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点云计算的CO_(2)-水-岩反应程度量化表征方法
1
作者 蒋长宝 程岳 +5 位作者 李春梅 侯典东 杨毅毫 焦冰洋 赵冬 邓博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共11页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大气中CO_(2)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CO_(2)注入含水地层中时,CO_(2)-水-岩反应可能引起岩石矿物的侵蚀,对CO_(2)地质封存安全性产生显著影响。在室内实验中,通过表征岩石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有效地评估CO_(2)...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大气中CO_(2)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CO_(2)注入含水地层中时,CO_(2)-水-岩反应可能引起岩石矿物的侵蚀,对CO_(2)地质封存安全性产生显著影响。在室内实验中,通过表征岩石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有效地评估CO_(2)-水-岩反应程度,为CO_(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三维点云计算可以精确量化地表征CO_(2)-水-岩反应程度,这种方法首先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岩石表面的三维模型,确定CO_(2)-水处理前岩石表面三维模型的基准面,并基于处理前的均方根粗糙度确定处理后岩石表面三维模型的基准面。基于三维模型点云信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体积计算新方法,并通过对规则模型体积的计算比较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计算方法量化表征CO_(2)-水处理前后岩石表面的侵蚀体积。最后,以陕西省咸阳市某煤矿煤样为例,开展了CO_(2)-水-岩反应模拟试验,验证了计算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侵蚀体积计算方法可有效地量化表征CO_(2)-水-岩反应程度,CO_(2)-水处理后岩石表面不同区域的侵蚀差异性明显,岩石表面的侵蚀体积与均方根粗糙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随着均方根粗糙度的增大,侵蚀体积也相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CO_(2)-水-岩 基准面 均方根粗糙度 反应程度
下载PDF
两种激光治疗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伊帆 杨素艳 +2 位作者 薛磊 曹敏娜 刘召明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研2种激光方法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由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门诊确诊的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595nm脉冲... 目的:探研2种激光方法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由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门诊确诊的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595nm脉冲染料激光组,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组,每组30例。对患儿的治疗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随访得知,595nm组较CO_(2)组治疗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多次治疗后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5nm组较CO_(2)组不良反应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及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的治疗中均效果显著,各有优缺点,可根据病灶特点及患儿要求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5nm脉冲染料激光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 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
下载PDF
基于夹点的带喷射器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杨俊兰 张鑫 +2 位作者 王林秀 韩一飞 杜雨帆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92-97,171,共7页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最大COP从3.83提升至4.27,提高了11.49%;TCISE存在临界冷却水出水温度和临界冷却水质量流量,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一定时,在出水温度低于临界出水温度或质量流量高于临界质量流量时,系统COP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泵 喷射器 夹点 内部过冷 冷却水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流量
下载PDF
基于双峰谐振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海水盐度传感器
4
作者 杜超 赵爽 +6 位作者 宋桦可 王秋雨 贾斌 张丽 崔丽琴 赵强 邓霄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9,共9页
为研制高灵敏海水盐度传感器,本文基于CO_(2)激光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工作在色散转折点(DTP)附近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首先,利用CO_(2)激光器在80μm细单模光纤上制备出工作在DTP附近的LPFG,证明了采用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较短... 为研制高灵敏海水盐度传感器,本文基于CO_(2)激光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工作在色散转折点(DTP)附近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首先,利用CO_(2)激光器在80μm细单模光纤上制备出工作在DTP附近的LPFG,证明了采用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较短周期LPFG的可能性。其次,通过调控CO_(2)激光器的制备周期,使高阶包层模式LP_(1,9)工作在DTP附近,从而显著提高了LPFG的折射率灵敏度。在双峰谐振增敏效应的作用下,当海水盐度从5.001‰变化到39.996‰时,光栅周期为115.4μm的双峰谐振LPFG平均灵敏度高达0.279 nm/‰。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LPFG海水盐度传感器具有谐振损耗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其在海水盐度监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 色散转折点 海水盐度 CO_(2)激光技术
下载PDF
CO_2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76
5
作者 郝永卯 薄启炜 陈月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为研究CO2驱油机理,并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定取样,按拟合泡点压力的配样原则配样,通过室内高压相态实验、CO2减黏效果评价实验和细管驱油实验,测定CO2 原油多组分体系的相行为,评价压力体积关系和CO2减黏效果,认识CO... 为研究CO2驱油机理,并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定取样,按拟合泡点压力的配样原则配样,通过室内高压相态实验、CO2减黏效果评价实验和细管驱油实验,测定CO2 原油多组分体系的相行为,评价压力体积关系和CO2减黏效果,认识CO2驱的机理和规律。细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收率随驱替压力曲线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混相条件最为准确,本次实验油样(胜利油田油样)最小混相压力为26MPa。对比总结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认为对于特定油田的不同油样,相对饱和压力、归一化体积系数、膨胀系数、CO2 溶解度和相对黏度等参数与CO2 注入浓度的关系曲线是一定的,可以用回归的曲线进行有关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泡点压力 细管实验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研究综述
6
作者 于水 张晓龙 +1 位作者 王妍 沈彦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0-985,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事实,并且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和饥饿风险增加。东北三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梳理了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概括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东...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事实,并且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和饥饿风险增加。东北三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梳理了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概括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东北三省主要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应对措施,并进一步评述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不足:1)研究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主要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统计分析法以及作物模型法,其中田间试验法结果最直观,统计分析法可操作强、应用范围最广,作物模型法机理性强。2)东北三省气候变化明显,并且随着气候变化,干旱逐渐取代低温冷害成为当地主要灾害。3)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作物生产整体是有利的。气候变暖改善了东北三省热量资源,不仅使作物种植区域逐渐北移,作物品种也逐渐从早中熟向中晚熟转变。4)随着气候变暖不断加剧,未来东北地区作物应选择耐高温、抗旱和抗寒等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应对干旱洪涝灾害的能力;采用新的农业管理措施,保护土壤健康以及粮食生产安全。5)未来需要加强对CO_(2)补偿效应以及病虫害等的研究,加强对作物模型的完善,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主要粮食作物 热量资源 CO_(2)补偿效应
下载PDF
大豆叶片CO_2补偿点和光呼吸的关系 被引量:71
7
作者 蔡时青 许大全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6期545-550,共6页
为了探讨CO2 补偿点 (Г)与光呼吸 (Rp)的关系 ,用CI 30 1光合气体分析系统观察了光强等因素对大豆叶片CO2 补偿点的影响。在高于生长光强的强光下 ,Г和Rp随着光强的增高而升高 ,实验表明这可能与强光下发生的无机磷限制有关 ;经 10mmo... 为了探讨CO2 补偿点 (Г)与光呼吸 (Rp)的关系 ,用CI 30 1光合气体分析系统观察了光强等因素对大豆叶片CO2 补偿点的影响。在高于生长光强的强光下 ,Г和Rp随着光强的增高而升高 ,实验表明这可能与强光下发生的无机磷限制有关 ;经 10mmol/L的甘露糖、0 .2 %PEG 6 0 0 0和 10mmol/L的DL 甘油醛处理后 ,Г显著上升 ,前两者使Rp下降 ,而后者使Rp上升 ;给叶片喂 5mmol/L的KH2 PO4 后 ,Г和Rp都降低。并且 ,衰老叶片的Г比刚完全展开的叶片高 ,但前者的Rp却比后者低。这些结果表明 ,光呼吸是影响CO2 补偿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补偿点 磷限制 光呼吸 水分胁迫 大豆
下载PDF
几种荒漠植物与热带雨林植物在不同CO_2浓度下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的反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高明 林光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2期972-981,共10页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生物圈二号内5种荒漠植物(扁果菊(Encelia ventorum )、Trixis californica、粉蓝烟草(Nicotiana glauca)、大黍(P...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生物圈二号内5种荒漠植物(扁果菊(Encelia ventorum )、Trixis californica、粉蓝烟草(Nicotiana glauca)、大黍(Panicum m axim um )、滨黎(Atriplex canescens)(后两种为C4、其余为C3植物))与5种热带雨林植物(蝶豆(Clitoria racem osa)、胡椒(Piper sp.)、麒麟尾(Epiprem num pinnatum )、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sp.)、牵牛(Ipom oea m uricata)(均为C3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的反应。在一系列CO2浓度(350~1500 μm ol·m ol- 1)及不离体的前提下测定叶片光反应曲线的变化。所测植物均生长在高CO2浓度(1500~4500 μm ol·m ol- 1)下约4.5年。除C4草本植物大黍外,所有植物光反应曲线的初始陡度及弯度增大;大部分C3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增加,但C4植物变化较少。所有的C3植物以及C4灌木滨黎的最大表观光能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Am ax)均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照强度 荒漠植物 热带雨林植物 CO2
下载PDF
延长油田CO_(2)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及监测点位优化
9
作者 杨康 杨红 +7 位作者 沈振振 刘瑛 梁全胜 杨强强 王宏 姚振杰 王苛宇 马振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并开展了监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不断增加,CO_(2)云的浓度在纵向上呈现出一直缩小的趋势,但是CO_(2)云的浓度在横向上的扩散距离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当风速为2.0 m/s时,CO_(2)云的扩散距离最远为47 m,浓度最大的CO_(2)云扩散距离为15 m;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大,近地表处CO_(2)云的浓度无论是在纵向上还是在横向上都在不断增大;当泄漏速度小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得较快;当泄漏速度大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速率变缓。结合模拟结果、陕北地区气象环境、裂缝发育方向、“注气”优势方向和近地表植被高度,确定监测点位布局:方向上为北东—南西向;平面上为距离井口下风向15 m;纵向上为采样高度50 cm。CO_(2)浓度大气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并未发生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 CO_(2)泄漏 CO_(2)浓度大气扩散 监测点位 黄土塬地区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检测技术的非分光红外CO_(2)传感器设计与研究
10
作者 颜培宇 张海庆 +1 位作者 张清 张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针对传统红外气体传感器气室与信号处理模块分离存在体积大、灵敏度差的问题,基于非分光红外双通道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小体积、高精度的红外CO_(2)传感器。首先,对反射型气室进行光线追迹仿真,保证热释电探测器受到的红外辐射和气体吸... 针对传统红外气体传感器气室与信号处理模块分离存在体积大、灵敏度差的问题,基于非分光红外双通道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小体积、高精度的红外CO_(2)传感器。首先,对反射型气室进行光线追迹仿真,保证热释电探测器受到的红外辐射和气体吸收光路长度满足要求。同时,设计了可靠的光源驱动电路、带通放大电路;对传感器的温度漂移特性进行讨论,建立温度补偿算法模型。在温湿度箱中标定红外CO_(2)传感器参数,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常数a和n,以及温度补偿系数β。经过实验测试表明,该红外CO_(2)传感器测量误差小于真值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分光红外 双通道检测技术 温度补偿 CO_(2)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注CO_(2)改善河南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机理研究
11
作者 孙宜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改善低渗储层注入能力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油中蜡晶等组分的沉积可导致孔隙堵塞,从而降低储层的注水能力。CO_(2)对产出水中无机悬浮颗粒及岩石碱性矿物、碳酸盐岩矿物有明显溶蚀作用,是显著提高储层注水能力的主要机理。CO_(2)可溶解在岩石表面的原油蜡质组分沉积,有效改善储层注水能力。同时,CO_(2)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采收率提高13.01%~21.51%,后续水驱进一步提高5.40%~6.04%。研究表明:注CO_(2)可显著改善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入能力,为CO_(2)增注驱油技术在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高凝原油 蜡沉积 注水水质 CO_(2)增注技术
下载PDF
融水对CO_(2)激光融冰的影响
12
作者 张楠 王瑛雨 +7 位作者 Pavel Talalay 范晓鹏 宫达 王婷 韩博 魏贤哲 柏洪亮 王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4-1863,共10页
激光钻探具有高能性、高度方向性、清洁性、非接触式切割钻进等优势,在激光热融穿透冰的过程中,融水对激光的穿透效率有很大影响。为探究融水对激光穿透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冰吸收效率更高的CO_(2)激光,在不同辐照角度、不同激光功... 激光钻探具有高能性、高度方向性、清洁性、非接触式切割钻进等优势,在激光热融穿透冰的过程中,融水对激光的穿透效率有很大影响。为探究融水对激光穿透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冰吸收效率更高的CO_(2)激光,在不同辐照角度、不同激光功率作用下对模拟极地冰心制备的冰样品进行定点穿透实验。结果表明:在负入射角-90°~-15°时,穿透速度为0.67~2.20 mm/s,仅为理论速度的21%~40%,孔径达到了光斑直径的3~5倍;而在正入射角15°~45°时,融水因重力作用及时排除,穿透速度为13.19~36.50 mm/s,是理论速度的2.2~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定点穿孔 融水影响 穿透速度 孔径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原位激光CO_(2)检测系统研制
13
作者 王彪 杨子腾 +4 位作者 卞广雨 王冠懿 赵奕飞 薛金波 程林祥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精准检测CO_(2)浓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检测领域。为进一步提升TDLAS气体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精准检测CO_(2)浓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检测领域。为进一步提升TDLAS气体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原位激光二氧化碳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CO_(2)浓度,补偿了温度压强对气体浓度反演的影响,提升了检测精度;采用无线通信模块,通过MQTT协议将检测的CO_(2)数据上传至OneNET云平台,实现了CO_(2)浓度的原位检测。经测试,该系统可以快速、稳定的处理数据,并且适配于其他气体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深度学习算法 反演补偿 激光气体检测
下载PDF
注气井油管钢应力腐蚀的实验室评价方法优化
14
作者 马锋 范冬艳 刘凤兰 《焊管》 2023年第8期25-29,共5页
CO_(2)腐蚀是制约CO_(2)驱油与埋存注入井筒安全平稳生产的关键问题,由于注入介质与服役环境的特殊性,导致CO_(2)注入井油管因应力腐蚀而失效,大量研究认为,吉林油田CO_(2)驱注气井环境的低温、CO_(2)、细菌及H2S等因素是造成油管硫化... CO_(2)腐蚀是制约CO_(2)驱油与埋存注入井筒安全平稳生产的关键问题,由于注入介质与服役环境的特殊性,导致CO_(2)注入井油管因应力腐蚀而失效,大量研究认为,吉林油田CO_(2)驱注气井环境的低温、CO_(2)、细菌及H2S等因素是造成油管硫化物应力腐蚀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一种适合注气井酸性高压服役环境应力腐蚀的评价方法尤为重要。采用不同试验温度、腐蚀溶液、H2S制备方法和加载方式等试验方法,对油管钢应力腐蚀及腐蚀形貌进行分析测定,建立了适用于吉林油田CO_(2)驱注气井环境的油管钢应力腐蚀分析技术及评价方法。通过油基环空保护液应用,阻断了应力腐蚀敏感环境,提高了注入管柱的应力腐蚀防护性能,矿场试验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油管失效 应力腐蚀 三点弯 环空保护液
下载PDF
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甫钱 胡斌 +1 位作者 梁晓瑜 俞跃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7-894,共8页
针对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单光路双通道的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提出一种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的新方法。本文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光源、探测器以及对气体吸收系数的影响,并将BP神经网络... 针对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单光路双通道的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提出一种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的新方法。本文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光源、探测器以及对气体吸收系数的影响,并将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方法与其他补偿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方法优于其他补偿方法,在测量10~20浓度范围内的CO_(2)时,最大相对误差为298,重复性实验显示RSD为122,为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补偿温度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气室温度补偿 BP神经网络 非色散红外
下载PDF
红外CO_(2)传感器温湿度补偿方法研究
16
作者 乔小丹 郑文刚 +2 位作者 张馨 王明飞 梁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49,共4页
为提高非色散红外(NDIR)CO_(2)传感器测量精度,基于原理分析了温度、湿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比与验证,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Bayesian-XGBoost)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样本中,模型补偿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 为提高非色散红外(NDIR)CO_(2)传感器测量精度,基于原理分析了温度、湿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比与验证,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Bayesian-XGBoost)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样本中,模型补偿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0.98×10^(-6),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3.29×10^(-6),绝对误差小于±60×10^(-6);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传统XGBoost模型相比,所提的模型精度更高。将算法模型嵌入传感器中并进行测试,补偿后传感器输出值绝对误差小于±110×10^(-6),测量精度得到了较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传感器 XGBoost模型 贝叶斯优化 温湿度补偿
下载PDF
CO_(2)气爆水击波与地震波效应试验研究
17
作者 范怀斌 陆少锋 +3 位作者 莫崇勋 覃才勇 刁约 杨超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在航道疏浚工程中对高于设计水底标高的水下礁石,多采用水下钻爆清礁工艺。而水下岩层通过钻爆清挖后仍有部分岩石未能完全清除并残留不规则,不稳定的水下浅点。实际施工中经常采用乳化炸药水下钻孔爆破或裸露爆破法清除这类孤石,裸爆... 在航道疏浚工程中对高于设计水底标高的水下礁石,多采用水下钻爆清礁工艺。而水下岩层通过钻爆清挖后仍有部分岩石未能完全清除并残留不规则,不稳定的水下浅点。实际施工中经常采用乳化炸药水下钻孔爆破或裸露爆破法清除这类孤石,裸爆相对于钻孔爆破,炸药与岩面的接触面小,炸药使用量大,会出现能量利用率低、炸药单耗高、噪音和水击波大,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为了分析浅点爆破影响因素,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对比水下薄层岩石裸露爆破法和钻孔爆破法,在相同作用效果下,CO_(2)裸爆、钻孔CO_(2)气爆和钻孔乳化炸药爆破水击波和地震波数据。以防城港18#~22#泊位码头基槽、停泊地开挖、炸礁及清礁工程为例,根据岩层性质、岩层形态、被炸岩石顶部的水深和浅点厚度等制定药包排列和用药量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同气瓶条件,CO_(2)裸爆水击波超压值是钻孔CO_(2)气爆的1.87~41.9倍。应用水下钻孔乳化炸药爆破是CO_(2)气爆水击波的7.9~18.7倍,产生的振动数值是后者的3~10倍。本文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在研究水下爆破水击波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水中冲击波有害效应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破 CO_(2)气爆 浅点 水击波 地震波
下载PDF
利用离轴积分腔光谱仪对合肥市典型温室气体源的移动观测研究
18
作者 汪玉 张贤珂 +5 位作者 谈图 王贵师 刘锟 孙万启 邱子晨 高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93-3301,共9页
CO_(2)和CH_(4)是城市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移动观测手段有利于了解其在城市中的分布细节,也可以了解源的动态变化。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大气温室气体的移动监测手段,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研设备离轴积分腔光谱仪、三维... CO_(2)和CH_(4)是城市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移动观测手段有利于了解其在城市中的分布细节,也可以了解源的动态变化。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大气温室气体的移动监测手段,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研设备离轴积分腔光谱仪、三维风速仪和车载差分GPS搭建了一套移动观测系统,开发了配套的温室气体走航观测数据分析软件系统,对合肥市典型道路的CO_(2)和CH_(4)进行了观测,对观测到的典型CH_(4)浓度热点进行分析,并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了CH_(4)的观测。结果表明:合肥市一环路CO_(2)浓度分布与城市面源排放影响有较好相关性、CH_(4)分布则与其相关性较差,但受点源影响较大,二环CO_(2)和CH_(4)浓度分布与周边森林、水源、商圈的分布密切相关;总体上早晚高峰期一环和二环CO_(2)和CH_(4)的平均浓度(中位数)均高于闲时,一环浓度高于二环;利用三维超声风速仪、GPS计算实时自然风风速风向,分析道路上CH_(4)浓度热点主要来自天然气加气站、生化池、天然气机动车等,其中天然气机动车排放的CH_(4)与CO_(2)相关性系数约70%,怠速、起步、缓慢行使过程中的排放较大;肥东和肥西生活垃圾填埋场捕捉到的CH_(4)浓度高值分别与填埋场封层的不完整和周围垃圾焚烧发电厂车间的无组织释放有关;利用高斯烟雨扩散模型估算了肥西垃圾填埋场车间门打开状态CH_(4)排放速率比未打开时高出一个数量级;北城和庐江垃圾填埋场CH_(4)较前两个的无组织排放小。研究证明了城市移动观测系统一方面可以为城市综合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为城市温室气体浓度特征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观测 CH_(4) CO_(2) 道路观测 点源 垃圾填埋场
下载PDF
Coupling between the Cenozoic west Pacific subduction initiation and decrease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s
19
作者 Guozhi Xie Fanfan Tian +3 位作者 Kun Wang Yuanyuan Xiao Tianyu Chen Weidong Su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87-392,共6页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ozoic,the atmospheric CO_(2)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apidly from~2000 ppmv at 60 Ma to~4600 ppmv at 51 Ma,which is 5–10 times higher than the present value,and then continuous declined fro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ozoic,the atmospheric CO_(2)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apidly from~2000 ppmv at 60 Ma to~4600 ppmv at 51 Ma,which is 5–10 times higher than the present value,and then continuous declined from~51 to 34 Ma.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demonstrate that the initiation of Cenozoic west Pacific plate subduction,triggered by the hard collis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51 Ma,coinciding with the tipping point.The water depths of the Pacific subduction zones are mostly below the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s,while those of the Neo-Tethys were much shallower before the collision and caused far more carbonate subducting.Additionally,more volcanic ashes erupted from the west Pacific subduction zones,which consume CO_(2).The average annual west Pacific volvano eruption is 1.11 km~3,which is higher than previous estimations.The amount of annual CO_(2)absorbed by chemical weathering of additional west Pacific volcanic ashes could be comparable to the silicate weathering by the global river.We propose that the initi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duction controlled the long-term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CO_(2)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 initiation in the west Pacific Collision of the Neo-Tethys Volcano eruption rates Cenozoic CO_(2)declining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s Chemical weathering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ued Tensile Shear Strength Constituted of Wood Cut by CO_(2) Laser
20
作者 Fatemeh Rezaei Milan Gaff +10 位作者 Róbert Nemeth Jerzy Smardzewski Peter Niemz Haitao Li Anil Kumar Sethy Luigi Todaro Gourav Kamboj Sumanta Das Roberto Corleto Gianluca Ditommaso Miklós Bak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2023年第8期3277-3296,共20页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ered wood products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proper bonding and an efficient cutting method.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CO_(2) laser cutting on the wetting properties,the modified ch...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ered wood products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proper bonding and an efficient cutting method.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CO_(2) laser cutting on the wetting properties,the modified che-mical component of the laser-cut surface,and the strength and adhesive penetration near the bondline.Beech-wood is cut by the laser with varying processing parameters,cutting speeds,gas pressures,and focal point positions.The laser-cut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anded and non-sanded samples.Polyvinyl acetate adhesive(PVAc)was used to bond the groups of laser-cut samples.After assembly with cold pressing,the tensile shear test was carried out.Numerical modelling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artial elongation and shear strain of the glue line.Based on this,the shear modulus and linear elasticity of the glue line were estimate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dhesive penetration into the porosity structure of the laser-cut samples,and the depth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The laser-cut surface was analys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wetting properties of the laser-cut surfa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contact angle goni-ometer.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strain-stress curve confirmed the experimental model.The highest modulus of the linear elasticity of the glue in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belongs to the joint containing laser-cut samples at a gas pressure of 21(bar).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PVAc adhesive into the porosity structure of the laser-cut sam-ple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awn samples.The deepest heat-affected zone in the laser-cut samples was 150µm.A PVAc drop disappeared immediately on the laser-cut surface without sanding,but gradually on the sanded surface.In contrast,the drop on the sawn surface remained with an angle of 32°–48°.The degradation of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was proven by the lower intensity of the C=O and C-O Bonds,compared to the sawn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laser cutting speed focal point position gas pressure glued tensile shear streng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