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bryonic exposure to hyper glucocorticoids suppresses brown fat development and thermogenesis via REDD1 被引量:2
1
作者 Yan-Ting Chen Yun Hua +5 位作者 Qi-Yuan Yang Xiang-Dong Liu Jun Seok Son Jeanene M.de Avila Mei-Jun Zhu Min D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478-489,M0004,共13页
Maternal stress during pregnancy is prevailing worldwide, which exposes fetuses to intrauterine hyper glucocorticoids(GC), programming offspring to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brown adipo... Maternal stress during pregnancy is prevailing worldwide, which exposes fetuses to intrauterine hyper glucocorticoids(GC), programming offspring to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brown adipose tissue(BAT) in maintaining long-term metabolic health, impacts of prenatal hyper GC on postnatal BAT thermogenesis and underlying regulations remain poorly defined. Pregnant mice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synthetic GC dexamethasone(DEX) at levels comparable to fetal GC exposure of stressed mothers. Prenatal GC exposure dose-dependently reduced BAT thermogenic activity, contributing to lower body temperature and higher mortality of neonates;such difference was abolished under thermoneutrality, underscoring BAT deficiency wa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adverse changes in postnatal thermogenesis due to excessive GC. Prenatal GC exposure highly activated Redd1 expression and reduced Ppargc1 a transcription from the alternative promoter(Ppargc1 a-AP) in neonatal BAT. During brown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ectopic Redd1 expression reduced Ppargc1 a-AP expression and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GC on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and Ppargc1 a-AP expression were blocked by Redd1 ablation. Redd1 reduced protein kinase A phosphorylation and suppressed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 binding to the c AMP regulatory element(CRE) in Ppargc1 a-AP promoter, leading to Ppargc1 a-AP inactivation. In summary, excessive maternal GC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dysregulates Redd1-Ppargc1 a-AP axis, which impairs fetal BAT development, hampering postnatal thermogenic adaptation and metabolic health of off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stress GLUCOCORTICOIDS FETUS brown fat REDD1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原文传递
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组织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付菊 赵宇田 马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滴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在脂肪细胞的定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脂肪转化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犊牦牛肾周存在2种类型的脂肪细胞,即含有小脂滴和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细胞以及含有大脂滴和少量线粒体的白色脂肪细胞;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白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棕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日龄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质膜上均有UCP1阳性表达,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细胞中UCP1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BAT产热相关基因(UCP1、PPARα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出生后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白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且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该结果为深入探究犊牦牛寒冷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肾周脂肪 棕色脂肪组织 产热相关基因
下载PDF
时钟基因调控低氧训练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史东子 张华 +4 位作者 孟昶 李昕睿 董盼盼 田雪文 王清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73-2480,共8页
背景:低氧训练可以促进机体脂肪的降解,外界环境变化可影响动物昼夜节律,但昼夜节律变化对脂肪组织棕色化及脂肪降解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阐明时钟基因对低氧训练大鼠附睾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喂养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大... 背景:低氧训练可以促进机体脂肪的降解,外界环境变化可影响动物昼夜节律,但昼夜节律变化对脂肪组织棕色化及脂肪降解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阐明时钟基因对低氧训练大鼠附睾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喂养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抽取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低氧训练组,每组10只,进行4周的干预。安静组大鼠不实施干预;低氧组大鼠全天生活在氧浓度为13.6%的低氧仓中;训练组第1周为适应性训练,后3周训练速度和时长保持不变。测量肥胖大鼠体质量、体长和肾周脂肪质量;并使用血脂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肥胖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含量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各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棕色化变化;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脂肪组织中转录组水平变化;采用qRT-PCR检测附睾脂肪组织中PGC-1α、Beclin1、KLF2、Perilipin1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低氧训练干预使营养性肥胖大鼠体质量、脂体比、Lees’s指数、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油红O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比于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和常氧训练组,低氧训练更能有效促进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肪动员和附睾旁脂肪组织棕色化;③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低氧训练时钟基因Dbp、Nr1d1、Sik1以及脂肪组织棕色化基因Ppargc1a(PGC-1α)等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Arntl(Bmal1)显著下调(P<0.05),同时伴随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④qRT-PCR结果证实低氧训练时脂肪组织棕色化基因PGC-1α和脂代谢基因Perilip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⑤结果证实时钟基因在低氧训练促进脂肪组织棕色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肥胖大鼠 脂肪棕色化 时钟基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变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刘晨洋 王瑾 +4 位作者 张文婷 王丽清 尹晓晓 赵俊楠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59-4867,共9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对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SD大鼠及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培养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野生组,基因敲除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组,基因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组,在棕色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后2组在每次更换分化培养基的同时加入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棕色脂肪诱导分化、脂肪分解、β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敲除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能够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β氧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治疗靶点,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目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棕色脂肪变 线粒体 β氧化 血管紧张素Ⅱ1a受体
下载PDF
白色脂肪棕色化在治疗肥胖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单天禹 赵娜 +1 位作者 李庆伟 马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4-199,共6页
肥胖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高度相关。肥胖主要是由于人体对于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脂肪组织过度积聚所导致的。脂肪组织大致分为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 肥胖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高度相关。肥胖主要是由于人体对于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脂肪组织过度积聚所导致的。脂肪组织大致分为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通过某些诱导因素可以提高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一些转录因子及蛋白(解偶联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和PR结构域蛋白16等)的表达,从而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能显著促进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能够有效地治疗肥胖。因此探究其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相关机制以及诱导因素对治疗肥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运动、饮食、现代医学研究、中药、针灸等角度论述了治疗肥胖与白色脂肪棕色化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临床中治疗肥胖和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研究提供参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白色脂肪棕色化 诱导因素 棕色脂肪组织
下载PDF
鸢尾素在糖脂代谢及肥胖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艺萍 丁璟 +3 位作者 张祎 姜禹彤 邱吉巍 魏迎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650,共5页
肥胖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能够增加人体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运动是控制和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鸢尾素是2012年被发现并报道的一种肌细胞因子,受运动调控,参与脂肪组织的褐变。鸢尾素通过影响脂代... 肥胖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能够增加人体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运动是控制和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鸢尾素是2012年被发现并报道的一种肌细胞因子,受运动调控,参与脂肪组织的褐变。鸢尾素通过影响脂代谢来改善肥胖,可以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促进葡萄糖稳态,还可以抵抗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对脂肪细胞的损伤,抑制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及肥胖。本文综述了鸢尾素在糖脂代谢及肥胖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对鸢尾素的调节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鸢尾素 糖脂代谢 白色脂肪棕色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EGCG调控3T3-L1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分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7
作者 郭铖洁 侯森 吕世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7期848-853,共6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调控3T3-L1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分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通过MTT法检测不同EGCG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浓度为10、50、100μmol/L的EGCG处理3T3-L1脂肪细胞,空...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调控3T3-L1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分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通过MTT法检测不同EGCG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浓度为10、50、100μmol/L的EGCG处理3T3-L1脂肪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AMPK激活剂AICAR分别处理3T3-L1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EGCG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褐化相关因子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用Mito-tracker-Green探针检测线粒体荧光。结果随EGCG浓度的增加,3T3-L1细胞的脂滴减少,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加入AMPK激活剂AICAR可进一步减少脂滴,而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逆转脂滴减少情况。随EGCG浓度的升高,PPARr、FAS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UCP1、PGC-1α、Nrf1、Tfam、ATGL、HSL、AMP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加入AMPK激活剂AICAR可进一步加重此趋势,而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逆转此趋势。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EGCG处理后荧光强度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EGCG通过调控3T3-L1脂肪细胞AMPKα/PGC-1α信号途径促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线粒体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3T3-L1脂肪细胞 分化 白色脂肪棕色化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在肥胖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全颖 杨阳 +3 位作者 王艳 陈玲俐 刘婉晴 李祥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12-319,共8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患病率正逐年显著升高。肥胖症不仅会引起机体能量代谢失衡,还会导致脂肪组织组成细胞的功能紊乱。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ADSC)是形成脂肪组织的起源细胞,能够改变脂肪组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患病率正逐年显著升高。肥胖症不仅会引起机体能量代谢失衡,还会导致脂肪组织组成细胞的功能紊乱。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ADSC)是形成脂肪组织的起源细胞,能够改变脂肪组织的重塑和功能,目前被认为可在肥胖症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就ADSC的生物学特征、功能以及其在抗肥胖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症的临床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ADSC) 肥胖症 脂肪棕色化 脂肪炎症
下载PDF
初始脂肪含量对超高温灭菌牛奶贮存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
9
作者 习鸿杰 宋利君 +3 位作者 邓玉明 李泽鹏 卢立新 曾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该文旨在研究初始脂肪含量、贮存温度对超高温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sterilized,UHT)牛奶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影响规律。对23、30、37℃无光照贮存过程中不同初始脂肪含量UHT纯牛奶的色泽、蛋白水解度、羰基含量进行分析... 该文旨在研究初始脂肪含量、贮存温度对超高温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sterilized,UHT)牛奶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影响规律。对23、30、37℃无光照贮存过程中不同初始脂肪含量UHT纯牛奶的色泽、蛋白水解度、羰基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各指标对感官评分的Pearson系数,应用Arrhenius方程等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贮存温度的升高,样品的褐变指数、蛋白水解度、羰基含量均随之提高,而感官评分值降低;将感官评分和其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褐变指数作为反映其品质变化的关键指标,建立基于初始脂肪含量和贮存温度影响的货架期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货架期验证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0%。所建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无光照下不同初始脂肪含量UHT牛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牛奶 脂肪含量 褐变指数 货架期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益气固表丸灌胃后内脏脂肪堆积及代谢性炎症反应观察
10
作者 梁倩倩 荆晶 +3 位作者 徐丹 王晶 姜敏 李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1-16,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丸灌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内脏脂肪堆积、白色脂肪棕色化及代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PD组、益气固表丸组,每组10只。COPD组、益气固表丸...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丸灌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内脏脂肪堆积、白色脂肪棕色化及代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PD组、益气固表丸组,每组10只。COPD组、益气固表丸组采用吸入香烟烟雾暴露联合香烟烟雾提取物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益气固表丸组于建模后灌胃给予益气固表丸溶解液200μL,1次/天,连续2周;空白对照组及COPD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测算各组小鼠的Lee's指数及脂体比,处死后取肺组织和白色、棕色脂肪组织进行病理观察;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相关指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酶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UCP1相对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色脂肪组织TNF-α、IL-6、IL-8 m 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COPD组小鼠肺组织可见较大面积肺泡壁轻度增厚,肺泡间隔增宽,炎症细胞浸润;益气固表丸组小鼠肺脏组织上述表现较COPD组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PD组白色、棕色脂肪组织内的脂肪细胞体积均增大,细胞内空泡均增多;与COPD组比较,益气固表丸组白色、棕色脂肪组织内的脂滴减小,呈现出棕色化表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PD组小鼠Lee's指数、脂体比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白色脂肪组织TNF-α、IL-6、IL-8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UCP1、PGC-1α、PRDM16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白色、棕色脂肪组织UCP1相对荧光强度均降低(P均<0.05);与COPD组比较,益气固表丸组小鼠Lee's指数、脂体比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白色脂肪组织TNF-α、IL-6、IL-8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UCP1、PGC-1α、PRDM16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白色、棕色脂肪组织UCP1相对荧光强度均升高(P均<0.05)。结论益气固表丸可减轻COPD小鼠的内脏脂肪堆积及代谢性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靶向SIRT1/PPARγ/UCP1信号通路而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固表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脂肪堆积 白色脂肪棕色化 代谢性炎症反应 SIRT1/PPARγ/UCP1信号通路
下载PDF
阿魏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进展
11
作者 王继婷 吉麟 +2 位作者 范光河 黄卫东 游义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2-353,共12页
阿魏酸(Ferulic Acid,FA)是一种来源于植物次生代谢的羟基肉桂酸类酚酸,在日常谷物中含量丰富,具有抗氧化、抗血栓、抗炎、抗肿瘤、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目前,FA及其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 阿魏酸(Ferulic Acid,FA)是一种来源于植物次生代谢的羟基肉桂酸类酚酸,在日常谷物中含量丰富,具有抗氧化、抗血栓、抗炎、抗肿瘤、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目前,FA及其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疾病,是机体在脂质代谢失调、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情况下,动脉壁处发生的纤维脂肪性病变,动脉因斑块的积聚而变硬,造成严重的血管功能障碍。中草药当归和川芎均对AS有治疗效果,而FA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FA对AS的抑制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就近年来FA在AS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FA抗AS的几种作用方式及其潜在机制,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提出了FA激活棕色脂肪进而抑制AS的可能性。这将对FA在AS的预防及临床治疗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以期提高FA在日常饮食中的生物利用度,为FA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酚酸 动脉粥样硬化 泡沫细胞 抗炎 棕色脂肪
下载PDF
饮水中添加外源缬氨酸对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
12
作者 王立 郑慧怡 +4 位作者 张昱 厐彦芹 张镕 杨彩侠 杜志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5-125,138,共12页
为了探究饮水中添加外源缬氨酸对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将36只21日龄的健康KM系雄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缬氨酸)、0.30%缬氨酸处理组(每100 mL饮水中添加0.30 g缬氨酸)和0.45%缬氨酸处理组(每100 mL饮水中添加0.45 ... 为了探究饮水中添加外源缬氨酸对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将36只21日龄的健康KM系雄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缬氨酸)、0.30%缬氨酸处理组(每100 mL饮水中添加0.30 g缬氨酸)和0.45%缬氨酸处理组(每100 mL饮水中添加0.45 g缬氨酸),每组3笼,每笼4只,试验期为47 d。每组随机取2笼小鼠,测定其试验第1~30天的生长性能(体重、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缬氨酸日摄入量);于试验第31天脱颈处死,采集组织器官样品(心脏、肝脏、脾脏、肾脏、附睾部的白色脂肪、肩胛部的棕色脂肪和腹股沟部的米色脂肪),测定组织(器官)指数,进行组织切片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脂肪代谢调控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于试验第32~47天对每组剩下的1笼小鼠依次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丙酮酸耐量试验(pyruvate tolerance test,P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结果表明:各组的体重和增重在试验第18天之前均差异不显著(P>0.05);0.45%缬氨酸处理组和0.30%缬氨酸处理组试验第18~24天的体重和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7~30天体重和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5%缬氨酸处理组和0.30%缬氨酸处理组试验第18~30天的体重和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和肾脏(左肾、右肾)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0.45%缬氨酸处理组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30%缬氨酸处理组(P<0.01),但对照组和0.30%缬氨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45%缬氨酸处理组和0.30%缬氨酸处理组的白色脂肪组织指数和米色脂肪组织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0.45%缬氨酸处理组和0.30%缬氨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棕色脂肪组织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0.30%缬氨酸处理组和0.45%缬氨酸处理组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与对照组比较,肝血窦增宽,肝脏中脂滴明显增多,白色脂肪细胞面积变大且单位面积细胞数量变少,棕色脂肪细胞面积变小且单位面积细胞数量变多,部分脂肪代谢调控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发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0.45%缬氨酸处理组GTT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0.30%缬氨酸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0.45%缬氨酸处理组PTT的曲线下面积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5%缬氨酸处理组ITT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0.30%缬氨酸处理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饮水中添加外源缬氨酸可通过提高小鼠糖异生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促进小鼠的脂肪沉积,从而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 小鼠 肝脏 白色脂肪 棕色脂肪 脂肪沉积
下载PDF
荞麦多酚干预对高脂膳食诱导小鼠的降脂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轶俊 鞠兴荣 王立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994,共14页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荞麦对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能量新陈代谢。因此,增加棕色脂肪活性、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作为一种预防肥胖和改善...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荞麦对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能量新陈代谢。因此,增加棕色脂肪活性、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作为一种预防肥胖和改善能量代谢疾病的有效途径。【目的】采用原粮及从荞麦中鉴定出的4种主要酚类物质按在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干预物进行干预,研究荞麦多酚通过调节白色脂肪棕色化对高脂膳食小鼠的干预及改善作用,系统研究荞麦中发挥降脂功能的主要酚类物质及其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结合数据库对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鉴定,并通过相对定量将其中含量最多的主要多酚按其在荞麦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复合物。通过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复合物干预C57BL/6J小鼠饮食,研究荞麦酚类物质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以10%、20%、40%比例的荞麦替换基础饲料和2.5 mg·mL^(-1)荞麦多酚复配物对小鼠进行饮食干预,探究荞麦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和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并通过Western-blot和q-PCR探究荞麦饲料及多酚干预对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与产热相关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鉴定出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20种酚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4种酚类化合物羟基肉桂酸、槲皮素、滨蒿内酯和芦丁含量达到酚类总量的80%以上,为荞麦中的主要酚类物质。在饮食干预39 d后,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干预对小鼠的体重、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增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荞麦添加量的提高,其抑制作用也增加。同时,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干预对小鼠肾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的作用。高剂量40%荞麦和多酚干预组的效果最好,表明荞麦饮食干预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异常的改善是其中的酚类物质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中与棕色脂肪相关的UCP1、PRDM-16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与白色脂肪特异性表达的Tcf21和HOXC8水平显著上调(P<0.05)。饮食干预后,荞麦干预组中UCP1、PRDM-16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Tcf21和HOXC8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40%荞麦和多酚干预组还有效地提高了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UCP1、PRDM-16和PGC-1α的表达(P<0.05),并下调Tcf21和HOXC8的表达。【结论】荞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脂饲料诱导小鼠脂代谢紊乱情况,并证实了荞麦多酚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荞麦多酚可以显著提高棕色脂肪产热活性,同时下调白色脂肪特异性表达,调节能量代谢平衡,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和能量代谢紊乱。研究结果为荞麦的利用和相关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多酚 高脂膳食小鼠 降脂作用 白色脂肪棕色化
下载PDF
棕色脂肪摄取^(18)F-FDG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剑明 刘颖 +3 位作者 辛军 王晓明 翟伟 刘长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棕色脂肪(BAT)摄取18F-FDG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 ̄2007年2月间所有18F-FDGPET/CT显像病例,根据判断标准选择BAT显影病例。结果:493例中有6例BAT显影(6/493,1.2%),男1例,女5例;BAT显影以对称性分... 目的:分析和探讨棕色脂肪(BAT)摄取18F-FDG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 ̄2007年2月间所有18F-FDGPET/CT显像病例,根据判断标准选择BAT显影病例。结果:493例中有6例BAT显影(6/493,1.2%),男1例,女5例;BAT显影以对称性分布在颈部、锁骨上、腋下和胸椎旁为主,SUVmax在1.4~9.2之间;5例患者(5/6,83.3%)BAT于寒冷季节显影;1例患者两次显像中一次出现BAT显影,而另一次未出现;所有病例延迟显像发现BAT分布部位及放射性浓聚程度无明显变化,其中4例体重指数(BMI)较低。结论:BAT摄取18F-FDG的显影分布形式多种多样,PET诊断医师应熟悉和掌握BAT图像特点,以降低对BAT显影的假阳性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臭蜣螂体壁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6
15
作者 程红 陈茂生 孙久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5,共7页
对臭蜣螂CoprisochusMotschulsky体壁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光镜观察。用伊红和马洛赖氏三色法染色可见体壁尤其在腹壁的折叠处及膜翅壁中存在着胶原纤维。鞘翅中有内腔 ,具皮细胞 ,鞘翅背部表皮下陷形成桥墩状结构以支撑加固鞘翅腔并减轻... 对臭蜣螂CoprisochusMotschulsky体壁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光镜观察。用伊红和马洛赖氏三色法染色可见体壁尤其在腹壁的折叠处及膜翅壁中存在着胶原纤维。鞘翅中有内腔 ,具皮细胞 ,鞘翅背部表皮下陷形成桥墩状结构以支撑加固鞘翅腔并减轻重量。膜翅的背腹壁之间也具有内腔和皮细胞 ,并充满油脂腺 (经分析是棕脂肪细胞腺 )及其分泌物。足的肌肉束中被大量棕脂肪细胞腺环绕。棕脂肪细胞的存在为周围器官提供所需能量 ,并有减轻重量和润滑的作用。体壁表面具有大量突起、刚毛及大量粗细不等的管道与其下相通 ,加上大量油脂腺及其分泌机能 ,为其体表的减粘特性提供了形态和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蜣螂 体壁 组织结构 胶原纤维 棕脂肪腺
下载PDF
冷适应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膜解偶联蛋白与嘌呤核苷三磷酸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拓西平 苗振春 +1 位作者 邹大进 王学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冷适应对大鼠棕色脂肪线粒体内膜解偶联蛋白 (UCP)活性与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 [3 H]标记的鸟嘌呤核苷三磷酸 (GTP)与解偶联蛋白相结合 ,用液体闪烁仪测定其放射性活性 ,经Scatchardplot分析得出两者结合的解离常数 (Kd)和最... 目的 :探讨冷适应对大鼠棕色脂肪线粒体内膜解偶联蛋白 (UCP)活性与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 [3 H]标记的鸟嘌呤核苷三磷酸 (GTP)与解偶联蛋白相结合 ,用液体闪烁仪测定其放射性活性 ,经Scatchardplot分析得出两者结合的解离常数 (Kd)和最大结合量 (Bmax)。结果 :冷适应能使棕色脂肪增加 ;冷适应组Bmax显著高于对照组 ,K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冷适应不仅能使棕色脂肪线粒体内膜UCP含量增加 ,而且能使其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 解偶联蛋白 鸟苷三磷酸 脂肪组织 线粒体 GTP 动物实验 肥胖 冷适应
下载PDF
面粉中主要组分对生鲜面颜色和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晶 沈慧杰 +5 位作者 李曼 张楚楚 张淼 杜健 朱科学 周惠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4,共5页
生鲜面的颜色和褐变不仅与小麦的品种有关,还可能与面粉中主要组分的含量和比例有关.通过对面粉主要组分进行分离和重组,评价不同组分对生鲜面的颜色和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与生鲜面的初始色差值呈极显著相关(P<... 生鲜面的颜色和褐变不仅与小麦的品种有关,还可能与面粉中主要组分的含量和比例有关.通过对面粉主要组分进行分离和重组,评价不同组分对生鲜面的颜色和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与生鲜面的初始色差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蛋白含量与其24 h内褐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不同蛋白含量的面片在初始阶段的褐变程度不同;直链淀粉含量与面片的初始L*值和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面片褐变速率增大,24h内的L*值变化△L24~0h显著增加,支链淀粉比例增加能够延缓生鲜面的褐变;一定范围内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生鲜面片的褐变能够得到一定的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面 褐变 蛋白质 淀粉 直链淀粉 脂肪
下载PDF
肌肉因子Irisin与运动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文弢 鞠丽丽 +1 位作者 吴菊花 翁锡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0,共4页
Irisin是新近在骨骼肌中发现的肌肉因子,可促进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运动通过影响Irisin、UCP1的表达来调控脂代谢进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但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对Irisin表达的影响规... Irisin是新近在骨骼肌中发现的肌肉因子,可促进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运动通过影响Irisin、UCP1的表达来调控脂代谢进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但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对Irisin表达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将深入探讨运动调控Irisin表达变化的作用机制,旨为防治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sin 肥胖 白色脂肪'棕色化’ 运动
下载PDF
^(18)F-FDGPET/CT棕色脂肪摄取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 程超 +3 位作者 左长京 王少雁 刘庆华 孔令山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全身检查的2350例受检者的图像。结果:34例(1.44%)有不同程度BAT摄取,其中恶性肿瘤患者9例(甲状腺癌术后4例)。BAT显影...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全身检查的2350例受检者的图像。结果:34例(1.44%)有不同程度BAT摄取,其中恶性肿瘤患者9例(甲状腺癌术后4例)。BAT显影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女性比例(2.57%)高于男性(0.76%);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分布于肩颈部、锁骨上区、脊柱两旁、纵隔、肾上腺及肾周区的高摄取灶,SUVmax为7.18±4.27。BAT显影部位的数目与摄取的SUVmax呈正相关(r=0.78,P<0.05);5例检查者进行了延迟扫描,延迟后BAT分布、形态无明显变化,SUVmax显著升高(P<0.05)。4例甲状腺癌术后复查病例的BAT摄取不同程度影响了对区域淋巴结的观察。结论:BAT摄取的分布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显影部位越多,SUVmax越大,延迟扫描后SUVmax显著升高,容易干扰对显影区域病灶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刺芒柄花素通过促进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刺激棕色脂肪细胞产热 被引量:5
20
作者 陶金 陶磊 黄文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讨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通过解偶联蛋白1(UCP1)调控棕色脂肪细胞产热的机制。方法分离来源于C57BL/6J小鼠的脂肪组织的前体细胞,体外诱导为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标志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 目的探讨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通过解偶联蛋白1(UCP1)调控棕色脂肪细胞产热的机制。方法分离来源于C57BL/6J小鼠的脂肪组织的前体细胞,体外诱导为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标志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脂连蛋白(Adiponectin)的表达确定其脂肪细胞的特性;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formononetin是否促进棕色脂肪细胞产热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刺激因子1α(PGC-1α)、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2(Dio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及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分离来自UCP1敲除小鼠的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并诱导分化至成熟的脂肪细胞并检测分化效率。上述细胞的对照为来自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化成熟脂肪细胞;利用XF24细胞能量代谢仪检测formononetin对野生型及UCP1敲除棕色脂肪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野生型和UCP1敲除的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均能诱导分化至成熟脂肪细胞;Formononetin能促进野生型棕色脂肪细胞产热基因PGC-1α、Dio2、PPARγ及UCP1的表达,也能促进UCP1敲除棕色脂肪细胞中UCP1上游产热基因PGC-1α、Dio2的表达;UCP1的缺失抑制formononetin诱导棕色脂肪细胞呼吸的氧耗量。结论Formononetin通过促进UCP1的表达从而激活棕色脂肪细胞的产热及氧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棕色脂肪细胞 解偶联蛋白1(UCP1) 产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