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Cr(VI) by modified chitosan from heavy-metal polluted water of Xiangjiang River,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韵琴 刘云国 +1 位作者 胡新将 郭一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3095-3103,共9页
Methacrylic acid was used together with a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to modify chitosan. In addition,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record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rep... Methacrylic acid was used together with a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to modify chitosan. In addition,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record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reparative adsorption for Cr(VI) from the polluted Xiangjiang River water. A comparative X-ra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crystallization in the imprinted polymer was significantly weakened, the area of the non-crystalline region was larger. There were more adsorption sites in the imprinted polymer,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towards Cr(VI) was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imprinted polymer towards Cr(VI)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reaches saturation after 8 h. The optimal adsorption time was 4-8 h after the adsorption starting and the optimal pH value for the solu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4.5-7.5. When the chitosan reaches saturati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chieves a state of equilibrium, and the maximum Cr(VI) extraction rate reaches 33.7%. Moreover,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imprinted polymer towards Cr(VI)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hitosan concentration. In this situation, the Cr(VI) extraction rate shows little variation, and the maximum removal rate can reach 98.3%. Furthermore, the Cr(VI) extrac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in the chatoyant and chitosan, with the best adsorption effect corresponding to 90% deacetylation. Fitting the adsorption data to the quasi first- and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s yield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013 and 0.9875,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rate constants for the two models are 0.0091 min-1 and 7.129 g/(mg.min), respectively. Hence, the adsorption using Cr(VI)-imprinted chitosan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second-order kinetics. Comparing the data to Freundlich and Langrnuir adsorption isotherms shows that the latter has a better linear fit and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5.78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chitosan IMPRINTING heavy metal pollutants cr(VI) ADSORPTION removal rate kinetic model
下载PDF
电去离子法(EDI)处理含Cr(Ⅵ)废水
2
作者 邓恩鹏 王译旋 +2 位作者 田鹏 苗雨欣 康艳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电去离子法(EDI)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时间和Cu2+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透过率逐渐增大,Cr(Ⅵ)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电压的增加... 采用电去离子法(EDI)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时间和Cu2+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透过率逐渐增大,Cr(Ⅵ)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吸附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 V时,达到最大,为22.0%;pH为1.0~9.0时,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不大;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9.5 mg/L、电压20 V、pH 6.0~7.0、电解时间60 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可达94.4%;Cu^(2+)(初始质量浓度100.3 mg/L)的存在使Cr(Ⅵ)去除率降低至80.2%,降低了14.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膜 cr(Ⅵ) 去除率 透过率 吸附率
下载PDF
PAC-PAM联合处理汽车织布废水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云峰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75-278,共4页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单独以及联合处理汽车织布废水,考察了净水剂投加量、pH值和温度三个重要因素对纺织废水中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AM联合使用去除COD_(Cr)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PAC与...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单独以及联合处理汽车织布废水,考察了净水剂投加量、pH值和温度三个重要因素对纺织废水中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AM联合使用去除COD_(Cr)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PAC与PAM联合使用时最佳的pH值为7~9,适宜的水温为20~40℃,可在较小的投加量(PAC 50.0 mg/L,PAM 3.0 mg/L)下实现较高的去除效率(80%)。上述实验研究可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混凝沉淀提供工程应用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cod_(cr) 去除率
下载PDF
糠醛渣对废水中Cr^(3+)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小燕 孙媛 +1 位作者 王东 刘万毅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研究了糠醛渣对Cr3+的吸附性能.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对糠醛渣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Cr3+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糠醛渣的粒径对糠醛渣吸附Cr3+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为介孔吸附材料并且表面含氧... 研究了糠醛渣对Cr3+的吸附性能.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对糠醛渣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Cr3+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糠醛渣的粒径对糠醛渣吸附Cr3+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为介孔吸附材料并且表面含氧官能团很丰富;当1 000μm的糠醛渣加入量为1.0g,吸附时间为25min,溶液pH=4,Cr3+的初始质量浓度ρ0=4.9mg/L时,溶液中Cr3+的去除率为84.2%,且随ρ0的增加而增大.糠醛渣良好的孔结构使其作为吸附剂,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渣 cr3+ 吸附 去除率
下载PDF
花生壳渣对水中Cr(Ⅵ)的去除行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二劳 李艳 +3 位作者 贾楠 王欣 赵三虎 范建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93,共4页
以花生壳渣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能力,考察了花生壳渣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 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花生壳渣对Cr(Ⅵ)去除率随花生壳渣用量、吸附... 以花生壳渣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能力,考察了花生壳渣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 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花生壳渣对Cr(Ⅵ)去除率随花生壳渣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 H的增加而降低。花生壳渣吸附Cr(Ⅵ)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花生壳渣对水中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渣 cr(Ⅵ) 吸附 去除率
下载PDF
流变相法制备包裹型Starch/Fe^0及去除水中Cr(Ⅵ)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樊文井 成岳 +2 位作者 焦创 曾小军 王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035-19039,共5页
以水溶性淀粉(starch)为包裹剂,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制备了包裹型纳米零价铁(Starch/Fe0)。并用XRD、SEM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投加量、pH值、初始Cr(Ⅵ)浓度及铜离子浓度对水溶液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探... 以水溶性淀粉(starch)为包裹剂,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制备了包裹型纳米零价铁(Starch/Fe0)。并用XRD、SEM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投加量、pH值、初始Cr(Ⅵ)浓度及铜离子浓度对水溶液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包裹型Starch/Fe0去除Cr(Ⅵ)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包裹型Starch/Fe0投加量为0.6 g/L,pH值为5,初始Cr(Ⅵ)浓度为10 mg/L时,Cr(Ⅵ)的去除率可达100%。当反应体系中Cu2+和Cr(Ⅵ)共存时,Cu2+在反应中对Cr(Ⅵ)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包裹型Starch/Fe0对Cr(Ⅵ)的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相法 包裹型 starch/Fe0 cr(Ⅵ) 去除率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腐植酸吸附土壤Cr(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8-1455,共8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腐植酸去除土壤中Cr(Ⅵ)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土壤Cr(Ⅵ)潜在去除率与HA浓度(x1)、pH(x2)、反应接触时间(x3)和反应温度(x4)四个因素间的正交回归模型:Y=60.27012-2.22158X1+2.92002X3-4...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腐植酸去除土壤中Cr(Ⅵ)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土壤Cr(Ⅵ)潜在去除率与HA浓度(x1)、pH(x2)、反应接触时间(x3)和反应温度(x4)四个因素间的正交回归模型:Y=60.27012-2.22158X1+2.92002X3-4.29138X21-2.53068X22-2.00566X24-2.35375X1X2+3.68250X1X3-1.99875X1X4-1.99875X2X3+3.68250X2X4-2.35375X3X4。从模型推知,当HA浓度为1.86 g/L、pH值5.5、振荡时间为8.6h和反应温度25.2℃时,土壤中Cr(Ⅵ)潜在去除率最大,达80.0%。验证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cr(Ⅵ) 吸附 潜在去除率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6
8
作者 曾小君 汪学英 +1 位作者 徐肖邢 徐刚 《四川环境》 2004年第4期12-14,23,共4页
以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硫酸铝为催化剂,并引入添加剂合成了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脱色絮凝剂。探讨了阳离子淀粉用量、甲醛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添加剂对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树脂混凝脱色性能... 以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硫酸铝为催化剂,并引入添加剂合成了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脱色絮凝剂。探讨了阳离子淀粉用量、甲醛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添加剂对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树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并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试验。实验结果发现,当双氰胺23 5g、阳离子淀粉5 6g、甲醛57 8g、硫酸铝4 8g、添加剂12 5g、反应温度(70±1)℃、反应时间为1 5小时。试验表明产品的混凝脱色性能良好,CODCr去除率≥91%,脱色率≥99%。并对制得的产品进行了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树脂 染料 印染废水处理 codcr除率 脱色率
下载PDF
微电解-生化工艺在硝基苯废水处理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蔡天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29,共2页
采用微电解与生化工艺结合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微电解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使废水的BOD5 CODCr由 0 11提高至 0 2 6 ;利用H O工艺进行后续处理 ,在H柱水力停留时间为 2 0h ,O柱水力停留时间为 10h的条件下 ,废水的总CODCr去除率为 86... 采用微电解与生化工艺结合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微电解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使废水的BOD5 CODCr由 0 11提高至 0 2 6 ;利用H O工艺进行后续处理 ,在H柱水力停留时间为 2 0h ,O柱水力停留时间为 10h的条件下 ,废水的总CODCr去除率为 86 % ,硝基苯的去除率为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H/O工艺 硝基苯 codcr 去除率 废水处理 性化工艺 制药废水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铁盐共沉淀泡沫浮选法去除废水中Cr(VI)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九思 吕江平 +1 位作者 刘剑 孔爱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95-697,共3页
采用铁盐共沉淀泡沫浮选法去除废水中Cr(VI),用FeSO4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状态,考察了还原剂用量、捕捉剂品种及pH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浓度为10 mg/L的含Cr(VI)模拟废水,使用FeSO4作还原剂,LAS作捕捉剂,铁铬摩尔比为7∶1,pH=... 采用铁盐共沉淀泡沫浮选法去除废水中Cr(VI),用FeSO4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状态,考察了还原剂用量、捕捉剂品种及pH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浓度为10 mg/L的含Cr(VI)模拟废水,使用FeSO4作还原剂,LAS作捕捉剂,铁铬摩尔比为7∶1,pH=10,鼓泡10 min的条件下,Cr(VI)去除率可达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离子 铁盐共沉淀 泡沫浮选 去除率
下载PDF
天然含铅黄铁矿试样处理含Cr(Ⅵ)废水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良玺 周川野 +4 位作者 鲁安怀 姬翔 丁竑瑞 王长秋 李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3-680,共8页
天然黄铁矿对Cr(Ⅵ)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本研究选取湖北十堰某天然含铅黄铁矿试样处理含Cr(Ⅵ)的废水,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结构与成分分析,考察了去除Cr(Ⅵ)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含铅黄铁矿样品对Cr(Ⅵ)... 天然黄铁矿对Cr(Ⅵ)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本研究选取湖北十堰某天然含铅黄铁矿试样处理含Cr(Ⅵ)的废水,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结构与成分分析,考察了去除Cr(Ⅵ)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含铅黄铁矿样品对Cr(Ⅵ)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其对浓度为50 mg/L的含Cr(Ⅵ)废水去除率达95%~99%。并系统研究了黄铁矿颗粒粒度、反应时长、pH值对处理含Cr(Ⅵ)废水性能的影响,发现Cr(Ⅵ)主要吸附在黄铁矿颗粒表面形成絮状物质,对反应后产物的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形成的絮状沉淀物为含铬、铅元素的针状铬铅矿,这对生成次生矿物沉淀从而除铬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铅黄铁矿 cr(Ⅵ) 铬污染 去除率 铬铅矿
下载PDF
混凝-O_(3)/H_(2)O_(2)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工业塑料生产废水的研究
12
作者 冯雷雷 《塑料助剂》 CAS 2023年第4期12-15,23,共5页
针对塑料生产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等特点,采用混凝-O_(3)/H_(2)O_(2)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工业塑料废水混凝沉淀分离后,在温度25℃、pH 7、双氧水0.6 mL/L、臭氧(O_(3))浓度17.28 mg/L条件下氧化反应30 min,出水COD_(Cr)为20.49 mg/L,满... 针对塑料生产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等特点,采用混凝-O_(3)/H_(2)O_(2)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工业塑料废水混凝沉淀分离后,在温度25℃、pH 7、双氧水0.6 mL/L、臭氧(O_(3))浓度17.28 mg/L条件下氧化反应30 min,出水COD_(Cr)为20.49 mg/L,满足工业塑料废水的排放要求,为塑料制造业生产废水降解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塑料废水 混凝 O_(3)/H_(2)O_(2)催化氧化 cod_(cr)去除率
下载PDF
泡沫浮选分离法去除废水中Cr(Ⅵ)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军 郭立新 +1 位作者 文卓琼 何照兆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41-42,共2页
采用离子泡沫浮选和吸附胶体浮选分离法处理含Cr(Ⅵ)废水。结果表明,对浓度为10 mg/L的含Cr(Ⅵ)模拟废水,分别用Fe(OH)_3作絮凝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作捕捉剂,pH为6~10,鼓气10 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分别达41.4%和50.1%。
关键词 泡沫浮选法 六价铬 工业废水 去除率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强化高岭石去除水中Cr(Ⅵ)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柳 胡佩伟 +2 位作者 高润琴 程港莉 姚瑶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9-1535,1544,共8页
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治理重金属、核素污染物的环保材料而被广泛关注,而黏土矿物作为常见的重金属吸附材料虽成本低廉、来源广泛,但去除性能又普遍有限。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nZVI/高岭石复合材料来强化高岭石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 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治理重金属、核素污染物的环保材料而被广泛关注,而黏土矿物作为常见的重金属吸附材料虽成本低廉、来源广泛,但去除性能又普遍有限。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nZVI/高岭石复合材料来强化高岭石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Cr(Ⅵ)初始浓度、nZVI/高岭石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水中Cr(Ⅵ)的去除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nZVI/高岭石中的nZVI结晶度低,粒径在50~100 nm, nZVI/高岭石在60 min时对Cr(Ⅵ)的去除率达91.7%,分别比nZVI和高岭石提高了2.7倍和18.5倍。nZVI/高岭石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7.97 kJ/mol,去除是吸附、还原和共沉淀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nZVI强化可提升高岭土在水处理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纳米零价铁 液相还原法 动力学模型 去除率
下载PDF
改性松果活性炭去除Cr^(6+)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月月 徐冰峰 +3 位作者 刘自莲 唐宇 王加旭 袁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34-240,共7页
为了提高水中Cr^(6+)的去除效率,以松果粉末(PC)为原料,利用H_(3)PO_(4)改性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改性松果活性炭(PCA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对PCAC表面理化性质变化进行表... 为了提高水中Cr^(6+)的去除效率,以松果粉末(PC)为原料,利用H_(3)PO_(4)改性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改性松果活性炭(PCA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对PCAC表面理化性质变化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其对Cr^(6+)的吸附性能,测定了溶液初始pH、PC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Cr^(6+)吸附性能的影响。根据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讨了PCAC对Cr^(6+)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H_(3)PO_(4)改性制备的PCAC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别为1669.2m^(2)/g和0.851cm^(3)/g,高于未改性的PC;对于100mg/L Cr^(6+)模拟废水,最佳吸附条件:pH=2、PCAC投加量0.5g、吸附时间3h,此时PCAC对Cr^(6+)的去除率最大且为99.97%;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分析,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PCAC对Cr^(6+)吸附行为;Langmuir等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最大吸附容量为34.4361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松果活性炭 cr^(6+) 去除率 吸附容量 磷酸改性
下载PDF
柠檬酸改性花生壳作为Cr(VI)吸附剂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汤琪 刘攀 +1 位作者 涂胜 李传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8-1091,共4页
用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处理含Cr(VI)废水,探讨柠檬酸浓度、花生壳颗粒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花生壳用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为:在100 mL的溶液中,柠檬酸浓度为10%,花生壳用量为3 g,花生壳颗粒度为80目,反应... 用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处理含Cr(VI)废水,探讨柠檬酸浓度、花生壳颗粒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花生壳用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为:在100 mL的溶液中,柠檬酸浓度为10%,花生壳用量为3 g,花生壳颗粒度为80目,反应温度为室温(25℃左右),反应时间为3 h,用1.0 g改性花生壳在pH为2的条件下,处理150 mL含Cr(VI)25 mg/L的废水,去除率为89.35%,吸附量为3.3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柠檬酸 cr(VI) 改性工艺 去除率
下载PDF
淀粉基两性絮凝剂对Cr(Ⅵ)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君 王毓 +3 位作者 任俊鹏 马小云 周进康 吴坤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0,共4页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氢氧化铁胶体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淀粉基两性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官能团、微观形貌和失重率进行测试与表征,同时考察吸附时间、絮凝剂用量和温度...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氢氧化铁胶体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淀粉基两性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官能团、微观形貌和失重率进行测试与表征,同时考察吸附时间、絮凝剂用量和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絮凝剂是表面褶皱、多孔立体结构、热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含有氨基、羟基、醛基等活性基团;增加絮凝剂加入量、延长吸附时间及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Cr(Ⅵ)的去除率,去除率最高可达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絮凝剂 cr(Ⅵ) 淀粉 去除率
下载PDF
硫酸改性核桃壳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琪 赵红静 +4 位作者 裴聪聪 冷雪 熊姚梦 覃珊 张瀚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7,共5页
在100 mL 8 mol·L^(-1)硫酸溶液中,核桃壳加入量为9 g,核桃壳颗粒度为100目,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硫酸改性核桃壳。硫酸改性核桃壳对Cr(Ⅵ)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详细探讨了硫酸改性核桃壳处理含Cr(Ⅵ)模... 在100 mL 8 mol·L^(-1)硫酸溶液中,核桃壳加入量为9 g,核桃壳颗粒度为100目,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硫酸改性核桃壳。硫酸改性核桃壳对Cr(Ⅵ)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详细探讨了硫酸改性核桃壳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废水pH值、Cr(Ⅵ)离子浓度、硫酸改性核桃壳用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等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及对比试验得出处理150 mL 200 mg·L^(-1)的含Cr(Ⅵ)模拟废水的最适宜处理工艺为:pH值为1,硫酸改性核桃壳用量为1.4 g,处理时间为2 h,处理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95.86%,Cr(Ⅵ)吸附量为20.54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改性核桃壳 cr(Ⅵ) 处理工艺 去除率
下载PDF
麸皮去除废水中Cr(VI)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增霞 宋露露 杨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68-2171,共4页
以麸皮为生物吸附剂,考察麸皮用量、废水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对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r(Ⅵ),麸皮用量200 g/L,pH=2、Cr(Ⅵ)初始浓度为5 mg/L,吸附240 min时,Cr(Ⅵ)去除率为99.... 以麸皮为生物吸附剂,考察麸皮用量、废水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对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r(Ⅵ),麸皮用量200 g/L,pH=2、Cr(Ⅵ)初始浓度为5 mg/L,吸附240 min时,Cr(Ⅵ)去除率为99.31%。麸皮对Cr(Ⅵ)离子的吸附过程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饱和吸附量为55.4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皮 吸附剂 cr(Ⅵ) 去除率
下载PDF
还原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体中Cr(VI)的改进
20
作者 胡珊瑚 陈林倩 +2 位作者 王征 黄欢 罗盛旭 《热带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353-358,370,共7页
在优化还原法和改性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水体中Cr(VI)的去除效果的基础上,探讨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的联用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及2次验证试验优化了还原法对水体中Cr(VI)的去除,得到了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 在优化还原法和改性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水体中Cr(VI)的去除效果的基础上,探讨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的联用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及2次验证试验优化了还原法对水体中Cr(VI)的去除,得到了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分别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法的优化条件,在该条件下,各还原剂对水体中Cr(VI)的去除率可达到96.59%~99.48%。以不同浓度硝酸锰分别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其效果差别较大,但都优于未改性活性炭,其中,当硝酸锰浓度为0.03 mol·L^(-1)时,所得的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Cr(VI)的去除率最高,且去除率受pH、初始Cr(VI)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pH为3时,去除率最高(94.6%),对水中初始浓度较低的Cr(VI)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吸附的初、中期,Cr(VI)的去除率增长较快。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联用优于单独应用还原法或改性活性炭吸附法,以该联用法对海甸溪水模拟Cr(VI)污染样品的处理结果表明,联用法对实际基体样品的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 水体 cr(VI) 去除率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