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Bacterial Cellulose/Ionic Liquid MWCNTs via Cyclic Voltammetry
1
作者 Seyed Morteza Zendehbad Guang Yang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Cyclic voltammetry based on a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at measure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biomaterial samples under conditions. Biomaterial structure was... Cyclic voltammetry based on a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at measure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biomaterial samples under conditions. Biomaterial structure was changed by conductive material while these materials caused a connective network in whole of them and was able to transfer electrons inside of biomaterials. These change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by analysis tools such as cyclic voltammetry (CV), X-radiation (XRF) an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Bacterial cellulose is biodegradable, biosynthesis of A. xylinum which is a three-dimensional nano-network structure with a distinct tunnel and pore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the composite process produced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bacterial cellulose pellicles containing well-dispersed and embedd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Ionic liquids (ILs), as observed in cyclic voltammetry (CV). For this purpose, we used a special tool, called OriginLab which is an industry-leading scientific graphing and data analysis software. The cyclic voltammetry graph presents the behavior of this composite which consists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NT dispersion, conductivity rate and changes in bacterial cellulose structur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cellulose/MWCNT composite was found different with respect to CNT disper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process was a useful method not only for dispersing MWCNTs-ILs in an ultrafine fibrous network structure, but also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olymeric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onic Liquid (IL)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Bacterial Cellulose (BC) cyclic voltammetry (cv) OriginLab
下载PDF
Pt和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上正丙醇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国良 林珩 +2 位作者 郑杏红 陈声培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在Pt电极上相比较,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9V,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S原子的Pt电极上正丙醇的电氧化受到抑制.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PT电极 修饰电极 正丙醇 循环伏安 cv 氧化 电催化反应机理 吸附原子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3
作者 薛万清 董雁 +1 位作者 张夏红 赵萍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对羟基苯甲酸溶液浓度在1.00×10^(-9)~1.00×10^(-2)mol·L^(-1)范围的内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6,检出限为2.013×10^(-10)mol·L^(-1)(S/N=3),回收率在98.7%~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5%~3.5%之间。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作复杂样品的检测,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cv)
下载PDF
铬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的制备以及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宇展 周震 +2 位作者 任俊霞 高学平 阎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7-48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2步合成了掺C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1-xCrxPO4F(x=0,0.01,0.03,0.05,0.07),XRD测试表明LiV1-xCrxPO4F属三斜晶系。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表明:掺Cr后LiVPO4F正极材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嵌出,材... 采用高温固相法2步合成了掺C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1-xCrxPO4F(x=0,0.01,0.03,0.05,0.07),XRD测试表明LiV1-xCrxPO4F属三斜晶系。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表明:掺Cr后LiVPO4F正极材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嵌出,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进一步提高,例如,铬掺杂的LiVPO4F样品在室温、0.2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50周后容量在110mAh·g-1以上。文中还讨论了充放电容量随掺Cr量的关系,nCr含量为0.03的LiV1-xCrxPO4F有着较高的放电平台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VPO4F 铬掺杂 循环伏安(cv)
下载PDF
安乃近在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艳 何晓英 +2 位作者 李容 蒋晓丽 范向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制备了蒙脱土修饰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安乃近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是一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用方波溶出伏安法优化了实验参数,测定了浓度与峰电流Ipa的线性关系,发现Ipa与安乃近浓度在2.0×... 制备了蒙脱土修饰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安乃近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是一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用方波溶出伏安法优化了实验参数,测定了浓度与峰电流Ipa的线性关系,发现Ipa与安乃近浓度在2.0×10^-6~8.0×10^-5mol·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a(μA)=0.07784—15443.54c(μmol·L^-1),r=-0.9993,检出限可达1.12×10^-6mol·L^-1,回收率为94.0%~108.25%。该方法可用于药物中安乃近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安乃近 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方波溶出伏安
下载PDF
曲克芦丁在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洪涛 周群 +3 位作者 段德良 武云 曹秋娥 丁中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6-982,共7页
研制了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SWCNTs-COOH/GCE)。用交流阻抗谱法(EI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极膜性能,应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曲克芦丁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WCNTs-COOH修饰电极对曲克芦丁的氧化有良好的... 研制了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SWCNTs-COOH/GCE)。用交流阻抗谱法(EI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极膜性能,应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曲克芦丁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WCNTs-COOH修饰电极对曲克芦丁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其氧化反应为单电子单质子过程,结合恒电位电解实验产物推测其氧化过程可能为曲克芦丁分子上的酚羟基被氧化为羰基。电极反应的扩散系数及速率常数分别为1.10×10-6 cm2.s-1、9.87×10-3 mol.L-1.s-1。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化峰(0.85V)电流与曲克芦丁浓度在8.04×10-7~6.41×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达5.01×10-7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1%,方法可用于曲克芦丁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电极 曲克芦丁 循环伏安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Ag/AgCl和碳纤维海洋电场电极的探测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申振 宋玉苏 +1 位作者 王烨煊 李红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使用烧结法制备了Ag/AgCl固态不极化海洋电场电极,利用聚丙烯腈碳纤维T300制备了电容型海洋电场电极。研究了不极化电极和电容型电极探测海洋电场的原理,提出了两种电极的使用方法并研究了其探测性能。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种电极进了... 使用烧结法制备了Ag/AgCl固态不极化海洋电场电极,利用聚丙烯腈碳纤维T300制备了电容型海洋电场电极。研究了不极化电极和电容型电极探测海洋电场的原理,提出了两种电极的使用方法并研究了其探测性能。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种电极进了循环伏安测量和电极对极差跟踪;使用低频低噪声放大器对两种电极的自噪声稳定速度和大小进行对比测量;在自制水槽中测试了两种电极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均可测量1 m Hz以上的交变海洋电场;相比于Ag/AgCl电极,碳纤维电极具有极差小和自噪声稳定速度快的特点;稳定后两种电极的自噪声均为1 n V/√Hz@1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 碳纤维 海洋电场电极 循环伏安 自噪声
下载PDF
聚苯胺载铂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忠平 褚道葆 +4 位作者 秦家成 宋常春 陈君华 过家好 张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39,共4页
在金属Ti电极基体上,以循环伏安法聚合得到颗粒状聚苯胺修饰电极,以聚苯胺为Pt的载体,制备得到聚苯胺载铂电极(Pt/PAn/Ti),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以Pt/PAn/Ti电极为阳极研究了甲醛在该电极上的氧化,结果表明,... 在金属Ti电极基体上,以循环伏安法聚合得到颗粒状聚苯胺修饰电极,以聚苯胺为Pt的载体,制备得到聚苯胺载铂电极(Pt/PAn/Ti),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以Pt/PAn/Ti电极为阳极研究了甲醛在该电极上的氧化,结果表明,聚苯胺的存在使得铂微粒分散程度更好,有效面积更大,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的电流密度达到77.2mA/cm2,是同样条件下没有聚苯胺电极的2.3倍。同时,该电极对甲醛的催化氧化效果与铂的沉积量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电极 聚苯胺 循环伏安法 电催化氧化 甲醛
下载PDF
钛基材上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田西林 陶杰 +2 位作者 陶海军 包祖国 汤育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4-909,共6页
在0.5%(质量分数)NH4F/甘油电解液中通过恒压阳极氧化法在钛基体上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顺磁共振波谱仪和傅立叶红外谱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可发生... 在0.5%(质量分数)NH4F/甘油电解液中通过恒压阳极氧化法在钛基体上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顺磁共振波谱仪和傅立叶红外谱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可发生两个光化学过程,测得的电化学激发能△EOH/·OH>1.643V,对应的吸收光波长λ<853nm;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光化学性能变化是由于在电极表面发生Ti3+与Ti4+转化的过程中形成了·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 阳极氧化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L-半胱氨酸在玻碳汞膜电极上的直接和间接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汉文 连靠奇 +2 位作者 梁淑轩 刘占峰 李朝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了玻碳汞膜电极上L-半胱氨酸(L-Cys)的直接和间接测定方法,并建立了间接和直接测定的最佳条件.在pH=4.56的缓冲溶液中L-Cys于-0.44V处有一灵敏的不可逆的循环扫描还原峰,其峰电流与L-Cys的浓度在1×10-6~1×10-4mol/L内呈... 研究了玻碳汞膜电极上L-半胱氨酸(L-Cys)的直接和间接测定方法,并建立了间接和直接测定的最佳条件.在pH=4.56的缓冲溶液中L-Cys于-0.44V处有一灵敏的不可逆的循环扫描还原峰,其峰电流与L-Cys的浓度在1×10-6~1×10-4mol/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9).另外,根据L-Cys在适当的pH条件下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Cu2+来间接测定L-Cys的含量,本法L-Cys浓度在2×10-7~3×10-6mol/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2种方法可成功地用于合成样品中L-Cy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玻碳汞膜电极 循环伏安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镉在嵌入式碳纳米管-铋膜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位溶出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云涛 周学进 +2 位作者 刘琼 张公信 李晓芬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6,共6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嵌入式碳纳米管-铋复合膜玻璃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d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Cd在电极具有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Epa=0.637V(vs.SCE),电极对Cd具有高灵敏的电化学响应。研究了影响Cd微分电位溶出的因素,获得的最佳... 制备了一种新型嵌入式碳纳米管-铋复合膜玻璃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d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Cd在电极具有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Epa=0.637V(vs.SCE),电极对Cd具有高灵敏的电化学响应。研究了影响Cd微分电位溶出的因素,获得的最佳条件是:富集电位为-1.1V,Bi 3+浓度为0.4mg/L,pH 4.6HAc-NaAc缓冲溶液。通过同位镀铋、标准加入法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在最佳条件下,峰高与Cd质量浓度在0.1~2.0μg/L范围呈线性,检出限为0.2μg/L。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一致,RSD在3.1%~7.2%范围,回收率在92%~1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铋膜电极 嵌入 循环伏安法 微分电位溶出法
下载PDF
Au_(core)Co_(shell)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鲍芳 崔颜 +2 位作者 姚建林 任斌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29,共3页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results reveal t...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covered by Co shell and exhibited the similar electrochemistry property with the Co nanoparticles surfac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 activities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yridine as a probe molecu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RS intensity depended on the Co shell thickness of th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nd wa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shell thickness. The SERS intensity of these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is found to be about twenty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on an electrochemically roughened cobalt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CORE CO shell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循环伏安
下载PDF
阳极氧化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反应及阻抗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西林 陶杰 +4 位作者 陶海军 包祖国 汤育欣 李转利 张焱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6-1070,共5页
为使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更好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采取恒压阳极氧化法在质量分数0.5%NH4F/甘油电解液中在钛基体上制备出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XRD、SEM、电子順磁波普仪(EPR)、交流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 为使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更好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采取恒压阳极氧化法在质量分数0.5%NH4F/甘油电解液中在钛基体上制备出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XRD、SEM、电子順磁波普仪(EPR)、交流阻抗法(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子传输性能及界面性质,确定各电极反应过程对应的阻抗曲线,计算得出电极的电子传输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表面发生三价钛化合物转化成四价钛氧化物的氧化反应,电极电阻明显降低,加速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子扩散速度,有利于TiO2电极表面自由羟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TiO2纳米阵列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LiMn_2O_4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显明 李新海 +2 位作者 许名飞 张云河 何则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以醋酸锂、醋酸锰、乙二醇甲醚和乙酰丙酮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薄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了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用循环伏安法、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 以醋酸锂、醋酸锰、乙二醇甲醚和乙酰丙酮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薄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了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用循环伏安法、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LiMn2O4薄膜均匀、无开裂,750℃退火5min得到的薄膜的首次放电容量为36μAh/(cm2·μm),经10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为0.037%,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锂离子蓄电池 LiMn2O4薄膜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电化学性质 正极材料
下载PDF
几种负极添加剂对铅蓄电池低温充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裕卿 李海平 +1 位作者 吴三械 杨兰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在低温下(0℃以下)充电接受能力差、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我们采用向负极中加入不同添加剂的方法。由电池的实验结果(充电接受能力,恒电流充电实验,恒电压充电实验)筛选出对低温充电有益的两种负极添加剂——木...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在低温下(0℃以下)充电接受能力差、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我们采用向负极中加入不同添加剂的方法。由电池的实验结果(充电接受能力,恒电流充电实验,恒电压充电实验)筛选出对低温充电有益的两种负极添加剂——木素+C和NNO。在低温下木素+C电池的充电电量要多于加NNO的电池,10h率充电电量多于5h率,恒电压充电要强于恒电流充电。用循环伏安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负极添加剂使负极的放电过程加强,而使充电过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
下载PDF
曙红修饰电极对特丁基对苯二酚的灵敏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婧 郑胜彪 +2 位作者 汪伟 张炎 宋常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1,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曙红修饰玻碳电极(eosin Y/GCE),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TBHQ的新方法。研究表...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曙红修饰玻碳电极(eosin Y/GCE),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TBHQ的新方法。研究表明,修饰电极对TBHQ的氧化还原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在eosin Y/GCE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从297 mV降至85 mV。在20-400 mV·s^-1范围内,其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TBHQ在eosin Y/GCE上的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在0.10 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6.5)中,扫速为100 mV·s^-1时,此修饰电极的DPV响应与TBHQ浓度在1-20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1μmol·L^-1。此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应用于油品中TBHQ的测定,回收率达95.0%-102.5%。该电极有望应用于多种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红 特丁基对苯二酚 循环伏安法 差分脉冲伏安法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冰 林瑞 +3 位作者 杨代军 张存满 沈猛 马建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采用直接涂膜技术,利用40%的Pt/C催化剂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分膜电极组件。通过优化催化层中催化剂与Nafion的最佳质量比以及扩散层的微孔层的聚四氟乙烯与碳粉的质量比以改进燃料电池的性能,并利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 采用直接涂膜技术,利用40%的Pt/C催化剂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分膜电极组件。通过优化催化层中催化剂与Nafion的最佳质量比以及扩散层的微孔层的聚四氟乙烯与碳粉的质量比以改进燃料电池的性能,并利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催化层中催化剂与Nafion的最佳质量比为3:1时,对应的电池的活性面积最大,欧姆阻抗和电荷传递阻抗最小。另外,研究还发现在恒电流条件下,当扩散层的微孔层中碳粉质量分数为2mg/cm2,碳粉与PTFE的质量比为7:3时,放电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催化剂 碳粉质量分数 膜电极组件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三种小分子对光电子还原铀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格格 刘明学 +4 位作者 董发勤 何辉超 向沙 罗浪 宗美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84,94,共7页
光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在溶液中其还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的有机小分子并利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恒电位I-t曲线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考察小分子对光电子还原铀的影响及其作... 光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在溶液中其还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的有机小分子并利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恒电位I-t曲线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考察小分子对光电子还原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V分析证实在半导体矿物-U(Ⅵ)体系中U(Ⅵ)经历两步单电子还原为U(Ⅳ),扩散系数D_(Ⅵ)=1.9×10^(-8)cm^2/s。加入Na_3C_6H_5O_7、CH_3COONa、C_2H_5OH 3种小分子后溶液体系具有更高的电活性;随着小分子浓度不断增加,电子转移的能力先升高后降低;体系存在最优条件,即U(Ⅵ)与小分子的摩尔浓度为1∶1时,电子转移能力最强。相较于半导体矿物-U(Ⅵ)体系,3种小分子加入后其还原率分别提高了27.4%、16.4%、14.6%。EIS表明加入小分子的溶液体系具有更低的传荷内阻,更有利于电子的快速传递;I-t曲线证实还原过程中添加小分子可以加快U(Ⅵ)还原反应动力学速度;FTIR表明作用后603.34 cm^(-1)处有一U(Ⅳ)的较强吸收峰,表明光电子可将U(Ⅵ)还原成低价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合适的小分子可提高光电子对铀的还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 还原 小分子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微柱碳纤维电极的分析应用——新型单根纤维塑管及玻管电极的制作及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图治 吕荣山 +1 位作者 吕红环 朱萍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311-315,共5页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的单根碳纤维电极制作方法、将碳纤维用碳粉导电胶直接粘接在铜导线上,制成供常规分析和活体及微区分析用的新型塑管和玻管电极,步骤简单而省时.作者同时用实验证实了该种碳纤维电极在循环伏安法、计时安培法和溶出伏...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的单根碳纤维电极制作方法、将碳纤维用碳粉导电胶直接粘接在铜导线上,制成供常规分析和活体及微区分析用的新型塑管和玻管电极,步骤简单而省时.作者同时用实验证实了该种碳纤维电极在循环伏安法、计时安培法和溶出伏安法中具有优越的分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电极 循环伏安法 计时安培法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禹筱元 余仕僖 +2 位作者 胡国荣 彭忠东 刘业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5-658,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状Li1.05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以C为负极,在1C、2.75~4.2V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45.5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4%。并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层状LiNi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状Li1.05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以C为负极,在1C、2.75~4.2V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45.5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4%。并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材料中的各元素氧化态分布和嵌/脱锂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XPS实验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中Co,Ni,Mn的主要氧化态分别为+3,+2,+4价,还有少量的Ni3+和Mn3+,并从晶体场理论解释了其氧化态分布机制。而LiNi1/3Co1/3Mn1/3O2的循环伏安曲线上主要存在3.95V氧化峰和3.69V还原峰,分别对应于Ni2+/Ni4+的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 X光电子能谱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