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1
作者 宋鹏鹏 时胜利 +3 位作者 孙利芳 荆长有 贾春阳 刘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肿块;16例肠壁增厚程度不一,其中肠壁中度或明显增厚13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11例,其中10例直径大于50mm;可有腹膜增厚、肠系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肠动脉瘤样扩张、夹心面包征、腹腔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盆腔积液、实质脏器受累、腹外转移等影像表现。肿瘤细胞在免疫组化中常表达CD19、CD20、CD22、CD79a,Bcl-2阴性也是其特征之一。结论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肠壁增厚、肠区肿块、腹膜系膜弥漫性增厚等,结合免疫组化提示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熟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增强
下载PDF
Convergent Data-Driven Regularizations for CT Reconstruction
2
作者 Samira Kabri Alexander Auras +4 位作者 Danilo Riccio Hartmut Bauermeister Martin Benning Michael Moeller Martin Burger 《Communications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EI 2024年第2期1342-1368,共27页
The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from their corresponding noisy Radon transform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an ill-posed linear inverse problem as aris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As the(naive)solutio... The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from their corresponding noisy Radon transform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an ill-posed linear inverse problem as aris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As the(naive)solution does not depend on the measured data continuously,regularization is needed to reestablish a continuous dependence.In this work,we investigate simple,but yet still provably converg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linear regularization methods from data.More specifically,we analyze two approaches:one generic linear regularization that learns how to manipulate the singular values of the linear operator in an extension of our previous work,and one tailored approach in the Fourier domain that is specific to CT-reconstruction.We prove that such approaches become convergent regularization method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reconstructions they provide are typically much smoother than the training data they were trained on.Finally,we compare the spectral as well as the Fourier-based approaches for CT-reconstruction numerically,discus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scretization errors at differentre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problems REGULARIZA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jointed rock models using CT scanning and photogrammetry
3
作者 Yingxian Lang Zhengzhao Liang Zhuo Do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348-1361,共14页
The geometry of joint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To simplify the curved joint shapes in rocks,the joint shape is usually treated as straight lines or planes in most laboratory e... The geometry of joint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To simplify the curved joint shapes in rocks,the joint shape is usually treated as straight lines or planes in most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In this study,th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and photogrammetry we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internal and surface joint structures of a limestone sample,respectively.To describe the joint geometry,the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s and a three-dimensional (3D) matrix mapping method were applied to reconstruct CT-based and photogrammetry-based jointed rock models.For comparison tests,the numerical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n intact rock sample and a sample with a joint simplified to a plane using the parallel computing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process of jointed rock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geometry of joints.The presence of joints reduces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elastic modulus,and released acoustic emission (AE) energy of rocks by 37%–67%,21%–24%,and 52%–90%,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simplified joint sample,the proposed photogrammetry-based numerical model makes the most of the limited geometry information of joints.The UCS,accumulative released AE energy,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photogrammetry-based sample were found to be very close to those of the CT-based sample.The UCS value of the simplified joint sample (i.e.38.5 MPa)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T-based sample (i.e.72.3 MPa).Additionally,the accumulative released AE energy observed in the simplified joint sample is 3.899 times low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CT-based sample.CT scanning provides a reliable means to visualize the joints in rocks,which can be us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photogrammetry techniques.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grammetry-based sample enables detailed analysis for estim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jointed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scanning PHOTOGRAMMETRY Parallel compu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下载PDF
CT评估脂肪坏死联合CT严重指数评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露 付丽媛 许尚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19-120,138,共3页
目的 探讨CT评估脂肪坏死联合CT严重指数(FND-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5例AP患者的CT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其中SAP31例(SAP组),非SAP54例(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C... 目的 探讨CT评估脂肪坏死联合CT严重指数(FND-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5例AP患者的CT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其中SAP31例(SAP组),非SAP54例(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CTSI评分和FND-CTSI评分之间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SI和FND-CTSI评分对SAP和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SAP组CTSI评分(7.39±1.02比4.76±1.10)和FND-CTSI评分(10.10±2.30比4FND-CTSI评分预测SAP和死亡的AUC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96(95%CI:0.988-1.003)和0.992(95%CI:0.976-1.007),CTSI评分预测SAP和死亡的AUC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59(95%CI:0.920-0.998)和0.856(95%CI:0.701-1.012),FND-CTSI评分预测SAP和死亡的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TSI评分(P<0.05)。FND-CTSI评分截断值取75时预测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100%。FND-CTSI评分截断值取11.5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94.9%。结论 FND-CTSI评分可以用于对SAP和死亡的预测,且其对SAP和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TS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脂肪坏死 ct严重指数
下载PDF
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图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玉伟 牛云丽 +2 位作者 王东 李定柯 胡彦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13-2216,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南石医院就诊的4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另选取50例同期就诊的... 目的探讨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南石医院就诊的4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另选取50例同期就诊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入院后均行CT检查,并采用计算机纹理技术分析CT图像,比较两组患者CT图像特征,以及平扫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扫描静脉期CT值及纹理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平扫期纹理参数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纹理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患者的平扫期、动脉期及门静脉期错判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组平扫期熵(1.51±0.06)、相关度(0.23±0.08)、对比度(12.28±2.85)比较,恶性组熵(1.62±0.08)较大,相关度(0.07±0.02)、对比度(8.54±1.36)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平扫期CT纹理参数熵、相关度、对比度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具有相关性(OR=7.731、0.532、0.463,P>0.05);平扫期纹理参数熵、相关度、对比度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AUC分别为0.795、0.832、0.856,各参数联合诊断AUC为0.927,优于单一参数诊断。结论螺旋CT图像纹理分析技术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可为临床早期诊断、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岩石材料微裂隙演化的CT识别 被引量:48
6
作者 朱红光 谢和平 +3 位作者 易成 刘征 刘慧欣 王洪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0-1238,共9页
采用砂浆来模拟岩石材料以研究其裂隙的演化规律。借助CT扫描获得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岩石材料内部的密度分布信息和统计特征,利用同位置点的密度变化来识别微裂隙的活动,通过统计密度变化特征和分形指标Rd描述研究微裂隙的演化行为。研... 采用砂浆来模拟岩石材料以研究其裂隙的演化规律。借助CT扫描获得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岩石材料内部的密度分布信息和统计特征,利用同位置点的密度变化来识别微裂隙的活动,通过统计密度变化特征和分形指标Rd描述研究微裂隙的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CT图像灰度频数统计变化曲线的幅值和形状变化反映了微裂隙的不同演化效应:荷载水平0%~50%时,曲线波峰顶点上移,而频数变化幅值显著增大,曲线呈规则正弦状;50%~70%时,曲线波峰顶点下移,频数变化幅值降低,曲线形状偏离正弦状;70%~90%时,曲线形状、波峰顶点位置和频数变化幅值基本不变,只有少数灰度区间发生频数变化;90%以后,曲线波峰顶点位置发生非常大的上移,曲线回归正弦状。而波谷顶点的位置移动则相反。这种现象体现了整个压缩损伤过程中微裂隙的主导演化作用由加载前期萌生效应转化为中期压缩闭合效应,再转化为后期的扩展、汇集效应。(2)通过对CT图像灰度进行变换及分形指标Rd描述后发现,Rd随应力增加呈先增加→减小→再增加的三段式增长。这与压缩过程中微裂隙的产生效应与闭合效应的相互影响、转化行为有关;加载前期微裂隙的萌生效应活跃,Rd增大;中期萌生效应趋缓,扩展、汇集效应缓慢发展,此时由闭合效应主导,Rd缓慢减小;后期微裂隙的扩展、汇集效应显著增强,Rd急剧增长。(3)提出的微裂隙体积率分形指标Rd描述能较好地刻画压缩破坏过程中微裂隙演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微裂隙演化 ct识别 分形指标
下载PDF
混凝土单轴压缩下细观损伤特性的CT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田威 党发宁 +1 位作者 梁昕宇 陈厚群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90,共7页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本文利用CT技术对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实时静力压缩CT图像,提取出图像上各点的CT数并根据分...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本文利用CT技术对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实时静力压缩CT图像,提取出图像上各点的CT数并根据分区理论定义了一个基于CT数的统计损伤变量。通过对图像和CT数以及损伤变量的分析表明混凝土试件在静力压缩条件下经历了压密阶段、扩容阶段,损伤急剧增大到破坏的细观损伤演化全过程,以此反映了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的特性。进而通过细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裂纹的扩展、贯通以及最后失稳破坏的破坏实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损伤 ct(计算机处理X线断层摄影术) ct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应用CT技术研究木材断口形态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费本华 赵勇 +3 位作者 覃道春 杨忠 侯祝强 赵荣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linii were choosed as samples. 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logarithm-logarith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wood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then defined the slope-D_L regressed by the two factors above as the section variation fractal dimension of wood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an effectively analysis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All the samples exist an mark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D_L is a new effective parameter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the delta of -2 described the complexity of fracture surface of wood. Due to the anisotropy and vari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D_L is the statistically fractal dimension. All the results are tested by the statistic software——SARS, there exist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_L from different species. The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of fracture surface of Pinus elliottii is 2.25,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is 2.46, Larix gmelinii is 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断层扫描 木材断口 截面变化维数
下载PDF
甲烷水合物形成过程的CT识别原理和成像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观利 吴青柏 +1 位作者 蒲毅彬 邢莉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14-817,共4页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系统)开展了甲烷-纯水体系的气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T系统可以直观地获得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动态变化过程。指出: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基本上从气液分界面开始,且形成初期存在突变性;生成...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系统)开展了甲烷-纯水体系的气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T系统可以直观地获得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动态变化过程。指出: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基本上从气液分界面开始,且形成初期存在突变性;生成的气水合物起初非常疏松、呈絮状,然后逐步变得密实;气水合物分解则是一个不断释放气体,由密实变得疏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扫描系统 甲烷水合物 ct图像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细观力学的植物侧根固土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云艳 徐琨 +1 位作者 陈建平 王晓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探寻植物根系加固土体、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该文从细观角度对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T三轴仪,分别对素土样和2种含根土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CT实时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样3个断面在不同应变时刻... 为了探寻植物根系加固土体、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该文从细观角度对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T三轴仪,分别对素土样和2种含根土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CT实时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样3个断面在不同应变时刻所对应的CT扫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3个扫描层中素土样的(CT数均值)ME-ε1关系曲线下降段和(CT数方差)SD-ε1关系曲线上升段的变化幅度均大于2种含根土样曲线相应阶段的变化幅度;这说明含根土体内部缺陷发育速度更慢,含根土样内部裂纹萌生和扩展得更加缓慢,根系具有阻裂作用。文中重点对3种土样在高度的7/16处的断面上的CT扫描图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Matlab软件自编后处理程序,对CT扫描图片进行了二值化处理,并统计出断面上的裂隙率、根附近区域及其之外区域的总裂隙大小、最大裂隙区域的长度和宽度信息。通过对含根土样和素土样受压过程的CT演化图片和断面上统计的裂缝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来对比说明素土和含根土样中裂纹扩展以及试样破坏过程的差异,从而揭露了根系的阻裂作用和桥联作用。最后得出根系固土的细观力学机理主要表现为根系对土体的阻裂作用和桥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分析 植被 ct 根系固土 边坡加固 细观力学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超声探伤的CT图像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卓球 肖敏芳 +1 位作者 宋显辉 方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5,共4页
利用超声波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探伤技术,对含预埋缺陷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探测,采集走时数据重建波速分布—“反演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超声CT图像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某一断面上混凝土的内部质量,从而根据速度差异识别缺陷。并... 利用超声波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探伤技术,对含预埋缺陷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探测,采集走时数据重建波速分布—“反演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超声CT图像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某一断面上混凝土的内部质量,从而根据速度差异识别缺陷。并通过分析成像结果,对影响CT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测线的布置、成像单元的划分、反演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声波 ct 探伤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混凝土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 被引量:17
12
作者 戚永乐 彭刚 +1 位作者 柏巍 王乾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CT数字图像技术的混凝土材料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医用CT扫描系统,对混凝土试样进行逐层扫描,生成材料的内部细观结构图像,利用CT图像的三维重构技术,将得到的剖面细观图像逐层叠加,形成三维细观结构图... 提出了一种基于CT数字图像技术的混凝土材料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医用CT扫描系统,对混凝土试样进行逐层扫描,生成材料的内部细观结构图像,利用CT图像的三维重构技术,将得到的剖面细观图像逐层叠加,形成三维细观结构图像;然后,将该图像映射到有限元程序中进行三维网格剖分,建立真实状态下的混凝土细观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劈裂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CT技术的数字图像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可真实地反应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与材料的固有力学特性,其数值分析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吻合,是数值分析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ct技术 数字图像 细观结构 有限元
下载PDF
预崩解炭质泥岩路用性能及其基于三轴CT试验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曾铃 史振宁 +2 位作者 付宏渊 何忠明 胡庆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30-2036,共7页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土相似的性质,不同工点所取试样具有不同的CBR;试件压实度越高,峰值强度越大,偏应力陡增段CT扫描层CT数增大速率比应力应变曲线平缓段的大,表明试验前期试件密度增大速率比试验后期的大;试验前,试件具有较多细小孔洞及裂纹,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试验的进行,密度差异性降低,炭质泥岩颗粒在围压及偏应力的作用下存在挤密、错动、融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崩解 炭质泥岩 路用性能 三轴ct试验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土材料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晓军 张金夫 +1 位作者 刘凯年 张肖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31-133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岩土材料CT图像进行处理的有限元模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充分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匀性,特别是可以考虑空隙分布对岩土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对沥青胶结颗粒材料的劈裂试验进行了数值模...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岩土材料CT图像进行处理的有限元模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充分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匀性,特别是可以考虑空隙分布对岩土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对沥青胶结颗粒材料的劈裂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方向拉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拉应力出现在空隙与颗粒的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识别 图像处理 岩土材料 有限元
下载PDF
非饱和板岩裂隙扩展机制CT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戴永浩 陈卫忠 +3 位作者 王者超 朱维申 蒲毅彬 王雁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37-2545,共9页
板岩内部不仅含有大量的由黏土类矿物组成的层理、片理,且还含有数量众多的微裂隙及微孔洞,这使得其力学特性显得相当复杂。采用CT机及配套岩石三轴试验加载设备,完成了2个锦屏II级电站非饱和板岩试样的单轴压缩破坏CT实时试验,得到了... 板岩内部不仅含有大量的由黏土类矿物组成的层理、片理,且还含有数量众多的微裂隙及微孔洞,这使得其力学特性显得相当复杂。采用CT机及配套岩石三轴试验加载设备,完成了2个锦屏II级电站非饱和板岩试样的单轴压缩破坏CT实时试验,得到了试样破坏的各个阶段的CT图像。通过对CT图像的分析处理,从细观角度分析板岩微裂纹萌生、扩展,直至宏观裂纹形成并贯通的整个演化过程,解释含水平层理和垂直层理2种情况下非饱和板岩破坏方式不同的机制。根据CT原理,推导基于CT数的非饱和岩石标量型损伤变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非饱和板岩 裂隙扩展 ct试验
下载PDF
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2 位作者 杨红喜 秦广平 丁卫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29-432,共4页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趣域的空间物理特性。该方法异于以往数学建模的思路,而是借用数学形态学中空间几何描述的思想,以实现对岩土体中的天然缺陷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合理刻画。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 CT 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图像定量分析
下载PDF
岩土CT图像中裂纹的形态学测量 被引量:29
17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1 位作者 丁卫华 陈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9-544,共6页
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提供的岩土体损伤破裂演化图像,定义每一点的CT数变化量为该像素点CT数与其后紧邻的同行像素点、其下紧邻的同列像素点的CT数差的绝对值中的较大值。根据CT数在扫描断面上的分布规律,设定了提取疑似裂纹区的... 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提供的岩土体损伤破裂演化图像,定义每一点的CT数变化量为该像素点CT数与其后紧邻的同行像素点、其下紧邻的同列像素点的CT数差的绝对值中的较大值。根据CT数在扫描断面上的分布规律,设定了提取疑似裂纹区的像素点CT数变化量标准值ξ=20,进行了疑似裂纹区的检出操作。并对其上的几何信息和CT数信息进行了统计,接着定义了裂纹长度和宽度,利用该参数对裂纹尺寸进行了计算。该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ct图像 裂纹 定量化 提取 几何测量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碳化混凝土损伤细观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茂军 赵军 +1 位作者 王根伟 吴丽琴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CT数变化与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试件不同部位CT数的离散性反映出了混凝土的非均质性;CT数曲线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以及CT数方差曲线的先下降后上升过程,均对应着试件在压力试验过程中首先在压力作用下密实度提高,随后微裂纹扩展直至破坏的变化过程。另外,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CT数差值的最大值由12.1 HU逐渐下降至5.4 HU,反映出了碳化作用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特点。研究结果不仅是对常规力学实验的补充,而且也能够对常规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混凝土 碳化 损伤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丰荣 刘泽 +3 位作者 李艳玲 曲怀敬 张梅 张运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1-784,共4页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据的计算,进而描述所设计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计算过程。数值实验部分给出了基于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和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医学图像重建 仿真计算 Shepp-Logan头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CT技术的原理及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吕小彬 孙其臣 +2 位作者 鲁一晖 王荣鲁 吴佳晔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本文阐述了基于冲击弹性波的弹性波层析扫描(C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两个典型水工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冲击弹性波一般由激振锤激发,能量大且集中,测试深度显著提高,现场操作简便,对工作面要求低,与传统的超声... 本文阐述了基于冲击弹性波的弹性波层析扫描(C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两个典型水工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冲击弹性波一般由激振锤激发,能量大且集中,测试深度显著提高,现场操作简便,对工作面要求低,与传统的超声波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检测设备自身先进的接收、采集、滤波、分析手段使测试结果受介质内杂散波的影响很小,保证了检测的精度,大大缩短了检测、数据采集、分析、形成结果的时间;检测得出的弹性波(P波)波速能够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动弹性模量和强度)建立直接的物理相关关系。以上优点将会使本项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结构 无损检测 冲击弹性波 弹性波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