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ibaihenryiin C的构型、构象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宝林 郁开北 潘远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64-2267,共4页
从太白山产的鄂西香茶菜中分离得到新骨架的二萜类化合物 Taibaihenryiin C,对其进行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 ,确定其分子中各取代基的相对构型、环构象及晶体结构 .研究表明 ,C-3位的羟基和 C-1 1位的乙酰氧基以 C-2 0位的甲基为参考... 从太白山产的鄂西香茶菜中分离得到新骨架的二萜类化合物 Taibaihenryiin C,对其进行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 ,确定其分子中各取代基的相对构型、环构象及晶体结构 .研究表明 ,C-3位的羟基和 C-1 1位的乙酰氧基以 C-2 0位的甲基为参考均位于 β位 ;分子中的 A环为椅式构象 ,B,C环接近于船式构象 ,D环接近于信封式构象 .特别是在 D环中存在较大的扭转角 ,使 D环中有内应力存在 ,这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生理活性 .Taibaihenryiin C的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 ,P2 1 2 1 2 1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0 .6 1 6 2 ( 1 ) nm,b=1 .2 730 ( 1 ) nm,c=2 .5 1 93( 3) nm,Z=4 .在晶体中分子间通过 C-3位的—OH氢与 C-1 1位的乙酰氧基上的羰基氧形成分子间氢键 ,使分子在晶体中沿 a轴呈螺旋结构排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 构象 鄂西香茶菜 Taibaihenryiin c 二萜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抗艾滋病活性 植物药 生理活性
下载PDF
锥栗贮藏过程维生素C的降解速率以及保鲜条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潘超然 鲍世利 陈锦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4-237,共4页
采用试验研究了锥栗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维生素C)的降解速率及其保鲜条件。将 3个不同品种的锥栗经不同浓度的抑霉唑浸泡 ,并在 3个不同温度 ( -1~ 0℃、5℃、10℃ )中进行贮藏 ,测定贮藏中锥栗维生素C的含量的变化。锥栗中维生素C的降... 采用试验研究了锥栗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维生素C)的降解速率及其保鲜条件。将 3个不同品种的锥栗经不同浓度的抑霉唑浸泡 ,并在 3个不同温度 ( -1~ 0℃、5℃、10℃ )中进行贮藏 ,测定贮藏中锥栗维生素C的含量的变化。锥栗中维生素C的降解速率与维生素C的浓度成正比 ,求得降解速率系数k ,对其进行非线性拟合 ,并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最优的保鲜条件为 :温度 -1~ 0℃、品种为长芒、抑霉唑浓度 2 0 0 0 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贮藏 维生素c 降解速率 极差分析法 方差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栗属植物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田寿乐 孙晓莉 +1 位作者 沈广宁 许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探讨栗属植物花粉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方式,以中国栗属植物4个种的花粉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花粉萌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栗属植物花粉形状基本一致,均为长椭圆形,经P×E测算,花粉粒大小依次为板栗、茅栗、... 为探讨栗属植物花粉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方式,以中国栗属植物4个种的花粉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花粉萌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栗属植物花粉形状基本一致,均为长椭圆形,经P×E测算,花粉粒大小依次为板栗、茅栗、锥栗、日本栗。4种花粉萌发对培养基糖类的种类及其浓度具有选择性,萌发率均以5%糖类浓度最高,并随糖类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经5%浓度糖类处理后,板栗、日本栗和锥栗花粉在砂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而茅栗在蔗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在30~36℃下,4种花粉均保持较高萌发率,其中板栗、茅栗和锥栗的萌发率在33℃时达到最高,而日本栗在30℃时达到最高。栗属花粉萌发需要较长时间,培养至36 h各花粉萌发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24 h内4种花粉萌发率迅速增加,超过24 h后萌发率变化不大,萌发数量明显减少。4种花粉经12 h自然干燥后萌发率达到最高,干燥24 h其花粉萌发率仍然保持在67%以上,超过24 h后快速下降,因此干燥时间不宜超过24 h。栗属4种花粉萌发集体效应明显,其萌发率均随花粉密度增大而快速提高,当花粉密度达到550粒/视野时,各种花粉萌发率均达最大值,其中日本栗最高,达79.5%。4种花粉在-20℃的贮藏环境里其萌发率明显高于-70℃和0℃低温,经30 d贮藏后萌发率均保持69%以上,其中板栗最高,达78.6%,其次为茅栗、日本栗和锥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 板栗 日本栗 茅栗 锥栗 花粉 萌发率
下载PDF
栗属中国特有种—板栗、茅栗、锥栗RAPD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剑 唐旭蔚 +1 位作者 涂炳坤 谢谱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77,共3页
对中国栗属特有种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茅栗(C.seguiniiDode.)、锥栗(C.henryiRehd.&Wils.)10个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24个引物共获得158条谱带,其中102条为多态性谱态。利用UPGMA法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以相似性系数0.62为阈... 对中国栗属特有种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茅栗(C.seguiniiDode.)、锥栗(C.henryiRehd.&Wils.)10个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24个引物共获得158条谱带,其中102条为多态性谱态。利用UPGMA法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以相似性系数0.62为阈值,板栗与茅栗为一个聚类组,锥栗为另一个聚类组,表明板栗与茅栗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锥栗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茅栗 锥栗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4种抗性淀粉的主要理化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涛 曾红华 +1 位作者 汪婕 易翠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3,33,共6页
采用二次循环压热法制备、纯化得到了绿豆、马铃薯、锥栗和板栗抗性淀粉,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应的原淀粉相比,4种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显著降低,其微观结构为不规则的片层状堆积结构;绿豆、马铃薯抗性淀粉晶体... 采用二次循环压热法制备、纯化得到了绿豆、马铃薯、锥栗和板栗抗性淀粉,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应的原淀粉相比,4种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显著降低,其微观结构为不规则的片层状堆积结构;绿豆、马铃薯抗性淀粉晶体为B型,结晶度升高,且B型晶体所占比例显著增加;锥栗、板栗抗性淀粉晶体为V型,且V型晶体显著增加;4种抗性淀粉的溶解度显著降低,且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抗性;4种抗性淀粉的糊化焓△H值差别不大,但绿豆与马铃著抗性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T_0、峰值糊化温度T_P、终止糊化温度T_C值均要高于锥栗和板栗抗性淀粉的T_0、T_P、T_C值,特别是绿豆与马铃薯抗性淀粉的T_0、T_P、T_C、△H值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马铃薯 锥栗 板栗 抗性淀粉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在广西的早期病害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东强 邓紫宇 +4 位作者 郑永邓 覃开锋 廖旺娇 李娟 陈健波 《桉树科技》 2017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调查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23个种源209个家系在广西柳州试验点遭受桉树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病害情况。4个引进树种中斑皮桉和大叶斑皮桉受害最为严重,感染率分别达99.2%和97.9%;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总体抗... 本文调查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23个种源209个家系在广西柳州试验点遭受桉树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病害情况。4个引进树种中斑皮桉和大叶斑皮桉受害最为严重,感染率分别达99.2%和97.9%;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总体抗性表现较好,感病率为63.2%和72.4%。4个树种易感病的特性和适宜的降雨环境,是病害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对伞房属4个树种的下一步研究应注重于抗病种源、家系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房属 斑皮桉 大叶斑皮桉 柠檬桉 斑皮柠檬桉 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
下载PDF
宽叶金粟兰及其近缘类群的修订 被引量:8
7
作者 孔宏智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5-365,共11页
在标本室研究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对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henryi及其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确认了宽叶金粟兰、及己C .serratus、华南金粟兰C .sessilifolius和台湾金粟兰C .oldhami,将单穗金粟兰C .monostachys、湖北金粟兰C .hup... 在标本室研究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对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henryi及其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确认了宽叶金粟兰、及己C .serratus、华南金粟兰C .sessilifolius和台湾金粟兰C .oldhami,将单穗金粟兰C .monostachys、湖北金粟兰C .hupehensis、C .philippinensis、C .verticillatus和台湾及己C .serratusvar.taiwanensis处理为新异名。通过研究合模式及有关照片 ,指定了宽叶金粟兰、多穗金粟兰C .multi stachys和湖北金粟兰的后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金粟兰 华南金粟兰 台湾金粟兰 分类 修订
下载PDF
国产铁线莲属(毛茛科)植物小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瑞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描述了国产铁线莲属2新种、1新变种,并对荔波铁线莲的形态进行了补充描述。
关键词 铁线莲属 新会铁线莲 三叶铁线莲 毛茛科
下载PDF
锥栗花芽雏梢分化进程及其相关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欧阳芬 袁德义 +3 位作者 范晓明 邹锋 高超 王刚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7-1015,共9页
【目的】探讨锥栗花芽分化的营养生理基础,为人工调控锥栗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栗4号’锥栗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明确花芽雏梢分化进程,对比分析此期间完全混合花芽、不完全混合花芽及叶芽中内含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 【目的】探讨锥栗花芽分化的营养生理基础,为人工调控锥栗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栗4号’锥栗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明确花芽雏梢分化进程,对比分析此期间完全混合花芽、不完全混合花芽及叶芽中内含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锥栗花芽雏梢分化分为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时期Ⅰ)、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时期Ⅱ)、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时期Ⅲ)和花簇原基分化期(时期Ⅳ)4个时期;在花芽雏梢分化过程中,花芽与叶芽中可溶性糖含量(ω,下同)峰值出现在时期Ⅱ,分别为11.561、10.14、9.085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时期Ⅳ达到最高,分别为3.314、2.776、1.712 mg·g^(-1);花芽与叶芽中淀粉含量峰值出现在时期I,分别为148.286、170.482、189.661 mg·g^(-1);完全混合花芽中N、Mg、Fe含量在花芽雏梢分化期均先减后增再减,而K、Mn、Zn含量先增后减再增,Ca含量在时期IV最高,为144.05 mg·g^(-1);不完全混合花芽与叶芽中Zn、N、K、Ca含量均是先加后减。花芽与叶芽中的C/N均是先升后降再升。【结论】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及高水平的C/N有利于锥栗完全混合花芽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花芽分化 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蛋白 矿质元素 c/N
下载PDF
南五味子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建平 王彦涵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6-649,共4页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 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 ) (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 (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 ;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 ,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绿叶五味子 红花五味子 翼梗五味子 生药鉴别
下载PDF
红茴香及莽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德俊 周仕林 黄宝康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4-237,273,共5页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则为混淆种。莽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以及浙江、福建等地。莽草及红茴香的多数种类均有毒性。对红茴香及莽草的名称、产地、基原、性味功能等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清源,为红茴香药用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茴香 莽草 披针叶茴香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思茅红椿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峰 岑娟 +1 位作者 李钦 王海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研究思茅红椿Toona ciliata var.henryi茎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等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抑制脂多糖(LPS)诱导RA... 目的研究思茅红椿Toona ciliata var.henryi茎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等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抑制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活性的测定。结果从思茅红椿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doratone(1)、toonaciliatinF(2)、toonaciliatinG(3)、toonaciliatinJ(4)、hispidone(5)、bourjotinoloneA(6)、3-episapelineA(7)、piscidinolA(8)、aglaiodiol(9)、toonaciliatinM(10)、2α,19-dihydroxy-9-epi-ent—pimara-7,15-diene(11)、cleomiscosinB(12)、cleomiscosinC(13)、13-谷甾醇(14)、13-胡萝h苷(15)。化合物4和10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Ic铀值为(11.0±0.7)和(28.8±2.7)p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和10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显示出了中等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红椿 抗炎 toonaciliatin J Β-谷甾醇 β-胡萝卜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