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给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
1
作者 杨明峰 申发平 +3 位作者 袁慧 谢方民 张颜波 孙保亮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作SAH模型,CGRP和NS经鼻腔给予。于第二次枕大池注血后3d,将大鼠经心灌注生理盐水后取脑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结果行为学和解剖学观察证实大鼠SAH模型制作成功。第二次枕大池注血后3d,SAH组和经鼻NS+SAH组大鼠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增多,经鼻CGRP+SAH组大鼠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经鼻应用CGRP可促进SAH后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继发性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脑缺血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丹 孙汉英 +4 位作者 刘文励 孟凡凯 刘振芳 徐慧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同基因骨髓移植 骨髓细胞 pecam-1/cd31 造血重建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TGF-β_1、CD_(31)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方海飞 沈美萍 徐银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2-475,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和En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癌周组织TGF-β1mRNA、TGF-β1蛋白和CD3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和En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癌周组织TGF-β1mRNA、TGF-β1蛋白和CD3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GF-β1mRNA阳性为表达率为80.0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76.37%,均高于癌周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MVD)与TGF-β1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TGF-β1促进甲状腺癌肿瘤微血管形成,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TGF-Β1 cd3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中p27^(Kip1)、Ki-67、CD3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立峰 戚基萍 +2 位作者 张淑杰 李淑霞 林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73-74,i0018,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类癌 P27^KIP1 KI-67 cd3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探讨nm23-H1、VEGF-C和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翠云 董惠 +2 位作者 成慧 王星辉 孟兆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nm23-H1、VEGF-C和CD31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PTC手术切除标本中nm23-H1、VEGF-C和CD31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 目的探讨nm23-H1、VEGF-C和CD31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PTC手术切除标本中nm23-H1、VEGF-C和CD31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nm23-H1、VEGF-C和CD31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68.2%和64.1%,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35%、33.3%和43.1%),其中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3.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5.7%)(P<0.05);而VEGF-C和CD3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90.5%和78.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和51%)(P<0.05)。且PTC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nm23-H1可能通过对G蛋白的控制来影响VEGF-C、CD31的表达及淋巴结的转移,三者联合检测为早期判断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潜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状增生 VEGF-C cd31 NM23-H1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启船 王青 +2 位作者 万里新 屈中玉 盛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95-96,共2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关注其对CD31标记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以87例食管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7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Tiam...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关注其对CD31标记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以87例食管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7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Tiam1、VEGF和CD3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CNA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Tiam1、VEGF和CD31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Tiam1、VEGF和CD3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二者对肿瘤进展有重要作用,Tiam1和VEGF可能对促进CD31标记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Tiam1、VEGF和CD31蛋白可能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1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的归巢能力 被引量:2
8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桂龙升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6572-6578,共7页
背景:自2003年,美国FDA率先批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性疾病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但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细胞无法有效到达心肌损伤部位(即干细胞归巢)。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 背景:自2003年,美国FDA率先批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性疾病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但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细胞无法有效到达心肌损伤部位(即干细胞归巢)。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的归巢能力。方法:以小鼠心肌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筛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个亚群。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亚群组细胞的归巢能力。将各亚群细胞注入心肌梗死48 h小鼠体内,注射后48,96 h及7 d处死小鼠取其心脏完成小动物活体成像并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归巢能力优于其他亚群。小动物活体成像提示干细胞注射48 h,96 h及7 d时SCA-1+/CD45+/CD31+亚群平均荧光强度优于其他亚群,SCA-1+/CD45+/CD31+亚群迁移率最高,说明SCA-1+/CD45-/CD31-群体有向受损心肌归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细胞运动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归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SCA-1 cd45 cd31 小鼠 心肌梗死 荧光强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微波辐照对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分布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敏 余争平 张广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7期1292-1294,T004,共4页
目的:研究微波辐照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PECAM-1/CD31)表达、分布、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微波辐照引起单核细胞浸润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接受30W/cm2... 目的:研究微波辐照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PECAM-1/CD31)表达、分布、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微波辐照引起单核细胞浸润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接受30W/cm2微波辐照,在辐照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CD31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观察CD31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分布,检测单核样HL-60细胞在单层内皮细胞上迁移及CD31单抗的干预。结果:微波暴露4h后CD31mRNA表达上调,8h后CD31蛋白表达开始上调,此时单核样HL-60细胞在受照内皮细胞上的迁移数显著增多,而加入CD31单抗可明显干预HL-60细胞迁移。CD31磷酸化在暴露后2h达到峰值。微波暴露还引起CD31在细胞连接间隙处分布减少和F-actin分布紊乱。结论:一定剂量微波暴露引起诱导的单核样HL-60细胞在内皮细胞上迁移增多,与辐照诱导内皮细胞CD31表达上调、CD31分布改变和磷酸化增强有关,拮抗CD31表达有减少细胞浸润作用,是防治微波暴露后细胞浸润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血管内皮细胞 cd31 磷酸化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骨架蛋白
下载PDF
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平 毛新 +3 位作者 李永武 熊健 彭浩 张利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 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 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NSCLC癌组织中MLVD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癌旁组织MVD显著高于癌组织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有淋巴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Ⅲ期+Ⅳ期MVD高于Ⅰ期+Ⅱ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统计表明,MLVD/MVD在NSCLC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34,P>0.05).结论NSCLC中LYVE-1和CD3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LYVE-1 cd31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nm23-H1、CD31表达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海飞 沈美萍 徐银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m23-H1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癌周组织nm23-H1蛋白和CD3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m23-H1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癌周组织nm23-H1蛋白和CD3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5.46%,均高于癌周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MVD)与nm23-H1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nm23-H1抑制甲状腺癌肿瘤微血管形成,在抑制肿瘤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NM23-H1 cd3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蕊 李忠艳 +1 位作者 史坚 朱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31,凝固法测定血浆FIB的表达水平。结果 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物CD31[(93.85±14.84)%],血浆FIB水平[(3.66±0.91)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27.09)%,(3.06±0.62)g/L]和SAP组[(82.80±28.00)%,(3.14±0.56)g/L(均为P<0.05)];而对照组与SAP组CD31、FI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CD31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CD31、FIB水平,能较好地反映CHD严重程度,对临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TGF-β1和CD_(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勇 郭淑琴 程晓东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目的探讨TGF-β1与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TGF-β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外基质中... 目的探讨TGF-β1与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TGF-β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外基质中,在胞浆中表达明显降低,而在基质中表达升高;而CD31在肿瘤组织周围间质的血管内皮表达均较强;且与正常组织相比,TGF-β1与CD3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TGF-β1在细胞外基质的高表达,及CD31的过表达提示二者均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cd31 免疫组化方法 蛋白印迹法
下载PDF
LYVE-1和CD3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高丽丽 纪新强 高莹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卵巢上皮性癌3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8例和良性卵巢囊腺瘤15例中的LYV...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卵巢上皮性癌3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8例和良性卵巢囊腺瘤15例中的LYVE-1和CD31的表达,计数LYVE-1的阳性淋巴管数即MLC和CD31的微脉管密度即MVD。结果卵巢上皮性癌LYVE-1和CD31的表达即MLC和MVD显著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组织学分级G3患者的MLC和MVD显著高于G1-G2(MLC,P<0.05;MVD,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MLC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MLC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卵巢上皮性癌MLC和MVD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YVE-1和CD3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说明肿瘤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它们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LC和MVD可作为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并且对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LYVE-1抗原 cd31 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HIF-1α及CD31促进晚期肝癌转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
15
作者 李晗 孔令群 +4 位作者 曹学峰 王学文 吴燕彬 牛洪凯 成雨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期236-245,共10页
缺氧是实体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由于正常组织的氧供无法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生长条件,肿瘤细胞内部会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进一步加重缺氧。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被认为是在低氧条件下激活的关... 缺氧是实体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由于正常组织的氧供无法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生长条件,肿瘤细胞内部会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进一步加重缺氧。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被认为是在低氧条件下激活的关键转录调节因子,相关研究表明HIF-1α在肝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维持着肿瘤细胞的代谢,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蛋白之一,与HIF-1α相关的HCC治疗也取得了快速地进展。与此同时,研究发现TME可以通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 (PECAM-1/CD31)发挥作用,推动晚期转移进展,并在肿瘤进展的前终末阶段中起关键作用,且HIF-1α与CD31表达具有相关性。本综述重点总结HIF-1α及CD31促进晚期肝癌(HCC)转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cd31 肝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血管生成拟态(VM) 转移 侵袭
下载PDF
CD31在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潜在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展展 韩利杰 +3 位作者 陈露 张付 余彦耿 徐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49-53,共5页
近年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人类面临重要挑战,这其中法医病理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脉夹层是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史不详和死亡率高等特征的一类心源性猝死,易引起家属的质疑及医患纠纷。目前主... 近年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人类面临重要挑战,这其中法医病理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脉夹层是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史不详和死亡率高等特征的一类心源性猝死,易引起家属的质疑及医患纠纷。目前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CD3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特异性标记物,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处,对血管的生成和维持血管内膜结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CD31分子在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潜在影响,为后续探讨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主动脉夹层 pecam-1/cd31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血管PECAM-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青云 刘淑云 +1 位作者 彭芝兰 王靖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盘血管血小板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PECAM 1)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1)光镜下发现ICP患者胎盘绒毛水肿、绒毛间隙狭窄、绒毛血管合体膜增厚。 (2 )ICP患者胎盘和正常...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盘血管血小板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PECAM 1)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1)光镜下发现ICP患者胎盘绒毛水肿、绒毛间隙狭窄、绒毛血管合体膜增厚。 (2 )ICP患者胎盘和正常孕妇胎盘血管内皮上均有PECAM 1的表达 ,但ICP组胎盘血管表达PECAM 1的平均血管密度值以及强度显著大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1) ,并且随着ICP组分度的加重 ,表达增强。结论 :ICP患者胎盘粘附分子PECAM 1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导致ICP胎盘病理改变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肝内胆汁淤积 cd31抗原 pecam-1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CD146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瑛 汪年松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细胞间通过一些连接复合体彼此联系,在维持细胞极性、组织完整性、参与细胞各种生理和病理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主要的连接包括:粘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s)、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缝隙连接(gapjunction)... 细胞间通过一些连接复合体彼此联系,在维持细胞极性、组织完整性、参与细胞各种生理和病理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主要的连接包括:粘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s)、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缝隙连接(gapjunction)等;此外细胞还表达一些跨膜蛋白结构的黏附分子(如PECAM-1,VE—cadherin,CD34等),它们在促进细胞间联系、维持组织形态、调节细胞生长和信号传导等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CD146(又称Mel—CAM,MUC18,A32,S—Endo-1)也属于这一类细胞间连接的黏附分子。CDl46最初是在黑色素瘤细胞上发现的,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肿瘤进展的标志。国外的研究发现CD146有着更广泛的组织分布,它不仅在所有人内皮细胞上组成性表达,在平滑肌细胞、活化的T细胞、小脑皮层等组织中都有表达。更深入的研究认为CD146除有“分子胶水”功能以外,还参与了肿瘤、炎症等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阐述这一细胞间连接的黏附分子与疾病关系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 cd146 pecam-1 CADHERIN 细胞间连接 粘着连接 组织形态 黑色素瘤细胞
下载PDF
AMD3100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月珊 罗勇 +3 位作者 谢宸宸 李满 陈瑞芳 汶海琪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AMD3100阻断SDF-1/CXCR4轴后,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AMD3100组(IRA组)、生理盐水组(IRN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 目的探讨AMD3100阻断SDF-1/CXCR4轴后,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AMD3100组(IRA组)、生理盐水组(IRN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将IR、IRA和IRN组分为再灌注12h,1、3和7d四个亚组。HE染色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在缺血半暗带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AC133mRNA表达。结果与IRN组比较,IRA 12h外周血中AC133mRNA显著升高,第1d升高达峰值(P<0.01),IRA 3dAC133mRNA表达比IRA1d显著减少(P<0.05);与IRN组比较,IRA组CD31阳性血管密度在第1d无显著变化(P>0.05),第3和7d血管密度显著减少(P<0.01);IRA 7d梗死区由大量坏死神经细胞和泡沫细胞填充,坏死较严重。结论持续注射AMD3100能动员干/祖细胞快速进入外周血,但可能抑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血管再生,加重梗死区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3100 cd31 SDF-1CXCR4 AC133 血管再生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抑制肥大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1缓解特应性皮炎大鼠的瘙痒症状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何 张伟明 +1 位作者 饶琪 周密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缓解特应性皮炎(AD)大鼠瘙痒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及玉屏风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80、1.62、3.24 g·kg^(-1))。使用2%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丙酮∶橄榄油=...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缓解特应性皮炎(AD)大鼠瘙痒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及玉屏风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80、1.62、3.24 g·kg^(-1))。使用2%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丙酮∶橄榄油=1∶4)涂抹大鼠背部及耳部复制特应性皮炎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根据SCORAD评分标准对大鼠皮损进行赋分评价;通过记录5 min内的搔抓次数评价大鼠瘙痒状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CD1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1(IL-3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给药组大鼠的皮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表皮增厚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搔抓次数及皮肤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皮肤组织CD1a、IL-3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能够缓解特应性皮炎大鼠的瘙痒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修复皮肤屏障,减少皮肤炎性细胞、肥大细胞浸润,抑制CD1a、IL-3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玉屏风颗粒 瘙痒 肥大细胞 cd1A 白细胞介素31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