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时代 被引量:4
1
作者 方一新 高列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7,共9页
从12条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其中"观世音菩萨"、"四围陀"、"释氏宫"见于后秦译经;"大悲愿","不请友",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 从12条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其中"观世音菩萨"、"四围陀"、"释氏宫"见于后秦译经;"大悲愿","不请友",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具体名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及"萨遮尼乾","天宝香、天宝花(华)"和"一箭道"均见于东晋以后译经;"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及以后译经;"三藏九部"除《大方便佛报恩经》外,其余用例均见于南北朝以后的中土佛教典籍;"五盖十缠"最早见于南朝梁的《慈悲道场忏法》。这12条佛教词语表明,《大方便佛报恩经》不是东汉时期的文献。如果是译经,它的翻译年代当在东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便佛报恩经》 佛教词语 东晋 译经
下载PDF
汉文佛典里的“别人”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谭代龙 《语言科学》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本文探讨了“别人”一词在汉文佛典中两种意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原因,认为通常认定见于唐代的旁指代词“别人”首见于北周翻译佛经,同时“别人”在佛经里又被用为佛教术语,有专门的意义所指,作“少数人”解。
关键词 佛典 “别人”佛教术语
下载PDF
汉韩语佛教词语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国峰 金海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7-80,共4页
汉韩语佛教词语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的特殊词语。由于佛教的传入,中、韩两国开始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和频繁的佛事活动,这些都对汉语和韩国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扩充了两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使两种语言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 汉韩语佛教词语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的特殊词语。由于佛教的传入,中、韩两国开始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和频繁的佛事活动,这些都对汉语和韩国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扩充了两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使两种语言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可以分为一般词语和成语两类,而且佛教的传入也是造成汉韩语双音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韩语 佛教词语 对比 异同
下载PDF
论双遮 被引量:1
4
作者 鲁克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12,共5页
双遮是一个表示双重否定的佛教因明术语,因其特殊的修辞效果而被用作辞格。这种辞格的主要特点是:被否定的双方互为反义;双方同时被否定,其间不存在时间差;被否定的双方所描述的是同一对象。双遮格有"非A也是非A'"与"... 双遮是一个表示双重否定的佛教因明术语,因其特殊的修辞效果而被用作辞格。这种辞格的主要特点是:被否定的双方互为反义;双方同时被否定,其间不存在时间差;被否定的双方所描述的是同一对象。双遮格有"非A也是非A'"与"非A也是非非A"两种基本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尤其契合中国以儒道释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守中"原则及本体不可言说的观念,具有寄托理想,表达不满、无奈情绪或表达玄妙超脱的意境等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遮 佛教因明术语 甲式双遮 乙式双遮 守中原则 言不尽意
下载PDF
基于语义三角理论的佛教术语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宇红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第3期27-33,共7页
佛教的术语观源于佛教的语言观,即佛教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虚妄的,没有自性(即体性)。从语义三角理论出发,总结佛教的术语观,即能指与所指间、概念与所指间、概念与能指间都表现出不同于世俗语言学的符号关系。语义三角的三个位点都可以体... 佛教的术语观源于佛教的语言观,即佛教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虚妄的,没有自性(即体性)。从语义三角理论出发,总结佛教的术语观,即能指与所指间、概念与所指间、概念与能指间都表现出不同于世俗语言学的符号关系。语义三角的三个位点都可以体现为虚妄相或多元可置换性。真如实相的术语观是三个位点都体现为虚妄相,部分位点的虚妄相和不同程度的多元可置换性都是佛菩萨顺应众生根基所采取的相应变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术语 阿弥陀佛 语言虚妄本性 语义三角理论
下载PDF
从传播学视角对《说文解字》“告”字本义流变的考察
6
作者 王凤翔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考察许慎《说文解字》释“告”的本义内涵、传播流变与文化价值。许慎释“告”本义为国家祭祀仪式,从佛教中土传播至晚清大变局的中国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告”字的本义流变。其中,“告度”意为佛教传播中的“劝度”,...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考察许慎《说文解字》释“告”的本义内涵、传播流变与文化价值。许慎释“告”本义为国家祭祀仪式,从佛教中土传播至晚清大变局的中国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告”字的本义流变。其中,“告度”意为佛教传播中的“劝度”,是对“告”本义的一种悖离;“告白”是近代广告的中国化表达,是对“告”本义的隐性回归。“告”字的本义流变充分反映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汉语的发展规律及其文化融合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字本义流变 传播 告度 告白 说文解字
下载PDF
《玄应音义》疑难词释疑
7
作者 孙秀青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玄应音义》所释之词多为方俗词语,故本身不乏阙疑之处,加之一些词语在语言发展中渐趋消失,加重了我们阅读古代经籍的困难,因此对词条的深入解释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排比归纳和古文献与方言互证的方法,考释了"/"、""... 《玄应音义》所释之词多为方俗词语,故本身不乏阙疑之处,加之一些词语在语言发展中渐趋消失,加重了我们阅读古代经籍的困难,因此对词条的深入解释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排比归纳和古文献与方言互证的方法,考释了"/"、""、"趌"、"鞕、"四组词语,主要追寻其本义以此探明词源,或者纠正旧说从而理清其发展途径,因此不仅可以做到对该部佛典的订正补充,而且对阅读文学典籍、研究方俗词语以及大型辞典的编撰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应音义 方言 俗语词 佛经
下载PDF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骆小所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汉民族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它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汉语的发展也是一个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而又融合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因素的一种非单质语言,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佛教文化,使自己发展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汉语修辞的发展由... 汉民族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它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汉语的发展也是一个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而又融合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因素的一种非单质语言,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佛教文化,使自己发展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汉语修辞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汉语修辞学文体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启示,人们用修辞格来达到“传心”的功效,同时,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语音修辞的发展,创造了声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修辞学 语体 修辞格 语言修辞 声律美 汉语
下载PDF
论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艺术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王桂琴 《襄樊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1-66,共6页
许地山一直生活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之中,自小就熟读佛教经典,并对佛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佛教情缘便必然成为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创作情结,使得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佛经的元素。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很鲜明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 许地山一直生活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之中,自小就熟读佛教经典,并对佛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佛教情缘便必然成为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创作情结,使得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佛经的元素。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很鲜明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佛经话语的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二是佛经意象在作品中的大量出现;三是“生本不乐”、“顺其自然”、“普渡众生”等一些佛教义理在作品中的反复宣扬;四是佛经的变文和譬喻等文体形式的巧妙借鉴。佛经对许地山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艺术特征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文学创作思想和理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佛经 佛经术语 佛经意象 佛经义理
下载PDF
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中国台湾宗教信徒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丽月 杨群 张积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9-405,共7页
采用自然分类法考察中国台湾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和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并做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台湾三大宗教信徒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宗教信徒与非宗... 采用自然分类法考察中国台湾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和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并做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台湾三大宗教信徒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共性反映了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差异反映了宗教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表明,颜色通过意象式传播方式影响信徒的颜色认知,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基本颜色词 颜色认知
下载PDF
“我慢”一词在汉日语中的流布与意义变迁
11
作者 陆倩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词汇史的角度来观察"我慢"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我慢"是以佛教语面目出现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但相对于汉语中的"我慢"意义、用法基本稳定不变,日语中的"我慢"则在江户时代词义、情感色彩... 从词汇史的角度来观察"我慢"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我慢"是以佛教语面目出现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但相对于汉语中的"我慢"意义、用法基本稳定不变,日语中的"我慢"则在江户时代词义、情感色彩得到了扩展,用法上也有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慢 佛教语 词义变迁
下载PDF
寒山诗作为汉语呈现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2
作者 张法 张志君 张阁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19年第1期158-175,240,共19页
寒山首先是以汉语的方式出现的,其诗的思想内容分别体现其早期生平的儒家思想和体现其后期生活的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成为其最高境界,寒山诗的艺术特点是:贴大地而直抒胸臆,懂诗律而不拘诗律,思想深邃而表达独特。
关键词 寒山诗 儒家期诗 道家期诗 佛家期诗 艺术特点
下载PDF
佛衣与僧衣概念考辨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悦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72,共25页
印度佛衣与僧衣相同,由外而内披覆长方形的僧伽梨(上衣)、欝多罗僧(中衣)、安陀会(下衣)三衣;其中上衣最大,中衣次之,下衣最小。佛衣与僧衣在汉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革,佛衣披着形式发生变化,中衣大于上衣;僧衣的变化表现为,有领有... 印度佛衣与僧衣相同,由外而内披覆长方形的僧伽梨(上衣)、欝多罗僧(中衣)、安陀会(下衣)三衣;其中上衣最大,中衣次之,下衣最小。佛衣与僧衣在汉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革,佛衣披着形式发生变化,中衣大于上衣;僧衣的变化表现为,有领有袖裁剪的汉服逐渐取代部分三衣,大概只有上衣基本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形状和披着形式。本文根据三衣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三衣层次和披着形式两个方面,对印度和汉地实物造像中的佛衣与僧衣予以分类,并据此拟定佛衣与僧衣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衣 僧衣 三衣 佛衣与僧衣分类 佛衣与僧衣称谓
原文传递
汉传佛经特色词英译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强 唐晓东 《中国科技翻译》 2021年第1期26-30,45,共6页
本文以汉传佛教经典《佛说阿弥陀经》及其八个英译本的特色词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比,结合翻译实例,进行考证分析,梳理并探究汉传佛经英译中通称词语、专有名词、术语概念的翻译方法与存在问题,提出音译,意译以及音译结合意译的译法适用... 本文以汉传佛教经典《佛说阿弥陀经》及其八个英译本的特色词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比,结合翻译实例,进行考证分析,梳理并探究汉传佛经英译中通称词语、专有名词、术语概念的翻译方法与存在问题,提出音译,意译以及音译结合意译的译法适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佛经 特色词汇 英译方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源氏物語』に見られる仏教思想 ジェンダーの視点から 被引量:1
15
作者 佐藤勢紀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8年第1期82-91,共10页
『源氏物語』における「宿世」と「方便」という仏教用語の用法に着目し、ジェンダーの視点からこの物語の仏教思想の特質について考察した。物語の中で「宿世」の使用は120例に上り、仏教漢語の用例数では第1位である。宿世の思いは男... 『源氏物語』における「宿世」と「方便」という仏教用語の用法に着目し、ジェンダーの視点からこの物語の仏教思想の特質について考察した。物語の中で「宿世」の使用は120例に上り、仏教漢語の用例数では第1位である。宿世の思いは男女の作中人物に顕著に見られるが、女性人物では特殊な事情がない限り自分の「宿世」を発言する例はなく、女性は「宿世」の代りに「身」を多用する。これは「宿世」が漢語であることに由来すると見られる。一方、「方便」の用例は3例にすぎないものの、方便の思いは男性主要人物の人生回顧を大きく特徴づけている。方便の思いが女性人物に見られないのは、漢訳「妙法蓮華経」の誤訳によって増幅されている女人罪障観によると考えられ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語』 仏教漢語 宿世 方便 女人罪障観
原文传递
“投机”一词考源
16
作者 胡新祥 《高等日语教育》 2021年第1期104-114,166,共12页
现代汉语中的"投机"一词,一直以来被认为源自佛教。本文通过历史语言学和中日比较语言学的视角,对"投机"一词进行考察后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投机"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来源。表示"与他人意趣相合"... 现代汉语中的"投机"一词,一直以来被认为源自佛教。本文通过历史语言学和中日比较语言学的视角,对"投机"一词进行考察后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投机"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来源。表示"与他人意趣相合"之意的"投机",的确是源自佛教词汇"投机"。而经济术语的"投机"则是源自近代日语的借词,其与佛教词汇的"投机"只是字形偶然一致,两者并无任何联系。诞生于近代日本的经济术语"投机",又是源自中国古籍中表示"切中时机、抓住机会"之意的"投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机 佛教词汇 经济术语 日语借词
原文传递
禪籍的“腸”系詞語
17
作者 高婉瑜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285-294,共10页
依據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腸"名列86,是穩定的人體詞,腸子可以容物,是一種容器,基於佛教教義,身體是幻化、虛偽、不淨的聚合,腸子容納污穢,故是不淨之器,會障礙修行。基於"修行如教化"的隱喻,世間的教育是輸入各種... 依據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腸"名列86,是穩定的人體詞,腸子可以容物,是一種容器,基於佛教教義,身體是幻化、虛偽、不淨的聚合,腸子容納污穢,故是不淨之器,會障礙修行。基於"修行如教化"的隱喻,世間的教育是輸入各種知識,修行則是灌注精微佛法,禪籍經常提到要傾倒、清洗、灌注、替換腸子,以利於修行悟道。"腸"單用時除了本義之外,還有"内心/心思"義,還進一步產生有佛教味道的"本心/本性"語境義,只不過這個語境義不夠穩固,尚未傳播開來。透過本文梳理,呈現叢林人士如何運用"腸"的概念勾勒修行過程,特殊的佛教色彩豐富了核心詞"腸"的用法。過去對"腸"為何有内心義所敘不多,本文認為該義來自類推,因為"心"是臟器之首,掌管思考的重要器官,古人對"心"是比較熟悉的,所以將對"心"的理解推衍到"腸"上,由於心會思維,故腸子也能思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腸” 核心詞 人體詞 禪宗典籍 類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