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旭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8,共2页
从我国佛塔的产生、作用、建造结构、材料等方面,探讨了佛塔的建造历史,从而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
关键词 艺术成就 佛塔 建造结构 古代建筑
下载PDF
中国金刚宝座塔探微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琦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2期170-175,共6页
金刚宝座塔体现着曼荼罗的构图特征,被佛教密宗引为神圣的坛场。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金刚宝座塔在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是汉满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在传播、衍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成为中国传... 金刚宝座塔体现着曼荼罗的构图特征,被佛教密宗引为神圣的坛场。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金刚宝座塔在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是汉满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在传播、衍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宝座塔 密教 曼荼罗 中国文化 雕刻艺术
下载PDF
中国古塔的儒释道文化意蕴钩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4-30,共7页
塔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类型。它在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从古印度的堵坡到现代千姿百态的塔的变迁 ,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特征。其中 ,儒、佛。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历程 核心内容 特征 变迁 形象 道文化 类型 意蕴
下载PDF
唐都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建筑 被引量:8
4
作者 介永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唐高...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流行的规制。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它们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都 长安城 佛教 寺院建筑 佛殿 佛塔
下载PDF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斗城 孔令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33,共13页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弘法护教"活动。从缘起、经过、献瑞、僧人四个方面考证和讨论了这次活动,特别是从《续高僧传》中发现了隋文帝第三次分舍利的诏书,从"献瑞"中分析了隋代舍利石函...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弘法护教"活动。从缘起、经过、献瑞、僧人四个方面考证和讨论了这次活动,特别是从《续高僧传》中发现了隋文帝第三次分舍利的诏书,从"献瑞"中分析了隋代舍利石函上的佛教造像题材。笔者认为隋文帝分舍利建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恢复曾被周武帝灭佛而废毁了的寺院与佛塔的目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分舍利建塔 造像题材 弘法护教 《续高僧传》
下载PDF
从应县木塔秘藏看辽代西京地区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原因 被引量:4
6
作者 侯秀林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8-41,共4页
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的发现,给辽代雕版印刷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归纳辽代西京地区雕版业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西京大同曾是北魏国都和辽代行都,文化传统深厚;二是辽代推行尊孔崇儒国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三是北魏至辽代... 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的发现,给辽代雕版印刷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归纳辽代西京地区雕版业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西京大同曾是北魏国都和辽代行都,文化传统深厚;二是辽代推行尊孔崇儒国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三是北魏至辽代信奉佛教,佛经刻印盛行;四是西京地区农牧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相对发达;五是西京地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便于书籍流通。以上因素造就了辽代西京地区发达的雕版印刷业,为金元雕版业走向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华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辽代秘藏 雕版印刷业:西京
下载PDF
瓜州塔考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学界认定为西夏之物,并推定其前身为中华十九座舍利塔之一的瓜州塔。据载,瓜州塔建立于北周时期,但那时的瓜州其实是敦煌,治所在沙州古城,与今天的瓜州同名而异地。"瓜州塔"建于崇教寺,即今莫高窟,... 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学界认定为西夏之物,并推定其前身为中华十九座舍利塔之一的瓜州塔。据载,瓜州塔建立于北周时期,但那时的瓜州其实是敦煌,治所在沙州古城,与今天的瓜州同名而异地。"瓜州塔"建于崇教寺,即今莫高窟,与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无干;榆林窟第15、16窟所见阿育王寺,应为山丹或武威的阿育王寺,绝非锁阳城塔尔寺;瓜州锁阳城现存大塔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征,但没有证据可将之断代于西夏,相反,塔尔寺遗址发现的西夏文六字真言残片恰巧可以证明该寺为元代之遗存,因为六字真言独立作为藏传佛教供奉对象,并逐步流行全国,是从元代开始的。根据各种迹象,可以把今天所见藏传佛教风格塔尔寺塔的修建时代,推定在1276年或1289年之后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州塔 塔尔寺 莫高窟 藏传佛教 西夏
下载PDF
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卢山 《华中建筑》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该文在回顾了小乘佛教的缘起,传播及发展特点之后,从佛寺的选址,形制布局和佛殿,佛塔的外观造型等方面比较了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和内地汉族地区的佛教建筑以及东南亚地区小乘佛教建筑的渊源关系,并据此认为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乃是... 该文在回顾了小乘佛教的缘起,传播及发展特点之后,从佛寺的选址,形制布局和佛殿,佛塔的外观造型等方面比较了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和内地汉族地区的佛教建筑以及东南亚地区小乘佛教建筑的渊源关系,并据此认为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乃是傣族群众在结合具体地域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后独具风格的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傣族 小乘佛教建筑 佛塔 外观造型
下载PDF
从新德里到菩提迦耶——北印度佛教美术遗迹考察笔记
9
作者 阮立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2期16-24,共9页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民众生活的各方面。宗教性可以称为印度艺术最本质、最典型的特征。宗教的主旨是禁欲的,但在印度古代艺术中却体现了与之相悖的一面:纵欲性;禁欲...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民众生活的各方面。宗教性可以称为印度艺术最本质、最典型的特征。宗教的主旨是禁欲的,但在印度古代艺术中却体现了与之相悖的一面:纵欲性;禁欲与纵欲的协调构成了印度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印度艺术虽以写实为主,但艺术家们在造型上做了浪漫主义的创造与发挥,音乐的节奏感很强,在夸张变形中融入音乐般的节奏感。印度艺术融合了许多民族的艺术养分,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佛教 佛塔 圣地
下载PDF
寺与塔——佛教文化与汉语词汇关系管窥
10
作者 李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
寺与塔都是与佛教有关的建筑。“寺”与“塔”是梵文的意译、音译 ,在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融的漫长过程中 ,表示寺与塔的相关词语也逐渐产生 ,有的完全融入汉语 ,成为地道的汉语语素。
关键词 佛教文化 汉语词汇
下载PDF
泰国寺庙的佛塔建筑照明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手雨 郝洛西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介绍了泰国佛塔的组成;分析了泰国佛教建筑的整体规划和泰国佛塔的特点,包括泰国佛塔的主要元素;通过佛塔的构成所形成的视觉特性来考虑光的选择性,得出了针对不同的佛塔的多种照明方法;总结出了对于佛塔照明设计的建议和最适合的佛塔... 介绍了泰国佛塔的组成;分析了泰国佛教建筑的整体规划和泰国佛塔的特点,包括泰国佛塔的主要元素;通过佛塔的构成所形成的视觉特性来考虑光的选择性,得出了针对不同的佛塔的多种照明方法;总结出了对于佛塔照明设计的建议和最适合的佛塔照明距离,以及针对泰国佛塔主要的7个元素,有不同的照明方式来表达佛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塔建筑 佛塔照明 佛塔建筑照明
下载PDF
浅谈佛塔与中原文化发展和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晶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5期30-31,共2页
佛塔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佛塔随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规模和形式上发生根本改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功能。佛塔的兴盛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佛塔在中国的变化,对于了解中... 佛塔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佛塔随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规模和形式上发生根本改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功能。佛塔的兴盛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佛塔在中国的变化,对于了解中国佛塔建筑的文化特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塔 中原文化
下载PDF
“擦擦”与佛塔 被引量:2
13
作者 索南才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擦擦”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艺术品。“擦擦”与佛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西藏佛塔塔腔内装藏“擦擦”的这一习俗源自古印度佛塔内盛放佛教圣物的宗教礼俗。“擦擦”在西藏的制作和供奉十分普遍,是藏传佛教佛塔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擦擦 佛塔
下载PDF
从佛寺佛塔看临沧佛教的传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逸平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44-47,共4页
佛寺佛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记载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探访临沧市辖区内主要佛寺佛塔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历史系的角度研究和探寻,从佛寺佛塔的建筑与文化勾画出了佛教传入临沧地区的历史,掘示了佛教文化对临沧历史的影响... 佛寺佛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记载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探访临沧市辖区内主要佛寺佛塔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历史系的角度研究和探寻,从佛寺佛塔的建筑与文化勾画出了佛教传入临沧地区的历史,掘示了佛教文化对临沧历史的影响,展现了临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从而掘示了临沧与周边国家源远流长友好往来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佛塔 南传佛教 传播
下载PDF
试论佛塔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
15
作者 董冰冰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9-52,共4页
佛塔是佛教中的三大建筑之一,是佛教的重要代表因素。佛塔最早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徒表达对佛陀灵魂怀念的产物。后来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佛塔文化也自然随之流传到中国。但是佛塔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浓厚的... 佛塔是佛教中的三大建筑之一,是佛教的重要代表因素。佛塔最早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徒表达对佛陀灵魂怀念的产物。后来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佛塔文化也自然随之流传到中国。但是佛塔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浓厚的中国特色。所以中国的佛塔文化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又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佛塔文化作为佛教艺术的一道靓丽风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造诣。佛教文化已经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佛塔文化也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塔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西安地区出土的北朝隋唐石刻造像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锋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4,共7页
佛塔源于印度,因用于藏舍利而被神化,受到佛教信徒的虔诚礼拜,多于其外刻浮雕。大塔一般露天建造,称“露塔”,小塔则在庙内供奉,称“堂塔”或“塔庙”。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小型石刻佛塔。
关键词 西安 佛教 北朝 隋唐 造像塔
下载PDF
河南襄城首山建筑文化论析
17
作者 宋国晓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本文论述了首山建筑的两个典型案例:一是乾明寺,属于佛教建筑文化,其中以乾明寺照壁最为珍贵,文中重点解析了其形制特征和雕刻内容;建筑以中佛殿文化价值最高,解析了其形制特征。二是文峰塔,属于儒家建筑文化的代表。梳理了文峰塔的历... 本文论述了首山建筑的两个典型案例:一是乾明寺,属于佛教建筑文化,其中以乾明寺照壁最为珍贵,文中重点解析了其形制特征和雕刻内容;建筑以中佛殿文化价值最高,解析了其形制特征。二是文峰塔,属于儒家建筑文化的代表。梳理了文峰塔的历史文化背景、复建项目概况、设计隐喻和意义。首山建筑文化反映了儒释融合的特征,并且呈现功利化和世俗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城 首山 乾明寺 照壁 文峰塔 儒家 释家
下载PDF
浙江临海市巾山西塔发现的北宋佛教文物
18
作者 滕雪慧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临海市巾山西塔于1989年落架大修,在其中发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童子像、佛像砖、佛塔等北宋佛教文物。这批陶佛教造像、佛塔是反映北宋时期民众佛教供养内容的重要例证。宋代陶佛塔非常少见,这批在巾山西塔中发现的小型中空陶佛... 临海市巾山西塔于1989年落架大修,在其中发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童子像、佛像砖、佛塔等北宋佛教文物。这批陶佛教造像、佛塔是反映北宋时期民众佛教供养内容的重要例证。宋代陶佛塔非常少见,这批在巾山西塔中发现的小型中空陶佛塔为宋代佛塔增添了新的类型。这批佛教文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世俗化、平民化特征,是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快速融合发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佛教造像 陶佛塔 佛教信仰
原文传递
基于GIS分析的河南佛教塔寺文化旅游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湘豫 梁留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181,186,共7页
通过查阅典籍、实地调查,获得河南现存佛教塔寺具体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佛教塔寺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佛教塔寺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东西少,中间多,由南向北,塔寺数量递增;总轮廓为西部沿山脉走向大致构成一个半环... 通过查阅典籍、实地调查,获得河南现存佛教塔寺具体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佛教塔寺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佛教塔寺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东西少,中间多,由南向北,塔寺数量递增;总轮廓为西部沿山脉走向大致构成一个半环形,中东部的平原地区沿河流的走向形成4个小的分布带;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河南塔寺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结合空间分析结果、河南旅游业的现状、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行政区划等各方面的因素,将河南佛教塔寺文化旅游核心区域划分为"一带四区"的地理分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佛教文化 塔寺旅游 地域分异 河南
原文传递
塔式罐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袁胜文 《中原文物》 2002年第2期56-64,共9页
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 ,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 ,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 ,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关键词 塔式罐 中国 文物研究 历史分起 演变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