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汞离子和铜离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卢祥云 张燕萍 +1 位作者 吴海东 赵湘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9-381,共3页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汞和铜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影响。单种离子Hg2+对蝌蚪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12mg/L、0·612mg/L,Cu2+对蝌蚪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10mg/L、0·862...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汞和铜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影响。单种离子Hg2+对蝌蚪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12mg/L、0·612mg/L,Cu2+对蝌蚪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10mg/L、0·862mg/L,Hg2+和Cu2+共存对蝌蚪24h及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50-0·400mg/L、0·379-0·300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h、48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078、0·034,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蝌蚪 联合毒性 协同作用
下载PDF
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亚琴 贾秀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以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离子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u2+>Cd2+>Zn2+,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14、9.... 以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离子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u2+>Cd2+>Zn2+,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14、9.224、33.56 mg L-1;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88、8.142、30.76 mg L-1.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与Zn2+及Zn2+与Cd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Cu2+与Cd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Cu2+、Zn2+与Cd2+三者联合时的毒性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ZN^2+ CD^2+ 联合毒性 蟾蜍 蝌蚪
下载PDF
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旺 黄忆湄 +2 位作者 席蓉 张璐 姚永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单一毒性影响。【结果】中华蟾蜍蝌蚪在稻瘟灵中24、48... 【目的】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单一毒性影响。【结果】中华蟾蜍蝌蚪在稻瘟灵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7.885、25.181、23.366和22.551mg/L,安全浓度(SC)为6.283mg/L;在乐果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52.321、38.998、29.319和24.115mg/L,安全浓度(SC)为6.500mg/L。【结论】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本研究结果将为合理使用这两种农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灵 乐果 蝌蚪 急性毒性 中华蟾蜍
下载PDF
SDS,Cu^(2+)污染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肝脏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叶飞 祝尧荣 韩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重金属Cu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并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亚急性条件下SDS,Cu2+及其复合污染...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重金属Cu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并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亚急性条件下SDS,Cu2+及其复合污染对蝌蚪肝脏Na+-K+-ATPase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DS对蝌蚪的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38,26.45,25.57mg/L;Cu2+对蝌蚪的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75,0.323,0.285mg/L。SDS,Cu2+对蝌蚪的联合毒性作用48h内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效应,96h后表现为拮抗作用。蝌蚪在亚急性浓度的SDS,Cu2+条件下暴露4d后,SDS,Cu2+及复合污染均对蝌蚪肝脏的Na+-K+-ATPase活性产生明显影响,SDS,Cu2+复合污染在Na+-K+-ATPase水平上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中华大蟾蜍蝌蚪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NA+-K+-ATP酶
下载PDF
敌百虫和吡虫啉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复合毒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慧君 郭聪 +1 位作者 刘鉴樟 乔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662-13663,13669,共3页
[目的]为了评价吡虫啉和敌百虫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毒性。[方法]以中华蟾蜍蝌蚪为指示生物,研究吡虫啉、敌百虫以及这2种农药混合作用下的急性毒性。[结果]在吡虫啉安全浓度下,敌百虫对中华蟾蜍蝌蚪的LC50值约为单剂的0.6;在敌百虫安全浓度... [目的]为了评价吡虫啉和敌百虫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毒性。[方法]以中华蟾蜍蝌蚪为指示生物,研究吡虫啉、敌百虫以及这2种农药混合作用下的急性毒性。[结果]在吡虫啉安全浓度下,敌百虫对中华蟾蜍蝌蚪的LC50值约为单剂的0.6;在敌百虫安全浓度下,吡虫啉对蝌蚪的LC50值约为单剂的0.4。[结论]环境中低浓度的吡虫啉、敌百虫虽然不会对中华蟾蜍蝌蚪产生毒害作用,但会大大增强敌百虫、吡虫啉对蝌蚪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吡虫啉 中华蟾蜍蝌蚪 复合毒性 LC50
下载PDF
杀虫剂锐高和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燕萍 方许武 卢祥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355,365,共3页
研究了两种杀虫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7.279、35.515、35.006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423、62.781... 研究了两种杀虫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7.279、35.515、35.006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423、62.781、62.301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205、15.315、13.749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441、28.797、25.898mg/L,两种杀虫剂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蝌蚪:杀虫剂:毒性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修平 江沄 耿宝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559,共5页
以中华蟾蜍蝌蚪为实验对象,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其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蟾蜍蝌蚪的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1.147mg/L,其毒性为中级;蝌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染毒时间的延... 以中华蟾蜍蝌蚪为实验对象,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其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蟾蜍蝌蚪的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1.147mg/L,其毒性为中级;蝌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当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达到1μg/L以上时,蝌蚪的T-AOC在出现兴奋效应后随即下降;蝌蚪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活性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当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达到1μg/L以上时,蝌蚪的GSH-ST活性较对照组有极显著的提高。研究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蟾蜍蝌蚪会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蟾蜍蝌蚪 高效氯氰菊酯 总抗氧化能力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毒性
下载PDF
噻虫嗪对中华蟾蜍蝌蚪抗氧化系统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姣姣 陈晓芳 +2 位作者 郑书梅 张秋金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6,共6页
以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实验对象,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Thiamethoxam)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结果表明,噻虫嗪对中华蟾蜍蝌蚪的48 h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ρLC50)分别为456.05 mg·L^-1和374.1... 以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实验对象,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Thiamethoxam)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结果表明,噻虫嗪对中华蟾蜍蝌蚪的48 h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ρLC50)分别为456.05 mg·L^-1和374.16 mg·L^-1,其毒性为低毒级别.在噻虫嗪作用下,中华蟾蜍蝌蚪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被激活,48 h达到最高值;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至96 h,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而下降;蝌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经噻虫嗪暴露受到抑制而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噻虫嗪会改变中华蟾蜍蝌蚪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中华蟾蜍 蝌蚪 急性毒性 抗氧化系统 MDA含量
下载PDF
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韦力 雷焕宗 +3 位作者 邵伟伟 丁国骅 童美玲 林植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6,共12页
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和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不同浓度农药对蝌蚪的死亡率影响均显著。在24 h、48 h及72 h急... 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和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不同浓度农药对蝌蚪的死亡率影响均显著。在24 h、48 h及72 h急性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81、28.81和25.83 mg/L,醚菌酯为1.72、1.46和1.41 mg/L,咪鲜胺锰盐为7.43、3.75和3.22 mg/L。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8.07、0.32和0.29 mg/L。异丙甲草胺为中等毒性农药,而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均为剧毒性农药。在两两联合的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异丙甲草胺﹣咪鲜胺锰盐均表现为中等毒性,醚菌酯﹣咪鲜胺锰盐表现为剧毒性。在24 h、48 h及72 h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41、15.69和13.38 mg/L,异丙甲草胺﹣咪鲜胺锰盐为15.56、10.45和8.11 mg/L,醚菌酯﹣咪鲜胺锰盐为4.17、2.84和2.00 mg/L,且其相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42、1.41和0.40 mg/L。在联合毒性评价中,异丙甲草胺﹣醚菌酯联合组在24 h和48 h表现为拮抗作用,醚菌酯﹣咪鲜胺锰盐联合组在48 h表现为加和作用,其余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同样,重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农药浓度、染毒时间及两者相互作用对蝌蚪的存活率影响均显著。与前期发表数据进行比较,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这些结果将为无尾类动物的毒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中华大蟾蜍 无尾类
原文传递
啶虫脒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微核核异常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玲玲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6,共7页
通过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啶虫脒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半静态和静态两种染毒方式下不同质量浓度(ρ=0.001,0.005,0.009,0.013,0.017 mg·L-1)的啶虫脒溶液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 通过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啶虫脒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半静态和静态两种染毒方式下不同质量浓度(ρ=0.001,0.005,0.009,0.013,0.017 mg·L-1)的啶虫脒溶液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中华蟾蜍蝌蚪的24,48,72,96h的ρLC50分别为0.544,0.095,0.058,0.036 mg·L-1.在低于安全质量浓度(〈0.003 6 mg·L-1)下处理7 d,蝌蚪的微核率与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半静态实验表明,随着啶虫脒质量浓度的提高及染毒时间的延长,蝌蚪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质量浓度为0.005 mg·L-1的啶虫脒溶液中处理3 d后,蝌蚪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开始比对照组有显著和极显著提高.静态实验中,在质量浓度为0.005 mg·L-1的啶虫脒溶液中处理3 d后,蝌蚪的微核率出现有显著的提高;各处理组核异常率的最高值出现在染毒3~5 d后,而后出现下降现象,但仍高于对照组.说明由于时间的延长,药性的衰退,蝌蚪能通过机体的调整而得到部分修复.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的提高可能是评价啶虫脒应用安全的潜在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中华蟾蜍 蝌蚪 急性毒性 微核 核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