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7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B_(2)超细粉体改性C/C-SiC-Z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
1
作者 汤磊 尹健 +3 位作者 熊翔 张红波 汪帅 左劲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93-3104,共12页
为进一步提升C/C-SiC-Zr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反应熔渗法(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制备ZrB_(2)超细粉体改性C/C-SiC-ZrC复合材料,考察ZrB_(2)超细粉体含量对改性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 为进一步提升C/C-SiC-Zr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反应熔渗法(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制备ZrB_(2)超细粉体改性C/C-SiC-ZrC复合材料,考察ZrB_(2)超细粉体含量对改性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改性的C/C-SiC-ZrC复合材料,ZrB_(2)超细粉体的引入使C/C-SiC-ZrC复合材料的密度由2.25 g/cm^(3)增至2.40~2.48 g/cm^(3);ZrB_(2)主要分布在ZrC基体中,且分布均匀;ZrB_(2)超细粉体的添加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电火花等离子体烧蚀120 s后,当ZrB_(2)超细粉体摩尔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最低,分别为6.90 mg/s和2.26μm/s;在烧蚀过程中,氧化生成的ZrO_(2)黏附在材料表面,与具有一定流动性的SiO_(2)形成龟壳状的ZrO_(2)-SiO_(2)氧化层,该氧化层减少了烧蚀过程中等离子体向基体的扩散和热传递,有效提升了改性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_(2) c/c-sic-zrc 反应熔渗 微观结构 抗烧蚀性能
下载PDF
新型含锆聚碳硅烷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及烧蚀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世步 孟祥利 +4 位作者 张强 朱阳 杨星 闫联生 张晓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0期32-39,共8页
目的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碳化工艺获得新型含锆聚碳硅烷(Polyzirconocenecarbosilane,PZCS)裂解产物。采用FT-IR、XPS、TG、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PZCS先驱体基本结构和固化、裂解产物结构及元素分布... 目的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碳化工艺获得新型含锆聚碳硅烷(Polyzirconocenecarbosilane,PZCS)裂解产物。采用FT-IR、XPS、TG、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PZCS先驱体基本结构和固化、裂解产物结构及元素分布等。以PZCS为溶液浸渍先驱体,通过PIP工艺制备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表征其抗烧蚀性能。结果PZCS陶瓷先驱体经过交联固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其陶瓷产率。TG结果表明,980℃时陶瓷产率达66.37%,所得陶瓷粉末为分散均匀的SiC-ZrC复相陶瓷。C/C-SiC-ZrC复合材料经过氧乙炔试验烧蚀600s后,其线烧蚀率为0.0067mm/s,表现出良好的抗烧蚀性能。结论SiC-ZrC复相陶瓷基体烧蚀过程中,氧化形成SiO2和ZrO2等氧化物涂层,氧化物隔离层能够隔离氧气和热量,阻止其向复合材料内部进一步扩散,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锆聚碳硅烷 PIP 工艺 c/c-sic-zrc 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C/C-SiC的高温裂解温度对C/C-SiC-ZrC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玲玲 王坤杰 +2 位作者 虎琳 闫联生 肖春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5-641,共7页
以前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的C/C-SiC-Zr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C-SiC的高温裂解温度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密度、开孔率、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SiC的高温裂解处理导致复合材料失重,开孔率增大,便于... 以前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的C/C-SiC-Zr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C-SiC的高温裂解温度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密度、开孔率、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SiC的高温裂解处理导致复合材料失重,开孔率增大,便于后续的前驱体浸渍;随着浸渍裂解周期数增加,三种C/C-SiC-ZrC复合材料最终达到相近的密度和开孔率。不同的高温裂解温度影响C/C-SiC的力学性能,1500℃裂解后的C/C-Si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1600~1700℃裂解后的C/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最终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C/C-SiC复合材料均有所提高,界面的改善是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SiC及ZrC陶瓷基体在高温下形成的ZrO2-SiO2玻璃态熔融层起到了抗氧化冲刷的作用,最终C/C-SiC-ZrC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 高温裂解温度 密度 力学性能 抗烧蚀性能
下载PDF
聚锆碳硅烷PIP法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世步 刘津生 +3 位作者 闫联生 张少飞 孟祥利 崔红 《航天制造技术》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工艺,以SiC-ZrC复相陶瓷单源先驱体(聚锆碳硅烷,PZCS)作为原材料,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成功制备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PZCS先驱体的裂解行为采用TG分析表征,高温裂解产物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等... 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工艺,以SiC-ZrC复相陶瓷单源先驱体(聚锆碳硅烷,PZCS)作为原材料,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成功制备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PZCS先驱体的裂解行为采用TG分析表征,高温裂解产物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等通过XRD、SEM及EDS表征。结果表明,PZCS先驱体能够得到ZrC、SiC均匀分散的均相SiC-ZrC复相陶瓷,其1000℃陶瓷产率为53.82%,可作为PIP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新型先驱体材料。C/C-SiC-Zr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271MPa,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大量纤维呈拔出状态,复合材料表现出准弹性破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锆碳硅烷 先驱体 c/c-sic-zr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熔渗温度和时间对C/C-SiC-Zr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孔英杰 于新民 裴雨辰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熔渗温度和熔渗时间对复合材料密度和弯曲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熔渗用低密度C/C复合材料,以Si0.9-Zr0.1合金为熔渗金属,采用反应熔渗法(RMI)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测试C/C-S... 目的研究熔渗温度和熔渗时间对复合材料密度和弯曲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熔渗用低密度C/C复合材料,以Si0.9-Zr0.1合金为熔渗金属,采用反应熔渗法(RMI)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测试C/C-SiC-ZrC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密度、弯曲强度,分析试样的相组成。结果熔渗温度为1450℃时,复合材料的密度仅有1.97 g/cm3,弯曲强度仅为153 MPa;当熔渗温度升高到1550℃时,密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升高到2.39 g/cm^3和260 MPa;而当熔渗温度升高到1650℃时,密度和弯曲强度又分别降为2.18 g/cm^3和208 MPa。1.5 h熔渗时复合材料的密度值最大,为2.46 g/cm^3,相对0.5 h熔渗的最小值提高了5.1%;1.0 h熔渗时复合材料材料的弯曲强度最高,达到了260 MPa,相对于1.5 h熔渗的最低值仅提高了3.2%。结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弯曲强度随熔渗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密度随熔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弯曲强度随熔渗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密度和弯曲强度随熔渗时间的延长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熔渗法(RMI) c/c-sic-zrc 弯曲性能
下载PDF
ZrC-SiC-MoSi_(2)涂覆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下的烧蚀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邵萌萌 陈招科 +2 位作者 王馨爽 文青波 熊翔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烧蚀性能,采用浆料刷涂法在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制备Zr含量分别为34%和60%(质量分数)的ZrC-SiC-MoSi_(2)涂层,并且利用氧乙炔焰研究涂层C/C-SiC-ZrC复合材料在3种不同氧气及乙炔流量... 为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烧蚀性能,采用浆料刷涂法在C/C-Si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制备Zr含量分别为34%和60%(质量分数)的ZrC-SiC-MoSi_(2)涂层,并且利用氧乙炔焰研究涂层C/C-SiC-ZrC复合材料在3种不同氧气及乙炔流量下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Zr含量的增加,涂层内部的ZrC和SiC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分布更加均匀。Zr含量为60%的涂层线烧蚀率随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Zr含量为34%的涂层线烧蚀率随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此外,详细讨论ZrC-SiC-MoSi_(2)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的烧蚀机理。随着氧气和乙炔流量的增加,主要的烧蚀机制由氧化变为氧化和蒸发的结合作用,最后变为氧化、蒸发及剥蚀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复合材料 Zrc-Sic-MoSi_(2)涂层 刷涂 烧蚀
下载PDF
C/C-SiC-ZrC-Al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董继杰 李翠艳 +2 位作者 欧阳海波 刘雪 张晨鸽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8-445,共8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硅溶胶为硅源,氧氯化锆为锆源,硫酸铝为铝源,采用水热共沉积-碳热还原法制备了C/C-SiC-ZrC-Al_(2)O_(3)复合材料,并采用压汞仪测得了孔径分布,采用三点弯曲法计算出了抗弯强度。C/C-SiC-ZrC-Al_(2)O_(3)复合材料陶瓷基... 以葡萄糖为碳源,硅溶胶为硅源,氧氯化锆为锆源,硫酸铝为铝源,采用水热共沉积-碳热还原法制备了C/C-SiC-ZrC-Al_(2)O_(3)复合材料,并采用压汞仪测得了孔径分布,采用三点弯曲法计算出了抗弯强度。C/C-SiC-ZrC-Al_(2)O_(3)复合材料陶瓷基体相晶粒细小,分布均匀,其抗弯强度为169.1 MPa,比C/C-SiC-ZrC复合材料提高了21.9%,Al_(2)O_(3)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等离子体火焰下烧蚀120 s后,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6.5×10^(-5)g/(cm^(-2)·s)和2.9×10^(-4) mm/s,分别比C/C-SiC-ZrC复合材料降低了69.3%和37.0%。Al_(2)O_(3)的加入有助于形成莫来石晶须,莫来石晶须作为增强相提高了熔融玻璃层的粘度,提高了熔融玻璃层抵抗冲刷的能力,熔融层的平整性得到了提升。粘度的提高也抑制了气相CO、SiO扩散时形成气泡的能力,熔融层的完整性得到了提高,进而抑制了氧化性气氛的向内扩散,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Al_(2)O_(3)复合材料 水热共沉积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抗烧蚀性能
下载PDF
C/C基体密度对C/C-SiC-Zr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军 杨鑫 +3 位作者 黄启忠 刘红卫 苏哲安 李帅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7-916,共10页
分别以密度为1.26 g/cm^3和1.46 g/cm^3的C/C复合材料作为基体材料,用有机硅和乙酸锆作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 分别以密度为1.26 g/cm^3和1.46 g/cm^3的C/C复合材料作为基体材料,用有机硅和乙酸锆作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检测手段分析该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结构,研究C/C基体密度对材料抗压强度、线膨胀系数以及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基体密度为1.46 g/cm^3时C/C-SiC-Zr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146.36 MPa)、线膨胀系数较小。C/C基体密度为1.26 g/cm^3的C/C-SiC-ZrC复合材料具有更优的抗烧蚀性能,经过30 s烧蚀后,其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2.9×10-4g/s和1.7×10-3 mm/s,这主要是因为C/C基体密度较低时,材料中的陶瓷含量更高,当烧蚀发生时,能更快地在材料表面形成SiO_2-ZrO_2氧化物薄膜,从而减缓材料内部基体的进一步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复合材料 线膨胀 烧蚀 抗压强度 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 微观结构 基体密度
下载PDF
2种C/C材料高温熔渗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房啸 苏哲安 +1 位作者 黄启忠 杨鑫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905,共7页
分别以针刺编织预制体(2.5D)和三维编织预制体(3D)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结合高温熔渗工艺制备2种不同预制体结构的C/C-SiC-Zr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三点弯曲... 分别以针刺编织预制体(2.5D)和三维编织预制体(3D)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结合高温熔渗工艺制备2种不同预制体结构的C/C-SiC-Zr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三点弯曲实验和压缩实验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出不同预制体对最终复合材料断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材料中的SiC与ZrC呈偏聚态分布,2.5D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高达147.38 MPa,252.4 MPa;与3D复合材料相比,2.5D复合材料强度分别提高了192%和90.7%。这主要是由于2.5D复合材料纤维含量少,孔隙多,反应后密度较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sic-zr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断裂性能
下载PDF
缝合密度对缝合C/C-SiC-Zr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 闫联生 +3 位作者 张强 虎琳 郭晓波 王毅 《航天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10-13,45,共5页
采用碳纤维无纬布缝合预制体,经"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缝合C/C-SiC-ZrC复合材料。比较不同缝合密度对C/C-SiC-Zr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 采用碳纤维无纬布缝合预制体,经"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缝合C/C-SiC-ZrC复合材料。比较不同缝合密度对C/C-SiC-Zr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缝合密度的提升,缝合C/C-SiC-Zr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然而剪切强度有明显提升,最大可达24.94MPa。从SEM结果可以看出,无纬布缝合C/C-SiC-ZrC复合材料的拉伸破坏有明显假塑性断裂特性,在剪切载荷作用下,Z向纤维可有效抑制材料层间分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密度 c/c-sic-zr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C/ZrC前驱体配比对C/C-SiC-Zr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贤 董志军 +2 位作者 张旭 方登科 李轩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1,共7页
以不同质量比Si C/Zr C有机前驱体混合溶液为浸渍剂,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得C/CSi C-Zr C复合材料。对C/C-Si C-Zr C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及烧蚀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探讨了Si C/Zr C前驱体配比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以不同质量比Si C/Zr C有机前驱体混合溶液为浸渍剂,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得C/CSi C-Zr C复合材料。对C/C-Si C-Zr C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及烧蚀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探讨了Si C/Zr C前驱体配比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 C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采用质量比为1∶3的Si C/Zr C前驱体混合溶液制备的C/C-Si C-Zr C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烧蚀性能,试样在氧乙炔焰下3 000℃烧蚀20 s,其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0.65 mg/s和21μm/s。Si C-Zr C复相陶瓷中Zr C含量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提高其氧化稳定性,而Zr C含量适中的Si C-Zr C复相陶瓷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聚碳硅烷 Zrc前驱体 前驱体浸渍裂解 烧蚀性能
下载PDF
SiC-ZrC陶瓷含量对C/C-SiC-Zr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曦挚 崔红 +2 位作者 胡杨 邓红兵 王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6-130,共5页
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了不同SiC⁃ZrC含量的C/C⁃SiC⁃ZrC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SiC⁃ZrC含量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C的含量显著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其中ZrC含量为4.5... 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了不同SiC⁃ZrC含量的C/C⁃SiC⁃ZrC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SiC⁃ZrC含量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C的含量显著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其中ZrC含量为4.53%(体积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为358 MPa、277 MPa、115 MPa;ZrC含量为13.03%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烧蚀性能;经过热流密度为3200 kW/m^(2)的氧气⁃乙炔火焰烧蚀300 s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3 mm/s、0.0016 g/s。另外,随着ZrC含量的增加,PyC层与陶瓷层的界面会产生弱结合;在承担载荷时,PyC层会与陶瓷层先发生移动,使得纤维的增韧效果难以发挥,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当ZrC含量为13.03%时,氧化生成的ZrO_(2)会牢固地粘附在材料表面,具有一定流动性的SiO_(2)会与ZrO_(2)形成二元共熔的混合物SiO_(2)⁃ZrO_(2),弥补烧蚀过程中气体挥发所造成的孔隙和缺陷,防止含氧组分进一步侵蚀材料,有效提升材料的耐烧蚀、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多相陶瓷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烧蚀机制
下载PDF
反应熔渗C/C-SiC-ZrC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及其力学性能
13
作者 丁家鑫 陈招科 +1 位作者 王铎 熊翔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95-6205,共11页
C/C-SiC-Zr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热防护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是反应熔渗法(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制备的C/C-SiC-ZrC复合材料却存在力学性能偏低的缺点,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C/C-SiC... C/C-SiC-Zr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热防护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是反应熔渗法(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制备的C/C-SiC-ZrC复合材料却存在力学性能偏低的缺点,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C/C-SiC-ZrC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损伤和力学性能,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在碳纤维针刺坯体中引入了300 nm厚的热解碳(Pyrolysis carbon,PyC)界面、300 nm厚的PyC/SiC双层界面和100 nm、300 nm、800 nm厚的(PyC+SiC)共沉积界面,再采用RMI制备出C/C-SiC-Zr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电子探针(EPMA)和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C-SiC-ZrC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RMI后C/C-SiC-ZrC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情况,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评估了RMI后试样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界面的引入不仅起到了对纤维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改善了纤维和基体间的结合状态,极大地避免了反应熔渗对碳纤维的侵蚀;PyC界面对纤维的保护作用有限,而PyC/SiC双层界面的保护作用最好;界面类型和界面厚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当界面厚度相同时,含(PyC+SiC)共沉积界面复合材料和含PyC/SiC双层界面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分别为162.80 MPa和208.58 MPa,均优于含PyC界面的复合材料;随(PyC+SiC)共沉积界面厚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zrc复合材料 界面 反应熔渗 界面损伤 弯曲强度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4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下载PDF
C/C-SiC-ZrC-CeB_(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过辰希 杨鑫 +1 位作者 黄启忠 张夏翔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采用浆料浸渍与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不同CeB_(6)含量的C/C-SiC-ZrC-CeB_(6)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CeB_(6)添加量对C/C-SiC-ZrC-CeB_(6)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B_(6)含量对C/C-SiC-ZrC-CeB 6复合材料的力学... 采用浆料浸渍与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不同CeB_(6)含量的C/C-SiC-ZrC-CeB_(6)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CeB_(6)添加量对C/C-SiC-ZrC-CeB_(6)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B_(6)含量对C/C-SiC-ZrC-CeB 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CeB_(6)质量分数为8%时,材料具有更高的弯曲和压缩强度,分别为292.25 MPa和276.90 MPa;与低CeB_(6)含量(3.8%)的材料相比,其强度分别提高了20.86%和35.70%。随着CeB_(6)含量的升高,CeB_(6)与ZrC的反应会增强基体与纤维的界面结合,导致在断裂过程中C/C-SiC-ZrC-Ce B6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模式由假塑性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eB_(6) Zrc-Sic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C/C-SiC-Zr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代吉祥 沙建军 +1 位作者 王永昌 王守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2-748,共7页
利用浆料浸渗技术将纳米ZrC粒子引入到CFRP先驱体中,裂解CFRP获得C/C-ZrC多孔体,然后采用液硅熔渗反应工艺制备了C/C-SiC-ZrC复合材料。使用SEM和XRD对材料微观形貌和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三点弯曲和单边缺口梁法(SENB)对C/C-SiC-... 利用浆料浸渗技术将纳米ZrC粒子引入到CFRP先驱体中,裂解CFRP获得C/C-ZrC多孔体,然后采用液硅熔渗反应工艺制备了C/C-SiC-ZrC复合材料。使用SEM和XRD对材料微观形貌和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三点弯曲和单边缺口梁法(SENB)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浆料浸渗技术可以将纳米ZrC粒子均匀的弥散在C/C-ZrC多孔体中,随着引入ZrC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多,C/C-ZrC多孔体孔隙率增大。经液硅熔渗反应后,获得的C/C-SiC-ZrC复合材料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当纳米ZrC粒子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了最大值;当ZrC粒子含量超过5%时,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有所下降,表明适量纳米ZrC粒子的引入,可以改善C/C-SiC-Zr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浸渍 液硅熔渗 c/c-sic-zrc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SR9009联合吲哚丙酸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C2C12成肌细胞的炎症反应
17
作者 姬慧慧 蒋旭 +7 位作者 张志敏 邢运虹 王亮亮 李娜 宋雨庭 罗旭光 崔慧林 曹锡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0-1229,共10页
背景:钟基因Rev-erbα参与调节炎症,但激活Rev-erb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为降低相关风险,探索Rev-erbα激动剂SR9009联合其他药物来减轻骨骼肌成肌细胞炎症,奠定治疗炎症相关性骨骼肌萎缩的理论基础。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C2C12成... 背景:钟基因Rev-erbα参与调节炎症,但激活Rev-erb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为降低相关风险,探索Rev-erbα激动剂SR9009联合其他药物来减轻骨骼肌成肌细胞炎症,奠定治疗炎症相关性骨骼肌萎缩的理论基础。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C2C12成肌细胞时吲哚丙酸、SR9009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①1μg/mL脂多糖刺激C2C12成肌细胞,RNA转录组测序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信号通路。②CCK-8法检测C2C12成肌细胞活性,筛选吲哚丙酸的最佳给药浓度;然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1μg/mL)组、SR9009(10μmol/L)+脂多糖组、吲哚丙酸(80μmol/L)+脂多糖组、吲哚丙酸+SR9009+脂多糖组,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4、CD1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③siRNA敲减Rev-erbα,RT-qPCR评估敲减效率,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时间依赖性抑制成肌细胞融合形成肌管,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KEGG通路分析支持脂多糖刺激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②吲哚丙酸浓度>80μmol/L时抑制C2C12成肌细胞活性;吲哚丙酸和SR9009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降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4、CD14 mRNA表达水平,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比值低于脂多糖组。SR9009联合吲哚丙酸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炎症,Toll样受体4、CD14、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下调,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低于吲哚丙酸+脂多糖组和SR9009+脂多糖组。③Rev-erbα随脂多糖刺激时间依赖性升高;siRNA敲减Rev-erbα效率达58%以上,成功敲减Rev-erbα后添加脂多糖,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较脂多糖组显著上调。④结果说明,Rev-erbα可以作为调节炎症反应的靶点,SR9009靶向激活Rev-erbα联合吲哚丙酸能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显著减轻C2C12成肌细胞的炎症反应,联合抗炎效果优于单独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bα SR9009 吲哚丙酸 脂多糖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c2c12成肌细胞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脂质C=C和脂肪酰基位置鉴定方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滕蒙南 段晓亮 +1 位作者 张东 郭伟群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03,共11页
脂质在生命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构影响功能,脂质精细结构解析至关重要。但脂质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对脂质分析提出了巨大挑战。质谱是脂质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脂质C=C和脂肪酰基位置结构解析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本文介绍脂质分析的... 脂质在生命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构影响功能,脂质精细结构解析至关重要。但脂质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对脂质分析提出了巨大挑战。质谱是脂质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脂质C=C和脂肪酰基位置结构解析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本文介绍脂质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综述基于质谱的C=C位置和脂肪酰基位置鉴定方法,并讨论该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最后展望质谱在脂质化合物精确结构解析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不饱和脂质C=C位置和脂肪酰基位置鉴定以及异构体识别和定量分析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质谱 c=c位置 脂肪酰基位置 应用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联合检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价值
19
作者 李宗倍 安宏超 +2 位作者 吴畏 许臣 李华志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68例,未合并器官衰竭)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4例,合并器官衰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PCT、CRP、PA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SAP发生的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PCT、白细胞介素-6(IL-6)、CRP、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MAP组,PA水平低于MA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升高、PCT升高、IL-6升高、CRP升高、PA降低、D-D升高均是影响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CRP、PA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SA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789、0.757、0.953,灵敏度分别为0.750、0.708、0.708、0.958,特异度分别为0.853、0.824、0.271、0.912(均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升高、PCT升高、IL-6升高、CRP升高、PA降低、D-D升高均是影响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PCT、CRP、PA水平联合检测预测SAP的发生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加强型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承载力研究
20
作者 叶岳松 赵东平 +1 位作者 王万祯 肖林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为考察加强构造对N型节点失效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对加强节点和基本节点进行了主管轴压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上翼缘受拉鼓曲开裂,加强节点破坏模式为加劲板屈曲和覆板焊缝受拉开裂;加强节点的承载力... 为考察加强构造对N型节点失效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对加强节点和基本节点进行了主管轴压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上翼缘受拉鼓曲开裂,加强节点破坏模式为加劲板屈曲和覆板焊缝受拉开裂;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较基本节点提高了9.4%~36.5%;增加覆板厚度,可明显提高节点承载力。采用ABAQUS软件对覆板和加劲板加强的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参数研究,考察了主管宽厚比γ、主支管厚度比η、主支管宽度比β、受拉支管与主管夹角θ、支管间距与主管宽度比ξ对节点破坏模式、应力分布、主管荷载-位移曲线和覆板焊缝断裂指数I f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覆板和加劲板加强的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承载力计算式和构造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460c方钢管 N型节点 有限元模拟 承载力计算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