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23量表在江西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龚俊 罗秀 +4 位作者 李维君 钟云莺 钟霞 邱晓露 邹时朴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估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23,CHAT-23)在江西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以CHAT-23量表为筛查工具对其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 目的评估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23,CHAT-23)在江西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以CHAT-23量表为筛查工具对其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早期筛查。58例年龄为18~48月龄在心理行为门诊确诊为ASD的儿童为ASD组,同期同年龄在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DSM-5)中ASD诊断标准联合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为ASD诊断标准,对CHAT-23量表进行筛查指标的评价。结果 2组儿童共168例,CHAT-23量表评定为阳性有73例,其中CHAT-23量表并联筛查法评定阳性ASD组为57例,对照组为16例。CHAT-23量表筛查法评估结果:灵敏度=0.98,特异度=0.85,阳性预测值=0.79,Kappa值=0.78。家长问卷条目、核心条目和观察条目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90(P<0.001)、0.979(P<0.001)和0.973(P<0.001)。结论 CHAT-23量表筛查法用时少、成本低、灵敏度高,有较强的筛出ASD患儿的能力,适用于江西省ASD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chat-23量表 筛查 ROC曲线
下载PDF
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与CHAT-23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任爽 麻宏伟 +5 位作者 胡曼 王丽波 王琳 黎芳 宋莹 谭迎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6-950,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M-CHAT与CHAT-23量表在临床的适用性,以期为了解孤独症患儿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0例18~36月龄来我院发育儿科就诊的儿童,其中284例在筛查前未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68例(包括从284名筛查对... 目的分析并比较M-CHAT与CHAT-23量表在临床的适用性,以期为了解孤独症患儿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0例18~36月龄来我院发育儿科就诊的儿童,其中284例在筛查前未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68例(包括从284名筛查对象中诊断为孤独症患儿2例)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为孤独症组;除外284例筛查对象中6例被诊断为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和脑瘫的患儿,余278例儿童为对照组。采用M-CHAT与CHAT-23量表对筛查对象进行孤独症筛查;比较孤独症组与对照组筛查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分析并比较M-CHAT和CHAT-23的评价指标,衡量不同判定标准筛查的效果。结果孤独症患儿量表阳性率最高的项目为第9项;除第16项外孤独症组与对照组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AT判定标准为"总23项中≥3项阳性为筛查阳性"时,量表的漏诊率最低(0%),CHAT-23判定标准为"总23项中≥6项阳性为筛查阳性"时,量表的误诊率最低(1.77%);M-CHAT的特异度低于CHAT-23(P<0.05);而两种量表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T-23特异度较M-CHAT高,同时成本低、易填写、耗时短、结果易判定,更适合临床筛查孤独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M-CHAT chat-23 儿童
原文传递
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邬方彦 徐秀 +2 位作者 刘静 夏经伟 曹丽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研究CHAT-23作为孤独症筛查量表在中国内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探索一套适合于初级儿童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筛查流程。【方法】选取卢湾区18-24月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运用CHAT-23量表对其进行ASDs筛查;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 【目的】研究CHAT-23作为孤独症筛查量表在中国内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探索一套适合于初级儿童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筛查流程。【方法】选取卢湾区18-24月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运用CHAT-23量表对其进行ASDs筛查;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病例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计算CHAT-23家长填写问卷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部分儿童家长重新填写问卷,计算问卷的重测信度。【结果】卢湾区共筛查了484人,发现2名疑似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该问卷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1和0.884。问卷加Section B当面访谈的阳性预测值为50%;该问卷的重测信度(kappa值)为0.50。【结论】CHAT-23孤独症筛查量表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是一种适用于初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孤独症筛查量表,适合在中国内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筛查量表 chat-23 幼儿
原文传递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宏彦 梁颖 +1 位作者 冷俊宏 王晶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对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且对CHAT-23量表筛查出的阳性儿童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2个辖区,对辖区内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接受常规健康体检儿童中符合条件并知情同意... 目的对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且对CHAT-23量表筛查出的阳性儿童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2个辖区,对辖区内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接受常规健康体检儿童中符合条件并知情同意的2358名儿童进行CHAT-23量表筛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romax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其中基本信息填写完整的1238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CHAT-23问卷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儿童的反应、与家长/陌生人的互动、指向动作、互动游戏,共解释了50.87%的变异。CHAT-23问卷筛查出阳性儿童121人,筛查阳性率5.13%(121/2358)。1238名儿童χ~2检验显示筛查阳性组与筛查正常组在儿童性别(χ^2=4.77,P=0.03)、母孕期先兆流产史(χ^2=4.02,P=0.05)、母孕期服药史(χ^2=6.1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男童(OR=1.92,95%CI=1.08~3.42)、母孕期服药史(OR=2.66,95%CI=1.01~6.70)是筛查阳性组儿童的危险因素。结论CHAT-23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作为初级医疗保健机构有利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 孤独症 婴幼儿
原文传递
Chat-23量表在社区早期筛查儿童孤独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雯 朱国伟 +3 位作者 周兆娥 陈洪波 徐秀 陆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5308-5311,共4页
目的:在社区早期发现孤独症可疑儿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徐汇区13个社区及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对18和24月龄儿童2089例使用香港汉化版Chat-23量表进行孤独症筛查。结果:初筛阳性率为3.54%,其... 目的:在社区早期发现孤独症可疑儿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徐汇区13个社区及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对18和24月龄儿童2089例使用香港汉化版Chat-23量表进行孤独症筛查。结果:初筛阳性率为3.54%,其中男童4.19%,女童2.83%;18和24月龄阳性率分别为4.42%和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阳性率为0.29%,其中男童0.36%,女童0.20%;复筛阳性检出率为16.67%,其中男童21.05%,女童11.76%。复筛率为48.65%。结论:应用Chat-23量表在社区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是方便、有效的,但还需广泛宣传,提高家长的依从性,加强社区催访,提高Chat-23量表初筛阳性儿童的复筛率,早期发现孤独症可疑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早期筛查 社区 chat-23量表
原文传递
Chat-23量表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兆娥 朱国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4期883-886,共4页
目的分析运用Chat-23量表在徐汇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的效果,为Chat-23量表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推广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覆盖筛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徐汇区13家社区及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 目的分析运用Chat-23量表在徐汇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的效果,为Chat-23量表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推广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覆盖筛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徐汇区13家社区及徐汇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18~24个月龄儿童17 099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香港汉化版Chat-23量表进行孤独症筛查。结果 2014-2016年初筛阳性率(1.49%、1.85%、2.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初筛阳性复筛率(45.83%、62.07%、62.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s患病率为15.21/万,其中男童为26.71/万,女童为2.46/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hat-23量表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早期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效果较为显著,作为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早期筛查孤独症的工具切实可行。但仍需提高保健机构筛查人员的业务能力,以提高初筛阳性率、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早期筛查 初级卫生保健 chat-23量表 筛查效果
原文传递
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和婴幼儿孤独症量表-23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中的临床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邱婷 卫雅蓉 +2 位作者 肖婷 王丽珍 柯晓燕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和婴幼儿孤独症量表-23(CHAT-23)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M-CHAT和CHAT-23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54例18~30月龄的患儿(AS... 目的:比较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和婴幼儿孤独症量表-23(CHAT-23)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M-CHAT和CHAT-23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54例18~30月龄的患儿(ASD组)及54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①ASD组:M-CHAT筛查阳性53例,阴性1例;CHAT-23筛查阳性50例,阴性4例;②对照组:M-CHAT筛查阳性3例,阴性51例;CHAT-23筛查阳性2例,阴性52例。ASD组M-CHAT与CHAT-23筛查灵敏度分别为98.1%及92.6%,特异度分别为94.4%及96.3%,两量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HAT与CHAT-23筛查阳性率在18~24个月和25~30个月两个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CHAT和CHAT-23进行ASD早期筛查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适合用于18~30个月龄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23(chat-23)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社区筛查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娟秀 马居飞 +2 位作者 陈灼萍 徐淑贞 陈怡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并适用于该地区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社区筛查模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免错过最佳有效干预期。方法 2016年6—10月在福州市台江区某社区儿保门诊对18~24月龄儿童使用Chat-23量表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共... 目的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并适用于该地区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社区筛查模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免错过最佳有效干预期。方法 2016年6—10月在福州市台江区某社区儿保门诊对18~24月龄儿童使用Chat-23量表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共有316名儿童参与该次筛查工作。结果初筛阳性率为12.0%,其中男童13.4%,女童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阳性率为2.2%,其中男童1.7%,女童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阳性检出率为25.0%,其中男童12.5%,女童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率为73.7%,其中男童70.0%,女童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有的三级妇幼保健工作系统中,使用Chat-23量表进行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并将此作为儿童保健工作常规项目来开展是可行、有效的;但同时必须加大孤独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相关专业水平及公众的认识程度,从而推动全市乃至于全国范围内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社区筛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 早期筛查 社区 儿童 chat-23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