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系青年”与社会支持:兼论新时代青年奋斗观的培育
1
作者 唐立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近年来,“佛系”文化在青年学生中流行,这对青年人的奋斗精神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探讨了“佛系青年”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青年学生的佛系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主观性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 近年来,“佛系”文化在青年学生中流行,这对青年人的奋斗精神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探讨了“佛系青年”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青年学生的佛系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主观性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对佛系倾向的解释力均强于客观性社会支持对佛系倾向的解释力。为降低青年群体的佛系倾向,重塑奋斗观,可为青年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并且既要关注客观性社会支持,更要重视青年群体的主观性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社会支持 新时代 奋斗观
下载PDF
东千佛洞第2窟涅槃经变与西夏生死观
2
作者 焦树峰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槃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槃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槃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槃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槃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槃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涅槃经变的空间布局之中,并与窟内的现世救渡思想相互呼应,进一步展现出这一时期西夏信众往生净土的生死观念。东千佛洞第2窟的涅槃经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揭示西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的重要图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第2窟 涅槃经变 生死观
下载PDF
魏源净土思想初探——以《净土四经》“五叙”为例
3
作者 蒋玉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作为晚清居士佛学的先导者和净土思想的倡导者,魏源并没有专著集中探讨其佛教思想。文章试图以魏源编选的《净土四经》中的"五叙"为研究对象,从其独钟净土的佛法认识、佛法与世法的关系、对净土理论体系的重新建构三个方面管... 作为晚清居士佛学的先导者和净土思想的倡导者,魏源并没有专著集中探讨其佛教思想。文章试图以魏源编选的《净土四经》中的"五叙"为研究对象,从其独钟净土的佛法认识、佛法与世法的关系、对净土理论体系的重新建构三个方面管窥魏源的净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净土思想 佛法 世法
下载PDF
月境与禅境
4
作者 赵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9-80,共2页
月意象超越了自然的囿限,以其澄明高远的特质在文人骚客与佛徒释子的心中构筑起一个空灵澄澈的审美境界,月境与禅境相互映衬。
关键词 月境 禅境 审美境界
下载PDF
以诗证佛——王维的佛学“莲”诗论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潘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3,共5页
通过对"莲花"在佛经中的本意及引申义的简略考察,论述了佛教中国化中"莲"的意象。王维的佛理诗和自然山水诗中的"莲"有两种不同的指向,佛理之"莲"指向了王维对法华经等大乘佛家经典理解和认识... 通过对"莲花"在佛经中的本意及引申义的简略考察,论述了佛教中国化中"莲"的意象。王维的佛理诗和自然山水诗中的"莲"有两种不同的指向,佛理之"莲"指向了王维对法华经等大乘佛家经典理解和认识;而自然之"莲"消解对佛家"法执""我执"的分别,使其山水诗等得证诗佛融通,不见佛迹,也确定了其"诗佛"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莲花 诗佛 意境
下载PDF
“佛系青年”:观念、认同与社会焦虑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保森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2-38,共7页
目前,“佛系青年”一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反映当下青年群体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的重要语词。这个概念的流行,既与媒介的传播作用有关,也与青年的时代境遇相联。从观念、认同与社会焦虑等三个方面对“佛系青年”这个概念的发生、内涵... 目前,“佛系青年”一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反映当下青年群体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的重要语词。这个概念的流行,既与媒介的传播作用有关,也与青年的时代境遇相联。从观念、认同与社会焦虑等三个方面对“佛系青年”这个概念的发生、内涵和传播过程进行考察,可以获取对这个概念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对青年群体的现实境遇和精神困境做出更为清晰、合理的描述和解释。“佛系青年”再次折射出当下青年群体在人生意义层面上的缺失和贫乏,这不仅与青年群体自身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社会状况有着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佛系青年 观念 认同 社会焦虑
下载PDF
炳灵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三十五佛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玲秀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8,130-131,共6页
三十五佛作为佛教礼忏的重要法门对像,是石窟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宗喀巴创制三十五佛修观仪轨,使三十五佛具备了各自鲜明的身像特征及功德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三十五佛修观法门在藏教各派尤其是格鲁派中的发展。炳灵寺石窟藏传佛... 三十五佛作为佛教礼忏的重要法门对像,是石窟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宗喀巴创制三十五佛修观仪轨,使三十五佛具备了各自鲜明的身像特征及功德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三十五佛修观法门在藏教各派尤其是格鲁派中的发展。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共有4个洞窟中绘制有整体或单尊的三十五佛像。本文以各窟中的三十五佛为主线,分别梳理和简析了这一题材在各窟中的功用、特征以及其与窟中其他佛教内容结合、配置而展现出的佛教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五佛 炳灵寺石窟 意涵 特征
下载PDF
龟兹石窟壁画佛学思想研究二题——说一切有部菩萨观、佛陀观探微 被引量:2
8
作者 霍旭初 《吐鲁番学研究》 2011年第2期79-87,F0003,共10页
龟兹石窟是龟兹佛教的“表法”艺术形式。部派佛教的说一切有部是龟兹石窟的思想基础。说一切有部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意识形态。以往对龟兹石窟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佛学思想研究比较薄弱甚至有所偏颇。本文以说一切有部理论体系中的阿... 龟兹石窟是龟兹佛教的“表法”艺术形式。部派佛教的说一切有部是龟兹石窟的思想基础。说一切有部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意识形态。以往对龟兹石窟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佛学思想研究比较薄弱甚至有所偏颇。本文以说一切有部理论体系中的阿毗达磨,即“毗昙学”的观点,对龟兹石窟壁画中两则反映说一切有部菩萨观与佛陀观的故事题材,作专题考察与研究。揭示龟兹石窟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征,进而认识龟兹佛教的属性和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说一切有部 菩萨观 佛陀观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窟景观营构设计理念研究
9
作者 戚序 李稼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3期93-95,共3页
大足宝顶山石窟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其独特营构方式有别于其他石窟。文章以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其景观规划布局、造像内容、施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宣导人心向善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多元一体"历史阶段,明了其景观... 大足宝顶山石窟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其独特营构方式有别于其他石窟。文章以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其景观规划布局、造像内容、施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宣导人心向善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多元一体"历史阶段,明了其景观营构理念的文化意义,利于进一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为后续建立具有民族个性的现代景观设计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石窟 景观设计 营构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从部派佛教佛陀观在中国的传播史看佛教中国化——以佛典汉译为视角
10
作者 伊家慧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51-65,255,共16页
部派佛教佛陀观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部派佛教佛陀观对大乘佛教佛陀观等若干思想体系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范式性意义。佛陀观的变迁成为大乘佛教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传播... 部派佛教佛陀观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部派佛教佛陀观对大乘佛教佛陀观等若干思想体系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范式性意义。佛陀观的变迁成为大乘佛教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传播存在相当长时间的并行状态。以佛典汉译为视角,对部派佛教佛陀观在中国的传播史予以考察,发现这一特殊思想体系在中国佛教史中的嬗变反映出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传播路线、传播载体、传播受众三个角度来看,部派佛教佛陀观在中国的传播史可以看作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一个独特的侧面和缩影,同时也反映出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派佛教 佛陀观 佛教中国化 汉译佛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