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SPLICING MUTATION OF COL1A1 GENE CAUSING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 IN CHINESE PEDIGREE
1
作者 吴晓林 顾鸣敏 +5 位作者 崔兵 李西华 陆振虞 王铸钢 袁文涛 宋怀东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7年第1期8-11,共4页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peculiar muta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COL1A1 and COL1A2 being analysed. Methods A genome screen was undertaken covering COL1A1 at 17q21- 22 and COLIA2 at 7q22.1. 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peculiar muta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COL1A1 and COL1A2 being analysed. Methods A genome screen was undertaken covering COL1A1 at 17q21- 22 and COLIA2 at 7q22.1. The Linkage ( Version 5. 1 ) was used for 2-point analysis. DNA sequencing was used to screen and identify the mutation. Results A linkage to the markers on chromosome 17q21-22 was observed. Se- quence analysis of COLIA1 revealed a splicing mutation (IVSS-2A 〉 G) that converted the 3' end of intron 8 from AG to GG. Conclusion This mutation ( IVS 8-2A 〉 G) is novel, and has not yet been registered in the Human Type I and Type Ⅲ Collagen Mutations Data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 gene mutation analysis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下载PDF
COL1A1突变致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和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聂泽群 贺楚峰 +6 位作者 吴宏 凌捷 付秦辉 庞博 张帅 陈永嘉 梅凌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该突变对基因编码的影响。方法对收集到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在内...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该突变对基因编码的影响。方法对收集到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在内的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外周血液样本的采集,并对22位家系成员进行外显子组测序以及Sanger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家系共五代,各代连续发病,且每一代男女均可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该家系中12例患者均自出生时巩膜即呈蓝色且身材矮小,8例患者有骨折病史,可正常愈合,3例患者考虑有Van der Hoeve综合征所致的听力下降,12例患者的COL1A1基因第17号外显子有一个碱基的缺失(c.1128delT),使第376位后的氨基酸编码改变,在第539位提前结束氨基酸编码,该家系中10例无症状者无此突变。结论该家系患者确定为由COL1A1基因c.1128delT突变导致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 der Hoeve综合征 成骨不全 col1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COL1A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曾叶旻虓 蔡成龙 陆潞 《右江医学》 2024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研究COL1A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基因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究COL1A1的免疫抑制靶点,为今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官... 目的研究COL1A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基因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究COL1A1的免疫抑制靶点,为今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官方数据库中下载脑胶质瘤的基因表达谱与临床资料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分析COL1A1与脑胶质瘤分期关系。使用R4.1.2软件及R Studio软件绘制Pheatmap、Heatmap、Ggplot2、Circos图分析COL1A1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信息、预后以及免疫抑制靶点的关系。使用GO、KEGG富集分析研究COL1A1基因功能。使用GSVA富集方法分析脑胶质瘤中特定基因集的富集分数。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OL1A1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网格数。结果WHOⅢ期患者的COL1A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WHOⅠ期和WHO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ataSetmRNAseq_325,P<0.0001;DataSetmRNAseq_693,P=0.0018)。随着COL1A1表达升高,Non-codel 1P19q、Wildtype IDH、un-methylated MGMT等胶质瘤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也更密集。Heatmap生存分析图显示,高表达COL1A1基因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GO分析与KEGG分析结果显示,COL1A1基因可能通过细胞胞外区(extracellular region)、内质网内腔(endoplasmic reticulum lumen)、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 structural constituent)、细胞胶原结合(collagen binding)、整合素结合蛋白(integrin binding)发挥其生物学功能。GSVA富集分析结果符合GO、KEGG分析结果,COL1A1基因表达与上述基因功能呈正相关。Circos图提示,与脑胶质瘤最密切的免疫检查点是信号调节蛋白(SIRP)。STRING数据库结果显示,与COL1A1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共有10个。结论COL1A1基因与脑胶质瘤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预后、疾病的恶性进展特征有关,可作为胶质瘤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col1a1基因 生存预后
下载PDF
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特征及COL1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征玥 程静 +4 位作者 卢宇 张旭 金占国 贾婧杰 袁慧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及可能的致病基因COL1A1突变检测,探讨该家系基因型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收集到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病史及血液样本采集,并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COL...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及可能的致病基因COL1A1突变检测,探讨该家系基因型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收集到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进行病史及血液样本采集,并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COL1A1基因全部外显子DNA序列分析,利用Gene Tool软件及分子生物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检测数据。结果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COL1A1基因第40号外显子有两个碱基的缺失(c.2910_2911delAG),导致COL1A1编码的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在第980位氨基酸提前终止。先证者父亲无此突变。结论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确定为由c.2910_2911delAG突变导致的Van der Hoeve综合征。与COL1A1基因突变数据库比对,该突变位点未曾报道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基因 突变分析 VAN der Hoeve综合征 成骨不全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表型和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新青 邝晓聪 +2 位作者 韦常宏 黄俊琪 叶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SMA和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表达。选取85例非DFSP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对照组,10例非DFSP作为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对照组。结果: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SMA在73例DFSP中阳性率分别是100%、91.78%、61.64%、0、0、6.85%,在对照组中不同程度表达,其中CD34的表达在鉴别诊断中有意义。COL1A1/PDGFB融合基因在DFSP的阳性率为86.96%(60/69),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在DFSP的诊断中,COL1A1/PDGFB融合基因是DFSP较为特异性、敏感性的标记,而CD34是DFSP相对理想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col1a1/PDGFB融合基因
下载PDF
成骨不全症Ⅳ型家系COL1A1基因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英霞 夏欣一 +6 位作者 史轶超 魏丽 卢洪涌 姚兵 戈一峰 李晓军 黄宇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报告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骨不全症Ⅳ型家系COL1A1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该家系所有患者及正常成员和50个健康人对照血样本的DNA。对先证者COL1A1基因的启动子、51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剪接处进行PCR并... 目的报告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骨不全症Ⅳ型家系COL1A1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该家系所有患者及正常成员和50个健康人对照血样本的DNA。对先证者COL1A1基因的启动子、51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剪接处进行PCR并对产物测序。对家系的另外4个患者和有血缘关系的健康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的第25外显子测序。结果先证者和所有患者COL1A1基因测序均显示第25外显子的7872位置碱基发生杂合突变(g.7872G>A,c.1678G>A,p.G560S),但家系中健康者和无血缘关系的5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此改变,与临床诊断一致。先证者该基因的其他位置未见突变。结论COL1A1基因G560S突变产生的表型是成骨不全症Ⅳ型。50岁以后有听力减退,这是先前相同突变没有描述过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Ⅳ型 col1a1基因 I型牙本质发育不全 进行性听力减退
下载PDF
RNAi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琼 彭振辉 +4 位作者 王万卷 耿松梅 牛新武 王梅 刘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方法利用小干扰RNA(siRNA)表达框(SEC)快速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再将有效SEC的siRNA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染HSFs,获得稳定抑制效果。结果经过筛选的有效SEC可特异性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分别至野生株的5.00%和6.48%),载体介导的有效干扰序列可稳定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抑制效果达30d(分别至阴性对照的25.21%和22.12%)。结论SEC和载体介导的RNAi均可有效并且特异性抑制COL1A1和COL3A1在HSFs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沉默 col1a1 COL3A1 胶原 siRNA表达框
下载PDF
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易感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洋洋 王洁 崔心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评价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high myopi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内容为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病例对照研究;文... 目的评价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high myopi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内容为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章中提供了基因型频率的完整数据;研究的位点符合H-W(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经全面的文献检索最终5篇文献被纳入COL1A1基因rs2075555位点的荟萃分析,3篇文献被纳入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的荟萃分析。合并统计量之后的结果显示,COL1A1基因rs207555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4种遗传模式下在病例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式下与高度近视的发生存在明显关联(P=0.02)。结论 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可能是高度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 基因多态性 高度近视 荟萃分析
下载PDF
The 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 chain gene is an alternative safe harbor locus in the porcine genome 被引量:1
9
作者 XIANG Guang-ming ZHANG Xiu-ling +9 位作者 XU Chang-jiang FAN Zi-yao XU Kui WANG Nan WANG Yue CHE Jing-jing XU Song-song MU Yu-lian LI Kui LIU Zhi-gu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02-213,共12页
Effici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in cells and transgenic animals is important for gain-of-function stud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ioreactors.Safe harbor loci in the animal genome enable consistent o... Effici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in cells and transgenic animals is important for gain-of-function stud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ioreactors.Safe harbor loci in the animal genome enable consistent over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without side effects.However,relatively few safe harbor loci are available in pigs,a fact which has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transgenic pig research.We report a strategy for efficient transgene knock-in in the endogenous 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COL1A1)gene using the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system.After the knock-in of a 2A peptide-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2A-GFP)transgene in the last codon of COL1A1 in multiple porcine cells,including porcine kidney epithelial(PK15),porcine embryonic fibroblast(PEF)and porcine intestinal epithelial(IPI-2I)cells,quantitative PCR(qPCR),Western blotting,RNA-seq and CCK8 assay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safety of COL1A1 locus.The q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FP knock-in had no effect(P=0.29,P=0.66 and P=0.20 for PK15,PEF and IPI-2I cells,respectively)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OL1A1 gene.Similar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64,P=0.48 and P=0.80 for PK15,PEF and IPI-2I cells,respectively)were found between the GFP knock-in and wild type cells by Western blotting.RNA-seq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ranscriptome of GFP knock-in PEF cell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P<2.2e–16)with that of the wild type cells,indicating that the GFP knock-in did not alter the global expression of endogenous genes.Furthermore,the CCK8 assay showed that the GFP knock-in events had no adverse effects(P_(24)h=0.31,P_(48)h=0.96,P_(72)h=0.24,P_(96)h=0.17,and P_(120)h=0.38)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PK15 cell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L1A1 locus can be used as a safe harbor for foreign genes knock-in into the pig genome and can be broadly applied to farm animal breeding and biomedical model 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 gene safe harbor KNOCK-IN CRISPR/Cas9 PIG
下载PDF
COL1A1新发突变致儿童成骨不全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静怡 樊倩影 +3 位作者 李珊 王亭亭 李丽 郑丽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1-1314,1343,共5页
目的分析一例I型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及致病性鉴定。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分析骨转换指标、骨密度、骨骼X线特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患儿骨病检测包225个相关致病基... 目的分析一例I型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及致病性鉴定。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分析骨转换指标、骨密度、骨骼X线特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患儿骨病检测包225个相关致病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区域的序列变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验证突变位点变异情况。结果骨标志物提示高转换水平,影像学提示骨量低下,四肢长骨纤细、骨皮质变薄,基因检测发现患儿COL1A1基因编码区杂合变异c.2911_2912insAG(p.G971Efs*138),经Mutation Taster预测显示为致病性突变。先证者母亲、父亲以及妹妹均未携带该突变基因。结论发现了OI患者COL1A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c.2911_2912insAG(p.G971Efs*138),丰富了中国人OI群体COL1A1基因致病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I型 col1a1基因 新突变 致病性鉴定
下载PDF
miR-129-5p调控的COL1A1作为胃癌潜在治疗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万霞 潘云燕 +2 位作者 管沛文 李雪 尤崇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6,共7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胃癌发病机制,为胃癌的防治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用GEO2R在线工具分析GSE79973中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通过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分析和KEG...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胃癌发病机制,为胃癌的防治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用GEO2R在线工具分析GSE79973中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通过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关键基因(Hub基因)筛选和功能模块分析,并在GEPIA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验证,用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调控靶基因的microRNAs,并用OncomiR分析micro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181个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出10个Hub基因。DEGs功能分析主要涉及蛋白质消化吸收、PI3K-Akt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血小板激活信号通路。GEPIA数据库验证显示COL1A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和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miR-129-5p与COL1A1 mRNA的3'UTR结合。与正常组织相比,miR-129-5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与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miR-129-5p调控的COL1A1是胃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差异表达基因 col1a1 miR-129-5p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SNP单体型分析的不同策略应用于COL1A1成骨不全症家系PGT-M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洁 朱丽华 +5 位作者 陈林君 林飞 刁振宇 徐志鹏 王珊珊 张宁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69-1574,共6页
目的探索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体型分析技术在预防成骨不全症(OI)发生和阻断OI的遗传缺陷的纵向传递的有效性。方法取三个家系的活检囊胚的滋养层细胞,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一代测序联合基于二代测序(NGS)的SN... 目的探索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体型分析技术在预防成骨不全症(OI)发生和阻断OI的遗传缺陷的纵向传递的有效性。方法取三个家系的活检囊胚的滋养层细胞,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一代测序联合基于二代测序(NGS)的SNP单体型分析技术,对三个携带COL1A1基因致病突变的OI家系进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学检测(PGT-M)。家系Ⅰ、家系Ⅱ和家系Ⅲ分别依据先证者、溯源的家族样本和新发突变患者单精子的遗传信息构建SNP单体型。依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正常的整倍体胚胎进行移植,于孕中期行羊膜腔穿刺,对胎儿基因型进行产前诊断,在新生儿出生后持续随访。结果家系Ⅰ活检4枚囊胚,一代测序检测和SNP单体型分析结果均显示有1枚囊胚基因型正常且染色体拷贝数正常,移植后,在妊娠37周活产一名体重为3500 g健康男婴。家系Ⅱ活检3枚囊胚,PGT-M结果显示有2枚囊胚基因型正常,但其中1枚为11号染色体三体,移植基因型正常的整倍体囊胚后,未妊娠。家系Ⅲ活检3枚囊胚,PGT-M结果显示有2枚囊胚基因型正常,移植其中1枚胚胎后,在妊娠40周活产一名体重为4250 g健康女婴。结论在PGT-M中,可采用不同的SNP单体型分析策略使更多的单基因病患者从中获益。使用基于NGS的SNP单体型分析结合致病基因的一代测序检测技术,在植入前的胚胎期即能有效阻断单基因疾病的垂直传播,帮助患者生育健康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成骨不全症 col1a1基因 SNP单体型分析
下载PDF
成骨不全COL1A1基因无义突变一例报告
13
作者 夏珊 杨艳 +4 位作者 曹旭 朱颖 杨毅 张磊 周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3-528,共6页
成骨不全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量低、骨脆性增加以及损害其他系统表现出骨折、骨骼畸形、身材矮小、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本文报告1例成骨不全症患者的病史;对其外周血基因采用全序列外显子基因工程检测信息技术,检测... 成骨不全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量低、骨脆性增加以及损害其他系统表现出骨折、骨骼畸形、身材矮小、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本文报告1例成骨不全症患者的病史;对其外周血基因采用全序列外显子基因工程检测信息技术,检测相关致病基因,结果在患者COL1A1基因17号染色体(Chr17:50191826)编码区发现杂合变异:NM_000088.4:exon31:c.2089C>T(p.Arg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col1a1基因 致病性基因
下载PDF
COL1A1突变致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的遗传和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慧前 杜强 +1 位作者 李华伟 李庆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筛查1个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中COL1A1基因突变位点,并对中国COL1A1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测序... 目的筛查1个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中COL1A1基因突变位点,并对中国COL1A1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比较。结果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COL1A1基因中c.3540delC(缺失胞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即p.G1181Afs*58(移码突变),家庭成员中先证者的母亲和儿子也存在该基因突变位点,其余表型正常者未见该基因改变。结论通过该家系分析,COL1A1基因c.3540delC突变导致的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症为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较轻,这对进一步研究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和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耳硬化症 col1a1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贵州黑山羊COL1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颗粒细胞中胶原蛋白家族基因和产羔基因的影响
15
作者 周明帅 温晓艳 +3 位作者 陆情梅 刘彬 杨永鲜 赵佳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目的】构建I型胶原蛋白α1链基因(COL1A1)过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对颗粒细胞中胶原蛋白家族基因和产羔相关基因的影响,为后续深入研究COL1A1基因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克隆COL1A1基因A和B片段,然... 【目的】构建I型胶原蛋白α1链基因(COL1A1)过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对颗粒细胞中胶原蛋白家族基因和产羔相关基因的影响,为后续深入研究COL1A1基因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克隆COL1A1基因A和B片段,然后分别重组连接至pUC57和pcDNA3.1(+)线性化载体上,再通过酶切连接获得COL1A1基因全长,构建pcDNA3.1(+)-COL1A1过表达载体;转染山羊卵巢颗粒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1A1蛋白表达效率,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其在颗粒细胞中的定位情况,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1A1基因过表达对胶原蛋白家族基因COL1A1、COL2A1和COL3A1及产羔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B)]表达的影响。【结果】COL1A1基因全长环化质粒检测大小为1847 bp,连接至pcDNA3.1(+)线性化载体上成功构建获得COL1A1基因过表达载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pcDNA3.1(+)-COL1A1转染颗粒细胞48 h后,COL1A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pcDNA3.1(+)空载体转染组(P<0.01,下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COL1A1蛋白在颗粒细胞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但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更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pcDNA3.1(+)-COL1A1转染组颗粒细胞中COL1A1、COL2A1和COL3A1胶原蛋白家族基因及GDF9、FSHB和BMP15产羔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pcDNA3.1(+)空载体转染组,但对BMPR1B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COL1A1基因在卵巢颗粒细胞中广泛表达,其过表达能极显著促进胶原蛋白家族基因COL2A1和COL3A1及产羔相关基因GDF9、FSHB和BMPR1B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即COL1A1基因可协同胶原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促进ECM合成来影响卵巢组织结构、胚胎发育及促进性腺激素表达,进而影响山羊产羔性状,可作为影响贵州黑山羊多羔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黑山羊 col1a1基因 细胞外基质 卵巢颗粒细胞 产羔性状
下载PDF
一例Ⅰ型成骨不全家系的基因定位及突变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晓林 顾鸣敏 +5 位作者 崔斌 李西华 袁文涛 陆振虞 宋怀东 王铸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对国内1例成骨不全(OI)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及突变效应分析,为研究中国人群的成骨不全基因突变特点提供线索。方法对成骨不全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所在的17号染色体和7号染色体分别进行连锁分析,对致病基因做初步判断,然后用聚... 目的对国内1例成骨不全(OI)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及突变效应分析,为研究中国人群的成骨不全基因突变特点提供线索。方法对成骨不全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所在的17号染色体和7号染色体分别进行连锁分析,对致病基因做初步判断,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致病基因外显子,并测序检出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为COL1A1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在该基因的第8个内含子剪切受体位点处为AG→GG(IVS8-2A>G)突变。结论对比COL1A1基因突变数据库,该突变为一新发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基因 突变分析 成骨不全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下载PDF
PCR-HRM分析筛查成骨不全一家系患儿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雪 李克秋 +5 位作者 任秀智 何晓波 王毅 官士珍 景亚青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筛查成骨不全(OI)一家系患儿(先证者)COL1A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族史及临床资料的调查,采集先证者、家属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液标本,应用PCR-HRM分析... 目的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筛查成骨不全(OI)一家系患儿(先证者)COL1A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族史及临床资料的调查,采集先证者、家属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液标本,应用PCR-HRM分析筛查先证者及正常对照者COL1A1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确证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COL1A1基因17外显子筛查结果异常,其熔解温度(Tm)值比正常对照者Tm值低约0.4℃。先证者与正常对照者的标准熔解曲线及差异熔解曲线均有明显差异。测序结果为c.1138G>A,突变导致38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成丝氨酸(Ser):p.(Gly 380 Ser),为错义突变。先证者父亲、祖母均具有相同突变位点。先证者母亲及正常对照者基因测序结果无此突变。该突变在中国人群中未见报道。该家系遗传特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临床诊断为Ⅳ型OI,临床表型较严重。结论 PCR-HRM分析是有效的OI基因筛查新方法。COL1A1基因c.1138G>A突变在中国人群中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α螺旋结构域Gly被替换可能导致较严重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遗传筛查 聚合酶链反应 点突变 系谱 col1a1基因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下载PDF
GC含量丰富的人I型原胶原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达江 王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鉴于做转基因牛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需要,根据GenBank中所公布的人I型原胶原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健康人的胎盘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优化的长距离PCR,成功地克隆出GC含量丰富的人I型原胶原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测定与分析的... 鉴于做转基因牛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需要,根据GenBank中所公布的人I型原胶原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健康人的胎盘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优化的长距离PCR,成功地克隆出GC含量丰富的人I型原胶原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人I型原胶原蛋白基因组DNA片段与GenBank中所公布出来的序列所对应的部分有99.5%的同源性,其中外显子部分与GenBank中的对应部分完全一致;而在内含子中,本研究克隆到的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出来的序列有不少差异,尤其表现在内含子1和2中,其中内含子2要比GenBank中公布的基因内含子2多出14个碱基,这14个碱基具体有什么作用尚需要进一步阐明,内含子间的差异凸显了东西方人种之间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 GC含量丰富 基因克隆
下载PDF
Fli-1及其靶基因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
20
作者 魏亮 杨成 +3 位作者 张燕飞 王琦 管宏新 孙志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研究纳入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16例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取病人的外周血,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 目的探讨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研究纳入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16例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取病人的外周血,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根据之前生物信息预测结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疾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检测的Fli-1及靶基因COL1A1和TNC中,在颅内动脉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个,分别为Fli-1和COL1A1。进一步分组发现,相比于未发生破裂的动脉瘤患者,这两个基因在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有显著升高。结论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之间Fli-1及COL1A1的表达水平差异可能与动脉瘤的破裂表现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差异表达基因 Fli-1 col1a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