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须弥世界”空间原型及其组群设计构图比例规律研究
1
作者 陈知行 赵晓峰 《建筑师》 2023年第2期22-29,共8页
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考溯了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空间原型—佛教“须弥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了其宏观形态所蕴含的构图比例规律。并依据实测图纸和数据,揭示了现存大量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的设计构成,均符合... 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考溯了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空间原型—佛教“须弥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了其宏观形态所蕴含的构图比例规律。并依据实测图纸和数据,揭示了现存大量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的设计构成,均符合“须弥世界”空间构图比例的量化规律:其中组群平面多符合25或9宫格构图;组群立、剖面设计表现为附属建筑高度等于或不超过中心建筑高度的1/2、整体三角形构图斜边斜率近似等于0.5。相关结论对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家园林 藏传佛寺建筑 须弥世界 组群设计 构图比例
下载PDF
宋代转轮经藏的外观表达
2
作者 顾心怡 《建筑遗产》 2023年第2期77-89,共13页
文章通过将史料中关于宋代转轮经藏的描述、《营造法式》的记载、现存实例及其他图像资料比对,讨论宋代转轮经藏的一般性面貌和使用情形,其中重点关注转轮经藏的形象要素及其意象。文章认为,宋代各地转轮经藏的形象设计存在一种常见的... 文章通过将史料中关于宋代转轮经藏的描述、《营造法式》的记载、现存实例及其他图像资料比对,讨论宋代转轮经藏的一般性面貌和使用情形,其中重点关注转轮经藏的形象要素及其意象。文章认为,宋代各地转轮经藏的形象设计存在一种常见的图像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参考佛塔等相关佛教建筑的象征性构成以及装饰手法,结合转轮经藏自身的转动特色,构筑佛教理想世界的理念模型。其中下部形象常采用须弥山、环绕的山海和缠山龙,帐身经橱早期设合板门,后期转向格子门窗和其他装饰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转轮经藏 须弥世界 天宫楼阁 缠山龙
下载PDF
佛教世界观对中国古代地理中心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2,共8页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由此中国的昆仑中心说从神话观念走向实际的地理知识,佛教的宗教地理观念也逐渐实化为地理知识。同时佛教的印度文化中心观也对中国的文化中心论带来冲击,使中国人的文化观、民族观及其心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多元论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世界观 中国古代地理 地理中心观念
下载PDF
显内涵、拓功能、促和谐: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更新——以天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天童景区中心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哲 韩凝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8,共6页
我国独特的宗教发展历程,造就了宗教文化场所与风景资源的完美融合,留下了许多文化与风景互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然而,现代旅游意义下宗教文化游览胜地的保护与利用尚处初级阶段,效率低下、模式粗放,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和谐社会宗教文... 我国独特的宗教发展历程,造就了宗教文化场所与风景资源的完美融合,留下了许多文化与风景互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然而,现代旅游意义下宗教文化游览胜地的保护与利用尚处初级阶段,效率低下、模式粗放,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和谐社会宗教文化旅游如何发展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基于这种认识,结合天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天童景区中心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论文探讨一种契合时代需求的宗教与旅游和谐发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彰显宗教文化魅力为基础,基于时代需求拓展宗教人间化的旅游新功能,以旅游带动宗教,促进宗教与旅游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需求 宗教文化旅游 人间佛教
下载PDF
说禅宗语录中的“格外” 被引量:4
5
作者 雷冬平 胡丽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在禅宗语录中,"格外"有"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之义。此义的形成是其自身词义发展中隐喻引申的结果,同时也受到"方外"词义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格外 世外 隐喻 禅宗语录
下载PDF
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近代居士佛教——以民国上海佛教居士林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忠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9,共9页
近代居士佛教组织不仅是居士们信仰生活的公共平台,而且还在慈善理念以及社会慈善实践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慈善组织的角色,并与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一起承担着官方救助之外的重要社会慈善救助功能。通过对民国时期上海佛教居士林... 近代居士佛教组织不仅是居士们信仰生活的公共平台,而且还在慈善理念以及社会慈善实践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慈善组织的角色,并与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一起承担着官方救助之外的重要社会慈善救助功能。通过对民国时期上海佛教居士林的组织形式、慈善功能、资金运作模式的分析,可以揭示近代居士佛教在社会慈善救助功能的重要作用和特征,并以此为当代民间的宗教组织及其社会慈善功能的发展、完善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居士佛教 民间慈善组织 世界佛教居士林 上海佛教净业社
下载PDF
蒙古创世神话的佛教神话文化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那木吉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15,共7页
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佛... 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佛教或信仰佛教诸民族神话文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创世神话 佛教神话 影响
下载PDF
演绎大乘遍南天:从太虚大师到法舫法师 被引量:1
8
作者 温金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2-26,共5页
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与世界佛教运动,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地区,拥有同时代人少有的世界眼光。法舫法师作为太虚大师门下的杰出弟子,一生禀承太虚大师的弘法精神,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积极投身于世界佛教运动之中。他远涉南洋... 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与世界佛教运动,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地区,拥有同时代人少有的世界眼光。法舫法师作为太虚大师门下的杰出弟子,一生禀承太虚大师的弘法精神,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积极投身于世界佛教运动之中。他远涉南洋,于缅甸、锡兰、印度等地,研习南传佛教,传播大乘佛法,讲述中国文化,是现代中国佛教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活动中,中国佛教要走出去,我们不应忘记这些前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法舫 世界佛教运动 世佛联
下载PDF
武昌“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忆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海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9-251,共3页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是近代佛学研究和教育的重镇,作为一个研究型图书馆,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以丰富的馆藏,有序的管理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图书馆史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 太虚 研究型图书馆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与西藏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峰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大唐西域记》与西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在地理位置、宗教传播,还是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都是有迹可寻的。从这种联系,我们可以窥见唐初西藏文化的一些蛛丝马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周边文化的多元化对整个西藏文化所产生的... 《大唐西域记》与西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在地理位置、宗教传播,还是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都是有迹可寻的。从这种联系,我们可以窥见唐初西藏文化的一些蛛丝马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周边文化的多元化对整个西藏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玄奘 西藏文化
下载PDF
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影响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早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王维 诗歌 世界观 心性论 禅定思想
下载PDF
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解脱——论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佛学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丽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6-88,共3页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透露出了浓郁的佛学意蕴,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个体能透人生苦难的心理历程。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对生死无常的沉迷;二为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超越。
关键词 迟子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佛学意蕴 无常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中汉质子与汉王寺诠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晓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0-83,共4页
《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的游历见闻录,是研究丝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史料。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域名称的变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大唐西域记》中汉质子与汉王寺... 《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的游历见闻录,是研究丝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史料。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域名称的变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大唐西域记》中汉质子与汉王寺的记载,与佛教文献史料及正史进行一些比较研究,确定汉王寺建造者的身份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玄奘 丝路文化
下载PDF
《神通游戏》与后期佛教神话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传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2,共12页
大乘佛传《神通游戏》克服了佛陀形象中人性与神性的矛盾,将其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至上神,完成了释迦牟尼佛由世尊到救世主的转换。以《神通游戏》为代表的后期佛教神话,通过对传统佛教神话的继承与发展,构建起以如来佛为核心的佛教信仰体... 大乘佛传《神通游戏》克服了佛陀形象中人性与神性的矛盾,将其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至上神,完成了释迦牟尼佛由世尊到救世主的转换。以《神通游戏》为代表的后期佛教神话,通过对传统佛教神话的继承与发展,构建起以如来佛为核心的佛教信仰体系;通过对印度教神话的吸收借鉴,丰富了佛教神话,将佛教融入南亚多神教系统。世尊成为救世主,其神话原型由传承性的"授记"变为永恒性的"如来",体现为最高存在与绝对真理的结合;其主要神话母题不再是轮回转生,而是化身下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通游戏》 佛陀传记 佛教神话 如来 化身下凡
下载PDF
孝顺相承 戒行俱高——论中晚唐五代宋敦煌佛教高扬孝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4-17,共4页
佛教本不讲孝道,传入中国后,三国时期开始吸收中国的孝道观念,此后,中国佛教才有了孝道观念。吐蕃占领敦煌后,敦煌人民不忘家国宗祖,将家国之思、宗祖之念融入佛教信行,建家窟以代宗祠家庙,将唐宗及父祖同祀于佛窟。晚唐至北宋,敦煌佛... 佛教本不讲孝道,传入中国后,三国时期开始吸收中国的孝道观念,此后,中国佛教才有了孝道观念。吐蕃占领敦煌后,敦煌人民不忘家国宗祖,将家国之思、宗祖之念融入佛教信行,建家窟以代宗祠家庙,将唐宗及父祖同祀于佛窟。晚唐至北宋,敦煌佛教进一步倡扬孝道,事佛与孝亲共容,进一步入世合俗,实际上突破了释迦牟尼弃世脱俗的教义,实现了佛教与儒家孝道兼容共生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孝道 佛窟 家窟 入世合俗
下载PDF
阿富汗巴米扬河谷的历史文化遗存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力欣 《建筑创作》 2006年第9期98-107,共10页
本文依据自1922年法国考古队以来的历年考古成果,结合对古代文献的重新解读,着重介绍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特色,以及古代阿富汗地区作为古代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文明圈的中介和枢纽的特殊地位。阿富汗古代佛教文... 本文依据自1922年法国考古队以来的历年考古成果,结合对古代文献的重新解读,着重介绍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特色,以及古代阿富汗地区作为古代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文明圈的中介和枢纽的特殊地位。阿富汗古代佛教文化遗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向世人表明:三大文明圈的互相接触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样式的传导和物质交流上,更有许多涉及各文明圈自身变化的影响,有待我们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米扬石窟 《大唐西域记》 希腊-犍陀罗式佛教艺术 三大文明圈的接触
下载PDF
文坛边缘的佛语禅音——当代佛教文学研究论纲
17
作者 潘永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0-21,共2页
论文从当代佛教文学的界定、载体、作者群体、体裁、主题、题材、表现手法、审美特色、历史渊源、与其他文学比较体的关系等方面对当代佛教文学加以研究,试图填补此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 当代佛教文学 文坛 边缘 世俗文学
下载PDF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释氏文献考辨七则
18
作者 戴丽琴 彭树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82-185,共4页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所引释氏文献甚多,其功德无量。然其中亦有不安之处。前人亦有所辨正,今并采之,依《世说新语》顺序,指瑕七则。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刘孝标注 释氏文献
下载PDF
“途逢冥使瘟神”母题的渊源与冥间正义崇拜
19
作者 王立 韩雅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4,共8页
《聊斋》"途中逢冥使"母题可分为路遇瘟神(疫鬼、灾害神等)型和路遇冥吏(勾魂使)型。作为一种惯常的表现模式,"巧遇冥使瘟神-施惠结谊―冥使徇私酬报―当事人少受或免受损失",体现出特定情境中人与鬼神意外结交,当... 《聊斋》"途中逢冥使"母题可分为路遇瘟神(疫鬼、灾害神等)型和路遇冥吏(勾魂使)型。作为一种惯常的表现模式,"巧遇冥使瘟神-施惠结谊―冥使徇私酬报―当事人少受或免受损失",体现出特定情境中人与鬼神意外结交,当事者善心善行成为一种个别交往恩谊、面子,在冥间控制之事中得蒙神佑,善有善报,遂成为故事的深层结构和价值趋向。这一故事较早收入佛教类书《法苑珠林》,有重要的启发、导向意义。被俗世之人偷窥,冥使暴露身份;违反约定的揭秘者,获结交冥使机会。唐代故事也写冥使"寄载"后要缺席一段时间,也给喜欢"偷窥"者以刺探冥间秘密的机会。其一,母题多发性很可能与乡土社会对待外乡人的习俗有关。其二,母题体现了古代饮食文化及饱食少致病的病理观念。其三,母题的动态性发展,昭示出人世生活的日趋复杂多样性及其扩大化,冥使冥差一般也很难做到"严以律己",他们抵挡不住普通人弱点所难于应付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冥使 灾害叙事 神秘崇拜 佛经故事
下载PDF
佛教文化精神与和谐世界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85-88,共4页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口号,影响广泛且深入人心。“和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慈悲、平和、圆融、救世、奉献的精神与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口号,影响广泛且深入人心。“和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慈悲、平和、圆融、救世、奉献的精神与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不谋而合,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精神 和谐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