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择悖论
1
作者 冯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在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特殊关系的过程中,曾试图在中国推行民主改革。随着冷战的发生以及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美国在“为什么我们丢失了中国”的反思中调整了政策。在美国干涉下,占据了中国台湾岛的国民党站在西方阵营...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在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特殊关系的过程中,曾试图在中国推行民主改革。随着冷战的发生以及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美国在“为什么我们丢失了中国”的反思中调整了政策。在美国干涉下,占据了中国台湾岛的国民党站在西方阵营最前线,蒋介石成为美国在亚洲“反共”的一面大旗。美国不再试图在中国台湾推行民主,并从“弃蒋”转为“容蒋”“驭蒋”,支持蒋介石抛弃美式民主的路线。蒋经国曾与苏联关系密切,且掌握着情治系统和政工系统,美方人士对其心存疑虑,但最终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认定蒋经国是接任领导人的最佳人选。美国在冷战思维下选择将中国台湾打造成符合美国需要的安全堡垒;在维护自身利益目标下支持中国台湾以独裁政治维持现状。蒋氏“家天下”成为所谓“自由世界”的独特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台湾地区 蒋介石 蒋经国
下载PDF
试述中山舰事件前鲍罗廷与蒋介石的关系
2
作者 周利生 周强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在苏俄急于策动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鲍罗廷被俄共(布)派往中国,出任国民党政治顾问。蒋介石虽然对苏俄并无好感,但在现实面前,他以“左”派面貌示人,由此取得鲍罗廷的信任。鲍罗廷欣赏蒋介石,在黄埔建军、应对“商团事件”、处置“廖案... 在苏俄急于策动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鲍罗廷被俄共(布)派往中国,出任国民党政治顾问。蒋介石虽然对苏俄并无好感,但在现实面前,他以“左”派面貌示人,由此取得鲍罗廷的信任。鲍罗廷欣赏蒋介石,在黄埔建军、应对“商团事件”、处置“廖案”风波等多个重大政治事件中对其给予支持,蒋介石由此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急剧上升。然而,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蒋介石关系恶化,鲍罗廷成为南京政府第一号通缉犯,这显然是鲍罗廷初到中国时始料未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廷 蒋介石 关系 “商团事件” 中山舰事件
下载PDF
蒋介石、胡宗南与山城堡战役研究
3
作者 王保存 郭懿麟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63-79,共17页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国民党“围剿”红军态势不断演进,红军面临形势极其危险。在此背景下,胡宗南所部第七十八师孤军深入,被中共和红军设伏于山城堡等地。山城堡战役是国民党“围剿”红军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国民党各路...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国民党“围剿”红军态势不断演进,红军面临形势极其危险。在此背景下,胡宗南所部第七十八师孤军深入,被中共和红军设伏于山城堡等地。山城堡战役是国民党“围剿”红军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国民党各路军队未能协同配合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战后国共对抗不断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山城堡战役评价过高是不适当的。山城堡战役后,蒋介石、胡宗南对山城堡战役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调整了战略部署。因西安事变爆发,国共才结束了对抗,实现了国内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城堡战役 蒋介石 胡宗南 红军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中共与北伐战争期间的蒋唐之争
4
作者 杨阳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2-68,共17页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势力急遽崛起,蒋介石的军事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共产国际与联共(布)中央希望维持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首领地位,中共中央虽赞成“扶蒋”政策,但反对“抑唐”,有意在北伐军内部寻求蒋唐“均势...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势力急遽崛起,蒋介石的军事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共产国际与联共(布)中央希望维持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首领地位,中共中央虽赞成“扶蒋”政策,但反对“抑唐”,有意在北伐军内部寻求蒋唐“均势”。江西作战结束后,蒋介石日益右倾,唐生智的战略地位降低,苏联顾问仍只将唐生智作为迫使蒋介石左转的外部压力使用。由于中共中央对唐生智的好感加深,要求苏联顾问改变对唐生智的消极态度,破除军事上“以蒋为中心”的局面。随着蒋唐交恶与赣汉冲突加剧,鲍罗廷作出抬唐代蒋的新决策,引发其他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顾问反对。共产国际、中共对蒋唐之争的策略因应与分歧,折射出南方革命阵营内部新旧各势力关系变更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战争 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 蒋介石 唐生智
下载PDF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对国民党“反攻大陆”议题的因应
5
作者 冯琳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国民党退台后,具体意义上的“反攻”军事行动精神化,成为更具政治内涵和心理激励作用的口号。美国在政府层面对国民党的“反攻”议题是审慎的,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提高了对台湾地区防务的重视程度,且军政要员时而抛出主张助蒋“反攻”的... 国民党退台后,具体意义上的“反攻”军事行动精神化,成为更具政治内涵和心理激励作用的口号。美国在政府层面对国民党的“反攻”议题是审慎的,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提高了对台湾地区防务的重视程度,且军政要员时而抛出主张助蒋“反攻”的言论。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行动打击了美军的气焰。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选举政治催化下,部分美国政客主张协助国民党“打回大陆”,较大程度上这是右翼势力情绪宣泄的体现。理性分析之下,美国政府认为助蒋“反攻”几乎没有胜算,且可能引发大战。在英国等盟友推动下,美国准备谋求朝鲜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麦克阿瑟被免职成为美国狂热反共情绪回落的一个转折点。美方意识到,“反攻大陆”是蒋介石维持台湾地区军民士气的工具化口号,不能强行使其放弃梦想。但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通过控制军援水平和方式以保持这个差距,是美国找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反攻” 美国 朝鲜战争
下载PDF
危机与转机:山城堡战役再研究
6
作者 梁琚牵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80-97,共18页
1936年10月,国民党军“迅猛”追击制约着红军宁夏战役计划的实施。为消解军事压力、实现红军休整及改变国共谈判中的被动局面,在“击破南敌”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共中央决定在红军占据优势的山城堡地区打击胡宗南部。红军山城堡之战虽... 1936年10月,国民党军“迅猛”追击制约着红军宁夏战役计划的实施。为消解军事压力、实现红军休整及改变国共谈判中的被动局面,在“击破南敌”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共中央决定在红军占据优势的山城堡地区打击胡宗南部。红军山城堡之战虽未歼灭国民党第二三二旅全部及第二三四旅的2个团,但击退国民党第七十八师且暂时迟滞了胡宗南部“迅猛”的追击态势。第七十八师失败出乎蒋介石意料,打乱其“聚歼”红军之企图,促使其重新审视西北“剿匪”局势,部署“剿共”的同时计划动用烧夷弹来打击红军。面对胡宗南部主力西撤,基于战场形势、红军休整及东北军统战工作的综合研判,中共作出乘胜追击、休整备战等因应,伴随国民党军进攻倾向的明晰,中共亦做好应战,双方战事一触即发。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提供了前提。而西安事变的爆发,在解除红军面临国民党军“剿共”压力的同时,助力于中共北上抗日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山城堡战役的“开局”意义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城堡战役 蒋介石 毛泽东 军事部署
下载PDF
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7
作者 王春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事,而是有意无意地拖延,其根本目的是希望留在国内推动抗日。在受到压力后,则提出名义、经费、生病等问题。但这些办法只能敷衍蒋介石一时,最后仍然不得不辞职、出洋。事变善后时期,去除杨虎城在国民政府内有相当共识,这既满足了蒋介石的报复心理,也符合国民政府维护纲纪以及彻底控制陕甘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杨虎城更多的只能是遵从,延宕只能更增加蒋的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善后 国民政府 蒋介石 杨虎城 博弈
下载PDF
“三九事变”后法国与中美针对收容与利用在华法越军队问题的交涉
8
作者 马吟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1945年3月9日,日军在法属印度支那发动“三九事变”,推翻了法国在当地的殖民统治。事变发生后,5000余名法越军人因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至中国广西、云南地区。4月至8月,法国代表与中国战区中美领导人展开交涉,以期在华法越军队可得到盟国... 1945年3月9日,日军在法属印度支那发动“三九事变”,推翻了法国在当地的殖民统治。事变发生后,5000余名法越军人因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至中国广西、云南地区。4月至8月,法国代表与中国战区中美领导人展开交涉,以期在华法越军队可得到盟国的收容与援助,日后与盟国并肩作战,从而为法国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主权提供依据。然而,由于法国制定的重返印支战略较为理想化,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其与中美谈判策略失当。此外,因为法国自身实力较弱,加之与中美两国在战后印度支那问题上存在根本矛盾,因此,这场三方交涉充满波折。随着日本败降与冷战序幕的拉开,在法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下,中法两国经过不断交涉达成协议,1946年2月在华法越军队得以重返印度支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九事变” 蒋介石 戴高乐 阿尔伯特·魏德迈 印度支那
下载PDF
陈诚与蒋介石早期关系考(1924—1931)
9
作者 段世雄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80-92,共13页
蒋介石任用干部注重地域和派系,兼具浙江籍、保定系、黄埔系三重身份的陈诚尤其受到蒋介石的偏爱。陈诚参加国民革命之初多受惠于邓演达和严立三,与蒋介石来往不太密切。随着革命情势的变化,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开始拉近。经过历次战争考... 蒋介石任用干部注重地域和派系,兼具浙江籍、保定系、黄埔系三重身份的陈诚尤其受到蒋介石的偏爱。陈诚参加国民革命之初多受惠于邓演达和严立三,与蒋介石来往不太密切。随着革命情势的变化,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开始拉近。经过历次战争考验,陈诚能征善守、服从军令的特质逐渐为蒋介石所知,蒋介石亦有心栽培陈诚,千方百计施以笼络。蒋介石虽时常批评、训斥陈诚,却未怀疑过其忠诚;陈诚屡屡不满蒋介石的言行,但最终会服从于他。陈蒋二人之所以能够互相借重达成合作,主要源于政治利益与政治主张的一致性。勾勒陈诚和蒋介石早期的交谊,探寻陈蒋后来形成“如父如兄、亦师亦友”复杂关系的初因,对于推进陈蒋关系研究、探析国民党高层的政治生态和人际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诚 蒋介石 陈蒋关系 国民党
下载PDF
冷战前期国民党当局在东南亚地区的秘密工作——以新、马、印尼为中心
10
作者 林孝庭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45-57,共13页
国民党当局在东南亚地区的秘密工作始于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内战期间一度低迷或中断。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影响力在冷战时空背景下逐渐回到东南亚,此可谓亚太地区冷战脉络下的历史产物。然而回顾这段历史,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的整体实力... 国民党当局在东南亚地区的秘密工作始于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内战期间一度低迷或中断。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影响力在冷战时空背景下逐渐回到东南亚,此可谓亚太地区冷战脉络下的历史产物。然而回顾这段历史,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的整体实力毕竟有限,所能发挥的作用亦有其局限性,只能在美、英等西方大国所建构的“反共”围堵网络之下,推进有限度的境外秘密工作,稍一超过范围,即遭遇严重阻碍与挫折。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在东南亚的秘密活动,与蒋介石的军人性格及蒋经国所主导的情报工作密不可分。1949年后国民党退守台湾岛一隅,蒋介石缺乏广大腹地以利其“反攻大陆”。以有限的力量与资源秘密支持“反共”邻邦,或者设法在亚太地区布建“反共”网络,稍可经解想要回到祖国内地的两蒋父子胸中的抑郁苦闷,并藉以维系国民党在台统治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蒋经国 军统 国民党当局 冷战
下载PDF
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党员训练制度及其成效初探
11
作者 郝天豪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73-84,共12页
国民党败退台湾地区后,颇为重视党员训练工作,并在改造结束后将党员训练从吸纳工作中分离出来,单独办理。从1953年的《党员训练工作纲领》到1958年的《训练工作纲领》,直至1970年代,国民党的党员训练制度未有根本上的变化。作为一项日... 国民党败退台湾地区后,颇为重视党员训练工作,并在改造结束后将党员训练从吸纳工作中分离出来,单独办理。从1953年的《党员训练工作纲领》到1958年的《训练工作纲领》,直至1970年代,国民党的党员训练制度未有根本上的变化。作为一项日常党务工作,党员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实施入党人及党员基本训练,研读蒋介石讲词和国民党重要文件,举行小组专题讨论、时事座谈及研究中共发展态势,编发党员训练教材等。这对于国民党的组织发展不能说没有成绩,但囿于多方面的因素,党员训练工作流于形式,训练成效要打折扣,以致该党组织发展理念未能真正贯彻到底,组织力量依然薄弱,难以发挥工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 台湾地区 党员训练 组织发展 蒋介石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中英美关系中的缅甸防务问题
12
作者 张智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准备以两个军的兵力协助英国防卫缅甸,以保障中国西南国际交通安全、争取中国与英国形成平等合作关系并促进英国与美国更加重视亚洲战场。英国对中方派遣大规模兵力协防缅甸的计划持消极态度,更希望中方在...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准备以两个军的兵力协助英国防卫缅甸,以保障中国西南国际交通安全、争取中国与英国形成平等合作关系并促进英国与美国更加重视亚洲战场。英国对中方派遣大规模兵力协防缅甸的计划持消极态度,更希望中方在国内战场发起大范围、牵制性的袭扰活动,同意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留在缅甸助战,并允许英方使用部分存于缅甸的美国援华租借物资。国民政府在空军和物资的调配问题上同英方达成妥协,希望在推进中英军事合作的同时,获得美方对中方更多的尊重和支持。美国虽有意弥合中英分歧、提升中英美合作效能,但终究将主要的精力置于欧洲战场,未能起到国民政府期待其在亚洲战场发挥的领导作用。英国在缅甸军事局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中方派兵协防缅甸的态度转向积极,但已难以消解中英间的隔阂和缅甸防务受到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缅甸 蒋介石 中英美关系
下载PDF
Chiang Kai-shek and the 1947 Reorga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13
作者 Chaoguang Wa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61-281,共21页
When the Guomindang (GMD) took charge in 1927, it implemented the "political tutelage" system. Participation of other parties in politics was disallowed. But 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1937-45), under the comb... When the Guomindang (GMD) took charge in 1927, it implemented the "political tutelage" system. Participation of other parties in politics was disallowed. But 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1937-45),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 the GMD needed to adopt a constitution, reorganize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The April 1947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 w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transformation from a "political tutelage" system to a constitutional system. Though this reorganization introduced many non-GMD members into the government, it did not change the GMD's one-party dominance. Its desired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from one-party "political tutelage" into a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still remained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government government reorganization chiang kai-shek 1947
原文传递
蒋介石对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侵占南沙群岛之应对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大禹 李荔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9,共8页
国民党退台后,撤退了南沙群岛守军,大陆亦未填补军事真空。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趁台湾海峡局势紧张之际,侵占南沙。退台后的蒋介石首先谋求"外交"手段予以解决,但菲律宾反而公开宣称占领。蒋介石决定派遣海军巡弋南沙,并重新... 国民党退台后,撤退了南沙群岛守军,大陆亦未填补军事真空。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趁台湾海峡局势紧张之际,侵占南沙。退台后的蒋介石首先谋求"外交"手段予以解决,但菲律宾反而公开宣称占领。蒋介石决定派遣海军巡弋南沙,并重新驻兵太平岛,有效维护了南沙群岛的主权。然而,因受制于国共对立与美、台、菲三角关系,台湾军事实力尽管超越菲律宾,却未能彻底阻止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的侵夺。永久维护中国的南海主权之道,在于海峡两岸共同携手,精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南沙群岛 主权
下载PDF
澄清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方针研究的误区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景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70,共11页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 :九一八事变时 ,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 ,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他蒙上“不抵抗将军”骂名 ,做了蒋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澄清。 1 .蒋介石、张学良...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 :九一八事变时 ,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 ,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他蒙上“不抵抗将军”骂名 ,做了蒋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澄清。 1 .蒋介石、张学良之间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张学良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他与蒋的意见不同时 ,对蒋的命令可以不听 ,防守锦州问题即是如此。 2 .这一观点主要靠一些回忆录作依据 ,而许多回忆资料的说法存在种种漏洞。 3.事变前中国一方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 ,对此蒋张二人具有共识。事变前蒋氏指示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 ,对事变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无影响 ,但事变前“力避冲突”与事变发生后“不抵抗”方针 ,二者有明显区别。 4 .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和荣臻等人的电文均证明 ,是张学良对东北军下了不抵抗命令。 5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处置事变的方针 ,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对事变的处置是 ,诉诸国联 ,并准备抵抗。四个月后就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采取的是“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方针。 6 .张学良晚年一再说过 ,下不抵抗命令的 ,是他自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主义 蒋介石 张学良
下载PDF
试论抗战后期的新疆内向:基于《蒋介石日记》的再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建朗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95-105,共11页
在盛世才治疆的很长时期,新疆与苏联关系密切,国民政府鞭长莫及。抗战后期,蒋介石决意利用世界大战解决边疆问题,1942年春,蒋介石知晓盛世才意欲摆脱苏联控制后,即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积极布局,促使盛世才表示效忠中央。194... 在盛世才治疆的很长时期,新疆与苏联关系密切,国民政府鞭长莫及。抗战后期,蒋介石决意利用世界大战解决边疆问题,1942年春,蒋介石知晓盛世才意欲摆脱苏联控制后,即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积极布局,促使盛世才表示效忠中央。1943年后,国民政府对新疆的控制不断强化,苏联在新疆的影响日益减小。1944年8月,盛世才企图重新调整其政策。在中央压力之下,盛世才被迫辞职离新,新疆回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治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外交 中苏关系 新疆主权 盛世才 蒋介石
下载PDF
论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会军 郑率 《东疆学刊》 200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在不同时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呈现动态发展的特点。 1 92 7年至 1 938年 ,以国民党系统内的制约为主 ;1 938年至 1 94 7年训政结束后 ,以国民党系统外的制约为主 ;1 94 7年至 1 94 9年宪政时期 ,受来自各... 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在不同时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呈现动态发展的特点。 1 92 7年至 1 938年 ,以国民党系统内的制约为主 ;1 938年至 1 94 7年训政结束后 ,以国民党系统外的制约为主 ;1 94 7年至 1 94 9年宪政时期 ,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个人独裁 制约因素
下载PDF
抗战全面爆发前蒋介石的经济备战政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钦涵 皇甫秋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7,共8页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经济备战"主张,希望借助经济建设掩护国防事业发展,同时避免与日本侵略者发生直接冲突。在抗战全面爆发前,这一策略成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重要组成。通过先后建立国...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经济备战"主张,希望借助经济建设掩护国防事业发展,同时避免与日本侵略者发生直接冲突。在抗战全面爆发前,这一策略成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重要组成。通过先后建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蒋介石初步实践了他在经济建设领域的一系列理念,并加强了国民政府对经济资源的统制,最终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经济备战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经济备战 抗日战争 资源委员会
下载PDF
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共8页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难发现蒋自命不凡,而又慷慨悲歌,他的疑忌之心太甚,从而使自己与对手的裂隙不仅难以愈合,而且迅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党左派 蒋介石日记
下载PDF
鲍罗廷与国民政府迁移中的政治角力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成贵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60,共7页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国民政府迁移问题及其解决,是国民革命由盛及衰的重要转折。鲍罗廷为代表,以国民党左派、国民党中的反蒋派和共产党人为一方,与蒋介石为另一方展开角力。从搁置迁都之议,到党政中枢迁移武汉,在不同的阶段中,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国民政府迁移问题及其解决,是国民革命由盛及衰的重要转折。鲍罗廷为代表,以国民党左派、国民党中的反蒋派和共产党人为一方,与蒋介石为另一方展开角力。从搁置迁都之议,到党政中枢迁移武汉,在不同的阶段中,鲍罗廷整合各路资源,提出关键性的建议,为迁都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迁都之争的胜利不能巩固,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并与鲍罗廷的战略、策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廷 蒋介石 迁都之争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