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甲基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1
作者 彭琳 谭巧文 +2 位作者 韩莹 赵静怡 郭宗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某三甲医院健康查体男性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烟依赖史者64例纳入烟依赖组,无烟依赖史者66例纳入对照组。应用问卷调查方式搜集两组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某三甲医院健康查体男性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烟依赖史者64例纳入烟依赖组,无烟依赖史者66例纳入对照组。应用问卷调查方式搜集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疾病史、烟依赖史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采集血样标本,检测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数值;分析男性烟依赖者CDH23基因位点甲基化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烟依赖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烟依赖组CpG246、CpG48两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2.436,P<0.05);CpG246、CpG48位点甲基化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F=6.235、4.692,P<0.05),低甲基化水平时颈动脉内膜厚度显著大于高甲基化水平。结论烟依赖者CDH23基因CpG位点发生低甲基化改变,这种低甲基化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cdh23基因 甲基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黏附
下载PDF
CDH23基因部分外显子与爆震性耳聋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民 薛希均 +6 位作者 戴朴 张金淑 王国建 康东洋 陈良飞 杨晓东 陈克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耳钙粘蛋白基因(CDH23)多态性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解放军某部参加过军事演习训练的官兵,其中耳聋易感组39人、不易感组33人。所有受检对象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CDH23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测... 目的探讨耳钙粘蛋白基因(CDH23)多态性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解放军某部参加过军事演习训练的官兵,其中耳聋易感组39人、不易感组33人。所有受检对象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CDH23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测定。结果在耳聋易感组与不易感组之间CDH23基因的3个外显子(7、8、42)未发现差异,其中rs708773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已发表资料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耳钙粘蛋白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外显子7、8、42上未见与此有关联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噪声性耳聋 耳钙粘蛋白 cdh23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噪声易感性
下载PDF
CDH2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Usher综合征的临床表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代艾艾 刘铁城 +1 位作者 高旭辉 李淑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研究Usher综合征家系成员的表型特征,确定其临床分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本研究家系采自河南省济源市,该家系3代共9名成员(2名患者,7名非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除Ⅲ2因年龄过小无法配合,其余成员均进... 目的研究Usher综合征家系成员的表型特征,确定其临床分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本研究家系采自河南省济源市,该家系3代共9名成员(2名患者,7名非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除Ⅲ2因年龄过小无法配合,其余成员均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底照相、OCT、FERG)、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声反射)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水实验、眼动、眼震)。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家系临床分型,并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Ⅱ1、Ⅱ4)诊断为Usher综合征Ⅰ型,家系内其他成员均未表现出患病特征。USH在该家系中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CDH23基因的c.6253+1G>A和c.287_288ins G两个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致病。结论通过对该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家系临床分型,并为筛选可疑致病基因突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表型 遗传病 基因突变 cdh23基因
下载PDF
钙粘蛋白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杪 谭皓 +5 位作者 郑建如 王峰 蒋长征 何美安 陈永文 邬堂春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钙粘蛋白23基因(CDH23)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 目的探讨钙粘蛋白23基因(CDH23)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CDH23基因上4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CDH23基因的rs1227049和rs1227051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与101名听力正常工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s3802711位点和第七外显子的末位单核苷酸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爆震史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rs1227049位点的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3.865(95%可信区间为1.076~13.886);rs3802711位点的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极显著性升高,调整OR值为6.088(95%可信区间为2.485~14.917);第七外显子的末位单核苷酸位点的GG基因型与AG基因型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也有极显著性升高,调整OR值为5.769(95%可信区间为2.745~12.121)。结论钙粘蛋白23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携带rs1227049CC基因型、rs3802721TT基因型和第七外显子末位单核苷酸位点GG基因型的个体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更为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蛋白 cdh23 基因多态性 噪声 听力损失 易感性
下载PDF
Usher综合征患者致病突变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代艾艾 刘铁城 +1 位作者 高旭辉 李淑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1例Usher综合征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院2015年4月眼科门诊1例临床诊断Usher综合征的39岁女性患者及其家系内所有成员(包括患者及非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静脉血DNA,建立基因组DNA标本库,针对目前已知... 目的研究1例Usher综合征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院2015年4月眼科门诊1例临床诊断Usher综合征的39岁女性患者及其家系内所有成员(包括患者及非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静脉血DNA,建立基因组DNA标本库,针对目前已知的Usher综合征致病基因,对患者基因组DNA进行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锁定该患者致病基因,并进一步对该家系中的其他成员(包括患者及非患者)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验证,最终确定该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结果该患者致病突变定位于10q22.1的CDH23基因,由c.6253+1G>A和c.287_288ins G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在患者家系中,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均具有符合Usher综合征这一单基因遗传病规律的基因型,而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均无上述两处基因位点的突变。结论运用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在Usher综合征患者中实现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结合其他家庭成员的基因位点验证,可明确Usher综合征患者的具体致病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单基因遗传病 cdh23基因 高通量测序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Sanger测序
下载PDF
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风险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焦洁 谷桂珍 +5 位作者 陈国顺 张焕玲 吴辉 李艳红 周文慧 余善法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探讨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1日起,以河南省某钢铁企业的6297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队列研究人群,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于2019年7月,以1∶1巢式病例对照... 目的探讨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1日起,以河南省某钢铁企业的6297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队列研究人群,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于2019年7月,以1∶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队列研究对象中按照年龄、接噪工龄、性别、工种因素选择双耳高频(3000、4000、6000 Hz)平均听阈≥40 dB者选为听力损失组,选择双耳高频平均听阈<35 dB任一耳语频的任一频段(500、1000、2000 Hz)听阈均≤25 dB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各286例.对调查对象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作业现场噪声测量,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技术(SNPscanTM法)对研究对象的CDH23基因18个位点进行检测.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NIHL的关系,及调整协变量后不同多态位点与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以不同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分层后,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不同位点与NIHL发生风险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不同SNP组合与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听力损失组在年龄、接噪工龄、CNE、饮酒习惯、高血压患病情况和体育锻炼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组研究对象吸烟人数多,听力损失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位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在调整了CNE、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混杂因素的条件下,分析结果显示CDH23基因rs3802711、rs3752751、rs3752752、rs11592462、rs10762480、rs3747867多态位点在总体或CNE分层分析结果与NIHL发生风险均有关(P<0.05).rs3802711位点总体分析结果和CNE≥97 dB(A)·年分层分析结果均显示,与携带GG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比较,携带AA/GA或GA+AA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更易发生NIHL(OR=3.121,95CI%:1.054~9.239,P=0.04;OR=2.056,95CI%:1.226~3.448,P=0.006;OR=2.221,95CI%:1.340~3.681,P=0.002);rs11592462位点总体分析结果中,与携带CC基因型或CG+CC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比较,携带GG基因型的噪声作业工人更易发生NIHL(0R=3.951,95CI%:1.104~14.137,P=0.035;OR=4.060,95CI%:1.145~14.391,P=0.030).在调整了CNE、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混杂因素的条件下,CDH23 rs 1227049、rs10999947、rs3752752、rs3752751、rs10762480、rs3802711、rs11592462、rs10466026、rs4747194、rs4747195位点在构成的单体型与NIHL发生风险均无关联(P>0.05).本研究在调整了CNE、吸烟、饮酒、高血压和体育锻炼因素后GMDR分析结果均未见SNP组合与NIHL发生风险有关联(P>0.05).结论CDH23基因位点变异可能与NIHL的发生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单核苷酸多态性 cdh23基因 基因多态性 累积噪声暴露量
原文传递
CDH23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先天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7
作者 刘晓宙 陈森 +1 位作者 孙宇 孔维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3,237,共6页
目的:研究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儿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以2例临床诊断为NSHL的姐妹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5 mL外周静脉血,建立基因组DNA文库,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和人类基因组序列(GRCh)37/hg19进行比... 目的:研究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儿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以2例临床诊断为NSHL的姐妹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5 mL外周静脉血,建立基因组DNA文库,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和人类基因组序列(GRCh)37/hg19进行比对,锁定该患儿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儿父母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验证,最终确定该患儿的致病基因;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结构三维建模等手段,分析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机制。结果:该患儿致病突变定位于10q21-q22的CDH23基因,由c.1343T>C和c.79917993delTCA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患儿父母为单个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结论: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遗传性聋患儿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筛查,结合父母基因测序结果,可明确耳聋患儿具体致病基因突变;通过多种致病分析方式,可以尝试解释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遗传性聋 基因突变 cdh23
原文传递
新的基因复合杂合模式导致的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蓓 张森 +8 位作者 田永安 刘欢飞 柳丹华 薛夏 李瑞君 胡欣欣 关景元 汤文学 许红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2-829,共8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联合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该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代4人,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联合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该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代4人,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先证者及其妹患有先天性耳聋,其父母表型正常。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包括影像学、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及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靶向捕获129个耳聋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域,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疑似致病突变,使用Sanger测序和minigene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2代4人,其中第二代2人(即2例患儿)均患有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有双眼视力下降、夜盲症、周边视野敏感度下降及部分视野缺损,前庭功能正常。2例患儿均携带CDH23(NM022124.5)、c.6049G>A(p.Gly2017Ser)、c.9856C>G(p.His3286Asp)及c.8699A>G(p.Asp2900Gly),其中c.6049G>A及c.9856C>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c.8699A>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错义突变c.9856C>G及c.8699A>G在gnomAD数据库中未收录。错义突变c.6049G>A位于第46号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位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可能影响剪切,minigene试验表明,该突变位点会造成第46号外显子的跳跃,导致其所表达的蛋白功能异常。通过文献检索,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与指南,将c.6049G>A及c.8699A>G归类为致病/可能致病突变,c.9856C>G归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结论该病例是由CDH23剪切变异与错义变异复合杂合导致的Usher综合征1D型(USH1D),CDH23的这种复合杂合形式会导致USH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USHER综合征 cdh23 DFNB12
原文传递
一个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家系的基因检测
9
作者 亢鸿飞 赵凯慧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 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因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与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相关的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先证者妹妹听力正常,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不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致病性评级,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可能为该家系耳聋发生的遗传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因遗传 Usher综合征1D/F型 cdh23基因 PCDH15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新致病基因变异分析
10
作者 李星星 周永安 +1 位作者 李哲 白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54,共8页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二姐共4名成员进行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二姐共4名成员进行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利用细胞学实验检测基因的致病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3例患者同时携带PCDH15c.4765delC(p.Leu1589Serfs^(*)13)和CDH23c.9617G>A(p.Arg3206His)杂合变异,而家系中听力正常的成员携带PCDH15c.4765delC(p.Leu1589Serfs^(*)13)或CDH23c.9617G>A(p.Arg3206His)单杂合变异,其中PCDH15c.4765delC为未报道的新变异,PCDH15移码变异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产生截短蛋白,且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变异型蛋白在细胞胞质内出现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结论PCDH15和CDH23双基因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耳聋致病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双基因杂合变异 PCDH15基因 cdh2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