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温速率对血小板冰冻保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慧红 钱宝华 +3 位作者 刘宝林 顾海慧 朱燕霞 花美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9-81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降温速率下血小板冰冻保存效果,探讨血小板冰冻保存的最佳降温速率。方法: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血小板以不同速率(1、10、20℃/min)降温至-80℃后直接转入深低温冰箱保存,冻存1周后复温检测其体外功能和表面分子... 目的:观察不同降温速率下血小板冰冻保存效果,探讨血小板冰冻保存的最佳降温速率。方法: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血小板以不同速率(1、10、20℃/min)降温至-80℃后直接转入深低温冰箱保存,冻存1周后复温检测其体外功能和表面分子的变化,与非程序降温组及新鲜血小板作比较。结果:复温后各冰冻保存组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新鲜对照组(P<0.05或P<0.01)。肾上腺素诱导的最大聚集率10℃/min组与1℃/min组、非程序降温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于新鲜对照组(P<0.01),但高于20℃/min组(P<0.05)。CD42b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10℃/min组高于其他各冷冻保存组(P<0.05),低于新鲜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复温后1℃/min组、20℃/min组、非程序降温组表面的CD62p荧光强度均高于新鲜对照组(P<0.05),10℃/min组CD62p荧光强度高于新鲜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降温速率对冰冻保存血小板效果影响较大,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相对于1、20℃/min,10℃/min降温速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cd41抗原 CD42b抗原 CD62p抗原
下载PDF
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卵黄囊和循环血来源的CD41^+细胞分化潜能比较
2
作者 李思霆 周军年 +6 位作者 陈海旭 谢一帆 贺文艳 南雪 岳文 刘兵 裴雪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7-892,共6页
目的比较小鼠胚胎不同造血组织来源的CD41^+细胞向造血、间质、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小鼠胚胎孕11d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卵黄囊(YS)和循环血(CB)来源的造血细胞经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CD41^+细胞,并检测CD41^+细胞中... 目的比较小鼠胚胎不同造血组织来源的CD41^+细胞向造血、间质、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小鼠胚胎孕11d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卵黄囊(YS)和循环血(CB)来源的造血细胞经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CD41^+细胞,并检测CD41^+细胞中CD45和c.kit的表达;采用IL-3、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预处理半固体培养法评估CD41^+细胞造血分化潜能的差异;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CD41^+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间质细胞标志)的表达;采用向内皮细胞分化诱导的培养条件观察其内皮分化潜能。结果在AGM区、YS、CB来源的CD4l^+细胞中,CD45^+细胞比例分别为51.9%、45.8%、22.2%,c-kit^+细胞比例分别为40.0%、39.6%、36.2%。在IL-3刺激后,与未刺激组相比AGM、YS、CB来源的CD41’细胞总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均显著增加[(14.1=k1.9)对(1.2+0.2);(32.4士1.1)对(18.4士2.2);(41.84-0.9)对(10.44-1.8)](P〈0.01)。BMP-4刺激后,与未刺激组相比:AGM、YS来源的CD41’细胞生成CFU-Mix的数量下降[(0.54-0.6)对(3.2士0.8);(1.3+0.7)对(7.4土1.7)](P〈0.01);但CB来源的CD41^+细胞生成CFU.Mix的数量无明显变化[(2.54-0.5)对(3.94-1.5)](P〉0.01)。AGM、YS来源的CD41^+细胞高表达α-SMA,但CB来源的CD41^+细胞低表达d-SMA。结论小鼠胚胎不同造血组织来源的CD41^+细胞在免疫表型、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及细胞因子刺激应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 胚胎发育 白细胞介素3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抗原 cd41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焦红杰 包建玲 +6 位作者 郭刚 齐文静 张耀 李军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张文宝 严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sensu stricto,E.granulosus s.s.)囊液自然抗原B(natural antigen B,nAgB)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调节作用。方法50只8~10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5组,每...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sensu stricto,E.granulosus s.s.)囊液自然抗原B(natural antigen B,nAgB)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调节作用。方法50只8~10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5组,每组10只进行腹腔注射实验:I组:PBS处理组即空白对照组;II组:大鼠抗小鼠CD41单克隆抗体(anti-CD41 Ab)免疫组即ITP模型组;III组:nAgB对照组;IV组:nAgB连续免疫5 d后给予anti-CD41 Ab免疫组即nAgB+ITP组;V组:在anti-CD41 Ab免疫建立和维持ITP模型基础上,注射nAgB组即ITP+nAgB组。观察各组血小板(PLT)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干预前血PLT计数均为(749.86±84.61)×10^(9)/L。II组和V组给予anti-CD41 Ab 2 d后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99,t=20.955,均P<0.001),ITP建模成功。II组建模成功后与IV组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P<0.001)。II组建模成功后第2 d与V组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29,P<0.001)。II组建模成功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数值和血小板压积(PCT)数值分别与I组MPV数值和PCT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5,P<0.001;t=28.698,P<0.001)。结论AgB对免疫损伤所致ITP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大鼠抗小鼠cd41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