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邛海陷城为湖传说的传承演变与文化融合
1
作者 刘亚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78-82,共5页
四川西昌地区自古流传着邛海系古县城地陷成湖的民间传说,从古籍《搜神记》记载的邛都大蛇为喂养者老姥复仇,传承演变至现今流传最广的梓潼县蛐蟮化青龙向孝子母子报恩,传说各版本以动物报恩或复仇导致地陷成湖为基本原型,而陷湖地地名... 四川西昌地区自古流传着邛海系古县城地陷成湖的民间传说,从古籍《搜神记》记载的邛都大蛇为喂养者老姥复仇,传承演变至现今流传最广的梓潼县蛐蟮化青龙向孝子母子报恩,传说各版本以动物报恩或复仇导致地陷成湖为基本原型,而陷湖地地名、主角身份、动物(灵兽)形象、具体情节在传承中有一定变化。这其中反映出蛇与龙的动物图腾崇拜、地方彝族文化、佛家因果报应论、儒家孝义思想等多元文化对该传说的渗透影响。传说在传承演变与文化融合过程中,其意蕴进一步丰富,更具地方特色,也体现了民间群众丰富的想象力和再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海陷湖传说 传承演变 文化融合 图腾崇拜 彝族文化 因果报应
下载PDF
佛教文化与《剪灯新话》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小云 贾东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小说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本文从《剪灯新话》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入手,分析了佛教文化中的因果报应、明心见性、转世及地狱等思想观念对小说的影响,简单说明了佛教转世... 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小说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本文从《剪灯新话》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入手,分析了佛教文化中的因果报应、明心见性、转世及地狱等思想观念对小说的影响,简单说明了佛教转世观、地狱观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中国世俗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思想观念 中国 小说 作品
下载PDF
奇幻文学的叙事时空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奇幻文学在当下的流行,与其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佛教思维的吸取,奇幻在叙事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叙事范式,对叙事的延展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报应思想和心态的应用又使得奇幻在叙事上统一了时空的内在逻辑,奇... 奇幻文学在当下的流行,与其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佛教思维的吸取,奇幻在叙事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叙事范式,对叙事的延展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报应思想和心态的应用又使得奇幻在叙事上统一了时空的内在逻辑,奇幻对佛教思维的吸取,不但成就了自身的文学魅力,对叙事时空也进行了一次有力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时空 因果报应 佛教思维
下载PDF
佛教德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新 周险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6-69,共4页
佛教德育是人类德育发展史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人生观、善恶报应说、佛性说、孝道观以及道德规范与实践等内容。佛教德育闪烁着中国人的德育智慧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 佛教 德育思想 人生观 孝道观
下载PDF
略谈《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许佳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
"因缘"、"因果"、"空"等佛教法则,贯穿了红楼主要人物一生的命运和整个大观园的兴衰史。从这几个佛教精要着手,可以探讨因缘际会、因果轮回和万事皆空等要义在主人公身上的蔓延和渗透。
关键词 《红楼梦》 佛教思想 因缘
下载PDF
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文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乎知非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佛教文化 禅宗 因果报应
下载PDF
敦煌讲唱文学中的佛教文化
7
作者 钟海波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31-33,共3页
敦煌讲唱文学中宣扬佛教文化的作品占很大比例,其主要内容表现禁欲修炼观,因果报应观,六道轮回和天堂地狱观等,这些作品明显混合着儒家和道家思想文化,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敦煌 讲唱文学 佛教文化 因果报应观 天堂地狱观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隋文章对汉译佛经因果报应思想之容摄
8
作者 李秀花 常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3-97,共5页
魏晋南北朝隋,本土相关的思想文化与现实的多灾多难决定了汉地文章容摄佛经因果报应思想;汉地文章对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容摄得多少,是由该思想的相容性及相对优势决定的,此相容性、相对优势系相对于汉地相关思想文化、就满足汉地人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隋,本土相关的思想文化与现实的多灾多难决定了汉地文章容摄佛经因果报应思想;汉地文章对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容摄得多少,是由该思想的相容性及相对优势决定的,此相容性、相对优势系相对于汉地相关思想文化、就满足汉地人的需要而言;曹魏至隋,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在汉地扩散的时间越来越久,容摄该思想的汉地文章越来越多,根本而言,是因为汉地长久地存在着相关的思想文化,汉地人长久地需要它;汉地不同体裁的作品对该思想之容摄在数量上差异颇大,决定性因素是它与体裁间是否存在重要契合;汉地文章对该思想之容摄的艺术性,受体裁、作者的表达意图与现实需要、当时文学的艺术性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北朝隋 文章 佛经因果报应思想 本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
下载PDF
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逻辑分析
9
作者 何秋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佛教旨在劝人弃恶向善,佛经的叙事必然是紧紧围绕善恶来讲。因果报应观念贯穿了整个初传汉译佛经叙事。初传汉译佛经正是通过因果报应的逻辑观念来将多个故事片断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因... 佛教旨在劝人弃恶向善,佛经的叙事必然是紧紧围绕善恶来讲。因果报应观念贯穿了整个初传汉译佛经叙事。初传汉译佛经正是通过因果报应的逻辑观念来将多个故事片断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因果报应观念成了初传汉译佛经的最重要的叙事逻辑。而这种叙事逻辑分为二种:其一,作恶得恶报、行善得善报;其二、弃恶即可从善——恶善果报相随的叙事逻辑。这使得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显得复杂绵长而又宛转多姿,对初传汉译佛典繁复叙事的形成有着最根本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传汉译佛经 佛经叙事 叙事逻辑 因果报应
下载PDF
论宋代儒宗欧阳修诗歌中的佛禅因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晶晶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3-87,共5页
被冠为"宋代韩愈"的儒宗欧阳修,在对佛教的态度上跟韩愈一样力主排佛。但是在细读其诗歌文本时考见其是北宋士大夫"外儒内佛"的典型代表。他外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风范,内含远离尘俗修真养性的佛禅心境。文... 被冠为"宋代韩愈"的儒宗欧阳修,在对佛教的态度上跟韩愈一样力主排佛。但是在细读其诗歌文本时考见其是北宋士大夫"外儒内佛"的典型代表。他外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风范,内含远离尘俗修真养性的佛禅心境。文章从欧阳修的禅僧交游诗、寺院诗、禅理诗三个角度对欧阳修宽容乃至亲近佛教的情况展开论述:一是从禅僧交游诗中隐现仕与隐的矛盾态度,二是寺院诗中展现出诗人心路历程的轨迹,三是以禅境入诗境的禅理诗显现诗禅互融后的诗情禅意。通过细读分析欧阳修的诗歌文本,全面展现其"有心排佛境归属,无意参禅心结缘"的精神历程,有助于人们了解欧阳修反佛与崇佛之关系,认识欧阳修作为儒宗的佛禅因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禅僧交游诗 寺院诗 禅理诗 佛禅因缘
下载PDF
论佛家“因缘果报”观在《红楼梦》中的运用
11
作者 姚会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因缘果报"观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运用。"因缘果报"观除了建构《红楼梦》"三世"生命的大时间之外,在男女因缘及诗词谶语等预示情节中,亦有着显著的发挥。... "因缘果报"观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运用。"因缘果报"观除了建构《红楼梦》"三世"生命的大时间之外,在男女因缘及诗词谶语等预示情节中,亦有着显著的发挥。它不仅具有统摄全书结构的功能,而且烘染了全书的抒情基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使人物命运笼罩着非常强烈的宿命色彩,有着一切命定的哀叹,增强了《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佛家 因缘果报 宿命
下载PDF
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的佛学内蕴
12
作者 张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02-504,共3页
在《儒林外史》中,诸如本体性空、无常空苦、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经世济众等佛学思想比比皆是,体现出一种"以无住为住处""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感和禅意。深入探寻隐含在《儒林外史》中的佛教内蕴,有助于更好地审... 在《儒林外史》中,诸如本体性空、无常空苦、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经世济众等佛学思想比比皆是,体现出一种"以无住为住处""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感和禅意。深入探寻隐含在《儒林外史》中的佛教内蕴,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这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伟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佛学 本体性空 因果报应 经世济众
下载PDF
论佛教对中国法治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丽 刘志坚 《政法学刊》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佛教自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及传统法律制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戒律、因果律、佛教人文精神的阐述对现代法治、法律的比较与中国法治的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戒律 因果律 本土化 人性 法治
原文传递
洛阳新发现唐天宝三载石幢考释
14
作者 杨全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6,共9页
2016年8月,洛阳匾额博物馆前施工时挖出一件唐代石幢的幢身,据其刻铭可知,该石幢立于唐天宝三载(744年),为彭城县尉张悌所立,其上所刻经文为《佛说业报差别经·施灯明功德品》。经考证,该石幢应为唐代佛寺灯台的幢形灯身。此外,张... 2016年8月,洛阳匾额博物馆前施工时挖出一件唐代石幢的幢身,据其刻铭可知,该石幢立于唐天宝三载(744年),为彭城县尉张悌所立,其上所刻经文为《佛说业报差别经·施灯明功德品》。经考证,该石幢应为唐代佛寺灯台的幢形灯身。此外,张悌为比丘尼之"养男"的身份也为同类刻铭中少见,为研究唐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佛说业报差别经》 灯台 张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