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调控NLRP6途径对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MUC2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张阳 李军祥 +6 位作者 章晓思 王木源 王佳丽 胡俊聪 张黎明 傅智浩 石磊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调控NLRP6途径影响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MUC2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D大鼠制备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构建单层肠上皮细胞模型;IL-1β刺激共培养细胞模拟体外肠道炎症模...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调控NLRP6途径影响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MUC2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D大鼠制备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构建单层肠上皮细胞模型;IL-1β刺激共培养细胞模拟体外肠道炎症模型;si-NLRP6质粒转染干扰NLRP6,研究清肠温中方作用机制。qPCR检测NLRP6、IL-18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6、IL-18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UC2表达。结果:正常培养的Caco-2/HT29-MTX细胞中,NLRP6敲除后,MUC2表达明显减少。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增加IL-1β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NLRP6和IL-1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且一定程度上抵消si-NLRP6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干预后,促进MUC2蛋白表达恢复,si-NLRP6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肠温中方的作用。结论:清肠温中方含药血清通过调控NLRP6信号途径,进一步调节MUC2分泌,修复UC黏液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温中方 NLRP6 MUC2 caco-2/ht29-mtx细胞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在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的转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闻真 李刚 +3 位作者 林东海 王俊腾 秦利芳 郭桂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9-1835,共7页
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研究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PLGA纳米粒在覆盖黏液层的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的转运能力。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通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及壳聚糖(chitosan)对其进行表面... 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研究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PLGA纳米粒在覆盖黏液层的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的转运能力。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通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及壳聚糖(chitosan)对其进行表面修饰,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NPs、mPEG-PLGA-NPs和壳聚糖包裹的PLGA-NPs,并测定其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以香豆素-6(coumarin 6)为荧光标记物,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转运情况;以呋喃二烯(FDE)为模型药物,HPLC测定纳米粒的转运量。通过加入内吞阻断剂秋水仙素及诺可唑研究纳米粒的转运机制。采用免疫荧光法考察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纳米粒对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分散均匀,PLGA-NPs表面荷负电,经mPEG修饰后zeta电位近电中性,壳聚糖包裹后表面荷正电。呋喃二烯的包封率均>75%。mPEG-PLGA-NPs在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的转运能力高于PLGA-NPs和CS-PLGA-NPs,在秋水仙素及诺可唑作用下转运量明显降低,并影响ZO-1蛋白的分布。说明PLGA-NPs和mPEG-PLGA-NPs可能通过胞吞作用和细胞旁路途径进行转运,CS-PLGA-NPs主要以胞吞作用进行转运;mPEG-PLGA-NPs因其表面的亲水性及电荷近中性,具有较好的抗黏性能,能够快速穿过黏液层到达细胞并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纳米粒 呋喃二烯 caco-2 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 黏液 转运
原文传递
肠道吸收细胞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在类胡萝卜素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帆 陈楠 +2 位作者 吴雨卿 倪元颖 温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7-336,共10页
膳食化合物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等方面至关重要,但其必须被人体高效吸收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活性。肠道吸收细胞模型已成为体外模拟人体膳食化合物吸收利用及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的膳食化合物,选取合理的肠道细胞... 膳食化合物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等方面至关重要,但其必须被人体高效吸收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活性。肠道吸收细胞模型已成为体外模拟人体膳食化合物吸收利用及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的膳食化合物,选取合理的肠道细胞吸收模型以及在现有细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对于实现高效模拟人体对该膳食化合物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概述了人体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地综述了体外肠道细胞吸收模型研究进展,并以类胡萝卜素为代表,阐述了其肠道吸收转运机制,重点探讨了Caco-2单细胞模型和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在其吸收利用上的应用,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肠道细胞吸收模型体外模拟人体对不同膳食化合物的吸收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肠道细胞模型 caco-2单细胞模型 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 类胡萝卜素 吸收利用
下载PDF
杯状细胞靶向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吸收
4
作者 宋玉品 周冉 +1 位作者 邹卫 金韵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0-767,共8页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细胞 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 caco-2/ht29-mtx细胞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