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岩溶作用对全球碳循环的意义与碳汇效应——兼对《对〈中国岩溶作用产生的大气CO_2碳汇分区估算〉一文的商榷》的答复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忠诚 覃小群 +3 位作者 曹建华 何师意 章程 张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岩溶作用促进大气二氧化碳汇过程不仅局限于碳酸盐岩地区,而是涉及全球陆地地质岩石地区,因此以前仅考虑岩溶面积计算的岩溶碳汇量偏低,需要以河流流域为单元全面计算全球岩溶碳汇效应。除了产生河流溶解无机碳被带入海洋外,岩溶作用还... 岩溶作用促进大气二氧化碳汇过程不仅局限于碳酸盐岩地区,而是涉及全球陆地地质岩石地区,因此以前仅考虑岩溶面积计算的岩溶碳汇量偏低,需要以河流流域为单元全面计算全球岩溶碳汇效应。除了产生河流溶解无机碳被带入海洋外,岩溶作用还可通过水体生物吸收形成颗粒有机碳以及在岩溶土壤中固定有机碳等方式形成碳汇,因此,岩溶地质过程固碳形式多样。其中,仅全球水生生物固定岩溶水重碳酸根产生的有机碳近0.5Gt,生态恢复可促进岩溶土壤有机碳固定及岩溶流域碳汇,我国西南石漠化治理工程至少可增加岩溶碳汇2~3亿t,如果重视岩溶增汇技术的应用,全球岩溶碳汇效应将非常显著。所以,岩溶碳汇研究意义重大,岩溶碳汇效应更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碳循环 岩溶作用 大气cO2汇 地质碳汇
下载PDF
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沈育伊 张德楠 +5 位作者 徐广平 滕秋梅 周龙武 黄科朝 牟芝熠 孙英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9,共11页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 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 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征及种间和微生境的差异,并基于植物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碳量。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叶片δ^(13) C的变化范围为-28.47‰~-21.69‰,平均值为-24.83‰,不同生活型植物间δ^(13) C存在差异,金鱼藻>水葫芦>芦苇。(2)植物δ^(13) C值与叶片C、N和P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N、C/P和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速效氮、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平均值为10.34,表现出植物受N、P共同影响的特征。(4)δ^(13) C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三种水生植物可能通过增加磷利用效率来促进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碳的合成,通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策略来代偿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5)芦苇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为159.60 t·a^(-1)·km^(-2),水葫芦为10.80 t·a^(-1)·km^(-2),金鱼藻为9.24 t·a^(-1)·km^(-2),平均值为59.88 t·a^(-1)·km^(-2)。会仙喀斯特湿地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光合作用途径和生长微环境,是影响叶片δ^(13) C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水生植物 营养元素 稳定碳同位素(δ^(13)c) 碳汇
下载PDF
冬小麦灌浆期^(14)C的同化、分配与调节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利 米国华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5-79,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氮肥和改变源库比的方法 ,研究了籽粒形成期 2个冬小麦品种的 14 CO2 同化及同化物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显著高于鲁麦 14 ,但后者 14 C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茎叶中残留比例较... 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氮肥和改变源库比的方法 ,研究了籽粒形成期 2个冬小麦品种的 14 CO2 同化及同化物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显著高于鲁麦 14 ,但后者 14 C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茎叶中残留比例较小。去穗 1/ 3以减少籽粒库容后 ,莱州 953的 14 C同化受影响较小 ,而鲁麦 14的 14 CO2 同化量则显著上升。开花期增施氮素能继续提高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 ,但不能有效地增加鲁麦14 CO2 同化能力。14 C同化及其调节特征的品种间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14 灌浆期 同化 分配 调节
下载PDF
春小麦灌浆期功能叶^(14)C同化物源-库调控 被引量:5
4
作者 于凤义 张玉文 张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5,共6页
利用14CO2示踪研究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在源库间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上午同化产物在同化后4h的输出占24h输出的70%;下午同化的只有31%,基本上是在同化后10h输出。不过两者同化后24h总输出基本一致,均在... 利用14CO2示踪研究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在源库间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上午同化产物在同化后4h的输出占24h输出的70%;下午同化的只有31%,基本上是在同化后10h输出。不过两者同化后24h总输出基本一致,均在67%左右。同化的产物输出有“排队现象”,即先同化先输出。叶片中14C可溶性糖(14C蔗糖)占14C同化物的比例始终较高,同化后10h平均分别为64.3%(14C蔗糖为45.7%)和66.9%(14C蔗糖为52.6%)。籽粒中14C同化物的积累有先同化先进入现象。还发现14C可溶性糖(含14C蔗糖)在籽粒中相对含量始终很高,这表明其转化成淀粉需要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源-库调控 同化物
下载PDF
春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14)C-同化物在库端卸出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文 张萍 +1 位作者 于凤义 李小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5-229,共5页
本试验利用(14) ̄C示踪法研究了3个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籽粒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库端(穗)卸出的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在籽粒灌浆期,旗叶(14) ̄C-同化物在库端(穗)卸出非常迅速,在标记后... 本试验利用(14) ̄C示踪法研究了3个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籽粒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库端(穗)卸出的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在籽粒灌浆期,旗叶(14) ̄C-同化物在库端(穗)卸出非常迅速,在标记后24小时内,植株中54%~70%的(14)C-同化物分布在穗部,尤其是穗中(14)C-淀粉等贮藏性物质含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虽然如此,但是穗中(14) ̄C-可溶性同化物却出现积累或饱和状态,这说明库活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源(叶等)能为库提供充足的同化物。同一品种旗叶上午同化的(14)C-同化物在穗中合成淀粉等的速率快于下午同化的。不论上午饲喂还是下午饲喂(14) ̄CO2,中8502、中8904穗部(14) ̄C-淀粉等含量在饲喂后24小时内,总的来说均显著高于克74-202,而其穗中(14) ̄C-可溶性同化物在标记10小时后、24小时内显著低子克74-202,这说明它们穗中淀粉等合成速率快于克74-202,故而表现出较强的库活性。收获指数与库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14c-同化物 库活性 籽粒灌浆
下载PDF
小球藻对岩溶水体Ca^(2+)、HCO_3^-利用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陶 李建鸿 +3 位作者 蒲俊兵 李瑞 吴飞红 李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90,共10页
以来自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中的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封闭体系中小球藻在4.6mmol·L^(-1)、2.5mmol·L^(-1)和0.5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环境中,对Ca^(2+)和HCO^(-3)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小球... 以来自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中的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封闭体系中小球藻在4.6mmol·L^(-1)、2.5mmol·L^(-1)和0.5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环境中,对Ca^(2+)和HCO^(-3)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小球藻在4.6mmol·L^(-1)、2.5mmol·L^(-1)和0.5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中培养7天后生物量从0.04Abs分别增长到0.56Abs、0.50Abs和0.44Abs,在HCO^(-3)和Ca^(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A组28.26%的Ca^(2+)和B组24.14%的Ca2+被小球藻吸收利用,A组54.95%的HCO^(-3)和B组48.00%的HCO^(-3)被小球藻吸收利用,生成有机碳固定下来,C组HCO^(-3)浓度过低(0.5 mmol·L^(-1)),小球藻难以对其进行利用,表明岩溶水库中高浓度的HCO^(-3)对小球藻生长起着"施肥作用",这对岩溶碳汇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2)小球藻光合作用利用HCO^(-3)从而引起Ca^(2+)沉积的量大于小球藻光合作用吸收Ca^(2+)的量;(3)小球藻光合作用使培养基中的δ^(13) CDIC偏正,而呼吸作用使培养基中的δ^(13) CDIC偏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库 小球藻 碳汇 δ(13)c(DIc) 碳酸钙沉积
下载PDF
源库关系改变对小麦灌浆期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55-560,共6页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千粒重提高,穗粒数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去除小穗数的比例。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结果,两类品种的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穗粒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但提高其穗粒重的着眼点都应当是提高穗粒库容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库容活性 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
下载PDF
瓦里关山大气CO_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凌晞 李金龙 +2 位作者 温玉璞 汤洁 张晓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关全球基准站 温室气体 本底变化 二氧化碳 碳13 大气环境 大气监测
下载PDF
CPPU处理瓠瓜子房对叶片光合作用和^(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英 喻景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4-359,共6页
CPPU处理瓠瓜子房可显著增加瓠瓜果实的早期产量和后期产量 ,采收日期提早 2 0d左右 ,总产量提高 46%。CPPU参与了植株源库关系的调节 ,与对照相比 ,CP PU处理后叶片干重降低 3 0 % ,而果实干重上升 43 % ,地上部总干重则无明显差异。C... CPPU处理瓠瓜子房可显著增加瓠瓜果实的早期产量和后期产量 ,采收日期提早 2 0d左右 ,总产量提高 46%。CPPU参与了植株源库关系的调节 ,与对照相比 ,CP PU处理后叶片干重降低 3 0 % ,而果实干重上升 43 % ,地上部总干重则无明显差异。CPPU处理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加强 ,14 C同化物从标记叶的输出率以及在果实中的分配率都比对照显著增多 ,表明CPPU处理增大了果实的库强 ,促进了同化物向果实的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PU 瓠瓜 源库关系 光合作用 ^14c-同化产物 瓠瓜子房 叶片 产量
下载PDF
小麦不同品种光合速率和^(14)C同化物分配对源库比改变的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A00期91-94,共4页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穗部性状、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穗部性状、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库容活性 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
下载PDF
FCM-CV水平集算法在沉底小目标声呐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11
作者 韩婷婷 王璐瑶 +3 位作者 周天 徐超 张丽红 李海森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1年第3期278-285,共8页
针对沉底小目标高频声呐图像信混比低,难以与背景分离的问题,提出模糊聚类(FCM)算法与Chan-Vese(CV)水平集算法相结合的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FCM算法得到的隶属度函数自动设定水平集模型曲线的初始演化位置,解决了CV水平集分割因初始位... 针对沉底小目标高频声呐图像信混比低,难以与背景分离的问题,提出模糊聚类(FCM)算法与Chan-Vese(CV)水平集算法相结合的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FCM算法得到的隶属度函数自动设定水平集模型曲线的初始演化位置,解决了CV水平集分割因初始位置设置不当而无法得到准确分割结果的不足;同时根据模糊聚类的结果,对水平集演化的控制参数进行估计,使得分割过程更加稳健。通过仿真数据及外场试验数据处理可知,相较于FCM和马尔科夫随机场分割算法,文中算法对斑点噪声不敏感,可分割出完整的边界;相较于常规CV水平集算法,文中算法因粗分割后零水平集的设定更接近目标的边缘,可以在较少迭代次数下即可获得更加精确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底小目标 模糊聚类算法 cV水平集分割 声呐图像 马尔科夫随机场分割
下载PDF
Cycling of Carbon and Other Elements in a Beech Forest Hestehave, Jutland, Denmark, in the Past 50 Years
12
作者 Folke O. Andersson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5年第3期296-312,共17页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in the beech forest (Fagus sylvatica L.), Hestehave in Jutland, Denmark were studied over a 50-year period. The role of the forest as a carbon sink was also assess...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in the beech forest (Fagus sylvatica L.), Hestehave in Jutland, Denmark were studied over a 50-year period. The role of the forest as a carbon sink was also assessed.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was 226 t·ha-1 in 1970 and after a 50-year 539 t·ha-1 in 2014, an unexpected increase with 313 t·ha-1. Annual production at those two points in time was 13.4 and 20.5 t·ha-1, respectively. It was apparent that the tree biomass was still acting as a sink for carbon, which was the dominant element in the aboveground parts. The concent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N > K > Mg > P > S > Na > Mn > Zn > Fe > Cu) ranged from 495 to 0.4 kg·ha-1. Annual litterfall restored 3.2 t·ha-1 to the soil as organic matter or 1.6 t·ha-1 as carbon. Over the year 53% of the litterfall was decomposed. A pH decrease of 0.95 units in the soil was observed between 1968 and 1993. This was attributed to fallout from a neighbouring thermal heating station affecting sulfur de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oil acidification. After 1993, when filters were fitted in the heating station, the pH decrease in the soil was smaller, only 0.09 pH-units up to 2011. The increased tree growth is an additional, 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ed soil acidification. Deposition of the growth-limiting element nitrogen increased during later years and is now, most likely around 20 kg·ha-1 per annum, which may partly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LITTERFALL DEPOSITION cYcLING of c N P S and cARBON sink
下载PDF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损失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蕴 元晓春 +3 位作者 魏智华 杨智杰 胥超 陈仕东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由于幼林生态系统的典型脆弱性,其土壤有机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损失,从而削弱了中国林业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全面量化不同经营模式下幼林地土壤碳在各个途径中的损失对于甄选高碳汇森林经营模式和精准提升幼林地固碳能... 由于幼林生态系统的典型脆弱性,其土壤有机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损失,从而削弱了中国林业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全面量化不同经营模式下幼林地土壤碳在各个途径中的损失对于甄选高碳汇森林经营模式和精准提升幼林地固碳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选择由常绿阔叶次生林(次生林)及由其转换而来的米槠人工幼林、杉木人工幼林以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促更新)幼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各林地土壤有机碳在水土流失和异养呼吸中损失的量,并对比不同土层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结果发现人促更新幼林土壤通过径流和泥沙损失的碳量低至接近次生林的水平,仅分别为米槠和杉木人工幼林的18.6%和53.9%。米槠和杉木人工林通过径流和泥沙损失的碳量随降雨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次生林通过径流损失的碳量不受降雨影响。人促更新幼林和次生林土壤异养呼吸损失的碳量比米槠和杉木人工幼林高出26.2%~36.7%。次生林15 cm、30 cm和60 cm的土壤淋溶液DOC浓度均较低,而人促更新幼林和杉木人工幼林较高。观测期间,人促更新幼林土壤通过因水土流失和异养呼吸两个途径造成的总碳损失量与次生林相当,但是显著低于米槠和杉木人工幼林,仅分别为二者的26.2%和67.4%。本研究率先提出了人促更新经营土壤保碳能力强的证据,因而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巨大压力下宜大力推广人促更新经营。传统人工林经营过程中水土流失是造成幼林阶段土壤碳损失的主要原因,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精准提升中国人工幼林地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碳汇 人促更新 人工幼林 土壤碳损失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海洋碳汇与碳年龄的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包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自然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海洋是自然碳汇的重要区域,在吸收、转化、埋藏CO_(2)等碳循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碳汇格局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需进一步清晰地理解“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洋碳汇... 自然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海洋是自然碳汇的重要区域,在吸收、转化、埋藏CO_(2)等碳循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碳汇格局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需进一步清晰地理解“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洋碳汇的意义。本文初步梳理了中国边缘海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碳-14的年龄相关数据,探讨了评估海洋碳汇的关键要素之一:碳的年龄。文章认为碳库年龄尺度与碳汇过程时间是评估海洋碳汇的关键要素。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洋碳库周转时间尺度越长,对实现海洋有效碳汇越有利;而在CO_(2)转化为海洋含碳化合物后,最终埋藏于海底的碳汇过程时间越长,其从碳循环过程中再回到大气中的可能性越大,越不利于快速实现海洋碳汇。本文通过对海洋碳汇时间关键要素的初步分析,为深入理解“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海洋碳汇理论提供了指导意义,为开展人类干预下的海洋碳汇工程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碳汇 中国边缘海 有机碳 碳-14年龄
下载PDF
外源碳氮添加对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贺云龙 齐玉春 +3 位作者 彭琴 董云社 闫钟清 李兆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3-1141,共9页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的活性氮从大气沉降到生物圈.当前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呼吸、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含量...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的活性氮从大气沉降到生物圈.当前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呼吸、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添加不同的氮源水平和不同施氮年限的响应,并分析这些过程变化的可能原因,同时,也阐述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对外源碳输入的响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外源碳和氮输入对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微生物学作用机制.通过上述总结旨在强调说明碳源可利用性变化作为氮沉降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重要调控因素之一,开展相关研究对科学的管理我国草地资源配置和增加土壤碳汇方面理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外源碳 碳循环 微生物 碳汇
下载PDF
红壤丘陵双季稻稻田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施肥下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洁静 潘根兴 +1 位作者 李恋卿 张旭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0-2525,共6页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产力的碳成本与碳汇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下化肥配施和化肥有机肥配施下的稻田总碳汇分别为-2.2和-3.2tC.hm-.2a-1,但在两季生产中并无显著差异;相应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纯化肥配方施肥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碳汇量提高了50%左右。证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一种可以增产增汇的关键农业生产管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 稻田生态系统 碳平衡 碳汇 施肥
下载PDF
灌浆期间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源库端的碳氮化合物含量及与其相关的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文静 梁月丽 +1 位作者 高松洁 李磊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灌浆期间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旗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后者的峰值出现较晚 ,灌浆中后期叶片中相关的酶活性下降缓慢。两品种旗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开花后 ... 灌浆期间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旗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后者的峰值出现较晚 ,灌浆中后期叶片中相关的酶活性下降缓慢。两品种旗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开花后 5~ 2 0d间 ,豫麦 4 9旗叶中NR活性高于豫麦 6 6 ,2 0~ 35d间情况相反。在整个灌浆期间豫麦 4 9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15~ 2 0d和 2 5~ 30d间 ;豫麦 6 6则为单峰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期 旗叶 酶活性 源库 冬小麦品种 穗型 蔗糖磷酸合成酶 碳氮化合物 量变 曲线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灌浆期碳氮代谢特点及其与源库的关系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文静 高松洁 +1 位作者 梁月丽 王国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2,共4页
豫麦 4 9号和豫麦 6 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 ,但豫麦 6 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 ,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 ,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开花后 ... 豫麦 4 9号和豫麦 6 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 ,但豫麦 6 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 ,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 ,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开花后 5~ 2 0d ,豫麦 4 9号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 6 6号 ,开花后 2 0~ 35d内情况则相反。子粒中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 ,在整个灌浆期子粒淀粉积累速率豫麦 4 9号呈双峰曲线 ,豫麦 6 6号则表现为单峰曲线 ,而且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显示出豫麦 6 6号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型 小麦 品种 灌浆期 代谢特点 源库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源库关系的调控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玲娥 张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用14CO2示踪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籽粒灌浆期在穗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落酸(ABA)和赤霉酸(GA3)对灌浆冬小麦源库之间以及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有着调控作用。ABA的施用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期,14C同化物运输和... 用14CO2示踪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籽粒灌浆期在穗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落酸(ABA)和赤霉酸(GA3)对灌浆冬小麦源库之间以及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有着调控作用。ABA的施用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期,14C同化物运输和分配起阻碍作用,而GA3则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籽粒灌浆期 冬小麦 源库关系 脱落酸(ABA) ^14cO2 同化物运输 产量形成 调控作用 阻碍作用 赤霉酸 GA3 施用 分配 穗部
下载PDF
一种新型封装材料的热耗散能力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林杰 崔朝探 高岭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1-635,共5页
随着器件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散热问题已成为微电子器件封装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刚石/铜(Cu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可作为新一代散热材料应用于高功率密度器件的封装中。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FEA)的方法对比了一款功耗为70 W的G... 随着器件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散热问题已成为微电子器件封装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刚石/铜(Cu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可作为新一代散热材料应用于高功率密度器件的封装中。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FEA)的方法对比了一款功耗为70 W的Ga N器件在应用不同热沉材料封装后的芯片结温和结-壳热阻,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测试了该款器件在使用新型金刚石/铜材料和常规的多层复合材料铜-钼铜-铜(Cu-Mo Cu-Cu,CPC)作为热沉后的结-壳热阻。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热沉材料,CuC可以大幅度降低芯片结温,在器件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采用CuC热沉材料的芯片热阻较采用CPC热沉材料的芯片热阻低19.74%,CuC热沉的热耗散能力高达4 464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有限元仿真 新型热沉材料cu c 热阻 热耗散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