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0 expression in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among 622 cases of mature T-cell and natural killer-cell lymphoma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Yanfen Feng Huilan Rao +6 位作者 Yiyan Lei Yuhua Huang Fang Wang Yu Zhang Shaoyan Xi Qiuliang Wu Jianyong Shao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58-266,共9页
Background:Mature T-cell and 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mas compose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non-Hodgkin lymphomas,and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 is an aggressive subtype with sporadic CD30 exp... Background:Mature T-cell and 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mas compose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non-Hodgkin lymphomas,and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 is an aggressive subtype with sporadic CD30 expression.However,the significance of CD30 expression in ENKTL is controversial.We aimed to classify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and NK-cell lymphomas according to the 20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and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D30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NKTL.Methods:We select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and NK-cell lymphomas who attended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September 1,2009 and August 31,2013.We classified the lymphomas according to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analyz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D30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ENKTL patients,and evaluated the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CD30 expression.Results:We identified 62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and NK-cell lymphomas,including 317(51.0%)patients with ENKTL.In addition,CD30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43(47.3%) of a subset of 91 patients with ENKTL.No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CD30 expression,and CD30 positivity showed no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ENKTL.Conclusions:ENKTL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ature T-cell and NK-cell lymphoma diagnosed at our institution.CD30 is frequently expressed in ENKTL and represents a therapeutic target;however,it may not be a prognostic 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淋巴瘤 T细胞 中国南方地区 成熟 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
下载PDF
基于多链结构的CD30 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2
作者 宋羽佳 汪晨 +1 位作者 王恩秀 汪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6-670,共5页
目的基于衔接蛋白DAP12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CD30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 目的基于衔接蛋白DAP12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CD30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到的慢病毒转染T细胞,其中靶向CD30的多链CAR-T为CD30-KIRS2/Dap12-BB组,单链二代CAR-T为CD30-41BBζ组,未做病毒侵染的T细胞为NTD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阳性率情况,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通过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CD30 CAR-T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靶向CD30的多链CAR-T和单链二代CAR-T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链CAR-T与单链CAR-T的杀瘤作用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链CAR-T的IFN-γ分泌水平更高(P<0.001)。更重要的是,在小鼠的肿瘤模型实验中,多链CAR-T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退。结论靶向CD30的多链CAR-T在抗肿瘤活性方面优于传统单链C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 cd30 霍奇金淋巴瘤 DAP12 过继性细胞疗法
下载PDF
CD3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屈阳 卢绪章 +4 位作者 王荣轩 黑肖飞 李瑾 肖碧涛 贾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7,共8页
目的:探讨CD3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124例原发性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探讨CD3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124例原发性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CD30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CD30表达与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24例DLBCL中,CD30+19例(15.32%)。CD30+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年龄低、男性多见、结外受累数目少、国际预后指数(IPI)小、Hans分型以GCB型多见、获得的最佳疗效较好的特点(P<0.05)。但在有无B组症状(P=0.323)、Ann Arbor分期(P=0.19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P=0.479)、乳酸脱氢酶(LDH)值(P=0.477)及是否累及骨髓(P=0.222)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D30+与CD30-组的OS、PFS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653,P=0.017;χ^(2)=4.109,P=0.043),阳性组预后较阴性组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IPI评分1-2分、LDH升高组中CD30+组有较好的预后(P<0.05);在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P=0.055)、Hans分型为non-GCB型(P=0.053)亚组中CD30+组有较好的预后趋势,但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良好预后与CD30+表达、无B组症状、Ann Arbor分期早、ECOG评分低、LDH值正常、IPI评分低、结外受累数目少、获得最佳疗效为CR密切相关(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B组症状、获得最佳疗效为非CR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LBCL患者中CD30+表达提示良好的预后,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30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江安 于建斌 +5 位作者 何秋波 陈燕辉 李琳 陈建立 孟静 李卫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6-219,共4页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的大细胞CD30(+),CD43(+),80%浸润细胞Ki-67(+)。水疱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状变性及多个水疱,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伴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部分浸润细胞呈明显异形性;免疫组化示CD3(+),CD30(-),CD43(+),Ki-67(+)。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确诊后建议患者转肿瘤科化疗,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 淋巴瘤 T细胞 cd30
下载PDF
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TH2类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柏 王莉佳 +3 位作者 肖玲莉 李秋 刘恩梅 杨锡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浓度 ;用SSNS患儿CD30细胞百分率与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作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率、IL 4及血IgE( 11.96 %lg 2 .11pg/ml,2 99IU/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 2 .81%lg 1.37pg/ml,110IU/ml) (P均 <0 .0 1) ,但IL 5 ,6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则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与IL 4及血IgE水平相关有显著性 (r =0 .94,P <0 .0 1,r=0 .74,P <0 .0 1) ;与IL 5、IL 6水平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结论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增加并不意味着存在TH2类细胞全面活化 ,SSNS患儿既有某些TH2类细胞因子 (IL 4)升高 ,又有一些TH2细胞因子的降低 (IL 5 )或无变化 (IL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cd30细胞 白细胞介素 IGE 儿童
下载PDF
CCR5和CD30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外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毛金媛 范晨玲 +4 位作者 关海霞 单忠艳 李玉姝 满娜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例初发Graves病(GD组),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例初发Graves病(GD组),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CR5+和CD4+CD30+细胞,以其各自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作为反映Th1/Th2免疫应答强度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组CD4+CD30+细胞升高(P<0.05),而CCR5+细胞MFI明显减低(P<0.01);HT组CD4+CCR5+和CD4+CD30+细胞均升高(P<0.05)。GD组中CD30+细胞MFI与TRAb浓度正相关,与FT3、FT4、TSH均无相关性。结论:GD的发生可能与Th2优势应答密切相关;Th1和Th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HT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辅助性T淋巴细胞 CCR5 cd30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病人CD8^+T细胞CD25,CD30表达状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安东善 黄瑾 王笑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98-99,104,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病人外周血CD8+ T细胞CD2 5 ,CD30表达水平 ,了解哮喘病人CD8+ T细胞功能状态。方法 :将所分离出的CD8+ T细胞分别用PPD ,PHA刺激 ,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 5 ,CD30表达水平。结果 :PHA刺激组CD8+ T细胞CD2 ... 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病人外周血CD8+ T细胞CD2 5 ,CD30表达水平 ,了解哮喘病人CD8+ T细胞功能状态。方法 :将所分离出的CD8+ T细胞分别用PPD ,PHA刺激 ,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 5 ,CD30表达水平。结果 :PHA刺激组CD8+ T细胞CD2 5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 (P <0 .0 5 ) ,而CD30表达则无差异 ;PPD刺激组CD8+ T细胞CD2 5 ,CD3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哮喘病人自然状态下 (即未受抗原刺激 )CD8+ T细胞CD2 5表达与健康对照无差异 ,而CD30表达低于健康对照 (P <0 .0 5 )。结论 :哮喘病人CD8+ T细胞活化状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 cd30 CD8^+T细胞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心君 刘香 +3 位作者 闫建军 姚树兰 鲁楠 徐西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9-610,612,共3页
患者男,47岁。右颞部红色斑块3个月。查体见右颞部有一约2.0cm×1.5cm大小形状不欠规则的红色斑块,界清。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密集浸润生长淋巴样细胞,瘤细胞大,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检查示:约80%瘤细胞CD30阳性,而CD4... 患者男,47岁。右颞部红色斑块3个月。查体见右颞部有一约2.0cm×1.5cm大小形状不欠规则的红色斑块,界清。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密集浸润生长淋巴样细胞,瘤细胞大,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检查示:约80%瘤细胞CD30阳性,而CD45RO和ALK均阴性。根据患者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间变性 大细胞 cd30^+ 淋巴瘤
下载PDF
IMP3和CD30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葛娟 汤红平 +4 位作者 简文静 严金海 汤瑶 周新华 赵彤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IMP3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L) 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及计数方法观测34例HL组织标本中IMP3和CD30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种蛋白在H/RS细胞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HL中结节性淋巴细胞... 目的 探讨IMP3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L) 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及计数方法观测34例HL组织标本中IMP3和CD30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种蛋白在H/RS细胞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HL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13例,经典型(CHL)21例.13例NLPHL中,IMP3阳性率100%,CD30均呈(-);IMP3阳性的H/RS细胞所占比例86.07%±14.21%,明显高于CD30(P<0.01).在21例CHL中,IMP3和CD30阳性率100%,病变中~重度中IMP3阳性率90.4%(19/21)明显高于CD30的阳性率42.8% (9/21)(P<0.01).H/RS阳性细胞数占总H/RS细胞数的比例,IMP3 (92.07%±5.34%)明显高于CD30 (84.86%±10.65%)(P< 0.05).结论 IMP3在NLPHL和CHL的瘤细胞胞质内普遍高强度表达,极易识别,结合CD30蛋白免疫标记,可以提高HL的诊断率.IMP3很有可能成为HL辅助诊断的新型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3 cd30 H/RS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CD3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亦菲 钱申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721,共5页
目的:评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蛋白CD30在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我院血液科的149例DLBCL患者中63例非特殊类型(DLBCL,NOS)患者的CD30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评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蛋白CD30在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我院血液科的149例DLBCL患者中63例非特殊类型(DLBCL,NOS)患者的CD30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状况。结果:CD30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Ann Arbor分期、体力状态(ECOG 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外累及病灶数、国际预后指数(IPI)、Hans分型及骨髓累及无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CD30表达水平、年龄、ECOG PS评分、B症状、结外累及病灶数、LDH、IPI评分、是否存在骨髓累及,是否使用美罗华是影响整体OS和EFS的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还显示,对于GCB型DLBCL患者,CD30表达水平对OS和EFS均无显著影响,而对于non GCB型DLBCL患者,CD30+不仅是OS的影响因素(P=0.037),还提示倾向于较好的EFS(P=0.067)。多因素分析提示IPI评分和CD30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IPI评分:P=0.000,95%CI 0.042-0.374 CD30:P=0.044,95%CI 1.055-60.613)。对于EFS,IPI评分是其独立预后因素(P=0.000,95%CI 0.040-0.360),而CD30+患者明显倾向于较长的EFS(P=0.050,95%CI 0.996-56.501)。结论:CD30与DLBCL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判断DLBCL患者预后存在一定临床价值,有望成为评估DLBCL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薇 冉玉平 +6 位作者 李甘地 刘卫平 郭立新 张文燕 王琳 熊琳 郭在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4-576,共3页
报告1例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女,6岁。因左下眼睑包块5个月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下眼睑一2.5cm×3.0cm×0.5cm红色包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U... 报告1例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女,6岁。因左下眼睑包块5个月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下眼睑一2.5cm×3.0cm×0.5cm红色包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UCHL-1(+)、CD30(+)、ALK-1(+),EBER原位杂交为阴性。ALK蛋白表达模式为细胞质与细胞核。回顾相关文献,该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检测到ALK蛋白阳性表达系国内首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皮肤间变性 cd30^+ ALK-1蛋白 EPSTEIN-BARR病毒
下载PDF
CD30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宁 张彤 莫伏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的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参照WHO 2001年恶性淋巴瘤分类,对8例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及CD30抗原的弥漫性LB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随访.结果 8例弥漫性LBCL免疫组化CD30阳... 目的探讨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的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参照WHO 2001年恶性淋巴瘤分类,对8例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及CD30抗原的弥漫性LB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随访.结果 8例弥漫性LBCL免疫组化CD30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胞膜,其中2例伴有核旁高尔基区点状阳性,1例合并ALK呈粗大颗粒状胞质阳性,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α及CD138,2例EBV阴性,2例TIA-1阴性.组织学特征:3例呈窦性生长,2例呈明显的T/nul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核型改变,3例以普通的中心母细胞性为主.临床以老年患者多见,4例随访4~28个月,1例仍在化疗,3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结论 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具有嗜窦性,间变性或为普通性非间变性的组织细胞形态特征,可合并ALK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大细胞 cd30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慧颖 杨建民 王健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6-589,591,共5页
CD3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其特征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和窦状隙内有表达CD30的间变性大淋巴细胞浸润 ,本文就其在形态学、遗传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cd30 病理 遗传学 治疗
下载PDF
TRAF1以及CD30-TRAF1信号通路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江 宋玉 +2 位作者 陈飞 肖晖 左学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和CD30-TRAF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1... 目的探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和CD30-TRAF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0配体对TRAF1的影响以及TRAF1对L428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4±1.03和0.97±0.2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0.72±0.21和0.2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CD30L作用前分别为3.62±0.34和2.29±0.27,CD30L作用8 h后增加为6.54±0.28和4.1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RAF1 siRNA后,L428细胞凋亡率为(29.17±6.38)%,明显高于转染对照的(4.2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对照TRAF1蛋白相对表达为2.44±0.94,明显高于转染TRAF1 siRNA L428细胞的0.17±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TRAF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抗凋亡过程,受到CD30信号通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 TRAF1 cd30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小雁 施若非 +4 位作者 赵肖庆 金晓龙 费晓春 李可嘉 郑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7,340,共3页
患者男,75岁,反复皮肤肿块11年。1个月前第3次复发伴语言、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头颅MRI示:左额叶,右顶叶多发占位,颅内淋巴瘤浸润。左大腿肿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异型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扭曲,核分裂相可见;免疫组化:CD... 患者男,75岁,反复皮肤肿块11年。1个月前第3次复发伴语言、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头颅MRI示:左额叶,右顶叶多发占位,颅内淋巴瘤浸润。左大腿肿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异型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扭曲,核分裂相可见;免疫组化:CD3(+),UCHL-1(+),CD30(+),ALK(-),MIB-1>90%。诊断: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累及可以是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皮外累及的唯一部位,患者的意识改变是进行CNS筛查的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IL-4通过促进CD30分子表达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伟 王佳怡 +3 位作者 肖春媛 陆天琳 黄新芳 韩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目的观察IL-4和CD30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潜在关联,并探讨其对T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活动期RA患者(RA组)及41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其中RA患者DAS28评分3.89~7.41分,平均(4.23±1... 目的观察IL-4和CD30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潜在关联,并探讨其对T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活动期RA患者(RA组)及41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其中RA患者DAS28评分3.89~7.41分,平均(4.23±1.42)分。ELISA法测定RA血清中IL-4和sCD30含量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人TIL-4蛋白对PBMC来源的T细胞表面CD30表达的影响,观察IL-4刺激后CD30+T及CD30-细胞内IFN-γ、IL-17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显著升高(P<0.0001),IL-4水平也有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存在正相关。在抗CD3、抗CD28活化培养条件下,重组IL-4蛋白可促进RA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达CD30分子增加,增加程度与IL-4浓度呈正比。细胞内荧光染色显示,RA患者CD30+T细胞内IL-1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重组IL-4蛋白能降低RA及对照组外周血中CD30+T细胞分泌IFN-γ、IL-17,而对CD30-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IL-4可能通过促进T细胞上CD30分子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在RA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cd30分子 类风湿关节炎 T细胞
下载PDF
CD30在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谦 刘勇 +4 位作者 戴艳枝 袁晟 喻友爱 刘秀娇 徐芳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299-4303,共5页
目的:探讨CD30在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EBV+DLBC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DLBCL中EBV+DLBCL与EBV-DLBCL病例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D30在EBV+DLBCL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D30在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EBV+DLBC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DLBCL中EBV+DLBCL与EBV-DLBCL病例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D30在EBV+DLBC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结果:CD30在EBV+DLBCL病例中的表达多于EBV-DLBCL病例(P=0.002);EBV-DLBCL中双表达的病例多于EBV+DLBCL(P=0.044);在63例EBV+DLBCL中,CD30阳性表达多见于B症状患者(P=0.015);另外有2例EBV+DLBCL病例出现BCL6基因重排。随访139例患者中,共表达CD30和EBER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2);在EBV+DLBCL中,CD30阳性提示预后更差(P=0.028)。结论:CD30在EBV+DLBCL病例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进一步为靶向药物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30 预后意义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中CD4^(+)CD30^(-)Th/CD4^(+)CD30^(+)Th细胞亚群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贵生 杨秋霞 +4 位作者 宋英晖 吕雪莹 王丽荣 李殿俊 田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21-62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发生机理。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 ,采用双标记直接荧光染色CD4、CD30来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正常人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的变化。结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2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而Th1较正常人...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发生机理。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 ,采用双标记直接荧光染色CD4、CD30来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正常人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的变化。结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2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而Th1较正常人有明显下降。结论 :提示Th1和Th2在体内失衡参与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式细胞仪 Th1 TH2
下载PDF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19
作者 姜华 侯健 +2 位作者 傅卫军 丁思奇 张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2 0余次 ,生长良好 ,暂命名为SH 1。光镜下细胞形态与典型的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CL)细胞的形态十分类似 ,电镜下可观察到胞浆内存在较多病毒颗粒。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糖原染色PAS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呈强阳性 ;电镜下髓过氧化物酶 (MPO )阴性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PPO)阴性。EB病毒核心抗原 1(EBNA 1)呈阳性。细胞免疫表型为CD3 0 + 、CD45+ 、HLA DR+ ,而EMA、CD3 4、CD3 8、CD2、CD3、CD4、CD7、CD8、CD10、CD15、CD19、CD2 0均呈阴性。染色体分析示SH 1细胞系核型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 ,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但未见典型t(2 ;5)。结论 :所建立的细胞系为CD3 0 + ALCL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细胞 cd30^+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细胞系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庆 陈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915-919,924,共6页
目的 探讨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Cochrane Library和临床试验中心,以确定... 目的 探讨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Cochrane Library和临床试验中心,以确定正在进行的和已完成的试验,收集有关靶向CD30的CAR-T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临床试验。将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评价之后,采用Meta分析对数据进行整合,对数据不能进行合并者进行描述。结果 共纳入5项单臂研究的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为54%(95%CI 43%~65%);完全缓解率为51%(95%CI 38%~63%);部分缓解率为5%(95%CI 1%~13%);疾病稳定率为17%(95%CI 9%~26%);疾病进展率为25%(95%CI 15%~35%);5篇文献中治疗的不良反应表现差异较大,但多数为可控制的轻度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主要表现为轻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目前关于靶向CD30的CAR-T疗法对淋巴瘤治疗的研究较少见,已知的试验结论展现出该疗法有较高的缓解率,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而与该治疗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少见。该疗法在淋巴瘤中有良好应用前景,进一步的探索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淋巴瘤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