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9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for reproducing the floor motions of high-rise buildings by earthquake-simulating shake tables
1
作者 Yuteng Cao Zhe Qu Xiaodong Ji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To enable the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nonstructural elements with multiple engineering parameters(EDPs),a three-layer testbed named Nonstructural Element Simulator on Shake Tab... To enable the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nonstructural elements with multiple engineering parameters(EDPs),a three-layer testbed named Nonstructural Element Simulator on Shake Table(NEST)has been developed.The testbed consists of three consecutive floors of steel structure.The bottom two floors provide a space to accommodate a full-scale room.To fully explore the flexibility of NEST,we propose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to generate the required shake table input time histories for the testbed to track the target floor motions of the buildings of interest with high accuracy.The control strategy contains two parts:an inverse dynamic compensation via simulation of feedback control systems(IDCS)algorithm and an offline iteration procedure based on a refined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estbed.The key aspects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a full-scale office room on the 21^(st)floor of a 42-story high-rise building.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reproduce the target floor motions of the building of interest with less than 20%errors within the specified frequency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 table test Nonstructural element High-rise building Open-loop IDCS algorithm Off-line iteration
下载PDF
Pseudo-dynamic tests on masonry residential buildings seismically retrofitted by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s 被引量:3
2
作者 Li Wenfeng Wang Tao +2 位作者 Chen Xi Zhong Xiang Pan P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587-597,共11页
A retrofitting technology using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PSRC) panels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old masonry buildings. The PSRC panels are built up as an external PSRC wall system s... A retrofitting technology using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PSRC) panels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old masonry buildings. The PSRC panels are built up as an external PSRC wall system surrounding the existing masonry building. The PSRC walls are well connected to the existing masonry building, which provides enough confinement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ctility, strength, and stiffenss of old masonry structures. The PSRC panels are prefabricated in a factor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situ work and associated construction time.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mechanical effectivenss of the proposed retrofitting system, a full-scale five-story specimen was constructed. The retrofitting process was completed within five weeks with very limited indoor operation. The specimen was then tested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suffer sigifnicant damage in a large earthquak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construction workability,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were thoroughly demonstrated by a full-scale specimen construction and pseudo-dynamic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onry buildings precast SRC panel seismic retrofit pseudo-dynamic test seismic performance
下载PDF
Shaking table test and dynamic response prediction on an earthquake-damaged RC building 被引量:3
3
作者 叶献国 钱稼茹 李康宁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one-tenth-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uilding model.The test model is a protype of a building that was seriously damaged during the 1985 Mexico earthqu...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one-tenth-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uilding model.The test model is a protype of a building that was seriously damaged during the 1985 Mexico earthquake.The input ground excitation used during the test was from the records obtained near the site of the prototype building during the 1985 and 1995 Mexico earthquakes.The test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pattern of the test model agreed well with that of the prototype building.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response has been conducted for the prototype building using a sophisticated 3-D frame model.The input motion used for the dynamic analysis was the shaking table test measurements with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The comparison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nd the shaking table test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response of the RC building to minor and the moderate earthquakes can be predicated well.However,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dication and the actual response to the major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building shaking table test seismic response inelastic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Fieldwork Test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n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Six Types of Atrium Space in Cold Climates 被引量:3
4
作者 Ye-Hao Song Jun-Jie Li +2 位作者 Ning Zhu Jia-Liang Wang Zheng-Hao Lin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4年第4期84-90,共7页
Since the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to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in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at the initial stage,and its test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conclusion are not scientific enough to validate,this paper proposes... Since the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to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in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at the initial stage,and its test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conclusion are not scientific enough to validate,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o quantitative optimization of passive strategies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building environment. Adopt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this research chooses six types of atrium space in cold climate in China as a prototype,focusing on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 in and between atrium and building main space. Spatial parameters of the atrium space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factors: spatial geometry,interfacial properties,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ed categories. With subdividing these four factors into sub-factors,this paper makes crosscomparison among the sub-factors to clarify passive strategies effectiveness in atrium. Data comparison analysis shows that Winter atrium passive strategy in cold regions from traditional view is not obviou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test data need to be stratified refined in atrium design in case of optimizing passive strategy from building prototype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um space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fieldwork test space effect
下载PDF
Wind tunn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pressure on a high-rise building 被引量:1
5
作者 AL ZOUBI Feras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0年第1期47-53,共7页
We carried out a wind tunnel test to measure cladding loads for a high-rise building of 295 m in height, which would be located in the business center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P. R. China. The rigid model was used t... We carried out a wind tunnel test to measure cladding loads for a high-rise building of 295 m in height, which would be located in the business center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P. R. China. The rigid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fluctuating local pressures on the exterior surfaces of the building. The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show the cr/tical zone of wind pressures on building surfaces in both standalone and interference conditions.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FLUENT Code to compare with the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and the steady three-dimensional turbulent flow with Realizable k-ε as a turbulence model was used. The CFD results are agree with the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in regards to distributions of wind pressures over a high-rise building's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ind oressure: high-rise building: wind tunnel test
下载PDF
BIT技术在运载火箭测试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永国 李波 +5 位作者 谢芳 徐玮 欧阳李青 顾莉军 高飞 徐昕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4期9-15,共7页
为了满足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任务及对地面测试设备高可靠性需求,应用BIT技术从设计原则、设计原理和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工作,设计了BIT测试流程并将其应用在运载火箭测试系统中,实现了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对出现的故障... 为了满足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任务及对地面测试设备高可靠性需求,应用BIT技术从设计原则、设计原理和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工作,设计了BIT测试流程并将其应用在运载火箭测试系统中,实现了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和排查,能够及时处置定位故障,保障测试流程顺利进行;利用大数据降低了BIT系统虚警率,对于运载火箭测试领域提高测试可靠性和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及排除效率,优化了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技术 运载火箭 测发控 虚警率
下载PDF
电传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建辉 江飞鸿 刘鑫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23年第4期70-81,共12页
飞控计算机子系统是飞行控制系统的计算和控制核心,影响着飞行安全。采用BIT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可以显著提高飞控系统安全性。现阶段的BIT设计研究中,系统级偏向于顶层功能要求的论述,计算设备的BIT研究偏重于通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论述,... 飞控计算机子系统是飞行控制系统的计算和控制核心,影响着飞行安全。采用BIT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可以显著提高飞控系统安全性。现阶段的BIT设计研究中,系统级偏向于顶层功能要求的论述,计算设备的BIT研究偏重于通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论述,飞控系统向计算机子系统的需求传递和可追溯性不强,也缺乏基于系统工程的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流程研究。通过对飞控计算机子系统架构的分析得出其通用的组成模块。以此为基础开展BIT设计研究,分析了BIT的分类及特点,提出了BIT设计的通用需求,设计了基于系统工程的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流程,重点从飞控系统功能需求出发详细论述了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的初始化、工作模态转换、测试项目、执行时序及与飞控系统功能高关联度的BIT项目测试的设计方法原理,分析了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的设计方法和减少虚警的措施。采用该设计流程和详细设计原理方法的飞控计算机子系统BIT设计通过了地面综合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内测试(bit) 飞控计算机子系统 故障诊断
下载PDF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单层砖木结构农房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明科 孙严廷 +2 位作者 张思海 舒宏博 李彤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113,共14页
为提高我国农村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水平,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条带加固的方法,设计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砖木结构模型,对加固模型与未加固模型进行振动台同台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两个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 为提高我国农村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水平,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条带加固的方法,设计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砖木结构模型,对加固模型与未加固模型进行振动台同台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两个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效应和破坏形态,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砖木结构农房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结构的自振频率低、位移反应较大,扭转效应明显,在8度设防地震作用下接近倒塌;经HDC条带加固的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增大,位移反应相比未加固模型更小,山墙外闪现象得到明显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破坏作用明显减轻,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HDC面层只出现轻微受损,可达到“大震可修”的性能目标。采用HDC条带加固法可有效延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刚度退化,增加结构的耐损伤能力,并有效提高此类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HDC) 砖木结构 农村房屋 振动台试验 抗震加固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装备测试性工程技术现状与新进展
9
作者 杨鹏 邱静 +3 位作者 苗学问 徐保荣 郝晓辉 刘冠军 《测控技术》 2024年第5期1-22,共22页
装备测试性工程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先进测试技术与系统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该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在测试性需求分析与分配、测试性建模与方案优化设计、机内测试(Built⁃In Test,BIT)与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 装备测试性工程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先进测试技术与系统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该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在测试性需求分析与分配、测试性建模与方案优化设计、机内测试(Built⁃In Test,BIT)与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设计、测试性试验与评估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各型装备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军事和社会效益。今后测试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究竟该如何开展,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是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对测试性工程技术的产生背景与需求、概念与内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现状与新进展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测试性工程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工程 智能机内测试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数字孪生 测试性增长试验
下载PDF
鼓形建筑的气动荷载特性及其干扰效应研究
10
作者 陈元坤 李霆 +3 位作者 卢亦焱 宋杰 李宏胜 陈晓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9,共12页
通过多点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圆角率25%和50%的单个鼓形建筑表面风压、风荷载功率谱及整体力系数,并研究了两个鼓形建筑并排和串列布置时,不同间距和圆角率的两鼓形建筑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鼓形建筑在降低圆角处平均风压的同... 通过多点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圆角率25%和50%的单个鼓形建筑表面风压、风荷载功率谱及整体力系数,并研究了两个鼓形建筑并排和串列布置时,不同间距和圆角率的两鼓形建筑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鼓形建筑在降低圆角处平均风压的同时会使脉动风压峰值的位置向迎风端移动,且增大其峰值,造成圆角处较大的极值负压。鼓形建筑宽边迎风时横风向荷载Strouhal数较矩形建筑高,且随着圆角率增大而增大;窄边迎风时,鼓形建筑横风向荷载功率谱出现两个峰值,主峰值在fB/V_(h)=0.03附近,次级漩涡脱落形成的次峰值出现在fB/V_(h)=0.25。两个鼓形建筑并排布置时,鼓形建筑间的狭缝效应会大大增加两内侧的负压,尤其是对于圆角率50%的鼓形建筑。两建筑串列布置时,上游建筑的遮挡效应使下游迎风面的负压显著降低;由于受到上游建筑尾流的影响,下游建筑侧面迎风端的负压也大大低于单塔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高层建筑 气动特性 干扰效应 风效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散粮楼房仓仓壁动态侧压力分析
11
作者 许启铿 张睿良 +3 位作者 刘强 曹利岗 丁永刚 王惠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8,共10页
地震作用下贮料对仓壁产生的动态侧压力是影响散粮楼房仓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该研究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5的三层楼房仓试验模型,进行了3条地震波下不同加载等级的振动台试验,分析获得了贮料地震反应特性、仓壁动态侧压力... 地震作用下贮料对仓壁产生的动态侧压力是影响散粮楼房仓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该研究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5的三层楼房仓试验模型,进行了3条地震波下不同加载等级的振动台试验,分析获得了贮料地震反应特性、仓壁动态侧压力变化规律及超压系数,提出了仓壁动态侧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不同楼层同一高度处仓壁动态侧压力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步,沿楼房仓高度方向逐步滞后,且其均滞后于对应楼层仓壁加速度峰值时刻;各楼层仓壁动态侧压力逐层增大,每升高一层,增大约29%,且同一楼层的仓壁动态侧压力沿高度逐渐增大,仓壁上部、中部动态侧压力分别是下部的2.5倍、1.4倍;一、二、三层的超压系数最大值依次为2.9、3.4、4.1,且均位于每层仓壁上部位置;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仓壁动态侧压力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散粮楼房仓结构抗震设计,应考虑仓壁动态侧压力的影响与不同楼层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散粮楼房仓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模型 散粮楼房仓 振动台试验 动态侧压力 超压系数
下载PDF
馆舍-展柜-文物耦合体系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
12
作者 纪金豹 王诗雨 +4 位作者 赵亚敏 葛家琪 马伯涛 张国军 张祥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6-1218,共13页
为获取馆藏文物震害数据并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设计了一个3层单跨钢框架结构模型用于振动台试验。选择8度小震、中震和大震地震动,分别进行单向、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试验,分析了不同地面材质对浮放展柜和隔震展柜以及展柜内浮放文物地... 为获取馆藏文物震害数据并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设计了一个3层单跨钢框架结构模型用于振动台试验。选择8度小震、中震和大震地震动,分别进行单向、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试验,分析了不同地面材质对浮放展柜和隔震展柜以及展柜内浮放文物地震反应的影响。基于试验对象和试验目的,从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的角度探讨了结构模型设计、展柜布置、文物选择与布置、传感器选型与布设、地震波加载工况等因素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该试验方案设计为顺利完成馆舍-展柜-文物体系的振动台试验提供了保障,设计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为以后开展类似的大型振动台试验提供借鉴。初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浮放展柜在水平单向地震动激励下的运动状态不仅局限于水平运动,相同高宽比的不规则文物与规则木块之间的运动状态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馆舍 展柜 文物 浮放 试验方案
下载PDF
含建筑桩基的顺层岩质边坡桩锚支护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3
作者 吴曙光 毛振南 +2 位作者 潘林 薛尚铃 徐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2,共12页
基于Bockinghamπ定理,对具有建筑桩基的顺层岩质边坡桩锚支护体系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分析预应力锚索、建筑桩基的应变以及边坡坡顶加速度,研究支护体系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的应变在地震波加速度达到峰值时达到最... 基于Bockinghamπ定理,对具有建筑桩基的顺层岩质边坡桩锚支护体系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分析预应力锚索、建筑桩基的应变以及边坡坡顶加速度,研究支护体系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的应变在地震波加速度达到峰值时达到最大值,且上排锚索受力大于下排锚索,随着地震幅值的增大,最上排锚索锚固段率先发生滑移破坏失去锚固作用;建筑桩基应变最大值点位于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且远离边坡坡面的建筑桩基受力大于邻近边坡坡面的建筑桩基;坡顶各点峰值加速度随地震波幅值增大整体表现为线性增大,但在Wenchuan-Wolong波(0.55g)和Sin波(0.4g)工况时,各点峰值加速度相对有所下降,随着地震波幅值增大,各点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汶川波和正弦波作用下并非单调变化,而是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波动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桩基 顺层岩质边坡 桩锚挡墙 振动台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模块化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共同作用试验分析
14
作者 张季超 杨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8-916,共9页
本文依据某模块化示范楼,制作了简化后的1∶10的模块化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室外缩尺模型,考虑了上部模块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上部模块刚度变化对上部模块钢柱、筏板基础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各受力体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依据某模块化示范楼,制作了简化后的1∶10的模块化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室外缩尺模型,考虑了上部模块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上部模块刚度变化对上部模块钢柱、筏板基础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各受力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化建筑中部柱轴力>边部柱轴力>角部柱轴力;随上部模块刚度的增加,中部柱轴力逐渐减小,边部柱和角部柱轴力逐渐增大;筏板基础中部沉降最大,边部沉降最小,整体沉降随上部模块楼层的增加逐渐增大;角部桩身轴力>边部桩身轴力>中部桩身轴力,桩身轴力沿着桩深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桩身上部一定范围内产生负摩阻力。分析结果能够为模块化建筑单元构件设计及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建筑 刚性桩复合地基 共同作用 上部模块刚度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铰接方钢管组合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5
作者 周婷 肖潇 +1 位作者 陈志华 王子刚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为解决村镇住宅体系存在的装配式程度及标准化程度较低、现场焊接工作繁多、室内建筑面积浪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铰接方钢管组合异形柱框架体系。该体系中异形柱采用3根空钢管通过钢板与加劲肋组合而成的L形柱,梁柱节点为腹板螺栓连接的... 为解决村镇住宅体系存在的装配式程度及标准化程度较低、现场焊接工作繁多、室内建筑面积浪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铰接方钢管组合异形柱框架体系。该体系中异形柱采用3根空钢管通过钢板与加劲肋组合而成的L形柱,梁柱节点为腹板螺栓连接的铰接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对该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铰接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铰接空钢管组合异形柱框架体系先于梁端出现转角,最后破坏模式为柱脚破坏,具有更优良的抗震耗能和更缓慢的强度与刚度退化,并通过对比刚接节点和铰接节点的骨架曲线,发现节点刚接程度对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接节点 异形柱框架结构 拟静力试验 村镇住宅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规模考试机考体系的构建
16
作者 吴曼 王松岭 《考试研究》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考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机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大规模考试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专业考试机构应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深入探索大规模考试机考的实施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大规模考试机考体系,...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考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机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大规模考试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专业考试机构应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深入探索大规模考试机考的实施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大规模考试机考体系,改进命题工作方式,提高组考工作效率,优化考试智能评分系统,提升考试评价价值。同时,积极破解数字化转型中机考的数据安全、技术保障、试卷等值等难题,提升大规模考试综合管理的质效,以满足现代考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大规模考试 机考 体系构建
下载PDF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消能梁暗置侧向支撑设计
17
作者 骆顺心 刘旭东 +3 位作者 沈琪 彭林立 刘炳清 熊世树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8期2196-2200,共5页
在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中,针对钢结构住宅等建筑中不能接受常规消能梁侧向支撑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在消能梁段端部的楼板内设置型钢连接件及暗梁组成的暗置侧向支撑。有限元模拟分析表明,在规范规定的消能梁段下翼缘侧向水平荷载的作用下... 在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中,针对钢结构住宅等建筑中不能接受常规消能梁侧向支撑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在消能梁段端部的楼板内设置型钢连接件及暗梁组成的暗置侧向支撑。有限元模拟分析表明,在规范规定的消能梁段下翼缘侧向水平荷载的作用下,该消能梁暗置侧向支撑能显著减小消能梁的扭转变形和侧向弯曲变形;在考虑消能梁上局部楼板失效的情况下,暗置侧向支撑也能提供消能梁合适的扭转约束刚度。通过某工程的原位静荷载试验,验证了该暗置支撑对消能梁发挥的预期侧向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 装配式钢结构 消能梁 暗置侧向支撑 静载试验
下载PDF
预埋吊件的拉剪耦合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孟宪宏 张卢雪 +1 位作者 李宗起 韩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8,共8页
在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中,预埋吊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预埋吊件需求量的迅速增大,需对正在生产使用的预埋吊件的安全性能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深入研究预埋吊件的拉剪耦合力学性能,选取了三类三种共18个预埋吊件,并将其... 在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中,预埋吊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预埋吊件需求量的迅速增大,需对正在生产使用的预埋吊件的安全性能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深入研究预埋吊件的拉剪耦合力学性能,选取了三类三种共18个预埋吊件,并将其设计成三组共9个混凝土试件进行拉剪耦合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可知,9个混凝土试件均发生了混凝土破坏,通过对试验数据和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处理分析,可计算出每个预埋吊件的极限承载力,验证了该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将试验数据代入三个规范中关于拉剪耦合的计算公式进行验算,结果表明美国规范ACI 318规定的计算方式在计算拉剪耦合作用力时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剪耦合 预制构件 预埋吊件 力学性能试验 装配式建筑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在建筑混凝土检测中的运用
19
作者 张晓华 《江苏建材》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由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的重要性逐渐增强。超声波属于物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混凝土检测应用中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文章在实际案例基础上,结合常见超声波技术及其在混凝土检测方面... 由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的重要性逐渐增强。超声波属于物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混凝土检测应用中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文章在实际案例基础上,结合常见超声波技术及其在混凝土检测方面的应用原理,对超声波技术在建筑混凝土检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技术 建筑混凝土检测 混凝土缺陷
下载PDF
襄阳东站柱分叉铸钢节点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20
作者 彭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3期3-7,共5页
襄阳东站在南、北两端区域采用柱分叉支承钢屋盖以减小屋盖悬挑长度,柱分叉节点考虑到建筑美观要求及受力复杂等因素采用了铸钢节点型式,论文对柱分叉铸钢节点进行了1/2缩尺模型加载试验验证,详细介绍了试验加载装置、加载方案、试验现... 襄阳东站在南、北两端区域采用柱分叉支承钢屋盖以减小屋盖悬挑长度,柱分叉节点考虑到建筑美观要求及受力复杂等因素采用了铸钢节点型式,论文对柱分叉铸钢节点进行了1/2缩尺模型加载试验验证,详细介绍了试验加载装置、加载方案、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与加载试验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柱分叉铸钢节点构造合理、承载力高,薄弱部位出现在与铸钢件相连的接长钢管上,满足强节点弱构件、强连接弱构件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东高铁站 站房钢屋盖 柱分叉 铸钢节点 缩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