this period,this article aims at exploring the contributions that these women novelists made to the English literature and id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th and 19th century women NOVELISTS English literature IDEOLOGY CONTRIBUTIONS
下载PDF
关于劳伦斯、乔伊斯、康拉德三位经典作家的对话——阮炜教授20世纪英国文学访谈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照成 阮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5-24,共10页
阮炜教授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博士,在现当代英语文学、中西文化文明比较和西方古典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20世纪英国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文系的英美文学教程,还是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都必然会涉及这些内... 阮炜教授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博士,在现当代英语文学、中西文化文明比较和西方古典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20世纪英国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文系的英美文学教程,还是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都必然会涉及这些内容。就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三位重要代表性作家劳伦斯、乔伊斯、康拉德,高照成博士对英国文学专家阮炜教授进行了一次较有深度的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英国文学 劳伦斯 乔伊斯 康拉德 意识流
下载PDF
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度与废奴运动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69,共13页
17-18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表现出很强的跨地区特征。它是英国强迫无业游民劳动的高压政策和对强制劳工的鄙视、西非将奴隶视为财富的习俗、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主义歧视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无论是黑人的反抗运动还是白人的废... 17-18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表现出很强的跨地区特征。它是英国强迫无业游民劳动的高压政策和对强制劳工的鄙视、西非将奴隶视为财富的习俗、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主义歧视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无论是黑人的反抗运动还是白人的废奴运动,都无法废除奴隶制,只有通过跨种族的合作,进行世界范围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废奴目标。对于这样从诞生、发展到灭亡都表现出强烈跨国、跨地区和跨种族色彩的制度,也许通过地区史的视角才能对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英属大西洋世界 奴隶制 废奴运动
下载PDF
1783~1793年英国海军舰船和人员领域的策略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桑奕 《海洋史研究》 2021年第1期92-104,共13页
1783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第一帝国的正式解体①。此后,英国社会各界开始对第一帝国解体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并思考英国未来的命运。尽管未能保全在北美的优势,但战线的延伸和海疆的急遽膨胀,仍促使英国人将目光投向更为遥... 1783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第一帝国的正式解体①。此后,英国社会各界开始对第一帝国解体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并思考英国未来的命运。尽管未能保全在北美的优势,但战线的延伸和海疆的急遽膨胀,仍促使英国人将目光投向更为遥远的大洋深处,英军舰船的任务也不再是拱卫本土、海峡和北海海域,对于海疆的认知和管控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 18th century british Navy Maritime Techniques Seamen Recruitment and Management Reform and Upgrad
下载PDF
屈辱中的“风采”:笛福的“罗克珊娜”与陈寅恪的“柳如是”形象比较
5
作者 费小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5-81,共7页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河东君"),以各自发自内心的禀性、才情,共同保持着"屈辱"中的动人"风采"。她们均具备非同寻常的智慧,重情重义且怀感恩之志,挑战男性性别且与男人"试比高"。但来源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行为动机上有所差异:(1)罗克珊娜的智慧("算计")背后隐含着浓郁的商品经济意识;柳如是的智慧("行贿")背后涌动的是一种踏破铁蹄、上下寻觅的真爱。(2)罗克珊娜的情义背后是金钱,是功利;柳如是注重的情义隐含着"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儒家人本思想。(3)罗克珊娜挑战男性,是打"自由"之名,行钱财之实;柳如是身着男装,挑战男性,是对牧斋君身上体现的博学、智慧的儒雅之气的顶礼膜拜。对二者的跨国、跨语、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英国18世纪文学、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及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陈寅恪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及文本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辱中的“风采” 笛福“罗克珊娜” 陈寅恪“柳如是” “小三”形象 英国18世纪文学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下载PDF
“中国来源”伪译《僧侣》与18世纪英国国教拯救观
6
作者 张执遥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248,共23页
出版于1769年的《僧侣》是一部以李明《中国近事报道》英译本为中国知识来源的伪译。小说以灵魂转世为叙事框架,重申行善获救的英国国教拯救观。小说一面借重剑桥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先在论”,认为人类的苦难植根于灵魂在先在境界所犯罪... 出版于1769年的《僧侣》是一部以李明《中国近事报道》英译本为中国知识来源的伪译。小说以灵魂转世为叙事框架,重申行善获救的英国国教拯救观。小说一面借重剑桥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先在论”,认为人类的苦难植根于灵魂在先在境界所犯罪恶,解释了“恶的起源”问题;另一面吸纳《中国近事报道》所载佛教“灵魂转世论”,指明灵魂获救的途径在于行善。小说表明,英国国教在与中国佛教的对话中进一步明确了区分于其他新教传统的独特教义,其伪译形式亦展现了18世纪中英文学、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侣》 伪译 18世纪英国 中英文学关系 汉学 东方小说
原文传递
作者的“复活”——读克拉克的《寒士霜毫:格拉布街的奥利弗·高士密》 被引量:1
7
作者 龚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74,共12页
诺玛·克拉克的《寒士霜毫》着眼于奥利弗·高士密在格拉布街的交际圈,详考他与寒士同胞间的人情往来与文学影响,提出"爱尔兰身份"是深刻理解高士密其人其作的钥匙。该作对"18世纪爱尔兰作家高士密"的想象... 诺玛·克拉克的《寒士霜毫》着眼于奥利弗·高士密在格拉布街的交际圈,详考他与寒士同胞间的人情往来与文学影响,提出"爱尔兰身份"是深刻理解高士密其人其作的钥匙。该作对"18世纪爱尔兰作家高士密"的想象性重构,以高度的批评自觉艺术性地处理了作家与时代、个体与社群、作者主体与作品文本、审美者(传记家)与审美对象(传主)、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当代传记批评对作者主体性的重新肯定,为继续探讨传记写作如何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丰富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克 高士密 18世纪英爱关系 传记文学 传记批评 作者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