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中村”非正规部门形成发展机制——以深圳市蔡屋围为例 被引量:48
1
作者 尹晓颖 薛德升 闫小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9-973,共5页
非正规部门以其就业门槛低、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城市边缘阶层就业和消费的主要部门,“城中村”既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聚居区,也是非正规部门相对集中的区域。文章通过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蔡屋围的案例研究,... 非正规部门以其就业门槛低、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城市边缘阶层就业和消费的主要部门,“城中村”既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聚居区,也是非正规部门相对集中的区域。文章通过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蔡屋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化、半正规化和正规化的三种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和内在机制,指出由于现阶段“城中村”特殊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制以及非正规部门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和服务的特殊功能,城市政府应降低门槛,允许非正规部门以非正规化的形式存在,但应纳入管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使之有序发展,最终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发展机制 “城中村” 蔡屋围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部门与“城中村”改造——深圳市蔡屋围、渔民村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3,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民村的全面改造两种改造模式的反思。从宏观看,现有改造多是从实施规划的角度考虑,而规划往往注重物质规划、轻社会因素,这种重物质景观的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城中村"村民出租房屋的非正规经济活动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渔民村的全面改造还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蔡屋围的综合整治模式应是主体改造模式,不同改造模式可以同步推进;从社区的角度看,"城中村"属于一种类型的社区,"城中村"改造应在社区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最后,对如何通过"城中村"改造使非正规部门正规化和社区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城中村"改造可以将村民视为房地产开发的主体之一,将其纳入正规房地产市场体系,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非正规部门 改造模式 蔡屋围 渔民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