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amining Rate of Built-Up Areas on the Vegetation Cover along River Riara Riparian within Kiambu Town, Kenya
1
作者 Charles M. Mugambi Mugwima Njuguna Dennis Karanj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3期144-158,共15页
Urban river riparian spaces and their natural systems are valuable to urban dwellers;but are increasingly affected and ruin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in particular,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is research, land sat a... Urban river riparian spaces and their natural systems are valuable to urban dwellers;but are increasingly affected and ruin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in particular,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is research, land sat and sentinel satellite imagery apt for change detection in vegetation cover, both landsat and sentinel imagery, cove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70 and 2021 in epochs of 1973, 1984, 1993, 2003, 2015 and 2021 year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cover and built-up area along River Riara river reserve. The images were analysed to extract the built-up areas along the river reserve, including the buildings, and the rate of human settlements, which influenced vegetation cover. 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 (NDBI)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were computed using the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and the Near Infra-Red (NIR) bands to show the rate of change over the years. Results indicate NDVI values were high, compared to NDBI values along river Riara in the years 1973 and 1993 implying that there was more vegetation cover then. However, in the year 2021, the NDVI indicated the highest value at 0.88, with the complementary NDBI indicating the highest NDBI value at 0.47. This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uilt-up areas since 2015 more than in previous epochs. Eith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DBI values, from 0.24 in 1993 to 0.47 in 2021. More so, the R-squared value at 0.80 informed 80% relationship between NDBI and NDVI values indicating a negative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Urban Riparian Reserves Vegetation Cover Index built-up area Index NDVI NDBI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and Built-Up Indices in Upper-Hill, Nairobi
2
作者 Patricia Wanjiku Mwangi Faith Njoki Karanja Peter Kariuki Kama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1期1-16,共16页
Designing “liveable” cities as climate change effects are felt all over the world has become a priority to city authorities as ways are sought to reduce rising temperatures in urban areas.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 Designing “liveable” cities as climate change effects are felt all over the world has become a priority to city authorities as ways are sought to reduce rising temperatures in urban areas.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fect occurs when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urban areas, impervious surfaces absorb heat during the day and release it at night, making urban areas warmer compared to rural areas which cool faster at night. Thi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s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at night. Noticeabl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 Heat Islands include health problems, air pollution, water shortages and higher energy requirement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paper wa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nd Normalized Density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Built-Up Density Index (BDI) in Upper-Hill, Nairobi Kenya. The changes in land cover would be represented by analyzing the two indices NDVI and BDI. Results showed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ithin Upper-Hill of up to 3.96&#176C between the years 2015 and 2017. There was also an increase in impervious surfaces as indicated by NDVI and BDI within Upper-Hill and its surroundings. Th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ST and NDVI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DI, which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than NDVI. Data sets were analyzed from Landsat imagery for the periods 1987, 2002, 2015 and 2017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over a 30 year period and it’s relation to land cover changes using indices. Visual comparisons between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year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s decreased around the urban areas.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showed an increase of 1.6&#176C and 3.65&#176C respectively between 1987 and 2017.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LST, NDVI and BDI show the results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use of NDVI and BDI to study changes in land cover due to urbanization, reduces the time taken to manually classify moderate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eat ISLAND built-up areas BDI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与随机森林方法的城市建成区提取——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杰 林敬娜 程钢 《测绘工程》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阈值分割法在城镇建成区提取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夜间灯光数据分辨率低、灯光溢出和阈值分割法无法顾及区域差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法的提取精度。以郑州市为例,以LJ1-01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为...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阈值分割法在城镇建成区提取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夜间灯光数据分辨率低、灯光溢出和阈值分割法无法顾及区域差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法的提取精度。以郑州市为例,以LJ1-01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网络城市兴趣点(POI)及路网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郑州市2018年建成区进行提取,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对RF分类法与NTL、VANUI、BANUI、PANUI、RANUI指数等阈值法进行对比实验和精度评价,评估基于多源数据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在城市建成区提取中的优势。实验表明,RF比阈值法提取的建成区更接近真实建成区且提取精度更高,具有更好适用性;LJ1-01数据提取的效果和精度总体优于NPP/VIIRS数据;在采用RF分类时,各类特征的重要性在不同夜光数据源中表现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提取 多源数据 随机森林 阈值
下载PDF
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治理提升规划与实施体系研究
4
作者 王宁 郭繁锦 +2 位作者 曾坚 甘硕儒 丁锶湲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是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厦门市思明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排水现状排查和数字化的技术方法,探索总结了高密度建成区“溯源排...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是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厦门市思明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排水现状排查和数字化的技术方法,探索总结了高密度建成区“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污水治理提升规划模式。借助“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针对性地提出技术标准、实施细则和政策规章等配套措施,建立了污水治理系统“智慧型”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了完善的规划实施体系,有效统筹了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治理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为新时期推动污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治理提升 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体系 高密度建成区
下载PDF
面向空间使用活动数据的城市建成区碳核算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
5
作者 冷红 肇禹然 袁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威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碳核算是监测城市碳排放情况,调控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城市建成区为碳核算范围,并将城市碳核算方法与城市空间要素相衔接,这对于...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威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碳核算是监测城市碳排放情况,调控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城市建成区为碳核算范围,并将城市碳核算方法与城市空间要素相衔接,这对于实现城市“双碳”目标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15年间的能源活动数据与空间使用活动数据,构建城市建成区碳核算体系与面向城市空间使用活动数据的城市建成区碳核算方法,并将核算结果与能源使用碳核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核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碳中和路径预测、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评估等碳核算方法应用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助力“双碳”目标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建成区 空间使用活动数据 碳核算 应用路径
下载PDF
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内涝模拟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清乾 程发顺 +2 位作者 高阳 蔡帅 王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防治 长历时设计暴雨 大排水系统 内涝耦合模型 高度建成区 平原城市
下载PDF
多源数据加权融合的城市建成区改进指数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洋 牟凤云 +2 位作者 左丽君 邵志豪 邹昕宸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针对多源数据提取建成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等权融合方向,缺乏考虑不同数据源包含的信息量差异的问题,通过多源数据加权融合方法对前人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指数进行改进,以改善不同质量级数据直接融合导致建成区提取不准确的问题。首先,构建... 针对多源数据提取建成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等权融合方向,缺乏考虑不同数据源包含的信息量差异的问题,通过多源数据加权融合方法对前人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指数进行改进,以改善不同质量级数据直接融合导致建成区提取不准确的问题。首先,构建融合夜间灯光数据、NDVI数据、路网数据和POI数据的改进PREANI指数;其次,融入不透水面数据和温度数据构建无权指数UCI和有权指数WCI;最后,选择迭代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建成区,并对3种指数分别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PREANI的Kappa系数为0.80,UCI融入温度和不透水面数据将Kappa系数提高至0.83;WCI提取的建成区轮廓更准确,在增强城乡建成区细部对比、提升边缘地物区分能力方面表现良好,其Kappa系数、查全率、查准率和F1分数均在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提取 多源数据加权融合 夜间灯光 路网 POI 不透水面
下载PDF
景观格局汇水单元法与城区水量水质模拟研究
8
作者 李木子 陈学凯 +3 位作者 刘晓波 董飞 任俊旭 张玉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9,共15页
景观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城市韧性,但其可能带来的透水斑块破碎化和廊道连通度的改变,会影响城区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输移特性。传统对非点源污染的定量评估忽略了汇水单元内部景观格局(形状、比例和空间配置)对物质输移的影响,是导致模拟精... 景观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城市韧性,但其可能带来的透水斑块破碎化和廊道连通度的改变,会影响城区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输移特性。传统对非点源污染的定量评估忽略了汇水单元内部景观格局(形状、比例和空间配置)对物质输移的影响,是导致模拟精度偏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和城市景观格局分布特征,构建了基于景观格局的汇水单元划分方法(景观格局法)。采用SWMM模型,以巢湖一级支流十五里河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实测数据进行验证,采用景观格局法模拟各项指标(水量、COD、TP和NH 3-N)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均大于0.7,结果可靠;(2)与传统方法(泰森多边形划分汇水单元)相比,水量模拟精度(以NSE计)提高8%,水质模拟精度提高6%;(3)与泰森多边形法相比,景观格局法计算的入河总水量和污染总负荷较低,且污染物浓度峰值滞后;(4)景观格局法通过改变汇水单元之间的水力联系,模拟出污染物冲刷减弱,初期雨水冲刷效应降低,且随着重现期的加大,降低初期雨水冲刷强度的效果越明显,表明一定程度上景观类型多样化有助于缓解瞬时高强度污染影响。本研究构建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城市斑块内部的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和水力联系,可为城区面源污染输出控制提供新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成区 景观格局 模拟 水量 水质 SWMM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影响——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9
作者 焦亚楠 李飞雪 +2 位作者 陈振杰 张启舜 赵鑫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7,共12页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荔枝公园、南部皇岗公园生态连通性受其周围居住用地内连片或连续分布的带状附属绿地影响较大。2)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体现在减小廊道阻力,其中对中阻力廊道的影响最大(单位成本距离下降29.2%);使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连片;能缓解在高密度建成区中的狭窄低阻力通道处形成夹点的情况。3)不同居住用地附属绿地连通情景下、不同阻力阈值下生态网络中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被定为是最具有保护价值的一级夹点。根据不同情景下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位置的重要性等级分类,针对性提出支持城市生态连通性的保护措施。建议加强新洲路福民路交汇处等一级夹点4处,优先保护靠近源地且位于源地间拓扑连接上的、规模超过平均规模5920.22 m^(2)的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高密度城区 深圳市
下载PDF
顾及边缘的多时相SAR图像半监督建筑区提取
10
作者 陈帅霖 杨文 +2 位作者 李恒超 TAPETE Deodato BALZ Timo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1234,共10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中建筑区域难以辨识与标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的伪标签技术和边缘增强策略的半监督建筑区提取新方法.首先,引入同一位置、不同时相的SAR图像作为自然数据增强手段,并通过多个...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中建筑区域难以辨识与标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的伪标签技术和边缘增强策略的半监督建筑区提取新方法.首先,引入同一位置、不同时相的SAR图像作为自然数据增强手段,并通过多个不同时相图像的预测结果投票确定伪标签;其次,设计一种边缘增强辅助模块,通过特征图变形以修正建筑区主体特征,辅以跳跃连接改进边缘特征,并针对主体和边缘特征进行分离式监督;此外,构建一个包含2种传感器和2个城市区域的多时相SAR图像建筑区提取数据集,含1 000幅带标注图像和800组无标注时序图像,并基于该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在所构建测试集上,基线方法使用全量数据训练后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为63.43%,而所提方法在使用10%和全量数据时IoU分别为63.46%和68.24%,仅利用10%的标注数据即可达到基线方法使用全量标注数据训练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区提取 合成孔径雷达 半监督学习 边缘提取
下载PDF
深圳市高密度建成区再生水利用配置探索
11
作者 蔡志文 罗宜兵 +5 位作者 刘程飞 李威 王政君 任心欣 杨晨 文铮 《中国水利》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针对超大城市建成度高、管网建设难度大、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深圳在较为完善的再生水生态补水系统基础上,详细调查再生水利用现状及潜在用户,瞄准重点大用户和重点区域,系统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进一步提高再... 针对超大城市建成度高、管网建设难度大、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深圳在较为完善的再生水生态补水系统基础上,详细调查再生水利用现状及潜在用户,瞄准重点大用户和重点区域,系统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进一步提高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利用量。通过开展“1453”试点建设行动,以点带面,全市域推进,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总结探索超大城市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再生水利用配置策略及经验做法,以期为深圳及相似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 配置策略 超大城市 高密度建成区 试点 深圳
下载PDF
从夜间灯光数据中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柳 梁俊红 +1 位作者 丁凯焱 何庆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提高夜间灯光影像中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精度,对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武汉市1992—2020年3类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在调整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步骤顺序的基础上,加入了突变检测法,从而过滤出影像中较小的建筑物,使其能更好地... 为提高夜间灯光影像中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精度,对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武汉市1992—2020年3类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在调整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步骤顺序的基础上,加入了突变检测法,从而过滤出影像中较小的建筑物,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建成区范围。结果表明:①改进方法保留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提取的建成区的城市细节,从影像对比图中能明显看出建成区的划分情况;②改进方法的提取精度从85.76%提高至98.84%,能更精确地反映城市建成区范围;③改进方法去除了冗余步骤,提高了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建成区 改进 提取 精度
下载PDF
利用珞珈一号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方法对比分析
13
作者 陆双 杨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采取单独使用珞珈一号(Luojia1-01)夜间灯光数据、构建植被调整NTL城市指数(VANUI)、Luojia1-01和兴趣点(Luojia1-01&POI)指数3种方法提取了2018年成都市的建成区,并利用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对比了3种方法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Luoj... 采取单独使用珞珈一号(Luojia1-01)夜间灯光数据、构建植被调整NTL城市指数(VANUI)、Luojia1-01和兴趣点(Luojia1-01&POI)指数3种方法提取了2018年成都市的建成区,并利用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对比了3种方法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Luojia1-01的高分辨率在建成区提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但单独使用会产生信息误提的问题;VANUI提取的建成区在内部和边界细节信息方面表现更优,但存在孔隙较多、图斑破碎的问题;Luojia1-01&POI指数提取的建成区范围效果最好、精度最高。研究结果为Luojia1-01与其他类型数据的结合提供了参考,进一步证实了POI数据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建成区的高精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城市建成区提取 Luojia1-01 VANUI POI
下载PDF
建筑物密集区浅埋分岔隧道优化CD法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14
作者 陈扬勇 王江华 +2 位作者 李强 冉东傲 靳晓光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为揭示建筑物密集区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效应,依托与白帝城长江大桥隧道锚近接的宝塔坪分岔隧道工程,开展优化CD法施工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循环进尺、先后行洞施工顺序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工况下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数... 为揭示建筑物密集区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效应,依托与白帝城长江大桥隧道锚近接的宝塔坪分岔隧道工程,开展优化CD法施工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循环进尺、先后行洞施工顺序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工况下浅埋分岔隧道施工力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进尺与围岩变形和建筑物沉降成正相关关系,对围岩应力影响不明显,隧道选择1.0 m~2.0 m的循环进尺较为合理;2)分岔隧道左、右洞的开挖顺序以及两隧道掌子面距离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但对建筑物沉降和围岩应力影响很小,施工时应至少将先行洞开挖40 m后再进行后行隧道的开挖;3)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对围岩变形及建筑物沉降有一定影响,对隧道围岩应力几乎没有影响,隧道开挖进尺60 m后施作二次衬砌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分岔隧道 施工力学效应 优化CD法 建筑物密集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区范围确定规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15
作者 王瑞雪 韩润仙 陈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7,共7页
围绕城区范围划定3个工作阶段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调查法,分析了《城区范围确定规程》在应用层面表现出的问题。研究发现:⑴部分城区范围划定作业单位对《规程》的技术逻辑理解不深不细,基础数据清洗工作存在纰漏;⑵通... 围绕城区范围划定3个工作阶段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调查法,分析了《城区范围确定规程》在应用层面表现出的问题。研究发现:⑴部分城区范围划定作业单位对《规程》的技术逻辑理解不深不细,基础数据清洗工作存在纰漏;⑵通过指定相关参数和阈值确实对遏制作业单位主观性有所帮助,但在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和城区范围划定阶段表现出的过度扩张问题值得高度重视;⑶叠加分析环节导致的城区空间扩张可能深刻影响甚至改变《规程》既定的技术逻辑。研究认为,城区范围划定具有基础研究性质,要尝试通过增设社会经济指标、赋予作业单位参数设置权等多项措施检测和预防过度扩张问题,提升城区范围划定成果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范围 实体地域范围 城区范围 图斑 最小统计单元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典型河流为例
16
作者 武毅博 闫闫 杨晓春 《住区》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滨河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城市的形象与特色,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首选地之一。在先前的规划设计中,滨河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大多是基于规划从业人员及开发商的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的,缺乏居民日常生活的... 滨河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城市的形象与特色,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首选地之一。在先前的规划设计中,滨河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大多是基于规划从业人员及开发商的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的,缺乏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缺少对真实需求与行为特征的系统调研,从而制约了规划设计方案的使用满意度。因此,本文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综合使用定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市民行为感知需求与滨河公共空间吸引力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发掘影响吸引力提升的相关要素。最终基于上述分析,发现生态景观要素、可达性和环境设施是影响滨河公共空间吸引力水平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三个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面向市民日常需求的滨河公共空间提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城市建成区 滨河公共空间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城市建成区海绵容量评估与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17
作者 宁波 高徐军 +5 位作者 焦永宝 吕鹏 薛树红 白向荣 杨霄 赵江锋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低影响开发理念成为解决我国城市化所带来的洪涝灾害、面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城市水问题的新思路。灰-绿基础设施联用可同时达到削减径流量和污染负荷的目的。但区域本底海绵容量、绿色基础设施调蓄量与关键设计参数缺乏定量依据。该... 低影响开发理念成为解决我国城市化所带来的洪涝灾害、面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城市水问题的新思路。灰-绿基础设施联用可同时达到削减径流量和污染负荷的目的。但区域本底海绵容量、绿色基础设施调蓄量与关键设计参数缺乏定量依据。该研究通过SWMM模型模拟、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评估研究区域本底海绵容量,结合综合径流系数法明确了研究区域水敏感区分级,其海绵容量分级为优、良、中、差、极差5级的子汇水区占比分别为8.6%、9.1%、24.6%、55.0%和2.7%,绝大部分子汇水区分级为中和差;结合现场实测和RECARGA模型模拟,明确了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容量及灰色基础设施入流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填料厚度变化,绿色基础设施对降雨量大小的响应更为明显。从排水管道系统优化和灰-绿组合排水系统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构建了灰-绿联用雨水调蓄技术路径,为其关键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管道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海绵容量 灰绿耦合 分级调蓄 雨水径流 峰值流量削减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多维数字技术在总体城市设计中的集成应用探索--以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18
作者 刘文波 徐梦洁 孙洋洋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数据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创新,为在城市尺度范围分析人本尺度的高精度数据带来可能。基于空间格局、空间秩序、风貌品质和公共活动等城市设计重点关注领域,对既有城市设计研究中的数字技术进行梳理... 数据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创新,为在城市尺度范围分析人本尺度的高精度数据带来可能。基于空间格局、空间秩序、风貌品质和公共活动等城市设计重点关注领域,对既有城市设计研究中的数字技术进行梳理,构建一个重点适用于存量地区总体城市设计实践的数字技术应用“工具箱”,为城市设计从业人员结合具体现状问题和规划目标,进行定制化的数字技术和多源数据选择提供参考。最后以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进行数字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以期为存量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多源数据 存量地区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合肥市建成区为例
19
作者 夏永久 汪美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54-361,共8页
通过利用系统思想构建土地混合利用的内涵与测度框架,揭示城市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量化测度合肥市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的情况,... 通过利用系统思想构建土地混合利用的内涵与测度框架,揭示城市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量化测度合肥市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的情况,通过空间自相关和聚类以及异常值探讨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合肥市整体土地混合利用现象分布不均衡,空间上呈现“中高外低”的分布,分布上呈现高度混合多中心分散以及中度混合集中连片的格局;土地功能混合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建成区中心区域、区域的生活中心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土地功能混合度中高度混合的格网个数低于土地数量混合度与土地空间混合度中高度混合的格网个数;土地混合利用现象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表现为较高度混合和高度混合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由中心向外围降低的离心式结构,并且边缘有分散的点状聚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混合利用 空间格局 GIS空间分析技术 多源数据 城市建成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卫星数据融合的城市建成区提取研究
20
作者 王婧兴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9期18-20,共3页
以某城市为研究区,结合城市建成区特性,构建了一种利用NPP/VIIRS高分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市活跃区与城市不透水区域融合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根据提出的融合算法提取城市建成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有效揭示城市建成区与区域... 以某城市为研究区,结合城市建成区特性,构建了一种利用NPP/VIIRS高分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市活跃区与城市不透水区域融合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根据提出的融合算法提取城市建成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有效揭示城市建成区与区域不透水率、夜光数据活跃度的内在关系,是一种可行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也能为城市蔓延分析等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数据融合 不透水区 夜光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