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on rice brown plant 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al)
1
作者 WANG Qiang,HAN Lijuan,HUANG Qianglin,GU Zhonyan,and XU Xiaolong,Inst of Plant Protection,Jiangsu Acad of Agri Sci,Nanjing 210014,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年第4期6-7,共2页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which occurs 4 generations within one yea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pest and causes loss of yield on rice every year in this region. The contact...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which occurs 4 generations within one yea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pest and causes loss of yield on rice every year in this region. The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and methamidophos to rice BPH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immerse topical application method and a field trial from 1993 to 1994. A randomized complete design was laid out in 6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on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下载PDF
The impacts of timing and insecticides at early stage of late rice on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brown plant hopper(BPH)
2
作者 CHENG Jia’an,ZHU Zengrong,and LOU Tonggen,Dept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t of Applied Entamology,Zhejiang Agri Univ,Hangzhou 310006,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年第3期5-6,共2页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ree insecticides (methamidophos,Shachongshuang and triazopho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rice leaf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rice striped st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ree insecticides (methamidophos,Shachongshuang and triazopho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rice leaf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rice striped stem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in rice fields during 18—2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ng. The impacts of timing and insecticides on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avata lugens was surveyed by direct counting on the plants or by tapp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BPH The impacts of timing and insecticides at early stage of late rice on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brown plant hopper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稻褐飞虱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传之 于洁 +4 位作者 裴庆利 刘丕庆 蔡中全 张磊 吴世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70-3173,共4页
阐述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水稻品种抗褐飞虱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抗褐飞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生物型 抗源 育种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对褐飞虱抗性与植株总酚含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莹莹 吴碧球 +2 位作者 陈燕 黄所生 黄凤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2-466,共5页
用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水稻品种TN1、IR26和IR36,探讨茉莉酸甲酯诱导对稻株总酚含量的影响及与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稻株总酚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TN... 用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水稻品种TN1、IR26和IR36,探讨茉莉酸甲酯诱导对稻株总酚含量的影响及与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稻株总酚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显著提高,由感虫级别上升到抗虫级别。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与稻株总酚含量的升高关系密切,但以0.25 mM的诱导浓度增加抗虫性的效果最为明显。诱导后这三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生物型Ⅱ为害后的受害级别、若虫存活率及雌成虫蜜露分泌量均随稻株总酚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若虫发育历期则随总酚含量的增加而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水稻 褐飞虱 总酚含量 诱导抗性
下载PDF
云南野生稻抗褐飞虱评价及其抗性基因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邢佳鑫 陈玲 +3 位作者 李维蛟 张敦宇 钟巧芳 程在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91-2398,共8页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抗虫基因,有利于培育具有抗虫能力强的水稻新品种。该研究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进行温室和大田抗虫鉴定以及9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的PCR鉴定,发现云南野生稻对褐飞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抗虫基因,有利于培育具有抗虫能力强的水稻新品种。该研究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进行温室和大田抗虫鉴定以及9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的PCR鉴定,发现云南野生稻对褐飞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表现出高抗,可作为抗虫基因发掘的优良抗源材料;不同褐飞虱抗性的云南野生稻中含有的抗褐飞虱基因差异很大,3种野生稻中均不含Bph1和Bph18(t)抗病基因,景洪普通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可能含bph2基因,东乡普通野生稻可能含bph2、Bph15和Bph27(t)基因,疣粒野生稻中可能含bph2和bph19(t)基因,药用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宽叶型)中可能含bph2和Bph6基因,药用野生稻F1中可能含bph2、Bph14和bph20(t)基因,药用野生稻F2中可能含bph2和Bph27(t)基因或者其同源基因。该研究为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虫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稻 抗褐飞虱 连锁标记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苏闽 王奎萍 尚衍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640-20641,20644,共3页
[目的]比较市场上可同时控制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不同药剂的防效,并检验其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选用适宜的药剂提供参考。[方法]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等5种药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水... [目的]比较市场上可同时控制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不同药剂的防效,并检验其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选用适宜的药剂提供参考。[方法]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等5种药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秧田灰飞虱成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秧田第4次药后7 d防效均在75.00%以上;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也较好,大多在70.00%以上。[结论]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灰飞虱 水稻条纹叶枯病 防效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原因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鄢洪海 夏淑春 张茹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291-17293,17296,共4页
总结了山东济宁地区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定点调查和相关因子分析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毒昆虫数量大、栽培方式的变化、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病原致病性发生变异、防治方法不当等,提出通过... 总结了山东济宁地区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定点调查和相关因子分析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毒昆虫数量大、栽培方式的变化、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病原致病性发生变异、防治方法不当等,提出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加强种植管理等方法预防病害发生,采用药剂浸种、秧田防治、大田防治等方法进行统防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gna基因对水稻的转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启军 尹福强 +3 位作者 王世全 李平 邹江石 吕川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40-44,共5页
褐飞虱在中国分布很广,近年来已成为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大量研究表明,进行抗虫基因分子育种是迅速改良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和)花莲凝集素(GNA)抗... 褐飞虱在中国分布很广,近年来已成为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大量研究表明,进行抗虫基因分子育种是迅速改良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和)花莲凝集素(GNA)抗虫基因构建于同一表达载体上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带有安全标记基因的抗褐飞虱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扩增、Southern印迹和GUS检测分析表明,PMI标记基因和抗虫GNA基因同时被转入部分植株中并得到了表达,其外缘基因主要以单拷贝的方式插入水稻基因组中。对随机选取的8个转基因单株T0代种子经含潮霉素的培养基培养15d后抗感苗数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后代符合单基因的遗传分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雪花凝集素基因 褐飞虱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双季晚糯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金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685-15687,共3页
于2006~2009年比较了6种药剂对双季晚糯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2%吡·毒EC1000倍液防效最好,施药后1d校正防效达97.48%,药后7d校正防效达98.50%;其次为5%氟虫腈SC和48%毒死蜱EC,校正防效均达95%以上;20%三唑磷EC的防效较差... 于2006~2009年比较了6种药剂对双季晚糯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2%吡·毒EC1000倍液防效最好,施药后1d校正防效达97.48%,药后7d校正防效达98.50%;其次为5%氟虫腈SC和48%毒死蜱EC,校正防效均达95%以上;20%三唑磷EC的防效较差,仅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褐飞虱 杀虫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攀 陈龙 +7 位作者 曲姗姗 阴云伙 田发春 彭炳生 吴帅 李土明 徐小红 周卫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92-94,103,共4页
从抗源筛选与鉴定、抗性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抗褐飞虱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性育种
下载PDF
沿黄稻区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翠 任应党 +4 位作者 李莉 王锡锋 刘红彦 鲁传涛 周广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2007年和2008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了河南省沿黄稻区25个主要推广品种、育种高代品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两个年份均表现为抗病的有5个粳稻(5/17)、3个籼稻(3/3)和2个旱稻(2/5)品种;但有4个品种(4/25)表现不一致... 2007年和2008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了河南省沿黄稻区25个主要推广品种、育种高代品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两个年份均表现为抗病的有5个粳稻(5/17)、3个籼稻(3/3)和2个旱稻(2/5)品种;但有4个品种(4/25)表现不一致。2007年17个粳稻品种中的11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64.70%),5个旱稻品种中2个表现感病或中感(40%)。2008年17个品种中有10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58.80%),5个旱稻品种中3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60%)。2008年对25个品种的病情变化和田间灰飞虱种群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抗、感品种间的病情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水稻品种间灰飞虱的虫口数量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但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程度和灰飞虱的虫口数量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品种 抗病性 灰飞虱
下载PDF
不同类型8种杀虫剂对即墨稻区灰飞虱种群的速效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晨亮 郭磊 +1 位作者 郑晓敏 褚栋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88-91,共4页
为选择及时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杀虫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即墨稻区灰飞虱3龄若虫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致死中时(LT_(50)),研究了不同类型8种常用杀虫剂(呋虫胺、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噻嗪酮、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农药... 为选择及时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杀虫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即墨稻区灰飞虱3龄若虫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致死中时(LT_(50)),研究了不同类型8种常用杀虫剂(呋虫胺、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噻嗪酮、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农药产商推荐浓度下对山东省稻区灰飞虱的速效性。结果表明:在推荐浓度下,呋虫胺(LT_(50))为22.4 h)的速效性最佳,吡虫啉、溴氰虫酰胺(LT_(50)分别为27.2 h和28.2 h)次之,啶虫脒、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噻嗪酮、吡蚜酮(LT_(50)分别为65.3、68.0、74.9、80.1 h和86.7 h)较差。该结果可为灰飞虱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速效性 致死中时 即墨稻区
下载PDF
粳稻抗褐飞虱育种与品种的抗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庆华 杜秀芳 +1 位作者 卫海山 瞿浩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0-25,共6页
国内外水稻抗源筛选工作证明,目前尚未发现抗褐飞虱(Nilaparvate lugens Stal)的粳稻抗源。本研究旨在将籼稻的抗褐飞虱基因导入粳稻品种。采用粳籼杂交、回交、复交、苗期筛选、二级鉴定等技术,率先育成了抗褐飞虱品种——沪粳抗。经... 国内外水稻抗源筛选工作证明,目前尚未发现抗褐飞虱(Nilaparvate lugens Stal)的粳稻抗源。本研究旨在将籼稻的抗褐飞虱基因导入粳稻品种。采用粳籼杂交、回交、复交、苗期筛选、二级鉴定等技术,率先育成了抗褐飞虱品种——沪粳抗。经遗传分析、叶鞘细胞内硅质化程度电子显微镜观察、若虫成虫非嗜好性、成虫产卵量、蜜露量等抗生性测定,结合田间褐飞虱虫量分布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沪粳抗对褐飞虱具有中等抗性。室内抗性测定与大田抗性表现一致,上海市郊,1985年,1987年,1988年褐飞虱大发生,沪粳抗未用任何药剂防治,均表现了良好的田间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褐飞虱 抗性 育种
下载PDF
烯啶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效评价
14
作者 连秦勇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25-27,共3页
进行烯啶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 g能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其防治褐飞虱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显著优于常用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0g/L乙虫... 进行烯啶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 g能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其防治褐飞虱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显著优于常用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0g/L乙虫腈悬浮剂,且对水稻安全;示范区比对照区稻谷产量高6.2%;建议烯啶虫胺与当地普遍使用的稻飞虱防治剂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交替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化学农药 烯啶虫胺 药效
下载PDF
红莲型杂交稻新不育系珞红4A的选育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仁山 黄文超 +2 位作者 胡骏 刘文军 朱英国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超级稻珞优8号的母本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田间自然接虫鉴定,聚合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成功选育了红莲型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该品种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制种、繁种产量高,配合力强,大田表现... 在超级稻珞优8号的母本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田间自然接虫鉴定,聚合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成功选育了红莲型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该品种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制种、繁种产量高,配合力强,大田表现为显著的褐飞虱抗性.以珞红4A为母本大规模测配、选育出的包括珞红4A/810323、珞红4A/010436、珞红4A/010492、珞红4A/R5814和珞红4A/9311等苗头组合,普遍表现出褐飞虱抗性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杂交水稻 红莲型细胞质 选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