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研究——以安世高译经为例
1
作者 易佳妮 《现代语文》 2023年第9期46-51,共6页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词的特点及成因。通过这一个案分析,以期为东汉译经复音词研究提供参考,亦可借此进一步探寻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译经 复音虚词 安世高
下载PDF
论佛经中的“这”是近指词“这”的字源 被引量:6
2
作者 袁宾 何小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 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的异体字,读"之石切")的词义与具体用法,发现佛经中表述正当某时的"这……时"等结构与近指词指示某时的"是时、此时"等结构在语义功用、句法地位以及"这"与"是、此"的前置特征等方面具有相通类似之处,能够让人产生佛经"这"与唐代新兴的同音近指词用法近似的联想,这是"这"被借用为近指词标写字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这"胜于其他标写字与同音字的独优性。敦煌变文、特别是讲经文中近指词"这"的早期用例显示出与佛经"这"的有机联系,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近指词"这"字的通行过程中,历代佛经版本纷纷改"这"为"适",表明在古人的语感里,佛经"这"确与近指词"这"的用法有近似易混之处,亦可印证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近指词 "这" 佛经 敦煌变文 字源 联想-借字
下载PDF
试论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望驾 曹秀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六朝所有义疏体著作中,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揭示了它在断代词汇史研究中的参考价值,分析了新词新义、佛语词等重要词汇现象。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义疏体 皇侃 中古汉语 语料价值 断代词汇 佛语词 习用语
下载PDF
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天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5,共6页
由汉字与中国化佛教两要素涵化而成的“汉译佛教词语”,久为东亚各国所通用。在中国和日本,汉译佛教词语构成宗教、伦理、哲学等领域的中坚概念。汉译佛教词语藏于汉译佛典之中,其形成期相当于佛典汉译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译... 由汉字与中国化佛教两要素涵化而成的“汉译佛教词语”,久为东亚各国所通用。在中国和日本,汉译佛教词语构成宗教、伦理、哲学等领域的中坚概念。汉译佛教词语藏于汉译佛典之中,其形成期相当于佛典汉译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译佛教词语在中日两国间的互动,则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中国化佛教 汉译佛教词语 中-日
下载PDF
失译、误题之经年代的考证——以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颜洽茂 卢巧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8-185,共8页
语料年代准确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本,语料鉴别本身也是语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译、误题之经语言学价值极高,数量宏丰,目前学界对这些经或弃之不用,或直接引用,均不利于汉语史研究。而通过考证,可以梳理出可靠的语料,弥补中古时期资料... 语料年代准确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本,语料鉴别本身也是语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译、误题之经语言学价值极高,数量宏丰,目前学界对这些经或弃之不用,或直接引用,均不利于汉语史研究。而通过考证,可以梳理出可靠的语料,弥补中古时期资料的匮乏。从文献学、词汇学、文化学三方面综合考证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会发现:文献记载其非曹魏昙谛所译,其词汇面貌接近西晋以后译经,而戒法完善之"尼"在西晋以前更未出现,故其年代最早亦在西晋以后,极有可能是刘宋释昙谛所撰。另外,考证过程中应注意参照经的选择、区别性语词的提取、考证方法的应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译经 误题经 《昙无德羯磨》 年代考证 参照经选择 语词提取
下载PDF
佛经字词考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曾良 李军 《语言科学》 200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中古汉语时期的汉译佛经存在大量浅近的口语,这些新词新义值得重视。本文对佛经中的“镟、镟师”、“报”、“功夫”、“摸”、“摸贸”、“筋斗”、“机”、“尔所”、“风法”、“税”作了考释。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佛经 口语 词义 词汇
下载PDF
《大方便佛报恩经》语汇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方一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6,共7页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义,补正《汉语大词典》的阙漏;二是考察“非”等词的新用法,这或许有助于推定该经的译经年代;三是列举经中部分俗字用例,以弥补《汉语大字典》在收字举证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口语词 中古
下载PDF
佛经翻译与汉语四字格的发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佛经翻译 四字格 双音化 构词法
下载PDF
中古佛经借词略说 被引量:4
9
作者 颜洽茂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79,共4页
佛教词汇输入中国 ,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古佛经引进了大量的外语词 ,引进语词的词类 (包括内部小类 )有了明显的扩展 ,接受外语词的体式已基本确立 ,但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中古佛经已开始对梵语借词运用缩略。
关键词 佛经 外语词 借词 整饬
下载PDF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佛教类语料构词法的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仕春 艾红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很多学者对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中的复音词和中土文献中的复音词做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可信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可发现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的构词法与中土文献的构词法是同步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很多学者对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中的复音词和中土文献中的复音词做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可信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可发现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的构词法与中土文献的构词法是同步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佛教类语料中单音词复音化的程度与中土文献基本保持一致;佛教类语料中复音单纯词和复合词的能产性与中土文献略有差异,但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佛教类语料和中土文献中都是联合式构词法的能产性高于偏正式构词法,佛教类语料中其余五类构词法的能产性与中土文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类语料 构词法 中古时期 中土文献 复音词 复合词 复音单纯词
下载PDF
《红楼梦》禅机旨趣试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彦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0,共8页
《红楼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纵览全篇,实则就是贾宝玉的一场"红楼"大梦。小说通过讲述贾宝玉由石而玉,再由玉而石,在"来处来去处去"的人生轨迹中蕴藏着禅宗"识得本来真面目"这一根本性问题,表达了... 《红楼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纵览全篇,实则就是贾宝玉的一场"红楼"大梦。小说通过讲述贾宝玉由石而玉,再由玉而石,在"来处来去处去"的人生轨迹中蕴藏着禅宗"识得本来真面目"这一根本性问题,表达了对人类本真天然之性的赞美。作者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佛禅高度,悲悯地俯视人生之悲欢离合,为无常人生寻求解脱,运用"喜怒哀乐未发"巧妙地传达出佛儒性体论之辩的态度。小说具有说不尽的禅机妙理,不仅大大扩展了小说的内涵和韵味,更对理解小说旨趣具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下载PDF
中古佛经释词四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昭聪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4-87,共4页
中古佛经中,“惆怅”有痛恨、痛苦义;“大夫”有主人义,“人容”有奴仆义;“行”有给予义。
关键词 佛经 词语
下载PDF
从《法显传》看佛典词汇的中土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天松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9-72,共4页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汇是怎样进入全民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其中若干佛典词语作为对象,来考察《法显传》一类的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在佛典词汇中土化进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传》 佛典词汇 中土化
下载PDF
论同经异译的语言学价值——以《无量清静平等觉经》等三部异译经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巧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三部异译经为例,首先对其中的讹、脱、衍、错进行了校勘。再结合中土文献考释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面类"&q... 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三部异译经为例,首先对其中的讹、脱、衍、错进行了校勘。再结合中土文献考释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面类""端圆""愦譊"、《汉语大词典》义项不全的"适莫"、《汉语大词典》所举例证偏晚的"贪餮"等六个语词。最后对具体的通假现象如"裁"通"才"、"造"通"曹"、"那"通"奈"、"匮"通"遗"、"施"通"势"等五组通假作了论述,不仅勾勒了通假范围扩大的轮廓,而且归纳了利用这三部异译经可印证的十组通假。文章着重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论述同经异译在校勘、语词训释及破解通假等三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指出利用同经异译进行语言研究时应结合其它材料,应考虑同经异译情况的复杂性,慎重地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经异译 校勘 语词训释 通假
下载PDF
中古佛经词义抉要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昭聪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东汉以来中古佛经词语恃怙、字、得、目士、一时三月。
关键词 佛经 词语 释义
下载PDF
佛教词语的始见年代与可疑佛经的鉴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一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0,共3页
早期翻译佛经中的佛教词语,不同译者及翻译年代,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注意佛经词语的始见(初出)年代,可藉以发现有问题佛经疑点的蛛丝马迹,作出判断。
关键词 佛教词语 翻译佛经 安世高 支娄迦谶
下载PDF
汉译佛典的今注今译与中古汉语词语研究──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译注本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志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摘要]汉译佛典中含有较多的口语成分,因此在今注、今译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尽量地借鉴和吸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这两部北魏译经的今注今译本为例,选取其中误校、误注、误译六朝词语凡六条,旨在说明,... [摘要]汉译佛典中含有较多的口语成分,因此在今注、今译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尽量地借鉴和吸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这两部北魏译经的今注今译本为例,选取其中误校、误注、误译六朝词语凡六条,旨在说明,要作好这一工作,必须重视中古汉语词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 今注今译 中古汉语研究
下载PDF
佛典词语零札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文共讨论了七个汉译佛典词语,大致可分三类:一、对诸家未及之词语进行诠释;二、补证前彦时贤之成说;三、为近代汉语词语探源。
关键词 词语 近代汉语 汉译佛典 语词 探源 补证 诠释
下载PDF
佛典语言化作诗的花朵——佛文化与《野草》研究之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方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佛文化语言对鲁迅《野草》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野草》中大量使用佛家词语、偈语式警句和新句式,并呈现出非逻辑性和荒诞性特点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野草》 佛家词语 偈语式警句 荒诞性 非逻辑性
下载PDF
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贤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汉文佛典保存了许多疑难俗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文佛典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汉文佛典补证的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汉文佛典俗字。研究这些俗字对于汉语... 汉文佛典保存了许多疑难俗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文佛典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汉文佛典补证的俗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汉文佛典俗字。研究这些俗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佛典的校勘整理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 俗字 考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