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周围稳定韧带的形态及性别差异
1
作者 陈帅 吴金成 +4 位作者 徐翰鹏 李奕彤 王汇檄 张晓阳 邵珩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稳定韧带——距腓前/后韧带(ATFL/PTFL)、跟腓韧带(CFL),分析数据差异,为踝关节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韧带,精准测量韧带前、后缘长度,韧带起止点、最宽距、厚度等,并进行... 目的: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稳定韧带——距腓前/后韧带(ATFL/PTFL)、跟腓韧带(CFL),分析数据差异,为踝关节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解剖观测男、女性踝关节韧带,精准测量韧带前、后缘长度,韧带起止点、最宽距、厚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MRI断层扫描踝关节,观测外侧韧带。结果:男、女性踝部韧带的部分形态学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CFL和PTFL长于女性,ATFL长度无差异;女性ATFL和CFL宽于男性,PTFL则相反;厚度无差异。结论:女性踝关节稳定韧带形态异于男性,女性更应重视对踝周韧带的保护和锻炼。对踝关节疾患的诊疗和复建应考虑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稳定性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朱波 张彬 王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Brostrom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距...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Brostrom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重建术。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正前方、正后方、后外侧45°星状伸展平衡试验(SEBT),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感染、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跖屈角度、背伸角度、SEBT均比对照组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重建术有助于提高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踝关节外侧不稳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捷 朱丽华 +3 位作者 李国平 曲绵域 胡跃林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报告了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病例。结果表明,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松弛引起踝关节反复扭伤、疼痛,提示外踝关节不稳定,距骨斜角超过5°则提示外踝韧带断裂。介绍了一种修补外踝韧带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较佳。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定量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魁 华英汇 +2 位作者 李宏云 张健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及其起止点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结果:19例人体下肢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平均长度为23.1±2.98 mm,其中单束8例(42.1%),双束11例(57.9%)。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平均距离(AA)为17.1±3.00 mm,至腓骨隐匿结节(AO)平均距离为5.1±1.69 mm,至腓骨尖(AT)平均距离为14.1±2.86mm,前距腓韧带距骨止点至距骨上下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4±2.25 mm及18.4±2.30 mm,至距骨前外软骨面的平均距离为4.8±1.42 mm。跟腓韧带(CFL)平均长度为31.4±3.55 mm,跟腓韧带腓骨起点至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的平均距离为6.4±2.55 mm,跟腓韧带与前距腓韧带间夹角为116.6±12.69°,跟腓韧带跟骨止点至跟骨外侧结节(CP)平均距离为15.4±2.86 mm,至跟骨后上缘(CC)平均距离为13.9±2.46 mm,至距下关节面(CS)平均距离为15.2±3.21 mm。以变异度衡量各解剖标志相对稳定性结果如下:ATFL腓骨止点AA(17.54%)<AT(20.28%)<AO(33.14%),CFL跟骨止点CC(17.70%)<CP(18.57%)<CS(21.1%)。结论:通过解剖研究发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形态参数及起止点至各解剖骨性标志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为临床上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了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前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 变异系数
下载PDF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1
5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5 位作者 郭秦炜 江东 谢兴 陈临新 赵峰 皮彦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跟外侧韧带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跟腓韧带 距下关节
下载PDF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志伟 侯子鑫 +1 位作者 戴祝 邓焱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15-17,2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8例,年龄15~42岁,平均23.6岁。所有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取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8例,年龄15~42岁,平均23.6岁。所有患者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取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0个月),随访期间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0.4±4.5)分提高至术后(83.5±7.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建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双重锚定法)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4.7月(2~5年),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末次随访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A、B两组在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上无差异,在踝关节内翻(P=0.025)、距骨倾斜(P=0.025)与前移(P=0.020)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重建相较于修复显示出更佳的稳定性。AOFAS评分A组由术前46.90±9.10改善至术后2年87.15±4.22(P=0.000),B组由术前46.50±9.95改善至术后2年93.70±5.00(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3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在地面步行(P=0.045)、最大步行距离(P=0.042)、稳定性评分(P=0.045)上组间有差异。VAS视觉疼痛评分A组由术前7.10±5.30改善至术后2年2.05±1.95(P=0.000),B组由术前6.95±4.40改善至术后2年2.12±1.88(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无差异(P=0.450)。主观评级术后2年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01);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观评级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结论:依托关节镜技术,借鉴尸体解剖数据,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后足僵硬等常见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功能期望值较高的青壮年患者及韧带残端质量较差的翻修手术。手术切口的改进及保残技术有助于降低术区神经损伤几率,恢复本体感觉,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重建 修复 关节镜
下载PDF
跟腓韧带的本体感受器分布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兰梅 边海林 +2 位作者 魏宝富 伏传升 薛存银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84-86,76,共3页
目的探讨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本体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及其在踝关节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膝上截肢患者跟腓韧带,将韧带分为近、中、远三段,切成20μm厚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本体感受器类型和数量... 目的探讨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本体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及其在踝关节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膝上截肢患者跟腓韧带,将韧带分为近、中、远三段,切成20μm厚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本体感受器类型和数量。结果 CFL及周围组织均存在本体感受器,Ⅱ型和Ⅲ型本体感受器数量显著多于Ⅰ型本体感受器(P<0.001),韧带各部分间的本体感受器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FL上本体感受器以Ⅱ型和Ⅲ型小体为主,Ⅱ、Ⅲ型本体感受器与运动觉和过度活动觉密切相关,其数量较多与踝关节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腓韧带 本体感受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跟骨骨折术中保留跟腓韧带完整性对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段晓东 张凯 +1 位作者 蔡长马 张磊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中保持跟腓韧带完整性对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例跟骨SandersⅡ及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外踝下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按照术中...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中保持跟腓韧带完整性对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例跟骨SandersⅡ及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外踝下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按照术中是否保留跟腓韧带手术方式分为A组(术中保留跟腓韧带的完整性,n=20)与B组(术中切断跟腓韧带,n=19)。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术后跟骨外侧疼痛、踝关节主观稳定性、踝关节内翻应力距骨倾斜角)、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结果A组术后跟骨外侧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跑步时踝关节主观稳定性占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走时踝关节主观稳定性、踝关节内翻应力下背伸位和跖屈位距骨倾斜角>5°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跟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跟骨VAS、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内翻、外翻、背伸、跖屈活动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内翻、外翻、背伸、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骨折术中保留跟腓韧带的完整性能有效减轻术后跟骨外侧疼痛,提高运动时踝关节主观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腓韧带 完整性 踝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及软骨接触应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旭 左华 +2 位作者 王毓幸 姚翔 袁即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26-4931,共6页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在单足站立试验中,与正常模型相比,上述3种损伤模型改变了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分布,峰值由距骨穹窿前外侧转移至前内侧,导致了距骨穹窿软骨前内侧压力增高,并且峰值大小比较: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正常,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的峰值明显大于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跟腓韧带损伤;④研究结果验证了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踝关节稳定性的丢失和前内侧软骨接触应变峰值增加,揭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和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确认了修复或者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必要性,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 有限元 生物力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松波 李兴华 +1 位作者 刘化文 王爱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46(37.6±12.4)岁;左足15例,右足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7.4±2.8)个月;14例外侧副韧带走行区有压痛,28例患者诉平地行走时有多次踝关节扭伤史。术后12个月对距骨倾斜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行踝关节内翻应力和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机械稳定性;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踝与后足功能进行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28.3±10.0)个月,2例失访。VAS由术前的(4.50±0.93)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的(1.10±0.30)分;距骨倾斜角由术前的(12.26±1.13)°减小到术后12个月的(4.60±0.45)°;AOFAS评分由术前的(65.10±7.50)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84.40±3.95)分;其中优27例,良7例,可5例,差1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口服甲钴胺3个月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现象,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自体腓骨短肌腱双骨道穿腱式(改良Chrisman-Snook术式)能够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海洲 杨秋翔 +4 位作者 陈雨灵 杜毅 钱灯 张森阳 伏辉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对人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量解剖及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解剖学测量,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3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好的正常成人踝关节标本,对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并对其起止点至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进行... 目的对人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量解剖及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解剖学测量,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3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好的正常成人踝关节标本,对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并对其起止点至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对其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实验30具踝关节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大致呈两端较宽,中部较窄的扁平四边体。其中18具ATFL(60%)分成双束,其上下两束的走行大致相同,而另12具则为单束(40%)。跟腓韧带(CFL)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形状前宽后窄。经测量,ATFL腓骨起点距离腓骨前部结节(17.1±1.78)mm;距离腓骨隐匿结节(5.0±1.46)mm;距离腓骨尖(14.0±1.63)mm。ATFL距骨止点距离距骨胫距关节面(11.4±1.28)mm;距离距下关节面(18.0±2.07)mm;距离距骨前外软骨面(4.7±0.76)mm。CFL腓骨起点距离ATFL腓骨起点(6.1±2.04)mm。CFL跟骨止点距离跟骨外侧结节(15.0±2.48)mm;距离跟骨后上缘(14.1±1.44)mm;距离距下关节面(15.1±2.67)mm。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ATFL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距离CV(10.41%)<ATFL至腓骨尖距离CV(11.64%)<ATFL至腓骨隐匿结节距离CV(29.20%)。CFL跟骨止点至跟骨后上缘距离CV(10.21%)<CFL至跟骨外侧结节距离CV(16.53%)<CFL至距下关节面距离CV(17.68%)。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有一定的变异性,认为变异度可能反映外侧副韧带与周围骨性标志的稳定性。比较CV得出ATFL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和ATFL至腓骨尖均是稳定性较好的骨性标志;而CFL至其各骨性标志的CV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距下关节面在关节镜下更加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关节镜下重建CFL时将距下关节面作为定位的标志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前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学测量 重建手术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840例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单洁玲 李倩茹 +2 位作者 蔡叶华 阮婷婷 李宏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軔带损伤的超声图像,采用t检验和精确Fisher检验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患侧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损伤类型结果以百分数呈现。结果:在840个病例中,单纯距腓前軔带损伤占47.9%(402/840),距腓前初带损伤合并胫腓韧带损伤占8.1%(68/840),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占44.0%(370/840);在370例合并损伤病例中,16.8%(62/370)的患者表现为距腓前韧带被完全吸收,其中19.4%(12/62)的患者跟腓初带也被吸收;在所有外侧韧带损伤病例中跟腓靭带出现吸收的比例较低(25/840=3.0%)。结论: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超声检查发现跟腓韧带被完全吸收的病例并不常见,即使当距腓前靭带被吸收后,也只有大约1/5的跟腓軔带需要重建,并不需要在所有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中都常规修复或重建跟腓籾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超声评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损伤类型
下载PDF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和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涂兵 宋磊 +3 位作者 谢晨辉 王子乐 周强 王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9期761-765,共5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距腓前+跟腓韧带重建术和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踝关节扭伤致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韧带重建组和改良Brostrom组,每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距腓前+跟腓韧带重建术和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踝关节扭伤致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韧带重建组和改良Brostrom组,每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2组患者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评分。测量2组患者手术前后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患侧与健侧的背伸活动度和跖屈活动度。结果影像学结果示2组患者术前踝关节外侧不稳诊断明确,术后重建加强韧带良好。韧带重建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长于改良Brostrom组(P<0.05),但2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KAF评分、JSSF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手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小于术前(P<0.05);韧带重建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小于改良Brostrom组(P<0.05)。2组患者术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重建组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均小于改良Brostrom组(P<0.05)。结论与改良Brostrom手术相比,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CLAI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较长,但在恢复踝关节解剖重建、改善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韧带重建 改良Brostrom手术 关节镜 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欣 李京 +4 位作者 方文婧 张曼雨 何梦茹 朱玥润 魏畅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与跟腓韧带(CFL)的解剖学特征,为踝关节损伤后,影像学精确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左侧35例,右侧25例)结构完整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其踝关节,测量AT-FL、CFL的长度及中间宽度;测量CFL的长轴与腓...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与跟腓韧带(CFL)的解剖学特征,为踝关节损伤后,影像学精确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左侧35例,右侧25例)结构完整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其踝关节,测量AT-FL、CFL的长度及中间宽度;测量CFL的长轴与腓骨长轴之间形成的锐角α;测量CFL长轴与ATFL长轴之间的夹角β。结果(1)根据ATFL所含条带数量,将ATFL分为:单条带型38例,其长度与中间宽度分别是(20.28±9.44)mm、(8.85±2.92)mm;双条带型20例,其上、下韧带的长度分别是(18.36±2.74)mm、(13.33±2.70)mm,二者呈正相关(P=0.006,r=0.636);三条带型2例。(2)CFL为单条带型58例,双条带型2例;CFL的长度与中间宽度分别是(25.39±7.07)mm、(5.76±2.45)mm。(3)α介于20°~30°19例,30°~40°25例,40°~50°16例;β介于100°~110°13例,110°~120°16例,120°~130°26例,>130°5例;α与β在数量上无相关性(P=0.325,r=0.169)。结论对ATFL与CFL的解剖学分型,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当发生踝关节外侧面损伤时,ATFL与CFL的相关参数,是外科修复或韧带重建时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变异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对比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和平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51-53,60,共4页
目的对比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3例。A组采用距腓前韧带... 目的对比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3例。A组采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B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距骨倾斜、前抽屉试验及踝关节相关指标。结果A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踝关节跖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距骨倾斜、前抽屉试验及踝关节内翻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皮缘坏死、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术后2年内无不稳定复发情况。结论相较于修复治疗,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可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Brostrom法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刘琪 戴国华 +3 位作者 李勇阵 陶春生 李鹏 赵金柱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7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用于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重建手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总结了自2017-10至2018-11我科收治的17名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损伤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均为男性军人,受伤年龄24.35 &#177;4.9...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用于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重建手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总结了自2017-10至2018-11我科收治的17名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损伤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均为男性军人,受伤年龄24.35 &#177;4.96 (18~34)岁,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重建手术,选择腓骨长肌腱作为移植物,在韧带的腓骨止点选择锚钉固定,跟骨和距骨选择界面螺钉固定。采用AOFAS评分系统、Tenger评分以及VAS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并与末次随访时进行磁共振及X线检查。结果:17例患者平均获得20.59 &#177;3.14 (12~24)个月随访,AOFAS评分:术前平均43.29 &#177;6.98 (23~54),末次随访平均85.24 &#177;8.70 (59~96),t = −20.532,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nger评分:术前平均3.24 &#177;0.83 (1~4),末次随访平均7.41 &#177;1.06,t = −16.97,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术前平均3.00 &#177;0.79,末次随访平均1.29 &#177;0.91,t = 8.26,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因距骨软骨损伤严重伴有夜间疼痛,术后关节活动仍疼痛,但无夜间痛。结论: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腓骨长肌作为移植物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 腓骨长肌腱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距跟外侧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京 陈红丽 +6 位作者 秦梦莎 张欣 何玉倩 耿旭 王美 张曼雨 何梦茹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距跟外侧韧带(LTCL)的解剖学特征并分型,为踝关节外侧面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测量LTCL、CFL的长度及宽度,观察二者的关系,对LTCL划分解剖学类型。结果有12例标本出现LTCL,该韧带具有如下解剖学类型:(1) LTCL从CFL分出5例(10%)... 目的观察距跟外侧韧带(LTCL)的解剖学特征并分型,为踝关节外侧面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测量LTCL、CFL的长度及宽度,观察二者的关系,对LTCL划分解剖学类型。结果有12例标本出现LTCL,该韧带具有如下解剖学类型:(1) LTCL从CFL分出5例(10%),LTCL向前上方连于距骨或距腓前韧带的前下缘;(2) LTCL具有独立的起点4例(8%),此LTCL与CFL纤维方向几乎平行,向前上方连于距腓前韧带的下缘;(3) LTCL与CFL具有共同的起点3例(6%),但二者均为独立的韧带;(4) LTCL缺如38例(76%)。LTCL与CFL的宽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32)。结论对LTCL的解剖学分型,不仅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也为踝关节外侧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跟外侧韧带 跟腓韧带 变异 解剖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腓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董伊隆 钱约男 +2 位作者 李一民 张侠 蔡春元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71-874,共4页
目的测量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腓骨侧止点的解剖学数据,以期为临床上ATFL和CFL一期联合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7例成人尸体踝部标本,保留踝关节上方至少20 cm以及完整足部。对ATFL和CFL进行精细解剖观察,测量ATFL和CF... 目的测量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腓骨侧止点的解剖学数据,以期为临床上ATFL和CFL一期联合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7例成人尸体踝部标本,保留踝关节上方至少20 cm以及完整足部。对ATFL和CFL进行精细解剖观察,测量ATFL和CFL的形态参数、ATFL和CFL的腓骨解剖中心点在坐标轴的位置以及ATFL、CFL和腓骨尖之间的距离。结果27例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中,15例ATFL分两束,12例ATFL为单束,ATFL长度为(20.31±3.12)mm;CFL均为单束,CFL长度为(32.83±8.19)mm。AT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在在坐标轴的位置为近端(3.99±1.49)mm,变异系数(CV)为37.34%;前方(8.22±3.52)mm,CV为42.82%。C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在在坐标轴的位置为近端(2.87±1.21)mm,CV为42.16%;前方(2.08±1.34)mm,CV为64.42%。AT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至腓骨尖端距离为(14.22±2.87)mm,C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4.81±0.82)mm,CFL腓骨附着区与ATFL起点间距离为(5.57±1.80)mm。结论ATFL、CFL的腓骨侧附着区解剖中心点CV较大,临床一期解剖重建时术前应做个体化准备。本研究数据为临床一期联合重建ATFL、CFL时钻取骨隧道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前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黄河 孙剑波 +2 位作者 鹿军 雷金元 陈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长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距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距骨前移距离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重建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效果显著,虽然所用手术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改善关节稳定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重建术 踝关节外侧不稳 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