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med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t exposed sites 被引量:3
1
作者 Yong Du Guo-Zhong Lv +2 位作者 Shun Yu Dan Wang Qian T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6期3515-3526,共12页
BACKGROUND Body parts such as the face and hands are highly exposed during daily life and burns may accumulate in these areas.In addition,residual wounds,scar hyperplasia and contracture often exist in the late stage ... BACKGROUND Body parts such as the face and hands are highly exposed during daily life and burns may accumulate in these areas.In addition,residual wounds,scar hyperplasia and contracture often exist in the late stage of a deep burn in these areas,which may affect patients’appearance,movements,and mental health.However,inadequat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which can result in problems,such as difficulty in healing,possibility of carcinoma,chronic pain and a heavy mental burden.AIM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med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t exposed sites following a mass burn casualty event.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t exposed site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ir respective long-term medical treatment.A combined wound dressing scheme consist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as introduced to repair residual wounds.Active and passive functional exercises with massage,Chinese herbal baths and compression fixation were proposed to ameliorate the condition of the hands.A combination of physical,chemical and photoelectrical measures was adopted for anti-scar treatment.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recovery guide was provided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patients’psychological status.RESULTS Compared to patients who did not simultaneously receive the same treatment,patients who underwent systematic treatment recovered with a lower woundinfection rate(P<0.05),a shorter healing time(13.6±3.2 d)compared with(19.1±3.5 d)and more bearable pain during wound dressing at three days,one week and two weeks after a Chinese herbal bath(P<0.05).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achieved with regard to restored function of patients’joints and blood supply to nerve endings,closure of the eyelids and the size of mouth opening tended to be normal,and only 7.1%of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severe scar hyperplasia and contracture deformity compared with 30.7%in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the color,thickness,vascular distribution and softness score of the scars improved(P<0.01),and the eff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remarkable as shown by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CONCLUSION A better prognosis can be achieved in patients in the late stage of a burn with active residual wound repair,limb functional exercise,anti-scar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osed sites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Mass burn casualty Med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Serum and Blister Fluid Pharmacokinetics of Amikacin in Severe Burn Patients
2
作者 Rong Hua Hongliang Xu +1 位作者 Xinzhou Rong Ronghua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5年第11期852-858,共7页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amikacin pharmacokinetics in serum and in blister fluid of severe burn patients to guide optimal treatment timing. Methods: Patients (N = 32)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ased on amikacin ...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amikacin pharmacokinetics in serum and in blister fluid of severe burn patients to guide optimal treatment timing. Methods: Patients (N = 32)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ased on amikacin administration timing and groups received drug minutes to hours after injury. In Groups A, B, C, and D, amikacin (400 mg, IV) was administered 3 - 4, 10, 20 and 30 h post burn injury, respectively (N = 8 for all groups). Next blister fluid and venous blood samples from 9 patients were obtained at 0, 0.25, 0.5, 1, 2, 3, 4, 5, 6, and 7 h after drug infusion. Amikaci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a fluorescent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and pharmacokinetics was deduced using DAS3.2.5. Statistical analyses performed with SPSS13.0.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values, t1/2z of amikacin from burn patients was shortened in serum but amikacin half-lives in blister flui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serum half-life values (p < 0.05). Groups A and B had greater pharmacokinetic values at each time point, and Group D did not achieve anti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of amikacin. Conclusion: Early amikacin administration in severe burn patients offers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drug in serum and blister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KACIN PHARMACOKINETICS BLISTER FLUID SERUM severe burn patients
下载PDF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卉 杨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80例重症烧伤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传统服务组给予普通的病房护理,身心联动组采取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80例重症烧伤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传统服务组给予普通的病房护理,身心联动组采取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创面恢复时间、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身心联动组心理评分、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服务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传统服务组,创面恢复时间短于传统服务组(均P<0.05)。结论重症烧伤患者采取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身心联动护理 重症烧伤患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瘢痕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余娅薇 卢小检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60-164,共5页
目的:基于IDEAS模式(即识别问题、确认选项、评估并选择最佳选项、行动和检验有效性)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基于IDEAS模式(即识别问题、确认选项、评估并选择最佳选项、行动和检验有效性)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共情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访视护理联合共情支持,比较两组生理应激[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自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和瘢痕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NE、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CMQ评分优于对照组,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SS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DEAS模式的术前访视联合共情支持可有效减轻严重烧伤患者生理应激,改善不良心理和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促进瘢痕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IDEAS模式 共情支持 应激 应对方式
下载PDF
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虞俊杰 吕国忠 +1 位作者 顾在秋 朱宇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PLT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PLT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的变化,探讨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烧伤后24 h测定烧伤病人PLT计数、MPV、PDW值,采用单因...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PLT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PLT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的变化,探讨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烧伤后24 h测定烧伤病人PLT计数、MPV、PDW值,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这些参数与烧伤程度的关系;测定可能引起PLT计数改变的因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接受成分输血、切削痂手术面积、生长激素应用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PLT计数早期恢复正常的因素。结果:①烧伤后24 h测定PLT参数,健康对照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MPV和PDW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烧伤组PLT计数,MPV和PDW均明显低于中轻度烧伤组(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和静滴乌丝他汀治疗均是疗后PLT计数早期恢复正常的保护因素。其中烧伤总面积约小,越有利于疗后PLT计数恢复正常范围;静滴乌丝他汀治疗有利于疗后PLT计数恢复正常范围。结论:重度烧伤病人伤后24 h的PLT计数、PDW、MPV均有明显改变,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严重烧伤患者 血小板 变化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度烧伤患儿不同病期父母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郁 周亚辉 +2 位作者 冯小艳 翟丽娟 李华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以期为提供适合患儿父母需求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181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名重度以上烧伤患儿父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 目的深入了解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以期为提供适合患儿父母需求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181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名重度以上烧伤患儿父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6名重度烧伤患儿父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并以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关于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的主要主题共6个,即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生活重心转移、承受多重压力、信息支持不足、被患儿的护理问题困扰及期待心理。结论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各有不同且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满足患儿父母的信息和技能需求;同时,呼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公众烧伤预防和急救知识,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一定的经济、社会及专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患儿 患儿父母 照护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特护专家小组在救治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阎成美 翁庐英 +1 位作者 李妮 赵璧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在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救治过程中注重发挥特护专家小组的组织、管理、协调、教育、培训、咨询等作用,在陆运前接、病房准备、特护质量、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空运后送等各个环节合理组织和实施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成批特... 在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救治过程中注重发挥特护专家小组的组织、管理、协调、教育、培训、咨询等作用,在陆运前接、病房准备、特护质量、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空运后送等各个环节合理组织和实施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成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病人的成功救治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护专家小组 成批特重度烧伤 救治
下载PDF
血氨检测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友来 邓如非 +2 位作者 邹立津 辛国华 曾元临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5,共3页
血氨是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主要产物,肝脏是氨的主要代谢场所,肝源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可引起血氨浓度升高,但一些非肝源性疾病也可出现血氨浓度升高现象。高血氨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目前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氨检测应用... 血氨是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主要产物,肝脏是氨的主要代谢场所,肝源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可引起血氨浓度升高,但一些非肝源性疾病也可出现血氨浓度升高现象。高血氨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目前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氨检测应用的不多,对于血氨检测在非肝源性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血氨的代谢、危害及检测意义等方面探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的血氨检测的应用价值,为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出现高血氨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氨 高血氨症 危急重症患者 特重度烧伤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烧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婉红 王赛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1期33-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重症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重症烧伤病人用鼻胃(肠)管留置营养液持续滴注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按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未应用护理程序,B组应用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肠内营养的耐...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重症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重症烧伤病人用鼻胃(肠)管留置营养液持续滴注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按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未应用护理程序,B组应用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体重变化、血清清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B组较A组对肠内营养耐受程度高,体重增加快,血清清蛋白水平高,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创面基本愈合时间短,但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症烧伤病人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烧伤病人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程序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霆 顾成永 +1 位作者 张艳艳 吴亚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自控静脉镇痛泵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方法 选择50例成人中重度烧伤择期手术患者分成2组,麻醉方法均选用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泵注及...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自控静脉镇痛泵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方法 选择50例成人中重度烧伤择期手术患者分成2组,麻醉方法均选用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泵注及吸入,予负荷量舒芬太尼15μg,连接一次性静脉止痛泵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A组采用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采用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3μg/kg)+格拉司琼6 mg.分别在术后2,6,24,36 h记录NRS评分,Ramsay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寒战、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36 h舒芬太尼用药总量.术后48 h记录患者整体满意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在6,24,36 h Ramsay评分明显升高,N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寒战,舒芬太尼用药总量,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中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自控静脉镇痛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中重度烧伤 静脉镇痛
下载PDF
专项护理管理在重度批量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春 陈向军 +1 位作者 张莉 王雪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专项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度批量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0批次突发性批量烧伤患者中41例重度烧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了专项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病室管理、液体管理、气道管理、创面管理、感染控制管理、病情观... 目的:探讨运用专项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度批量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0批次突发性批量烧伤患者中41例重度烧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了专项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病室管理、液体管理、气道管理、创面管理、感染控制管理、病情观察及记录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社会关系管理、夜间管理、全程质量管理等。结果:10批次41例重度烧伤患者抢救及时,38例平稳度过休克期,救治效果良好,抢救成功率为93%,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结论:专项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接受专科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护士病情观察的能力和配合救治的水平。专项护理管理模式采用主管负责制,有利于激励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批量烧伤 专项护理 管理
下载PDF
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文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6名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的资料,采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和家属生活质量量表(QOL-C)调查其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并分析其...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6名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的资料,采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和家属生活质量量表(QOL-C)调查其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平均分为(97.98±9.25)分,处于较高的不确定水平,其中不明确性总均分最高为(39.45±5.61)分。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在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低等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中的健康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精力状况均呈现负相关。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家属存在一定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且随着不确定感增强,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适当鼓励措施,以降低家属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对患者的照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患者 疾病不确定感 生活质量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辉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0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实施一般护理)与研究组(23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 目的分析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实施一般护理)与研究组(23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进行收集整理、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与生存质量均比对照组更好,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度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创面恢复时间、愈合程度以及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重度烧伤患者 创面恢复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深圳地区重度烧伤患者治愈后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对比研究
14
作者 张灵 汪道新 王丽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9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深圳地区不同年龄重度烧伤患者治愈后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状态。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120例深圳地区重度烧伤治愈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年龄分为A组(3~12岁组)20例、B组(13~25岁组)30例、C组(26~45岁组)50例... 目的:探讨比较深圳地区不同年龄重度烧伤患者治愈后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状态。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120例深圳地区重度烧伤治愈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年龄分为A组(3~12岁组)20例、B组(13~25岁组)30例、C组(26~45岁组)50例及D组(≥46岁组)20例,然后将四组患者均采用SCL-90量表和Zung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将干预后1周的评估结果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C组的SCL-90量表和Zung自评量表评分明显差于A组、B组及D组,四组患者干预后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不同年龄重度烧伤患者治愈后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状态存在明显差异,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及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重度烧伤患者 治愈 心理状态 生理状态
下载PDF
ICP-MS法研究重度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微量元素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向荣 谢华林 +2 位作者 符靓 杨华娟 黄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9-1682,共4页
利用八极杆碰撞反应池(ORS)技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研究了Cr,Mn,Fe,Co, Cu,Zn,Se,Cd等元素在重度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的亚细胞分布。采用差速分级离心技术将样品分离获得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和... 利用八极杆碰撞反应池(ORS)技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研究了Cr,Mn,Fe,Co, Cu,Zn,Se,Cd等元素在重度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的亚细胞分布。采用差速分级离心技术将样品分离获得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和细胞上清液等亚细胞组分,使用混合酸 HNO3+H2 O2并结合密闭微波消解对各亚细胞组分进行消解,分别选用ORS的氦碰撞模式和氢反应模式校正了质谱分析过程中的多原子离子干扰,以Rh为内标元素校正了基本效应和信号漂移现象。各待测元素的检出限在0.72~33.05 ng·L^-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4%。采用ORS-ICP-MS法可实现重度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微量元素亚细胞分布的准确分析,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生物样品的分析,多数元素在创面肉芽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亚细胞组分的分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重度烧伤患者 亚细胞组分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芬太尼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坚 夏建国 +1 位作者 杨镭镭 毕好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入院,随机分为传统镇痛(CAT)组、静脉输注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20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入院,随机分为传统镇痛(CAT)组、静脉输注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20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CAT组根据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和异丙嗪25 mg。PCIA组给予芬太尼镇痛,配方:芬太尼10μg/mL+氟哌利多50μg/mL,负荷剂量3 mL,背景输注剂量2 mL/h。对镇痛开始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镇静状态通过视觉模拟标尺(VAS)进行评分,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幻觉、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检测镇痛前、后血浆应激激素(ACTH、Cor、E和NE)以及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 PCI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AT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幻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PCIA组镇痛开始后血浆中应激激素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大部分明显降低(P<0.05),与CAT组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明显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休克期 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危重烧伤患者降钙素原、血小板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旋 赵春月 何迪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platelet,PLT)在危重烧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92例危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24 h时、入院后48 h...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platelet,PLT)在危重烧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92例危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24 h时、入院后48 h时PCT和PLT水平,根据临床预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存活组(n=60)与死亡组(n=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观察临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CT、PLT对危重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表示预测的准确度。对PCT、PLT水平与危重烧伤患者烧伤修复评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24 h时、入院后48 h时PCT水平逐渐升高,PLT水平逐渐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LT水平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PLT及PCT联合PLT对危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且PCT联合PLT的AUC大于PCT、PL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LT水平与危重烧伤患者烧伤修复评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危重烧伤患者短期内PCT水平逐渐升高,PLT水平逐渐减低;PCT>29.78μg/L,PLT<71.45×109/L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T、PLT水平与危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烧伤修复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临床预测危重烧伤患者预后、烧伤修复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血小板 危重烧伤患者
下载PDF
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倩 李瑞华 +2 位作者 蒋婷 赵玲霞 文银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烧伤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护理;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观察组,执行精准化护... 目的:探讨精准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烧伤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护理;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观察组,执行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精准化护理前后护士专业水平及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精准化护理后护士专业水平高于实施前,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精准化护理,能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及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降低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化护理 特重度烧伤患者 休克期
下载PDF
重症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志倩 张子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8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在经肠道进食普通食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对照组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通过鼻饲或...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在经肠道进食普通食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对照组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通过鼻饲或口服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治疗第10、20和30天的体质指数变化、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0、20和30天体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0、20和30天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3)。结论:重症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应以肠内营养为主,必要时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烧伤 营养支持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梦凡 王玲 古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目的:通过“烙印天使”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其对严重烧伤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等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严重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定期随访,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通过“烙印天使”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其对严重烧伤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等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严重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定期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烙印天使”微信公众平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利用相关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通过“烙印天使”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者 微信公众平台 心理健康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