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1A2的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杨小璇 王延玲 +1 位作者 李晶 巩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究COL1A2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TCGA-肺腺癌的RNA-Seq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OL1A2在肺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中的... 目的探究COL1A2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TCGA-肺腺癌的RNA-Seq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OL1A2在肺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肺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8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验证COL1A2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OL1A2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OL1A2表达与肺腺癌患者TNM分期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OL1A2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χ^(2)=9.639,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OL1A2高表达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57,95%CI:1.062~6.646,P=0.037)。结论COL1A2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肿瘤分期、是否有远处转移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 肺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COL1A2在头颈部鳞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2
作者 李钰颖 刘洁兰 +4 位作者 侯沅林 卢诗丽 胡婷 吴彬 唐玉莲 《右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OL1A2在头颈部鳞癌(HNSC)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方法 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COL1A2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通过GEPIA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分析该基因在HNSC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并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OL1A2在头颈部鳞癌(HNSC)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方法 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COL1A2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通过GEPIA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分析该基因在HNSC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并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COL1A2基因蛋白互作网,DAVID数据库分析与该基因互作蛋白基因的相关功能;最后通过GCBI基因雷达数据库预测该基因可能参与的调控网络和转录因子。结果 COL1A2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有差异表达。COL1A2及相关蛋白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参与了4个细胞组分、5个分子功能、11个生物学程序、7条信号通路,在基因调控网及转录因子预测发现,COL1A2与多种蛋白、转录因子、lncRNA、micRNA等相互调控。结论 COL1A2与HNSC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多种蛋白、转录因子共同调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 生物信息学 头颈部鳞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COL1A1和COL1A2基因生信分析及其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
3
作者 杨远青 廖朝美 +5 位作者 杨红 王正刚 袁超 杨洋 周明帅 赵佳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明COL1A1(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I型胶原蛋白α1链)和COL1A2(Collagen type I alpha 2 chain,I型胶原蛋白α2链)基因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解析其对梅花鹿组织发育的影响,为影响梅花鹿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 【目的】探明COL1A1(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I型胶原蛋白α1链)和COL1A2(Collagen type I alpha 2 chain,I型胶原蛋白α2链)基因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解析其对梅花鹿组织发育的影响,为影响梅花鹿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qPCR方法检测COL1A1和COL1A2基因在雄性梅花鹿心脏、肝脏和脾脏等16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合NetPhos 3.1、Motif Search和ProtParam等系列软件预测分析COL1A1和COL1A2基因的生物信息及其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COL1A1和COL1A2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COL1A1和COL1A2基因CDS区分别编码1463和1364个氨基酸,理论PI分别为5.60和9.19,COL1A1和COL1A2均是一种具有信号肽和磷酸化位点的亲水性稳定蛋白质;二者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构成;与其他动物相比,鹿COL1A1和COL1A2基因均与反刍动物山羊、绵羊和牛的同源性最高,其中,鹿COL1A1基因与山羊、牛、绵羊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9.5%和99.2%,鹿COL1A2基因与牛、绵羊、山羊的同源性分别为99.1%、99.0%和98.9%,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COL1A1和COL1A2基因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COL1A1基因在心脏、背最长肌和腿肌中的表达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COL1A2基因在心脏、肝脏、肾脏和瓣胃中的表达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此外,COL1A1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较高,COL1A2较低;二者在其余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高一低,相互协同的作用趋势。【结论】COL1A1和COL1A2可能通过相互协同共同维持组织结构及组织发育,相关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COL1A1和COL1A2影响梅花鹿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 col1a2 梅花鹿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国人COL1A1和COL1A2突变致成骨不全家系内表型不一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浩 汪纯 +6 位作者 岳华 顾洁梅 胡伟伟 何进卫 傅文贞 魏占英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2-539,共8页
目的观察123个汉族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并探讨导致同一突变不同表型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123个汉族OI家系(包括以往研究的117个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目的观察123个汉族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并探讨导致同一突变不同表型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123个汉族OI家系(包括以往研究的117个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SNa Pshot分型技术检测21个家系先证者及其表型不一家系成员的血液和口腔黏膜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中COL1A1和COL1A2基因21个SNP位点的分型,从而检查体细胞样本的嵌合率。同时检测2个存在COL1A2基因同一突变(c. 1009G>A)家系的甲基化程度差异。结果在123个OI家系中,21个(17. 1%)家系存在表型不一,仅1例先证者的父亲显示体细胞基因镶嵌,其血液中有43. 1%突变等位基因,口腔上皮细胞有39. 6%的突变等位基因。在2个存在COL1A2基因同一突变(c. 1009G>A)的家系中,2例先证者的甲基化程度均高于其母亲。结论国人OI家系内COL1A1和COL1A2基因同一突变发生不同表型的比率为17%。在这21个表型不一的家系中只有1例(4. 8%)先证者的父亲存在体细胞镶嵌。甲基化程度可能与表型严重程度有关。在遗传咨询时,对先证者无临床表型的家属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COL1A1 col1a2 突变 不同表型
下载PDF
COL1A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孟祥宁 薛雅丽 +1 位作者 傅松滨 张贵寅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CAS 2002年第5期310-312,F003,共4页
COL1A2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种编码人类 I型胶原的基因。这种基因具有大量的突变位点而且常染色体突变位点能够稳定地传递 ,因而利用这种多态性来进行人类学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就 COL 1A
关键词 col1a2基因 研究进展 基因多态性 胶原病 结缔组织病
下载PDF
LncRNA COL1A2-AS1调控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詹明峰 张文娟 +2 位作者 孙士芳 尚佩生 沈晓峰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565-2570,共6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Ⅰ型胶原α2自然反义转录物1(COL1A2-AS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在COL1A2-AS1的功能研究中将人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空载组、COL1A2-AS1-过表达组。qRT-PCR检测miR-18...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Ⅰ型胶原α2自然反义转录物1(COL1A2-AS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在COL1A2-AS1的功能研究中将人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空载组、COL1A2-AS1-过表达组。qRT-PCR检测miR-181a-5p、TGF-β1、Smad7、Col-Ⅲ、COL1A2-AS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7、Col-Ⅲ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OL1A2-AS1与所预测的靶标miR-181a-5p的结合关系。结果与空载组比较,COL1A2-AS1-过表达组的人成纤维细胞增殖OD值、迁移细胞数以及Col-Ⅲ的表达都明显下调(P<0.05),而TGF-β1和Smad7的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P<0.05)。与空载组比较,COL1A2-AS1-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另外,与空载组比较,COL1A2-AS1-过表达组明显抑制miR-181a-5p的表达(P<0.05),且经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OL1A2-AS1和miR-181a-5p可直接结合。结论COL1A2-AS1直接靶向抑制miR-181a-5p的表达,并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AS1 miR-181a-5p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1例报告并表型基因型关联性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辰 刘姜睿璇 +2 位作者 杨琳 任芸芸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总结1例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产检B超检查示OI可能的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和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引物。利用Sa... 目的总结1例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产检B超检查示OI可能的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和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引物。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胎儿行COL1A1和COL1A2基因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测序分析并行父母验证。依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对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胎儿的COL1A1和COL1A2基因均检测出变异位点。COL1A2基因检测到杂合突变(c.3142G〉T,p.Glu1048Cys)在寡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HGMD及Ⅰ型胶原蛋白突变数据库均未见报道,结合胎儿父母验证为新发突变,对比公共数据库及在线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类型为致病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搜索COL1A2,共检索到387个COL1A2致病突变,与21种疾病及其亚型相关。92%的突变引起OI或其亚型,还可引起Ehlers-Danlos综合征或其亚型。结合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本文报告胎儿符合Ⅱ型OI。结论产前通过超声影像结合基因分型诊断胎儿为COL1A2基因新发突变(c.3142G〉T,p.Glu1048Cys)所致Ⅱ型OI;COL1A2基因编码蛋白长链双螺旋的400~480氨基酸及MLBR 3区域中甘氨酸被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替代,多导致严重表型的OI;本文为产前准确预测胎儿结局、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基因 成骨不全症 突变 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胃癌中COL1A2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乾 付琦 +4 位作者 王天明 李晓丽 陈全鑫 吴志航 潘海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2链(COL1A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TIMER数据库分析了不同肿瘤组织中COL1A2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COL1A2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2链(COL1A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TIMER数据库分析了不同肿瘤组织中COL1A2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COL1A2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了COL1A2对胃癌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OL1A2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COL1A2对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GSEA富集分析COL1A2可能参与的分子通路;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COL1A2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COL1A2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COL1A2与T分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COL1A2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且COL1A2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GSEA富集分析显示COL1A2主要富集在轴突引导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通路等。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COL1A2与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OL1A2在胃癌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且与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COL1A2有望成为胃癌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ol1a2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浅色黄姑鱼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荣华 凌钰 +5 位作者 豆腾飞 黄英 王晓雯 孔令富 毕保良 王金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6-794,共9页
【目的】通过克隆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基因,分析其分子特征、组织分布及表达差异,为鱼类胶原蛋白代谢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 【目的】通过克隆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基因,分析其分子特征、组织分布及表达差异,为鱼类胶原蛋白代谢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浅色黄姑鱼COL1A2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谱。【结果】COL1A2 cDNA序列长5826 bp,编码1352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浅色黄姑鱼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同属石首鱼科(Sciaenidae),亲缘关系最近,且两者COL1A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6.6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OL1A2多肽链包含脊椎动物Ⅰ型胶原蛋白的所有特征,如相同的信号肽、C-前肽和N-前肽结构域以及三重螺旋结构域等。qRT-PCR结果显示:鱼鳔中COL1A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胶原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与其一致。【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了浅色黄姑鱼COL1A2基因(GenBank登录号:MK641513),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是引起胶原蛋白差异化沉积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黄姑鱼 col1a2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组织分布
下载PDF
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琦 路明 +4 位作者 朱玉方 王秀华 赵玉娥 徐军 陶荣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胶原沉积过少导致脑出血,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检测与分析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方法,比较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中393例原发性脑出血与476例... 目的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胶原沉积过少导致脑出血,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检测与分析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方法,比较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中393例原发性脑出血与476例正常对照之间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构成。结果在原发性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rs4252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χ2=16.33,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有显著差异(χ2=15.99;P<0.001;优势比2.322;95%可信区间1.521~3.547)。用Logistic回归纠正性别、年龄因素结果没有改变。结论在山东汉族人群中原发性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COL1A2基因的rs42524位点多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原发性脑出血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出血 Ⅰ型胶原蛋白α2链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学
下载PDF
COL1A2基因剪接突变所致成骨不全1例分析
11
作者 王天平 胡曼云 张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2269-2271,共3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或称为脆骨病,是常见的单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骨病,遗传方式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AR),以AD多见,但也有不少散发病例的报道。临...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或称为脆骨病,是常见的单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骨病,遗传方式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AR),以AD多见,但也有不少散发病例的报道。临床上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而反复发生骨折、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可伴有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良、听力障碍、皮肤及韧带松弛等骨骼外表现。主要涉及的致病基因是骨基质Ⅰ型胶原蛋白编码基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基因 剪接突变 成骨不全症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分析COL1A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鄂志野 文怡欣 +5 位作者 张珊 聂影 赵珈华 海艳洁 鞠宝玲 张红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1-34,118,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利用TCGA数据分析COL1A2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Kap...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利用TCGA数据分析COL1A2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Kaplan-Meier分析COL1A2表达变化对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UALCAN在线分析COL1A2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COL1A2表达对肝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在线分析HCC组织中COL1A2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GEO数据库综合分析验证COL1A2在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结果COL1A2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T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COL1A2在HCC组织表达明显上调;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COL1A2的表达量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COL1A2的表达虽与H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但也同时与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OL1A2的高表达与HCC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结论COL1A2可在HCC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促进TP53基因突变,诱导抗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与肿瘤的发展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COL1A2可作为HCC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α2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 免疫抑制 预后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骨关节炎中COL1A2分子作为诊断预测标记物及其在免疫浸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杨冬冬 赵萌 +1 位作者 杜家琇 史宇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期30-33,134,共5页
目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A的关键诊断标记物和免疫微环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OA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 目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A的关键诊断标记物和免疫微环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OA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OA软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9077进行分析研究,并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5235进行关键诊断标记基因的验证筛选,同时分析数据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表达。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共获得40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3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72个下调表达基因。经过筛选验证后,最终得到1个关键诊断标记基因,即COL1A2。结合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后发现,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OA免疫微环境中高度表达。结论 本研究发现COL1A2基因可能是OA的关键诊断标记基因,COL1A2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受体通路和黏着斑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OA的免疫微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OA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诊断标记物 col1a2 免疫浸润
原文传递
四个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及COL1A2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白莹 孔祥东 +3 位作者 刘宁 任淑敏 郭宏湘 赵凯慧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分析4个成骨不全家系致病基因COL1A1、COL1A2基因致病突变位点,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先证者COL1A1、COL1A2基因编码区进行外显子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经PC... 目的分析4个成骨不全家系致病基因COL1A1、COL1A2基因致病突变位点,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先证者COL1A1、COL1A2基因编码区进行外显子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双向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中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的COL1A1、COL1A2基因序列进行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突变后,对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和2先证者分别携带COL1A1基因C.760G〉A(P.Gly254Arg)、C.608G〉T(P.Gly203Val)杂合突变,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家系3先证者和先证者女儿均携带COL1A1基因c.299-1G〉C杂合突变,先证者妻子未携带该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3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与B超影像结果一致。家系4先证者携带C0L1A2基因c.1990G〉C(p.Gly664Arg)杂合突变,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200名正常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其中COL1A1基因C.299-1G〉C和COLJA2基因C.1990G〉C(p.Gly664Arg)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结论COL1A1、COL1A2基因突变是这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COL1A1、COL1A2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COL1A1基因 col1a2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成骨不全Ⅰ型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电子克隆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哲 金环 +1 位作者 谢健 张志敏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 揭示成骨不全Ⅰ型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一个EST片段作为种子,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作为目标参考序列,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分别克隆两个基因,并对其编码的两种蛋白亚基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 目的 揭示成骨不全Ⅰ型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致病基因COL1A1和COL1A2的一个EST片段作为种子,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作为目标参考序列,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分别克隆两个基因,并对其编码的两种蛋白亚基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亚基虽然共同构成人Ⅰ型胶原蛋白,但两者之间相对分子量大小、等电点差别及氨基酸组成等差别较大;两者的相同点均包含信号肽序列,都带正电荷,都属于亲水性蛋白.结论 通过电子克隆得到的序列与实际序列之间存在误差,只能作为先期分析预测的参考,但是这种技术手段为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COL1A1和COL1A2基因致病机理的探索研究及疾病防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Ⅰ型 电子克隆 COL1A1基因 col1a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胃癌相关基因COL1A2、FN1、COL6A3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远 李胜昔 《解剖科学进展》 2019年第5期525-527,531,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胃癌相关的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中胃癌基因芯片数据GSE2685、GSE19826、GSE79973,采... 目的分析胃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胃癌相关的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中胃癌基因芯片数据GSE2685、GSE19826、GSE79973,采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分析数据,选取TOP250,输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绘制韦恩图,获得共有差异基因;通过KM plotter数据库的应用分析COL1A2、FN1、 COL6A3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GSE2685、GSE19826、GSE79973芯片数据,共获得6个共表达基因,利用差异倍数作图,选取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的基因COL1A2、FN1、COL6A3进行分析,KM plotter数据库的分析显示COL1A2、FN1、COL6A3与胃癌的总生存期成负相关。结论 COL1A2、FN1、COL6A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后 KM plotter数据库 col1a2 FN1 COL6A3
原文传递
COL3A1、COL1A2基因与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涛 赵继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870-872,共3页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和破裂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绝大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其遗传方式可能是非经典的孟德尔遗传。一些研究表明,编码动脉壁主要细胞外基质蛋白的COL3A1和COL1A2基因与颅内动脉瘤存在密切联系。
关键词 COL3A1基因 col1a2基因 颅内动脉瘤 遗传学
原文传递
COL1A1/COL1A2基因突变分析与成骨不全的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焕铮 唐少华 +1 位作者 毛义建 谢丙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对有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孕史的患者,进行系统B超及COL1A1/COL1A2基因检测,希望建立OI患儿产前诊断方案,为OI患儿进行产前诊断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于有OI孕史的孕妇,进行系统B超监测;根据胎儿股骨、长骨的超声影... 目的对有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孕史的患者,进行系统B超及COL1A1/COL1A2基因检测,希望建立OI患儿产前诊断方案,为OI患儿进行产前诊断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于有OI孕史的孕妇,进行系统B超监测;根据胎儿股骨、长骨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初诊为成骨不全。抽取羊水,采用直接测序法对羊水DNA的COL1A1和COL1A2基因全编码外显子及启动子区域进行突变位点检测。检出的新突变,对孕妇夫妇及家系其他成员直接测序证实。产前诊断标本均需做母血污染鉴定。结果胎儿超声影像学表现为股骨短小,胫腓骨弯曲成角,颅骨变薄且发现多处骨折,考虑OI。STR法鉴定,羊水无母血污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OL1A1基因鉴定出19个SNP位点,没有鉴定出突变位点;COL1A2基因鉴定出13个SNP位点及第36外显子的第2180位置碱基发生错义突变位点(c.2180G>A,p.Gly727Asp)。孕妇在COL1A2基因的第36外显子亦存在错义突变位点(c.2180G>A,p.Gly727Asp),但其临床特征不一致。其他成员均未检测到Gly727Asp突变。结论有OI孕史的孕妇,采取B超和COL1A1/COL1A2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对高危胎儿做出确诊,为预防患病胎儿出生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COL1A1/col1a2基因 产前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Oncomine数据库荟萃分析COL1A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毓 张洪攀 谭榜宪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6期503-510,共8页
目的:通过对Oncomine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Ⅰ型胶原α2链(collagen type1 alpha2,COL1A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COL1A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信息,并进行荟萃分析。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进行... 目的:通过对Oncomine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Ⅰ型胶原α2链(collagen type1 alpha2,COL1A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COL1A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信息,并进行荟萃分析。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进行患者生存周期分析。使用基于TCGA数据集的UALCAN在线数据库对COL1A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进行验证。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有关COL1A2表达在348项不同肿瘤中的研究结果,其中关于COL1A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有102个。有9项研究显示COL1A2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包括478个样本,荟萃分析发现,与正常胃组织相比,COL1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显示COL1A2表达量与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高表达COL1A2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低表达者缩短(P<0.001)。亚组分析发现,高表达COL1A2的肠型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较低表达者缩短(P<0.001)。TCGA数据集验证显示COL1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预后相关。结论:COL1A2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相关。COL1A2是与胃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精准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 胃癌 Oncomine TCGA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mutations in COL1A2 in two Chinese families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被引量:3
20
作者 Zhenping Xu Yulei Li +5 位作者 Xiangyang Zhang Fanming Zeng Mingxiong Yuan Mugen Liu Qing Kenneth Wang Jing Yu Liu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49-156,共8页
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also known as brittle bone disease)is caused mostly by mutations in two type I collagen genes,COL1A1 and COLIA2 encoding the pro-α1(I)and pro-α2(I)chains of type I collagen,respectiv... 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also known as brittle bone disease)is caused mostly by mutations in two type I collagen genes,COL1A1 and COLIA2 encoding the pro-α1(I)and pro-α2(I)chains of type I collagen,respectively.Two Chinese families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OI wer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Linkage analysis revealed linkage of both families to COL1A2 on chromosome 7q21.3-q22.1.Mutation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direct DNA sequence analysis.Two novel missense mutations,c.3350AG and c.3305GC,were identified in exon 49 of COL1A2 in the two families,respectively.The c.3305GC mutation resulted in substitution of a glycine residue(G)by an alanine residue(A)at codon 1102(p.G1102A),which was found to be mutated into serine(S),argine(R),aspartic acid(D),or valine(V)in other families.The c.3350AG variant may be a de novo mutation resulting in p.Y1117C.Both mutations co-segregated with OI in respective families,and were not found in 100 normal controls.The G1102 and Y1117 residues were evolutionarily highly conserved from zebrafish to humans.Mutational analysis did not identify any mutation in the COX-2 gene(a modifier gene of OI).This study identifies two novel mutations p.G1102A and p.Y1117C that cause OI,significantly expands the spectrum of COL1A2 mutations causing OI,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MUTATION col1a2 COX-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