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15个鸡种的DNA编码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玉时 唐修君 +4 位作者 屠云洁 陆俊贤 薛茂云 施祖灏 张小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明地方鸡种与引进鸡种遗传多态性特点,探讨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鸡种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13个中国地方鸡种和2个国外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目的】探明地方鸡种与引进鸡种遗传多态性特点,探讨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鸡种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13个中国地方鸡种和2个国外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结果】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有38个突变位点,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平均为0.963,核苷酸多样度平均为0.00518,其中引进鸡种明显低于地方鸡种(除藏鸡外);15个鸡种品种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56%—0.917%,种内遗传距离为0—0.346%,15个鸡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引进鸡种与地方鸡种分歧较远。【结论】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进行不同鸡品种鉴定,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鸡群体 CO基因 DNA条形码 品种鉴定
下载PDF
瓦氏雅罗鱼群体基于CO Ⅰ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窦新杰 常玉梅 +5 位作者 唐然 孙效文 陶然 王楠 梁利群 张丽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29-34,共6页
利用mt DNA COⅠ基因片段(有效长度635 bp)对来自达里湖(DL)、岗更湖(GG)、呼伦湖(HL)、黑龙江(HLJ)、松花江(SHJ)和乌苏里江(WSL)6个地理群体共72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从碱基组成来看,6个地理群体在COⅠ区段上的A+T... 利用mt DNA COⅠ基因片段(有效长度635 bp)对来自达里湖(DL)、岗更湖(GG)、呼伦湖(HL)、黑龙江(HLJ)、松花江(SHJ)和乌苏里江(WSL)6个地理群体共72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从碱基组成来看,6个地理群体在COⅠ区段上的A+T含量(52.37%)明显高于G+C含量(47.67%),符合脊椎动物的碱基组成特点;从各项遗传参数来看,达里湖流域2个群体(DL和GG)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黑龙江流域4个群体(HL、HLJ、SHJ、WSL);6个群体共检测到20个单倍型,并共享1个单倍型,达里湖流域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黑龙江流域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虽然达里湖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各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P<0.05),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AMOVA检验不支持这种遗传差异;另外,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进一步证实,6个地理群体亲缘关系近,有共同的起源,尚未达到分化为不同的种或亚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四个舌鳎育种群体表型性状及线粒体CO Ⅰ和Cyt b基因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永胜 齐文山 +2 位作者 田敬云 廖小林 陈松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9-941,共13页
对半滑舌鳎、黑鳃舌鳎和短吻三线舌鳎2个自然群体(Ca1和Ca2)的21个可量性状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法,对21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短吻三线舌鳎2个群体之间无显... 对半滑舌鳎、黑鳃舌鳎和短吻三线舌鳎2个自然群体(Ca1和Ca2)的21个可量性状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法,对21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短吻三线舌鳎2个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性状达71.43%,半滑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状达71.43%,黑鳃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状达66.67%~71.43%,半滑舌鳎与黑鳃舌鳎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状达57.14%。对4个舌鳎群体线粒体(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进行克隆,在Gen Bank上未发现与黑鳃舌鳎同缘的COⅠ和Cyt b序列,说明黑鳃舌鳎COⅠ和Cyt b基因是首次被克隆,登录号分别为JQ937270 and JQ937271。3种舌鳎的COⅠ和Cyt b基因碱基含量分析显示,G含量最低,T含量均为最高,并且AT含量要高于GC。利用COⅠ和Cyt b序列分别检测舌鳎4个群体种内、种外遗传距离,并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半滑舌鳎与黑鳃舌鳎遗传距离分别为0.047~0.050和0.045,半滑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分别为0.129~0.132和0.161~0.166,黑鳃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分别为0.123~0.126和0.162~0.172,短吻三线舌鳎种内外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2~0.004,半滑舌鳎与黑鳃舌鳎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短吻三线舌鳎的亲缘关系较远,短吻三线舌鳎种内分化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研究表明,COⅠ和Cyt b基因完全可作为3种舌鳎种质鉴定的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黑鳃舌鳎 短吻三线舌鳎 可量性状 CO CYT b
下载PDF
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桂芬 王玉生 +5 位作者 郭建洋 冼晓青 万方浩 张金良 王福莲 张亚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134,共8页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萤叶甲 SS-CO标记 种特异性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下载PDF
芒果壮铗普瘿蚊同物异名形态结构及线粒体CO Ⅰ基因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鸿娇 王宏毅 +2 位作者 廖富荣 罗宇杰 高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9-1564,共6页
芒果壮铗普瘿蚊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成灾的主要害虫,2003年被命名为新种Procontarinia robusta Li,Bu&Zhang,2003。通过对其幼虫、蛹、成虫形态的电镜扫描观察以及虫瘿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 芒果壮铗普瘿蚊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成灾的主要害虫,2003年被命名为新种Procontarinia robusta Li,Bu&Zhang,2003。通过对其幼虫、蛹、成虫形态的电镜扫描观察以及虫瘿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488 bp),确定了P.robusta与早先报道的P.matteiana Kieffer&Cecconi,1907为同一物种,两者是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ontarinia-robusta Procontarinia matteiana 同物异名 电镜扫描 线粒体CO基因
下载PDF
摇蚊基因组DNA提取及CO Ⅰ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校新蕾 李修伟 +3 位作者 梁亚萍 孙青彬 祁之秋 谷祖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3-149,共7页
以羽摇蚊和溪流摇蚊4龄幼虫为材料,分别采用CTAB法、KAc法和SDS-蛋白酶K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电泳、紫外光谱分析和COⅠ-PCR扩增等检测手段比较分析DNA质量。结果表明,SDS-蛋白酶K法提取的DNA质量优于CTAB法和KAc法,适用于PCR扩增。对... 以羽摇蚊和溪流摇蚊4龄幼虫为材料,分别采用CTAB法、KAc法和SDS-蛋白酶K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电泳、紫外光谱分析和COⅠ-PCR扩增等检测手段比较分析DNA质量。结果表明,SDS-蛋白酶K法提取的DNA质量优于CTAB法和KAc法,适用于PCR扩增。对2种摇蚊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Ⅰ基因)进行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为KF833366,KF833367和KF833368)和分析。结果显示,凭证标本号为xjq1和xjq2的羽摇蚊和凭证标本号为mnh1的溪流摇蚊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654bp、669bp和528bp,GC含量分别为37.3%,37.1%和34.5%。与已报道的摇蚊COⅠ基因序列在片段长度,组成和GC含量上具有一致性。采用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清晰地将双翅目长角亚目下摇蚊科、蚊科和瘿蚊科各科昆虫有效分开,这与传统的分类结果高度一致,显示线粒体DNACOⅠ基因可以用于摇蚊昆虫种类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摇蚊 溪流摇蚊 基因组DNA提取 CO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分子标记的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林丽 孟泽洪 +4 位作者 李帅 赵兴丽 周罗娜 贺圣凌 周玉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4-1692,共9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0、DnaSP 5.10、Arlequin 3.5.2.2和Network 2.0等软件对种群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基于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分析时,分别检测到11种和9种单倍型,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较高,分别为0.609和0.633;总体遗传固定指数(FST)分别为0.11902和0.09052,基因流(Nm)分别为2.00和2.51,表明贵州省茶棍蓟马各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水平较高,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的单倍型网状树分析均无明显分支;种群间的分子变异(AMOVA)分析结果表明,茶棍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总群体的中性检验Fu’s Fs不显著(P>0.05),且错配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说明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或处于临界状态。【结论】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虽然尚未形成明显的种群扩张,但可能已处于临界状态,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力争将茶棍蓟马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以保证贵州省茶产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棍蓟马 mtDNA CO基因 mtDNA COⅡ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CO Ⅰ基因不同片段在苹果小卷叶蛾遗传分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丽 孙丽娟 +1 位作者 张成标 顾耘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作者于2009年在青岛农业大学昆虫实验室内,利用引物C1-J-1718和2195扩增线粒体DNA的COⅠ基因并对所得到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研究了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胶东、北京、陕西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并比较... 作者于2009年在青岛农业大学昆虫实验室内,利用引物C1-J-1718和2195扩增线粒体DNA的COⅠ基因并对所得到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研究了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胶东、北京、陕西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并比较了上述两个片段在种群水平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C1-J-1718扩增序列更适合苹果小卷叶蛾的系统发育研究。胶东种群与北京种群的遗传距离为0.059,与陕西种群为0.049,北京种群与陕西种群为0.047,不同的地理种群遗传分化明显;胶东种群内青岛、威海、烟台地理种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还表明:北京种群与A.orana的遗传距离为0;陕西种群的与A.orana like的遗传距离仅为0.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小卷叶蛾 CO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基于CO Ⅰ、CO Ⅱ和Cyt b基因探讨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的种间关系
9
作者 李婧 陈敏 +2 位作者 李建光 宗世祥 赵汉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t)和榆木蠹蛾(H.vicarious)为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的近缘种,二者形态相似,难于进行区分。本文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Cyt b基因片段,对我国不同种群的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t)和榆木蠹蛾(H.vicarious)为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的近缘种,二者形态相似,难于进行区分。本文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Cyt b基因片段,对我国不同种群的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COⅠ、COⅡ和Cyt b 3个片段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009,0.001和0.062,仅相当于二者种内遗传差异均值范畴,远远低于同属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值,表明两种昆虫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相似性。两种木蠹蛾在3个基因位点共检测到6个共享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四分之一,且共享单倍型分布不受地理距离限制,显示两个种的种群之间尚未完全分化。系统发育树分析中,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3个基因序列均未构成独立分支,而是形成了混合集群。介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之间极高的遗传相似性,对二者之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木蠹蛾 沙棘木蠹蛾 CO 、COⅡ Cyt b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山东省3个克氏原螯虾地理群体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玲 李宁 +2 位作者 朱树人 付佩胜 张龙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41-44,共4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山东境内的3个克氏原鳌虾地理群体(济南小清河、东平湖和微山湖)COⅠ基因片段,得到长度约为874bp的片段,分析比较了3群体87尾克氏原螯虾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87条序列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存在6种单... 利用PCR技术扩增山东境内的3个克氏原鳌虾地理群体(济南小清河、东平湖和微山湖)COⅠ基因片段,得到长度约为874bp的片段,分析比较了3群体87尾克氏原螯虾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87条序列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存在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17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6,单倍型多样性(H)以东平湖群体最高(0.243),微山湖群体其次(0.204),小清河群体最低(0.000);3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H)均较低(<0.001)。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表明,3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23 85(P>0.0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2.38%,而97.62%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与遗传距离均较低。表明山东克氏原鳌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具有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鳌虾 CO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昆明缘腹细蜂科昆虫形态描述与 CO Ⅰ 基因序列分析
11
作者 李苏胜 孟锦昕 +3 位作者 何于雯 杨振兴 李楠 王静林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7-9,共3页
2022年4月,在昆明市金殿青龙山采集到一只小型膜翅目昆虫,体长约2 mm,虫体为黑色,触角12节,柄节和梗节之间呈膝状弯曲,第3-7节念珠状,第8-11节较大、圆隆,第12节呈圆锥形;胸有翅2对,翅大部分无色透明,前翅有痣脉;胸部与腹部连接处收缩... 2022年4月,在昆明市金殿青龙山采集到一只小型膜翅目昆虫,体长约2 mm,虫体为黑色,触角12节,柄节和梗节之间呈膝状弯曲,第3-7节念珠状,第8-11节较大、圆隆,第12节呈圆锥形;胸有翅2对,翅大部分无色透明,前翅有痣脉;胸部与腹部连接处收缩为细腰状,产卵器从尾部末端伸出。采用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测序,用MEGA 6.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昆虫与缘腹细蜂科的粒卵蜂属、黑卵蜂属同处一个进化分支,与广腹细蜂科分属不同进化分支,提示昆明采集的昆虫为缘腹细蜂科昆虫。本研究对采集的昆虫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为缘腹细蜂科和膜翅目昆虫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腹细蜂科 形态学 CO基因
下载PDF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ynoglossida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l CO Ⅰ
12
作者 Song Chao Yu Yanan +2 位作者 Zhang Tao Yang Gang Zhang Longzhe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5年第6期327-332,共6页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COⅠgene i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a total of 39 single individuals from nine species pertaining to two genera of Cynoglossida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were ...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COⅠgene i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a total of 39 single individuals from nine species pertaining to two genera of Cynoglossida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were barcoded by COⅠ,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Cynoglossidae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Gen Bank. Total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each scale sample using the classic phenol / chloroform extraction method. Six hundred and fifty base pairs( bp)COⅠ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using the primers 'i. e. ' F1: 5'- TCA ACC AAC CAC AAA GAC ATT GGC AC- 3',R1: 5'- TAG ACT TCT GGG TGG CCA AAG AAT CA- 3'. Every 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in a total volume of 50 μL of PCR mixture. PCR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then sequenced in both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ions using an ABI PRISMTM 3730 XL Automated Sequencer. DNA sequences were aligned with clustal W using default parameters. Base composition,variable and 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MEGA 5. 0. Neighbor- joining( NJ) and Maximum parsimony( MP)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for COⅠhaplotypes( Kimura 2 Parameter substitution model,K2P; 1 000 bootstraps pseudoreplications) using MEGA 5. 0. Using the MEGA5. 0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averaged AT content was greater than the GC content( Tab. 2). The GC content of codon position 1 averaged 53. 8%( 51. 8%-57. 3%),which of position 2 for 42. 0%,and that of position 3 ranged from 28. 1% to 37. 8% in average of 32. 4%( Tab. 4). The transitional pairs( si) was slightly more than the transversional pairs( sv),and the ratio( R = si/sv) was 1. 45( Tab. 3). Analysis of the frequency of amino acids in COⅠgene encoding protein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amino acid was leucine,and the lowest frequency of amino acid was tryptophan( Tab. 5). The average K2 P distances pairwise-species and within-species were 0. 191 and 0. 003,respectively( Tab. 6). The K2 P distance pairwise-species was 63. 7 times of that within-species. According to the MP and NJ trees for all 39 sequences,it demonstrated that Cynoglossina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was a monophyletic group( Fig. 1). However,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revealed by the COⅠsequence analyse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ferred from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In contrast to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Paraplagusis japonica of Rhinoplagusia and Cynoglossus robustus of Cynoglossoides were placed in a same clade with support of a high bootstrap value( Fig. 1). The species in the sub-genera of Areliscus clustered on an independent branch. But synonymic phenomena existed in the following two groups of species: C. abbreviatus and C. purpureomaculatus,C. lighti and C. joyner,with the pairwise-species of 0. 002 and 0. 007,respectively( Tab. 6).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at the information from COⅠsequences not only can filter out the synonym of the same species,but also be able to be used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for Cynoglossidae species,which further shows that mitochondrial COⅠis feasible as the classification bar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noglossidae CO DNA BARCODES Molecular SYSTEMATICS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13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Ⅰ基因序列的山香圆平背粉虱遗传多样性分析
14
作者 孟泽洪 王威锐 +3 位作者 罗林丽 李帅 蒲运丹 周玉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为探究茶树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的遗传多样性,掌握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分化现状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与测序,测定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香圆平背粉虱种群mtDNA COⅠ基因序列... 为探究茶树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的遗传多样性,掌握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分化现状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与测序,测定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香圆平背粉虱种群mtDNA COⅠ基因序列片段,开展基因序列特征、单倍型及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和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mtDNA COⅠ基因序列片段扩增长度均为658 bp,序列具有明显的A+T偏倚性,共定义10个单倍型。贵州茶园山香圆平背粉虱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d=0.800)和高核苷酸多样性(Pi=0.067 0)。11个地理种群的山香圆平背粉虱总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高(Fst=0.920 3),基因交流水平低(Nm=0.04)。AMOVA分析显示,山香圆平背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间(FCT=0.912 9);中性检验与错配分布分析综合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近期未发生过明显扩张现象;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及中介网络图聚类结果均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聚为3分支,分化枝可能已达物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害虫 山香圆平背粉虱 线粒体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Ⅰ基因对榕属植物上粉蚧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15
作者 傅卫民 刘志红 +2 位作者 蔡波 李惠萍 吴福中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榕属植物是我国华南地区普遍种植的园林植物,本研究旨在明确榕属植物上发生危害的粉蚧种类。【方法】测定榕属植物上发生为害的9种粉蚧的COⅠ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测... 【目的】榕属植物是我国华南地区普遍种植的园林植物,本研究旨在明确榕属植物上发生危害的粉蚧种类。【方法】测定榕属植物上发生为害的9种粉蚧的COⅠ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测出38条粉蚧的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达到99.25%~100.00%,9种粉蚧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70~0.173,其中堆蜡粉蚧与菠萝灰粉蚧遗传距离最大,而康氏粉蚧与橘小粉蚧遗传距离最小,说明康氏粉蚧与橘小粉蚧亲缘关系较近。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每种粉蚧与GenB ank数据库下载的已知序列聚在一支,系统发育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能够快速准确鉴定榕属植物上的粉蚧,也揭示了榕属植物上粉蚧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农林业监测和精准防治粉蚧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属植物 粉蚧 分子鉴定 线粒体CO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COⅠ和16S rRNA基因在鱼胶品种鉴别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金梦 毛相朝 +4 位作者 马海霞 邓建朝 胡晓 戚勃 杨贤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9-94,共6页
为建立准确的鱼胶鉴别技术,该研究从DNA条形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和核糖体16S rRNA基因(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在鱼胶品种中的鉴别适用性。选用3对通用引物对五大类... 为建立准确的鱼胶鉴别技术,该研究从DNA条形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和核糖体16S rRNA基因(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在鱼胶品种中的鉴别适用性。选用3对通用引物对五大类鱼胶产品共30个样品的COⅠ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DnaSP 6.12、Mega 11软件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和遗传差异分析,最终基于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在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方面,2种基因片段都表现出核苷酸碱基偏倚性,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率远小于COⅠ基因,16S rRNA基因遗传物质更具有稳定性。在遗传距离方面,COⅠ序列和16S rRNA序列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56%和0.37%,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20.26%和13.93%。从建树结果来看,16S rRNA基因在部分同源性较高的物种鉴别中不如COⅠ基因分类明确,但也能区分出五大类鱼胶。因此建议联合使用COⅠ和16S rRNA两种基因作为鱼胶品种鉴别的DNA条形码,鉴别准确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DNA条形码 CO基因 16S rRNA基因 物种鉴别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帚状江蓠质体UPA和线粒体COⅠ基因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17
作者 徐瑞 陈素文 +4 位作者 段亚飞 张文文 王珺 周传朋 王芸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13,共12页
为研究海南省帚状江蓠(Gracilaria edulis)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状况及红藻门物种间亲缘关系,采集海南省文昌和莺歌海潮间带的野生帚状江蓠,采用PCR扩增获得帚状江蓠质体UPA基因片段(质体23S rRNA V区域)和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 为研究海南省帚状江蓠(Gracilaria edulis)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状况及红藻门物种间亲缘关系,采集海南省文昌和莺歌海潮间带的野生帚状江蓠,采用PCR扩增获得帚状江蓠质体UPA基因片段(质体23S rRNA V区域)和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分别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UPA基因片段T、C、A、G的含量分别为26.2%、16.2%、30.3%、27.3%;COⅠ基因片段T、C、A、G的含量分别为39.2%、15.1%、27.6%、18.1%;UPA和COⅠ基因片段的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5%和66.8%。UPA基因片段长度为370bp,共检测出1种单倍型,无多态性位点;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64bp,共检测出2种单倍型,3个多态性位点,均为简约信息位点。与UPA基因相比,COⅠ基因具有更高的变异度,更适合用于帚状江蓠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基于UPA和COⅠ基因片段对帚状江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两者结果一致,结合形态学分析表明,帚状江蓠应是江蓠属内独立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帚状江蓠 UPA基因 CO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及形态特征的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种类鉴定
18
作者 何孟兰 蔡银枫 +7 位作者 吴道慧 苏帆 万琼莲 王柱华 陈相聪 吴艳芬 乔开 蔡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270,共9页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位必须先行明确。通过网捕法采集云南文山喜树上的小绿叶蝉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各龄期外部形态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合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利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平均遗传距离并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再根据前人制作的属及亚属分类检索表明确其分类地位。共检视并解剖小绿叶蝉雄虫标本100余头,提取20余头DNA进行测序,得到16条709 bp大小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结合NCBI上相关的叶蝉COⅠ序列,建立基因进化树。综合分析其外部形态、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以及COⅠ序列比对,明确了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是拟帕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paraparvipenis Zhanget Liu-CA,分类地位为小绿叶蝉属Empoasca Walsh,1862,松村叶蝉亚属Empoasca(Matsumurasca)Anufri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因 植原体媒介昆虫 分子鉴定 形态鉴定 拟帕小绿叶蝉
下载PDF
罗氏沼虾3个不同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飞 戴习林 《渔业研究》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为研究上海选育群体(SC)、浙江养殖群体(ZJ)和泰国野生群体(TL)3个罗氏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对3个不同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定。在长度为458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只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个单倍型;平均A+T含量(5... 为研究上海选育群体(SC)、浙江养殖群体(ZJ)和泰国野生群体(TL)3个罗氏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对3个不同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定。在长度为458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只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个单倍型;平均A+T含量(54.4%)高于G+C含量(45.7%)。遗传变异参数分析显示,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为TL群体(Hd=0.73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最高为ZJ群体(π=0.005)。AMOVA分析表明,来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74.5%)高于来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25.5%)。采用NJ法和UPMGA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趋势一致,都显示SC群体和ZJ群体遗传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成为一小支,然后再与TL群体聚为另一支。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泥鳅、大鳞副泥鳅选育群体杂交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李福贵 程林慧 +5 位作者 何坤 张士林 刘铮铮 孙艺文 阮记明 吴华东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评估泥鳅、大鳞副泥鳅选育群体的遗传育种潜力,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经两代群体选育的泥鳅自繁(M)、大鳞副泥鳅自繁(P)及其正交(MP)、反交(PM)等4个子代泥鳅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 为评估泥鳅、大鳞副泥鳅选育群体的遗传育种潜力,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经两代群体选育的泥鳅自繁(M)、大鳞副泥鳅自繁(P)及其正交(MP)、反交(PM)等4个子代泥鳅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显示:(1)4种泥鳅的COⅠ基因片段碱基组成相似,均表现为A+T的含量(54.0%~56.2%)高于C+G的含量(43.8%~46.4%);(2)4种泥鳅COⅠ基因片段的682个位点中,共检测到135个多态位点(占19.79%),其中128个为简约信息位点,7个为单碱基变异位点,变异均为转换或颠换,未发现碱基的插入与缺失;(3)M、P、MP、PM各定义1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均为1.000±0.024,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02066±0.00648、0.02580±0.00231、0.02961±0.00562和0.02230±0.00194,均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态性;(4)M、P、MP、PM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0.024、0~0.027和0~0.023,种间遗传距离为0.024~0.18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MP与M亲缘关系更近,PM与P亲缘关系更近,体现出明显的偏母系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泥鳅、大鳞副泥鳅两个选育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分别经进一步群体选育后用于培育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泥鳅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