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链结构的CD30 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1
作者 宋羽佳 汪晨 +1 位作者 王恩秀 汪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6-670,共5页
目的基于衔接蛋白DAP12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CD30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 目的基于衔接蛋白DAP12的多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开发靶向CD30的CAR-T细胞药物,研究CD30 CAR-T对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临床前药效。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设计构建靶向CD30的CAR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到的慢病毒转染T细胞,其中靶向CD30的多链CAR-T为CD30-KIRS2/Dap12-BB组,单链二代CAR-T为CD30-41BBζ组,未做病毒侵染的T细胞为NTD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阳性率情况,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通过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CD30 CAR-T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靶向CD30的多链CAR-T和单链二代CAR-T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链CAR-T与单链CAR-T的杀瘤作用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链CAR-T的IFN-γ分泌水平更高(P<0.001)。更重要的是,在小鼠的肿瘤模型实验中,多链CAR-T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退。结论靶向CD30的多链CAR-T在抗肿瘤活性方面优于传统单链C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 cd30 霍奇金淋巴瘤 DAP12 过继性细胞疗法
下载PDF
易误诊为ALCL的CD30阳性DLBCL 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卓 张巍 李文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541-1546,共6页
目的:提高对CD3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0弥漫表达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6岁男性,于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颈部3、4区淋... 目的:提高对CD3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0弥漫表达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6岁男性,于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颈部3、4区淋巴结肿大,并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结合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诊断为CD3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予BV联合CHP方案化疗2疗程,CHOP联合来那度胺方案化疗6疗程,患者肿大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疗效评估接近完全缓解。结论:CD30弥漫阳性的DLBCL较为罕见,其免疫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经典型ALCL相似,应尽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cd30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D3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屈阳 卢绪章 +4 位作者 王荣轩 黑肖飞 李瑾 肖碧涛 贾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7,共8页
目的:探讨CD3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124例原发性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探讨CD3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124例原发性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CD30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CD30表达与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24例DLBCL中,CD30+19例(15.32%)。CD30+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年龄低、男性多见、结外受累数目少、国际预后指数(IPI)小、Hans分型以GCB型多见、获得的最佳疗效较好的特点(P<0.05)。但在有无B组症状(P=0.323)、Ann Arbor分期(P=0.19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P=0.479)、乳酸脱氢酶(LDH)值(P=0.477)及是否累及骨髓(P=0.222)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D30+与CD30-组的OS、PFS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653,P=0.017;χ^(2)=4.109,P=0.043),阳性组预后较阴性组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IPI评分1-2分、LDH升高组中CD30+组有较好的预后(P<0.05);在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P=0.055)、Hans分型为non-GCB型(P=0.053)亚组中CD30+组有较好的预后趋势,但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良好预后与CD30+表达、无B组症状、Ann Arbor分期早、ECOG评分低、LDH值正常、IPI评分低、结外受累数目少、获得最佳疗效为CR密切相关(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B组症状、获得最佳疗效为非CR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LBCL患者中CD30+表达提示良好的预后,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30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血清IL-10、TGF-β_(1)、sCD30联检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建新 姬玉涵 +1 位作者 刘宁洒 姚金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CD30 (sCD30)联检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NH...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可溶性CD30 (sCD30)联检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NHL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出现IP分为IP组(n=37)和非IP组(n=1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血清IL-10、TGF-β_(1)、sCD30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IP发生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IL-10、TGF-β_(1)、sCD30预测IP效能,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血清IL-10、TGF-β_(1)、sCD30表达对IP发生的影响。结果 IP组患者的血清LDH水平为(288.84±86.41) U/L,利妥昔单抗应用所占比例为48.65%,明显高于非IP组的(199.95±59.66) U/L、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IPI评分、临床分期、全身症状、肺实质侵犯、骨髓侵犯、以往基础肺疾病史、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患者的血清IL-10、TGF-β_(1)、sCD30水平分别为(25.41±7.60) ng/L、(29.55±8.83) pg/mL、(142.21±42.67) k U/L、,明显高于非IP组的(18.00±5.41) ng/L、(20.65±6.20) pg/mL、(98.87±28.96) 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IL-10 (OR:18.046)、TGF-β_(1)(OR:16.755)、sCD30 (OR:17.126)、LDH (OR:15.561)、应用利妥昔单抗(OR:10.331)均是NHL患者化疗相关I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0、TGF-β_(1)、sCD30联合预测IP效能[AUC:0.947,95%CI:0.901~0.976]明显优于三者单一预测[AUC:0.740,95%CI:0.667~0.804]、[AUC:0.762,95%CI:0.691~0.824]、[AUC:0.745,95%CI:0.672~0.809];血清IL-10、TGF-β_(1)、sCD30高表达者IP发生率是低表达的2.914、5.287、3.142倍。结论 血清IL-10、TGF-β_(1)、sCD30是NHL患者化疗相关IP的高危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预测效能,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策,减少I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间质性肺炎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可溶性cd30
下载PDF
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薇 冉玉平 +6 位作者 李甘地 刘卫平 郭立新 张文燕 王琳 熊琳 郭在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4-576,共3页
报告1例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女,6岁。因左下眼睑包块5个月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下眼睑一2.5cm×3.0cm×0.5cm红色包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U... 报告1例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女,6岁。因左下眼睑包块5个月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下眼睑一2.5cm×3.0cm×0.5cm红色包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UCHL-1(+)、CD30(+)、ALK-1(+),EBER原位杂交为阴性。ALK蛋白表达模式为细胞质与细胞核。回顾相关文献,该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检测到ALK蛋白阳性表达系国内首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皮肤间变性 cd30^+ ALK-1蛋白 EPSTEIN-BARR病毒
下载PDF
CCR5和CD30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外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毛金媛 范晨玲 +4 位作者 关海霞 单忠艳 李玉姝 满娜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例初发Graves病(GD组),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例初发Graves病(GD组),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CR5+和CD4+CD30+细胞,以其各自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作为反映Th1/Th2免疫应答强度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组CD4+CD30+细胞升高(P<0.05),而CCR5+细胞MFI明显减低(P<0.01);HT组CD4+CCR5+和CD4+CD30+细胞均升高(P<0.05)。GD组中CD30+细胞MFI与TRAb浓度正相关,与FT3、FT4、TSH均无相关性。结论:GD的发生可能与Th2优势应答密切相关;Th1和Th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HT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辅助性T淋巴细胞 CCR5 cd30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江安 于建斌 +5 位作者 何秋波 陈燕辉 李琳 陈建立 孟静 李卫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6-219,共4页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的大细胞CD30(+),CD43(+),80%浸润细胞Ki-67(+)。水疱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状变性及多个水疱,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伴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部分浸润细胞呈明显异形性;免疫组化示CD3(+),CD30(-),CD43(+),Ki-67(+)。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确诊后建议患者转肿瘤科化疗,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 淋巴瘤 T细胞 cd30
下载PDF
结肠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8
作者 郭以宝 吴波 +1 位作者 孟奎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 探讨结肠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运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例发生在结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 ,免疫组... 目的 探讨结肠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运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例发生在结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 ,免疫组化显示CD30 +,另外CD4 5、CD4 5RO、CD3和EMA也可 +。结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在结肠非常罕见 ,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 ,并且预后良好 ,有必要与其它类型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淋巴瘤 cd3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B细胞对T细胞及其亚群CD25、CD3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瑾 安东善 +2 位作者 卓仁淑 图门乌力吉 林树青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T、B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分别用LPS、PPD、PWM刺激B细胞,洗去刺激原后与T细胞及亚群共同培养。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CD25、CD30表达水平。结果PPD刺激...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T、B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分别用LPS、PPD、PWM刺激B细胞,洗去刺激原后与T细胞及亚群共同培养。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CD25、CD30表达水平。结果PPD刺激组T细胞CD25、CD3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WM、LPS刺激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PPD刺激组CD4+T细胞CD25、CD30表达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CD8+T细胞与对照组间无差异;LPS、PWM刺激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结论 1未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对T细胞活化无明显影响;2受PPD刺激的B细胞对T细胞的活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T细胞 cd25 cd30 抗原提呈 亚群
下载PDF
可溶性CD30联合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检测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川江 于立新 +4 位作者 徐健 付绍杰 邓文锋 杜传福 王亦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2,24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前可溶性CD30(sCD30)联合术后第5天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检测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sCD30水平及术后第5天的HGF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术前sCD30水平将患者分为sC...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前可溶性CD30(sCD30)联合术后第5天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检测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sCD30水平及术后第5天的HGF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术前sCD30水平将患者分为sCD30阳性受者及sCD30阴性受者。通过分析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第5天的HGF水平诊断移植肾AR的意义,进一步分析sCD30联合HGF诊断AR的价值。结果65例患者术后26例发生AR为排斥反应组,39例顺利恢复,为无排斥反应组。以sCD30值120U/ml为界限值,排斥反应组sCD30阳性率为61.5%,无排斥反应组阳性率为17.9%,有显著差异(P<0.05)。排斥反应组和无排斥反应组肾移植术后第5天的HGF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证明HGF界限值90μg/L可较好的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敏感度84.6%,特异度76.9%。联合术前sCD30的结果,可提高AR的诊断效果。结论sCD30联合HGF检测分析可有效诊断肾移植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30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肾移植 急性排斥
下载PDF
CD_(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青 徐天蓉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3,I008,共4页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例均呈CD30阳性,4例为...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例均呈CD30阳性,4例为T细胞性,3例为B细胞性,2例既无T也无B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其形态特征为:部分或全部淋巴结受累。肿瘤细胞核为多形,窦内浸润及巢状浸润。结论:ALCL为非同源性但形态特征相似。需与以下疾病鉴别: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Hodgkin病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cd30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_(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莉 黄凌燕 +3 位作者 韩恩善 马爱玲 王乐 张晓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46,共3页
患者男,71岁。右上肢反复出现结节2年。右肘部外侧密集数十个蚕豆至核桃大结节,部分表面破溃。右上胸部有片状浸润性斑块、结节。右肘部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均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致密浸润性生长,无亲表皮现象,肿瘤细胞... 患者男,71岁。右上肢反复出现结节2年。右肘部外侧密集数十个蚕豆至核桃大结节,部分表面破溃。右上胸部有片状浸润性斑块、结节。右肘部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均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致密浸润性生长,无亲表皮现象,肿瘤细胞为淋巴样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多样,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0强阳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约80%,CD43阳性,LCA,CD45RO,CD3部分阳性,ALK,EMA,CD15,CD10,CD20,CK-P,S-100,HMB45,Vimentin,TDT及CD68均阴性。诊断: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采用COP方案化疗一个周期,2个月后皮损全部复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 淋巴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抗CD30L/CD15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晓光 刘雪松 +2 位作者 朱勇 宋朝君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cd30L/cd15 单克隆抗体 鉴定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结核菌素试验皮试阳性率与CD30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恩梅 李秋 +1 位作者 李永柏 杨锡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 (SHP)儿急性期T细胞CD30表达、血清IgE水平以及OT皮试阳性率 ,探讨Th2功能异常在S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 ,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4(IL 4)、干扰素 (IFN γ)及血清中IgE... 目的 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 (SHP)儿急性期T细胞CD30表达、血清IgE水平以及OT皮试阳性率 ,探讨Th2功能异常在S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 ,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4(IL 4)、干扰素 (IFN γ)及血清中IgE用ELISA法测定。结果 经PHA刺激后 ,SHP患儿急性期CD30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P <0 .0 0 1 ) ,T细胞产生IL 4明显升高而IFN γ显著下降 ,其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 ;接种卡介苗 (BCG)的SHP患儿OT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SHP急性期以Th2亚群占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结核菌素试验 皮试阳性率 全身小血管炎 儿童 cd30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哮喘发作患儿CD_(30)分子表达及与Th2源细胞因子和血浆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晓萍 杨锡强 +3 位作者 符州 俞海国 廉国利 李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CD3 0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 2 7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 )患儿 16例 ,对照组 19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CD4+ 细胞表达CD3 0 百分率 ,采用ELISA法... 目的 探讨CD3 0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 2 7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 )患儿 16例 ,对照组 19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CD4+ 细胞表达CD3 0 百分率 ,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 4、IL 13及血浆IgE水平。 结果  1.哮喘患儿PBMC中CD4+细胞表达CD3 0 百分率较对照组和上感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2 .哮喘患儿PBMC培养上清IL 4、IL 13和血浆总IgE水平均较对照组和上感组增高 ,上感组血浆IgE水平亦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3 .哮喘组CD4+ 细胞表达CD3 0 百分率与培养上清IL 4、IL 13和血浆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分泌IL 4和IL 13的Th2类细胞活化、增殖的克隆可能主要是由CD3 0 阳性细胞克隆组成 ,Th2细胞表面CD3 0 与CD3 0 L结合后导致Th2细胞分化成熟及释放Th2源细胞因子 ,IL 4和IL 13增加可诱导B细胞分泌较多的IgE。说明CD3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d30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3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TH2类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永柏 王莉佳 +3 位作者 肖玲莉 李秋 刘恩梅 杨锡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浓度 ;用SSNS患儿CD30细胞百分率与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作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率、IL 4及血IgE( 11.96 %lg 2 .11pg/ml,2 99IU/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 2 .81%lg 1.37pg/ml,110IU/ml) (P均 <0 .0 1) ,但IL 5 ,6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则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与IL 4及血IgE水平相关有显著性 (r =0 .94,P <0 .0 1,r=0 .74,P <0 .0 1) ;与IL 5、IL 6水平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结论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增加并不意味着存在TH2类细胞全面活化 ,SSNS患儿既有某些TH2类细胞因子 (IL 4)升高 ,又有一些TH2细胞因子的降低 (IL 5 )或无变化 (IL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cd30细胞 白细胞介素 IGE 儿童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斌 张智弘 +1 位作者 顾建华 李百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患者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原发性皮肤CD30+ALCL组织病理学特征及CD45、CD3、CD20、CD30、EMA、HMB45等抗体染色结果。结果:3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患者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原发性皮肤CD30+ALCL组织病理学特征及CD45、CD3、CD20、CD30、EMA、HMB45等抗体染色结果。结果:3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异形性明显,呈多形性,胞质丰富,核大,核仁明显。CD30标记阳性,不表达T细胞标记CD45RO及CD3。结论:原发性皮肤CD30+ALCL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及临床特征的肿瘤,根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30阳性,可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cd30+ 间变性大细胞 皮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利用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栋 谭建明 +3 位作者 杨顺良 吴卫真 王庆华 曾章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评价利用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在术前、术后5d和10d检测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根据肾移植受者术后1mo内临床表现将他们分为三组:急性排异反应组(AR,... 目的:评价利用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在术前、术后5d和10d检测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根据肾移植受者术后1mo内临床表现将他们分为三组:急性排异反应组(AR,n=49),肾功能延迟恢复组(DGF,n=11)和正常组(UC,n=171).结果: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由术前的(178±79)U/mL分别降至术后5d的(52±30)U/mL和术后10d的[(9±5)U/mL,P<0.001].AR组术后5d的sCD30水平为(92±27)U/mL,高于UC组(41±20)U/mL和DGF组[(48±18)U/mL,P<0.001].而术前和术后10d的sCD30水平在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术后5dsCD30水平可以预测近期内即将出现的急性排异反应(曲线下面积0.95).并且,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将65U/mL作为临界点可以较好的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特异性91.8%,敏感性87.1%).结论: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5d的血清sCD30水平可以预测移植后早期出现的排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30 移植物排异 敏感性与特异性 肾移植
下载PDF
IMP3和CD30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娟 汤红平 +4 位作者 简文静 严金海 汤瑶 周新华 赵彤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IMP3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L) 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及计数方法观测34例HL组织标本中IMP3和CD30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种蛋白在H/RS细胞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HL中结节性淋巴细胞... 目的 探讨IMP3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L) H/RS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及计数方法观测34例HL组织标本中IMP3和CD30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种蛋白在H/RS细胞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HL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13例,经典型(CHL)21例.13例NLPHL中,IMP3阳性率100%,CD30均呈(-);IMP3阳性的H/RS细胞所占比例86.07%±14.21%,明显高于CD30(P<0.01).在21例CHL中,IMP3和CD30阳性率100%,病变中~重度中IMP3阳性率90.4%(19/21)明显高于CD30的阳性率42.8% (9/21)(P<0.01).H/RS阳性细胞数占总H/RS细胞数的比例,IMP3 (92.07%±5.34%)明显高于CD30 (84.86%±10.65%)(P< 0.05).结论 IMP3在NLPHL和CHL的瘤细胞胞质内普遍高强度表达,极易识别,结合CD30蛋白免疫标记,可以提高HL的诊断率.IMP3很有可能成为HL辅助诊断的新型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3 cd30 H/RS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ELISA定量测定sCD30的方法学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章新 邓章彬 +4 位作者 王栋 王庆华 谭建明 王水良 朱忠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7-1018,共2页
目的:用ELISA方法评价Bender MedSystems公司的"研究用"human sCD30 ELISA定量测定试剂盒的方法学及其在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到458例尿毒症等待肾移植、淋巴瘤病和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成人的血清、尿液、腔积液,采用ELISA... 目的:用ELISA方法评价Bender MedSystems公司的"研究用"human sCD30 ELISA定量测定试剂盒的方法学及其在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到458例尿毒症等待肾移植、淋巴瘤病和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成人的血清、尿液、腔积液,采用ELISA定量检测sCD30浓度,并进行比较;另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性及曲线的线性与测定范围作了观察。结果:249例肾移植术前患者的sCD30浓度为(178.1±80.3)U/ml、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233.3±61.2)U/ml,比58名健康成人(45.5±16.8)U/ml显著增高(P<0.01);而肾移植术前及术后均增高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生急排率为38.5%;8例霍奇金病患者和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sCD30分别为(86.1±46.0)和(92.1±40.6)U/ml,也明显高于健康成人(P<0.01)。ELISA定量测定sCD30的批内CV3.9%,批间CV6.3%,回收率为(101.2±2.9)%,线性相关性系数r=0.999 2。结论:ELISA定量测定sCD30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种体液标本的检测。在以免疫应答为主流的疾病中,血清中sCD30浓度增高常与疾病的活动性加重有关。而从目前接受肾移植的患者血清中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其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有望成为预测排斥风险的有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可溶性cd30 免疫活性标志物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