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TOF-MRA与CT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芸 薛建建 刘山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RA,3D-TOF-MRA)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2年...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RA,3D-TOF-MRA)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2年6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UIAs 52例患者的3D-TOF-MRA及CTA图像,比较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瘤体最大径及瘤体颈宽测量结果的差异,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DSA确诊的52例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63个,MRA及CTA分别检出真实动脉瘤52个及53个,检出率分别为82.54%及84.13%,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4);MRA与CTA对颅内动脉瘤瘤体最大径及瘤体颈宽测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OF-MRA与CTA在UIAs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3D-TOF-MRA是一种无电离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的无创检查,方便重复检查,故UIAs的筛查和定期随访首选3D-TOF-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TOF-mra
下载PDF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CT与MR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文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结果 ,探讨CT及 (或 )MRA在诊断SAH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8例SAH患者进行CT检查 ,其中 4 5例同时进行了MRA检查。结果  12 8例SAH中治愈 2 3例 ,好转 85例 ,无变化 2例 ,...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结果 ,探讨CT及 (或 )MRA在诊断SAH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8例SAH患者进行CT检查 ,其中 4 5例同时进行了MRA检查。结果  12 8例SAH中治愈 2 3例 ,好转 85例 ,无变化 2例 ,死亡 18例。CT显示其中 6 0例属局限性SAH ,5 6例属广泛性SAH ,另 12例CT未见明显异常者经腰穿证实为SAH。同时有 76例合并其他CT表现 ,其中脑积水2 3例 ,脑内血肿 19例 ,脑室积血 18例 ,脑梗死 16例。MRA显示 :颅内动脉瘤 5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 12例 ,脑血管痉挛 4例 ,颅内动静脉畸形 1例 ,烟雾病 1例 ,原因不明 2 2例。结论 CT和MRA可作为SAH诊断、判断预后及病因的首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检查 mra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的CT、MRI及MRA诊断(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庆国 胡春洪 +1 位作者 郭亮 丁乙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4-65,71,共3页
目的 探讨CT、MRI及MRA在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 16例 ,包括动静脉畸形 (AVM ) 12例 ,海绵状血管瘤 4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 ,MRA采用 3D -TOF法。结果 AVM的CT平... 目的 探讨CT、MRI及MRA在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 16例 ,包括动静脉畸形 (AVM ) 12例 ,海绵状血管瘤 4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 ,MRA采用 3D -TOF法。结果 AVM的CT平扫主要表现为低、等或高混杂密度 ,部分伴钙化 ,合并急性出血者呈高密度。MRI扫描T1WI、T2 WI上呈迂曲扩张畸形血管团的流空影 ,血肿表现多样化。MRA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良好。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见等、高混杂密度 ,多样化钙化。MRI有其典型表现 ,外周低信号环围绕中央“桑葚状”混杂信号 ,MRA未显示畸形血管。结论 CT、MRI及MRA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各有不同诊断价值。联合运用和综合分析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较全面地评价脑血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ct MRI 诊断 mra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
4
作者 吴清武 孙凤霞 +2 位作者 岳巍 岳军艳 窦文广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方法 18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经多排螺旋CT血...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方法 18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DebakeyI型68例,DebakeyⅡ型22例,DebakeyIlI型99例,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与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进行比较符合率100%。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能够明确诊断;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避免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并且降低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风险度;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mra 主动脉夹层 诊断 应用分析
下载PDF
颅脑AVM的CT、MRI/MRA和血管造影的分析比较
5
作者 陈双 陈金城 +1 位作者 江金带 陈耀棠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对颅脑AMV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CT、MRI/MRA和血管造影检查作分析和比较。材料与方法:72例确诊为颅脑AVM的病人,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从21~52岁,平均37岁。结果: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能很好地显示颅脑的AVM的病灶。MRI/MRA可直... 对颅脑AMV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CT、MRI/MRA和血管造影检查作分析和比较。材料与方法:72例确诊为颅脑AVM的病人,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从21~52岁,平均37岁。结果: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能很好地显示颅脑的AVM的病灶。MRI/MRA可直接显示畸形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AVM的诊断有其特异性,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而CT检查操作较为简便,可揭示诊断及其合并症——出血。颅脑血管造影检查(特别是DSA)可明确诊断,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准确度很高,但操作复杂、昂贵,而且有创伤性.结论:可疑颅脑AVM的病人应首选MRI/MRA检查,而CT检查对急诊昏迷的病人较好;脑血管造影则应依手术或介入放射治疗的需要而适当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mra 血管造影 诊断 颅脑AVM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MR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MRI、CT对照
6
作者 陈希颖 廉宗澂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价 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势。方法 :对本院 1 4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的 MRA表现进行分析 ,并与 MRI及 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4例颅内动脉瘤具特征性 MRA及 MRI表现 ,其定性诊断能力优于 CT,MRA在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 目的 :评价 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势。方法 :对本院 1 4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的 MRA表现进行分析 ,并与 MRI及 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4例颅内动脉瘤具特征性 MRA及 MRI表现 ,其定性诊断能力优于 CT,MRA在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方面优于 MRI。结论 :MRA是检出直径 >3mm的颅内动脉瘤的最佳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 NMR 血管成像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分析
7
作者 刘志坚 孙克华 +2 位作者 谭启富 孙康健 华长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结果 247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发现单发灶性积血161例,多灶性积血9例,并发颅内血肿14例,6例... 目的 探讨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结果 247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发现单发灶性积血161例,多灶性积血9例,并发颅内血肿14例,6例因头部外伤行头颅CT扫描发现动脉瘤。阳性率为71.25%。DSA检查177例,发现动脉瘤166例,阳性率为93.79%。MRI检查140例,其中MRA检查110例,发现动脉瘤131例,阳性率为93.57%。结论 动脉瘤有特征性CT、MRA和DSA表现。CT可动态、无创观察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瘤,反映其真实大小,并可了解动脉瘤破裂后的出血量和范围以及脑积水和脑水肿的程度。MRA能显示动脉瘤的全部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比较大的动脉瘤。MRA安全且可三维旋转以观察瘤蒂和动脉瘤内的血流情况。CT、MRA和DSA联合应用,有利于对动脉瘤的全面诊断,且彼此不能完全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ct mra DSA 颅内肿瘤
下载PDF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体会 被引量:7
8
作者 岑秀雅 虞希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CTA)与高场磁共振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某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检查确诊的100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2016年12月~2019年2月,并给予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CTA)与高场磁共振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某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检查确诊的100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2016年12月~2019年2月,并给予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1.5T高场磁共振MRA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100例患者通过DSA检查可诊断出251支血管节段数,而通过CTA检查可诊断出250支,通过MRA检查可诊断出249支;CT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2.86%、87.50%、86.67%、93.33%,MR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85.71%、93.75%、92.31%、88.24%,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可采用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MRA检查,各有优势,联合诊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头颈血管成像 高场磁共振 mra 头颈部动脉狭窄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晓萍 李康印 +1 位作者 杨艳 王云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CT血管造影 (CT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9例脑AVM病例行CTA检查 ,其中MRA、DSA检查各 5例、8例。 12例手术证实 ,7例保守治疗。CTA、MRA经工作站处理 ,获得三维血管图像 ;DSA通过股动脉插管技术 ,获得减影...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CT血管造影 (CT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9例脑AVM病例行CTA检查 ,其中MRA、DSA检查各 5例、8例。 12例手术证实 ,7例保守治疗。CTA、MRA经工作站处理 ,获得三维血管图像 ;DSA通过股动脉插管技术 ,获得减影后血管图像。结果 :CTA能显示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 ,有效显示供养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但供养动脉显示不及MRA ,引流静脉的显示较MRA为佳。结论 :CTA诊断脑AVM的图像质量、病变显示接近MRA、DSA ,对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AVM ct MRI DSA 诊断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莫少武 陈松 +1 位作者 黄景茂 张旭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78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3DTOF MR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 目的:研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78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3DTOF MR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动脉瘤诊断的符合率。结果:78例DSA诊断颅内动脉瘤91个,CTA检出76例,共89个动脉瘤;3DTOF MRA检出71例,共82个动脉瘤,灵敏度分别为97.8%、90.1%,CTA对3mm以下动脉瘤的检出优于3DTOF MRA(P<0.05)。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总体上优于3D TOF MRA,但3D TOF MRA具有无对比剂副作用、无辐射及经济的优点,这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作为筛选内动脉瘤的首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3D TOF mra 颅内动脉瘤 DSA
下载PDF
3D TOF MRA对烟雾病搭桥术后血管通畅性的评价效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大立 史岩鹏 陈彬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烟雾病搭桥术后血管通畅性的评价效用.方法 对40例烟雾病患者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成像检查,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共显示颞浅动脉80条,三维时间飞跃...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烟雾病搭桥术后血管通畅性的评价效用.方法 对40例烟雾病患者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成像检查,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共显示颞浅动脉80条,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显示颞浅动脉清晰率为100%,明显高于CT血管成像检查的92.5%(P<0.05).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成像显示搭桥血管颅外段及穿颅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显示搭桥血管颅内段情况好于CT血管成像检查(P<0.05),评分达到4分的比例达57.5%.结论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评价烟雾病搭桥术后血管通畅性优于CT血管成像检查,特别是在颅内段显示上,但对穿颅段血管狭窄有夸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 烟雾病 血管通畅性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小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107-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临床诊断为脑部局灶性缺血的患者,在发病24 h内于我院行CT、MRI和MRA检查,将CT、MRI、MR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在常规CT...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临床诊断为脑部局灶性缺血的患者,在发病24 h内于我院行CT、MRI和MRA检查,将CT、MRI、MR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在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中未发现任何新的脑梗死灶,CT脑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局部血流低灌注有52例,其中Ⅰ1期15例、Ⅰ2期26例、Ⅱ2期11例;MRI发现新发缺血灶34例;MRA发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结论:脑梗死前期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常规CT平扫和增强、MRI对此敏感性较低。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脑梗死发作超早期敏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的灌注变化,并且可以对低灌注血流的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进行分期,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ct MRI mra 灌注成像 脑梗死前期 局部低灌注
下载PDF
MRA与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分析
13
作者 莫从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析多螺旋CT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接诊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病例均进行多螺旋CT和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就患者不同方法诊断后的效... 目的 探析多螺旋CT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接诊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病例均进行多螺旋CT和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就患者不同方法诊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多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9.77%,低于MRA检查的98.86%(P<0.05).多螺旋CT检查后,患者轻度颈动脉狭窄占比低于MRA检查(P<0.05),患者颈动脉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情况,结果统计相近(P>0.05).多螺旋CT检查的漏诊率高于MRA检查(P<0.05),多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低于MRA检查(P<0.05).多螺旋CT检查患者的血管内-中内膜厚度情况均小于MRA检查(P<0.05).结论 在诊断检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相比多螺旋CT,选择MRA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效果理想,不仅准确率高,还能减少漏诊发生,且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能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多螺旋ct mra 诊断 颈动脉狭窄程度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中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辉 丁长青 余磊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学诊断的28例VB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有1.5T MRI及MRA资料,16例有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4例有多层CT血管造...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学诊断的28例VB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有1.5T MRI及MRA资料,16例有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4例有多层CT血管造影(CTA)资料]。重点分析MRA/CTA显示的VBD异常血管的分布、形态大小、信号强度等。结果:CT平扫11例显示基底动脉增粗、迂曲,4例基底动脉壁可见钙化。MRI所有序列均可见基底动脉增粗、迂曲。CTA及MRA可直观、多角度全程显示椎基底动脉的扩张、延长或迂曲,本组扩张基底动脉直径为4.8~13.5 mm,长度为30.2~34.0 mm,MRI及MRA很好显示了邻近脑干受压、脑神经受累及可能伴发的脑梗死等病变。结论:CT及MRI平扫可作为VBD筛查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MRA及CTA可全面直观评价VBD,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多层螺旋ct ctA 磁共振成像 mra
下载PDF
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爱国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7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在临床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使用相关设备对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CT、MRI及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分析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在临床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使用相关设备对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CT、MRI及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为基底动脉:A型44条,B型6条,C型6条,A型合并有B型改变的4条,无异常者4条。结论磁共振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确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眩晕诊断 ct MRI 磁共振动脉成像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天然 郑春雨 李铭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89.3%,MR诊断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96%。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呈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MR对血肿的分期敏感。CTA、MRA、DSA可见瘤巢、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A、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X射线成像中图像的综合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永利 刘贵忠 潘德恒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在X射线检测中 ,图像中散射噪声、射线束的不均匀性等是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分析X射线图像中散射的分布规律和低频噪声对图像的质量劣化影响 ,以求得散射的理论分布公式 ,为实际射线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在X射线检测中 ,图像中散射噪声、射线束的不均匀性等是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分析X射线图像中散射的分布规律和低频噪声对图像的质量劣化影响 ,以求得散射的理论分布公式 ,为实际射线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的综合校正方案 ,首先利用上述理论依据 ,获取低散射的原始图像 ;再采用多分辨分析的图像校正方法 ,对其进行校正 ,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种多分辨分析法不仅具有普适性和实时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成像 断层扫描 散射 多分辨分析 图像 综合校正
下载PDF
四组影像技术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博 黄智 +2 位作者 刘璋 林成业 张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3D-MRA+3D-DSA技术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临床上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28例患者,先行CT例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再行3D-MRA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者,后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应用3D成像技术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CT平扫+3D-MRA+3D-DSA技术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临床上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28例患者,先行CT例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再行3D-MRA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者,后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应用3D成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发现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脑动静脉畸形,11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2例为正常。术中对动脉瘤者行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结合相关文献,并与3D-CTA+3D-DSA、3D-MRA+3D-DSA与3D-DSA诊疗方法比较,分析4种诊疗方法受检者受辐射剂量,准确性,完成时间及费用。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如下:3D-DSA=3DMRA+3D-DSA<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准确性比较如下: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3D-MRA+3D-DSA>3D-DSA;完成时间比较如下:3D-DSA<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3D-MRA+3D-DSA;费用比较如下:3D-DSA<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3D-MRA+3D-DSA。结论:综合评价,CT平扫+3D-MRA+3D-DSA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3D—mra+3D-DSA 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影像诊疗方法评价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宪 李彭 +2 位作者 赵晖 李文 姜琨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DSA诊断和介入手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比较DSA、CTA及MRA对颈部血管的诊断情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DSA诊断和介入手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比较DSA、CTA及MRA对颈部血管的诊断情况。结果: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5)。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高于MR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患者术后颈部血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1),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无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心肌梗死1例,发生新的梗死灶4例,死亡1例。结论: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高于CTA及MRA检查,对术前诊断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且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颈部血管狭窄率,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手术 颈部血管狭窄 神经功能 ct血管造影(ctA)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下载PDF
寰前节间动脉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一朴 马隆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1-3,共3页
寰前节间动脉(PIA)是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中极为罕见类型,通常伴有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CTA及MRA 能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改变。该文就... 寰前节间动脉(PIA)是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中极为罕见类型,通常伴有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CTA及MRA 能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改变。该文就PIA血管畸形的胚胎发育过程、解剖分型、合并血管畸形、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 寰前节间动脉 ct、MR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