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14环境迁移模拟及其有效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妍慧 李若洁 +1 位作者 李云鹏 姚易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51-56,共6页
碳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可以在陆地、水生和大气之间移动。C-14作为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也是受生物调节的基本元素。C-14可以自由地进入许多化合物,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这意味着C-14的环境迁移的复杂性。针对这种复杂的环... 碳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可以在陆地、水生和大气之间移动。C-14作为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也是受生物调节的基本元素。C-14可以自由地进入许多化合物,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这意味着C-14的环境迁移的复杂性。针对这种复杂的环境迁移过程,对核设施排放的C-14在生物圈内的各种迁移行为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包括大气、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中C-14向植物和动物迁移的过程,并且收集了不同国家和机构在C-14环境迁移模拟工作上的经验。通过对C-14产生的机制、迁移途径、生态积累规律等研究,为进行C-14环境迁移模拟及有效性验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4 迁移规律 模拟 参数 有效性
下载PDF
Mineralization of ^(14)C-ring Labelled 2,4-D in Egyptian Soils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2
作者 S.M.A.D.ZAYED M.FARGHALY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6-314,共9页
Obiectives To study the mineralization of 2,4-D in clay and clay loam Egyptian soils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 over a period of 90 d. Methods Using 14C-ring labelled pesticide, laboratory studies under aerobic and ... Obiectives To study the mineralization of 2,4-D in clay and clay loam Egyptian soils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 over a period of 90 d. Methods Using 14C-ring labelled pesticide, laboratory studies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14C-activity in solutions was directly determined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Unextractable soil residues were determined by combustion. The nature of methanolic '4C-residues was determined by thin layer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Result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10%-14% of applied dose was mineralized during 90 d irrespective of soil type. The soil extractable pesticide residues decreased with time and the bound residue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highest binding capacity of about 26%-29% was observed in clay soil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after 90 d. A good balance sheet was obtained and the percentage recovery was generally between 91% and 100%. Conclusi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2,4-D in clay soi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lay loam soil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the soil type had no influence on mineralizaion capacity of 2,4-D during 90 d. The soil binding increased with time whereby the extractable 14C-residues simultaneously decrease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able l4C-residues of soil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2,4-D as a main product together with 2,4-dichlorophe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ring labell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Egyptian soil Radiochemicals
下载PDF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苹果结果树体内^(14)C-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迎春 李绍华 孔兰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14 C示踪方法研究胁迫后复水对14 C 光合产物从苹果结果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影响。结果表明 ,胁迫期间14 C 光合产物合成和输出量均减少 ,同化物向枝、干的分配率增加 ,向新梢 (幼叶 )和果实的分配率下降 ;胁迫后复水 ,同... 利用14 C示踪方法研究胁迫后复水对14 C 光合产物从苹果结果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影响。结果表明 ,胁迫期间14 C 光合产物合成和输出量均减少 ,同化物向枝、干的分配率增加 ,向新梢 (幼叶 )和果实的分配率下降 ;胁迫后复水 ,同化物的合成和输出均较胁迫条件下改善 ,但仍未完全恢复到充分供水的水平 ,同化物优先运往新梢 (幼叶 ) ,果实未获得较多的同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复水 苹果 结果树体 ^14c-光合产物 运输 分配
下载PDF
覆膜对小麦^(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龚月桦 杨俊峰 +2 位作者 王俊儒 李生秀 刘普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存留在叶片中;开花后两者都向籽粒转运。成熟时叶片的14C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有大约65%的14C,籽粒中的14C分配率占30%~35%。覆膜小麦的14C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覆膜小麦的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结论】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使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因而绿叶面积大,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所以产量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膜 ^14c-储备物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密度和追肥时期对大穗型小麦^(14)C-同化作用及其分配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会杰 邹琦 +3 位作者 郭天财 于振文 董中东 冯春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 ,挑旗期叶片 (尤其是旗叶和倒 2叶 )是大穗型品种兰考 90 6最主要的同化器官 ,其同化量占单茎总同化量的 90 %以上 ,而叶鞘的同化量仅占1 0 %以下。密度过大不但抑制14 C 同化速率 ,而且降低14 C 同化物运输分配效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 ,挑旗期叶片 (尤其是旗叶和倒 2叶 )是大穗型品种兰考 90 6最主要的同化器官 ,其同化量占单茎总同化量的 90 %以上 ,而叶鞘的同化量仅占1 0 %以下。密度过大不但抑制14 C 同化速率 ,而且降低14 C 同化物运输分配效率。适当推迟追肥有利于提高单茎同化量和同化物的运输分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追肥时期 大穗型 小麦 ^14c-同化 调控效应 同化物分配
下载PDF
土壤中^(14)C-甲磺隆存在形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海珍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叶庆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7-557,共11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 ,甲磺隆降解速率越快 ,但结合态残留量也越高 ;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和粘粒的含量也影响甲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和存在形态。土壤中甲磺隆的残留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C =C0 e-kt,拟合方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甲磺隆残留与土壤性质之间经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方程 ,由各自变量的决定系数可知 ,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甲磺隆 可提取态残留 结合态残留 土壤 除草剂 农药残留 形态
下载PDF
^(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吸收传导和分布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建军 李健强 +2 位作者 刘西莉 宁君 孔繁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73-2277,共5页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 1 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 .自显影结果显示 ,寡糖通过处理叶部或根部后能够被西瓜幼苗植株快速吸收 ,在叶片中的传导表现为从叶缘向叶片中心分布的趋势 .将叶部处理 8h和根部处理 2...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 1 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 .自显影结果显示 ,寡糖通过处理叶部或根部后能够被西瓜幼苗植株快速吸收 ,在叶片中的传导表现为从叶缘向叶片中心分布的趋势 .将叶部处理 8h和根部处理 2 4h后 ,1 4C-寡糖即可以传导和分布到西瓜幼苗的整个植株体内 ,证明 1 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具有较强的扩散和向基或向顶传导特征 .结果表明 ,处理叶部 4~ 1 2 0 h时 ,根系、茎与未被直接处理的叶片等其它部位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由 0 .1 8× 1 0 5和 2 3 .0 8× 1 0 5Bq/ kg变化为 0 .3 2× 1 0 5和 3 .0 2× 1 0 5Bq/ kg,总体上表现出向基传导和分布的态势 .处理根部 4~ 1 2 0 h时 ,西瓜幼苗植株根系、茎部、子叶和真叶中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由 2 2 .2 3× 1 0 5,2 .2 3× 1 0 5,8.3 3× 1 0 5和 1 2 .78× 1 0 5Bq/kg变化为 43 1 .1 1× 1 0 5,42 .2 3× 1 0 5,65 .5 7× 1 0 5和 78.89× 1 0 5Bq/ kg,表现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寡糖 同位素示踪 药理学 西瓜幼苗 内吸传导
下载PDF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光合特性及花前^(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磊 吕金印 贾少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4-1519,共6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穗部花前同化物合成和转运的影响,选用旱地品种西农928和水分敏感品种郑引1号,通过14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分亏缺下穗部光合特性及穗部花前同化物的转运和分配规律。水分亏缺条件下,西农928灌浆前期、中期的穗部净...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穗部花前同化物合成和转运的影响,选用旱地品种西农928和水分敏感品种郑引1号,通过14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分亏缺下穗部光合特性及穗部花前同化物的转运和分配规律。水分亏缺条件下,西农928灌浆前期、中期的穗部净光合速率、颖壳中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略有下降,而郑引1号显著下降。成熟期西农928的水分利用效率上升1.7%(P>0.05),籽粒中14C-同化物分配率略降3.2%(P>0.05);而郑引1号水分利用效率下降16.9%(P<0.05),籽粒中花前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7.8%(P<0.05)。试验表明,水分亏缺对西农928穗部光合的影响有限;适度水分亏缺促进了水分敏感品种郑引1号颖壳及内外稃中花前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相对提高了其穗部花前光合同化物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亏缺 穗部光合特性 干物质转运 14c-标记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14)C-储备物在花后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涛 龚月桦 +1 位作者 吕金印 刘普灵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利用14CO2对3种不同持绿性状的小麦品种进行花前示踪标记,研究持绿小麦的14C-储备物在花后的转运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花前标记的14C-储备物在开花时80%~90%已储存于茎杆和颖壳中,仅有约10%~20%残留在叶片中;开花后这些储备物向籽... 利用14CO2对3种不同持绿性状的小麦品种进行花前示踪标记,研究持绿小麦的14C-储备物在花后的转运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花前标记的14C-储备物在开花时80%~90%已储存于茎杆和颖壳中,仅有约10%~20%残留在叶片中;开花后这些储备物向籽粒转运,成熟时籽粒中14C分配率约为20%~40%,茎杆与颖壳中含有约60%~80%,极少量残留在叶片中。持绿型小麦YM66的14C-储备物从叶片和茎杆中输出较快,成熟时籽粒含有40%的14C-储备物,高于对照品种XY22和早衰品种WM6籽粒中的14C-储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4c-储备物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冬小麦抽穗始期标记^(14)C-同化物分配与运转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为钢 胡琳 +1 位作者 吕金印 刘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小麦表明,始穗期标记14C同化物的分配与运转在两个冬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西农1376的14C同化物开花前在茎、穗中的分配率较高,开花后茎中14C同化物输出时间长、输出量大,因而14...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小麦表明,始穗期标记14C同化物的分配与运转在两个冬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西农1376的14C同化物开花前在茎、穗中的分配率较高,开花后茎中14C同化物输出时间长、输出量大,因而14C同化物在籽粒中分配率较高,籽粒灌浆较好。试验还表明,14C同化物分配率和运转能力还表现出上部节位器官大于下部节位器官,且西农1376上下部器官分配率和运转能力的差异大于小偃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4c-同化物 分配与运转 抽穗始期
下载PDF
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 韦凤 +3 位作者 聂伟伟 唐林 陈龙邦 管晓翔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2000—2010年Cochran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BIOSIS Preview、Journ...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2000—2010年Cochran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BIOSIS Preview、Journal Citation Reports、FMJS、EMMC等数据库,语种不限,获取有关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分别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p73 4G14C-4A14T基因型分布以及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确定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然后利用RevMan5.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入选5篇文献,累计病例919例,对照1 234例。Me-ta分析p73 4G14C-4A14T基因型GC/GC vs.GC/AT+AT/AT合并OR值为0.84(95%CI:0.71~1.00),Z值为1.95,GC/GC vs.AT/AT合并OR值为0.50(95%CI:0.35~0.70),Z值为4.00,AT/ATvs.GC/GC+GC/AT合并OR值为1.94(95%CI:1.39~2.70),Z值为3.91。结论我们发现AT/AT基因纯合子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说明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携带p73 4G14C-4A14T多态性是结直肠癌重要的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73 4G14c-4A14T 多态性 比值比
下载PDF
^(14)C-绿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残留和矿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庆富 戚文元 +1 位作者 邬建敏 孙锦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本文对14 C 绿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 14 C E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 CO2 的规律、影响14 C BR的主要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 本文对14 C 绿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 14 C E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 CO2 的规律、影响14 C BR的主要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14 C ER中的绿磺隆母体化合物的消减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在 7种土壤中的半减期分别为 1 3 0~ 1 3 3 3d。pH是影响绿磺隆母体化合物降解的主要因子 ;( 2 ) 14 C 绿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 ,并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土壤pH是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 ;( 3 ) 14 C 绿磺隆形成的14 C 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14 C BR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约为 2 % ,在14 C 绿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 4) 14 C 绿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 ,在培养 2 0d内均随时间而快速增加 ,2 0d后变化量较小。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53 5%、40 9%、3 7 8%、1 6 4%、42 5%、41 0 %和 3 1 3 % ;( 5)培养 90d内 ,14 C 绿磺隆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 CO2 的量约占引入量的 4%~9% ,而土壤 1表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提态残留 结合残留 矿化 ^14c-绿磺隆
下载PDF
利用^(14)C-葡萄糖研究水稻个体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彭炎 洪晓富 +4 位作者 冯来定 马跃芳 徐志福 倪竹如 刘智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65-70,共6页
选取早籼、早杂、晚粳和晚杂的代表品种各一个,用14C-葡萄糖作为同化物的供给源,分别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研究群体条件下,水稻各种类型个体(主茎与分蘖、秧田分蘖与本田分蘖、一次分蘖与二次分蘖)之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 选取早籼、早杂、晚粳和晚杂的代表品种各一个,用14C-葡萄糖作为同化物的供给源,分别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研究群体条件下,水稻各种类型个体(主茎与分蘖、秧田分蘖与本田分蘖、一次分蘖与二次分蘖)之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同化物从一个标记个体向另外非标记个体运转时,皆遵循近距优先、上位优先和强活性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葡萄糖 水稻 运转 同化物 分配
下载PDF
库-源关系对枣树^(14)C-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平 温陟良 +1 位作者 彭士琪 郭振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2,共6页
运用1 4C示踪技术对赞皇大枣果实发育期库 -源比例和相对位置对1 4C -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果实缓慢生长期间 ,与单果枣吊相比 ,双果枣吊果实的放射比活性下降 ,但是果实获得的1 4C -光合产物量增加了 6 6... 运用1 4C示踪技术对赞皇大枣果实发育期库 -源比例和相对位置对1 4C -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果实缓慢生长期间 ,与单果枣吊相比 ,双果枣吊果实的放射比活性下降 ,但是果实获得的1 4C -光合产物量增加了 6 6 8% ;枣吊去叶处理 (均匀去掉一半叶片 )后 ,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率增加了 17 0 6 % ,果实获得的标记光合产物增加了 15 2 6 % ;当果实一侧叶片去除时 ,其异侧叶片也能提供一定量的光合产物供果实生长发育所需 ;并且 ,同一枣股不同枣吊之间也存在着光合产物的相互交换。本文从营养学角度对枣树低坐果率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源关系 枣树 ^14c-光合产物 运输分配规律 影响因素 果实 生长发育
下载PDF
^(14)C-绿磺隆的土壤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祖义 程薇 成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8-83,共6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对(14)~C-绿磺隆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磺隆在土壤(旱地条件)中的结合残留甚为明显。不同土壤间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结合残留呈增长趋势。室内暗培养的黄棕壤,101 d时,结合残留率为25.06%,红壤为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对(14)~C-绿磺隆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磺隆在土壤(旱地条件)中的结合残留甚为明显。不同土壤间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结合残留呈增长趋势。室内暗培养的黄棕壤,101 d时,结合残留率为25.06%,红壤为15.46%,黄潮土为10.17%;202 d时,黄棕壤为34.40%,红壤为32.27%,黄潮土为20.87%。室外自然条件下与室内培养基本一致,由(14)~C-绿磺隆处理的黄棕壤室内培养202 d(相当于一个麦季),结合残留率为34.40%,室外自然条件下215 d时为33.71%。(2)绿磺隆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物对作物(水稻和豌豆)是有效的,超过作物耐受剂量即可导致药害,明显抑制根系发育,影响幼苗生长。水稻苗期结合态残留最低致害剂量为1O 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草剂 ^14c-绿磺隆 土壤残留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苹果组培苗^(14)C-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天红 李绍华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8,共5页
通过调节PEG(6000)溶液的渗透势模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研究其对“红富士”苹果组培苗14C-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使饲喂叶中14C-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显著下降:试验结束时对照14C-光合产物输出率为轻度胁迫(PE... 通过调节PEG(6000)溶液的渗透势模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研究其对“红富士”苹果组培苗14C-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使饲喂叶中14C-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显著下降:试验结束时对照14C-光合产物输出率为轻度胁迫(PEG渗透势为-0.75 MPa)的1.42倍、中度胁迫(PEG渗透势为-1.5 MPa)的3.41倍、重度胁迫(PEG渗透势为-2.5 MPa)的10.18倍;且轻度和中度胁迫使叶片14C-光合产物的输出在24 h内分别达到48 h的94.22%和93.95%,显著高于对照(55.65%),在时间上表现得更为集中。2)正常水分条件下,苹果叶片输出14C-光合产物的89.43%运往地上部,仅10.57%运往根部,重度胁迫则使高达64.78%的14C-光合产物运往地下部;地上部、特别是茎尖对光合产物的竞争能力(14C-分配系数,K)由对照的3.42显著下降至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后的1.30~0.48,其对光合产物的竞争能力显著下降;而地下部、特别是细根14C-分配系数由对照的0.16增加至0.82~1.26,其获取光合产物的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组培苗 水分胁迫 ^14c-光合产物 运输 分配
下载PDF
^(14)C-同化物在玉米果穗上的分布与籽粒败育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凤路 江亚丽 +1 位作者 赵国顺 张俊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04-1106,共3页
通过14C示踪方法,研究了在籽粒发育前期饲喂果穗叶后14C-同化物在植株及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果穗是灌浆期的主要库器官;14C-同化物在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均一,在穗轴中14C-同化物的分布呈现为基部>中部>上部,而在籽粒... 通过14C示踪方法,研究了在籽粒发育前期饲喂果穗叶后14C-同化物在植株及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果穗是灌浆期的主要库器官;14C-同化物在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均一,在穗轴中14C-同化物的分布呈现为基部>中部>上部,而在籽粒中则表现为中部>基部>上部。顶端穗轴中糖分含量不低于中部穗轴(P>0.05),而败育粒中还原糖含量高于中部粒(P<0.05)。因此认为,顶端的败育可能并非源于营养供应不足,而应归因于籽粒库活性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14c-同化物 分配 籽粒败育
下载PDF
几种软体动物对~14C-DDT和~14C─杀灭菊酯的积累和排泄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创光 陈舜华 +2 位作者 赵小奎 江世贵 严旭东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80-88,共9页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软件动物: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凸加夫蛤、曲畸心蛤、伊萨伯雪蛤,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对^14C-DDT和^14C-杀灭菊 酯和积累和排泄。结果表明:^14C-DDT能很快地在动物体中...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软件动物: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凸加夫蛤、曲畸心蛤、伊萨伯雪蛤,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对^14C-DDT和^14C-杀灭菊 酯和积累和排泄。结果表明:^14C-DDT能很快地在动物体中积累,翡翠贻贝和波纹巴非蛤积累DDT的能力最高,腹足类的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力较差。^14C-DDT在动物中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DDT ^14c-杀灭菊酯 软体动物 积累 排泄
下载PDF
设施栽培条件下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14)C-同化物的运转及分配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爽 高东升 赵海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1-244,240,共5页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方法研究了设施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14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均最多,且随着果实生长,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增加。叶片的自留量小于果实获...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方法研究了设施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14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均最多,且随着果实生长,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增加。叶片的自留量小于果实获得的14C-同化物量,且随果实生长,叶片的自留量越少。在各器官中果实的竞争势最强,其次叶片与根系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势。14C-同化物在各器官的分配状况与各器官积累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14)c-同化物 运转 分配
下载PDF
^(14)C-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和矿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庆富 邬建敏 孙锦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68,共7页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从质量平衡角度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O2 的规律 ;同时对14 C 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14 C 甲...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从质量平衡角度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O2 的规律 ;同时对14 C 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 ,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 7种土壤中的半减期为 1 3 3~ 66 6d ,降解速率常数λ(d- 1)与 pH呈显著负相关 .②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 ,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 ,与土壤 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培养 2 0d后 ,14 C BR的含量只与土壤 pH呈显著负相关 .pH是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 1 9 3 %~ 5 2 6% .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 ,7种土壤中的14 C 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 .因此 ,在14 C 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 (1 80d)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 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 1 2 9%~ 2 7 0 % ,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 C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甲磺隆 组合残留 可提态残留 土壤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