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 Taphrogenesis and Paleoseismic Records from the Yishu Fault Zon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被引量:18
1
作者 TIAN Hongshui ZHANG Zengqi +3 位作者 ZHANG Banghua ZHU Jiewang SANG Zhongxi LI Hongk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936-947,共12页
The Yishu fault zone (mid-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was formed in the Presinian. Periodic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strong seismic events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fault zon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ale... The Yishu fault zone (mid-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was formed in the Presinian. Periodic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strong seismic events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fault zon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with the proceeding of the marine transgression from the Yishu paleo-channel to the western Shandong, uneven thick sediments, composed mainly of sand, mud and carbonates of littoral, lagoon, and neritic facies, were deposited in the Yishu fault zone and western Shandong, and constructe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Lower Cambrian consisting of the Liguan and Zhushadong formations.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 lab-examinations, various paleoseismic record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Liguan Formation and the Zhushadong Formations of the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vicinity, including some layers with syn-sediment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s that were triggered by strong earthquakes (i.e. seismite, seismo-olistostrome, and seismo-turbidite). Paleoseismic records developed in the Zhushadong Formation are mainly seismites with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uch as liquefied diapir, small liquefied-carbonate lime-mud volcano, liquefied vein, liquefied breccia, convolute deformation (seismic fold), graded fault, soft siliceous vein, and deformation stromatolite, as well as seismites with brittle deformation structures of semiconsolidated sediments. Paleoseismic records preserved in the Liguan Formation are not only seismo-olistostrome with a slump fold, load structure, and ball-and-pillows, but also seismo-turbidite with convolution bedding, graded bedding and wavy-bedding. However,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area, the closer to the Yishu fault zone, the greater the thickness of the Liguan Formation and the Zhushadong Formation, the greater the number and type of layers with paleoseismic records, and the higher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reflected by associations of seismic records. Thi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ectonic taphrogenesis accompanied by strong earthquak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Yishu fault zon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which embodied the break-up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along the Paleo-Tanlu fault zone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edonian movement paleoseismic record tectonic taphrogenesis Yishu fault zone
下载PDF
四川盆地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幕次及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汪泽成 谢武仁 +6 位作者 姜华 苏旺 黄士鹏 谷明峰 马石玉 施亦做 江青春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加里东运动是我国南方地区早古生代重要的构造地质事件,与之相关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及不整合面对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有重要的影响。前人对加里东运动的研究偏重于华南地区,同期构造运动在上扬子地区的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以四川盆地为例,充... 加里东运动是我国南方地区早古生代重要的构造地质事件,与之相关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及不整合面对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有重要的影响。前人对加里东运动的研究偏重于华南地区,同期构造运动在上扬子地区的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以四川盆地为例,充分利用钻井、地震信息,分析下古生界地层接触关系,厘定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幕次及古隆起分布,分析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要素与成藏过程的影响,评价有利勘探领域。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在早寒武世中晚期结束了伸展构造主导的兴凯运动旋回,进入挤压作用主导的加里东旋回。区域上加里东运动的3个幕次在四川盆地有明显响应:寒武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Ⅰ幕(郁南运动)在川西北地区形成汉中—广元古隆起;晚奥陶世末期加里东运动Ⅱ幕(都匀运动)形成川中古隆起;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Ⅲ幕(广西运动)导致川中古隆起最终定型。每一幕次构造运动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演化过程,控制了地层、沉积相及不整合面的分布,进而控制了生储盖组合及储层展布。加里东期区内成盆演化与古隆起形成,造就碳酸盐岩储层常规天然气与页岩气两类天然气资源有序分布,围绕加里东古隆起形成了多层系立体规模成藏的大气区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不整合面类型 古隆起 油气成藏 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地质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谷明峰 刘冉 +5 位作者 张豪 和源 李堃宇 郝毅 姜华 李文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共12页
加里东运动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变形期,期间形成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四川盆地内加里东运动的研究重点长期集中在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旋回,对寒武纪—奥陶纪期间加里东运动的研... 加里东运动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变形期,期间形成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四川盆地内加里东运动的研究重点长期集中在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旋回,对寒武纪—奥陶纪期间加里东运动的研究程度较低。为此,利用新采集及重新处理的区域地震资料,结合钻井、野外露头数据,通过区域地震对比解释,重新落实了早古生界的地层分布,研究了加里东多期构造运动的活动特征与地质响应,明确了加里东运动对古沉积、古构造控制下的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加里东构造旋回,四川盆地受到了郁南运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等3期构造运动的重要影响,持续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四川盆地西部加里东期古隆起的演化;(2)四川盆地内的加里东古隆起是由川北的绵阳—广元古隆起与川西南—川中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两个分支联合而成;(3)两大古隆起的差异演化及其地质响应对震旦系—古生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论认为,四川盆地西部加里东期发育中江—盐亭凹陷,凹陷周缘的加里东古隆起北侧构造轴(绵阳—广元地区)及东侧构造坡折带(南部—阆中—剑阁地区)长时间处于古地貌高部位,是油气运聚有利区,该有利区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具有相似的成藏条件,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区和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加里东运动 绵阳—广元古隆起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中江—盐亭凹陷 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贵州雪峰至加里东旋回构造演化与区域成矿规律
4
作者 陶平 陈建书 白培荣 《贵州地质》 2023年第4期344-352,361,共10页
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贵州雪峰至加里东构造旋回构造演化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在该构造旋回,随着构造动力从离散(裂解)向汇聚(造山)发展,盆地类型从陆内裂陷(谷)盆地转化... 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贵州雪峰至加里东构造旋回构造演化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在该构造旋回,随着构造动力从离散(裂解)向汇聚(造山)发展,盆地类型从陆内裂陷(谷)盆地转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再转化为板内结合带压陷盆地,从而形成了各时期特有的地质建造及多种矿产,尤其是贵州最有特色的锰、磷、重晶石等沉积矿产。这些矿产在各种地质建造及其地质体中呈现出有序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论述了与沉积作用、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各一个及亚系列数个,并建立了贵州与南华纪至中寒武纪早期主要矿产的区域成矿模式。这些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贵州该旋回中的区域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运动 加里东运动 构造演化 成矿系列 成矿规律 贵州
下载PDF
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业明 徐安武 +3 位作者 付建明 赵子杰 吴桂捷 曾波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8-575,共8页
海南岛有无泥盆纪地层?有无加里东运动?有无加里东期花岗岩?历来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1:5万昌江县幅和邦溪幅地质调查研究中,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首次在海南岛发现珊瑚化石Cystophrentis kalaohoe... 海南岛有无泥盆纪地层?有无加里东运动?有无加里东期花岗岩?历来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1:5万昌江县幅和邦溪幅地质调查研究中,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首次在海南岛发现珊瑚化石Cystophrentis kalaohoensis Yu,结合旋回地层学研究认为,在昌江县鸡心—鸡实一带南好组(C_1n)中下部可能存在中晚泥盆世地层;首次发现并圈定了加里东期花岗岩体,时代为369~410Ma,并认为属加里东岩浆旋回较晚期的产物;根据区域不整合关系,变质和变形构造特征,进一步确定了加里东运动是海南岛地壳演化历程中一次极其重要的造山事件,区域上与华南地区晚加里东运动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加里东运动 花岗岩 海南岛 基础地质
下载PDF
闽西南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对武夷山加里东运动时代的制约 被引量:67
6
作者 徐先兵 张岳桥 +3 位作者 舒良树 贾东 王瑞瑞 许怀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5,共9页
闽西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地区。对NNE向展布的闽西玮埔岩体两个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447.1±4.7Ma和440.8±3.4Ma,证明这个岩体不是原来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属于加里东岩体... 闽西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地区。对NNE向展布的闽西玮埔岩体两个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447.1±4.7Ma和440.8±3.4Ma,证明这个岩体不是原来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属于加里东岩体。赣南菖蒲混合岩发育于罗浮岩体的北侧,早期将罗浮岩体归于燕山早期岩体。对混合岩进行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445.9±3.8Ma,确定这个岩体为加里东期。这些新的高精度年龄学数据为武夷山加里东构造运动时限和性质提供了精确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南玮埔岩体 赣南菖蒲混合岩 La—ICPMS测年 加里东运动 武夷山
下载PDF
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宗银 姜华 +3 位作者 汪泽成 王铜山 鲁卫华 吕宗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0,共8页
四川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此,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该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基于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勘察,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形成、圈闭改... 四川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此,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该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基于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勘察,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形成、圈闭改造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认为:桐湾运动等4次构造运动控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其中:①桐湾运动以区域性升降运动为主,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造就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这2套近地表古岩溶储层的形成且大面积分布;②加里东运动形成了乐山—龙女寺大型古隆起,奠定了震旦系油气富集带形成的构造背景;③海西—印支期,震旦系以整体沉降为主,早期古隆起格局继承性发育,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进入成油高峰期,古隆起区发育大型古油藏;④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四川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震旦系被深埋,使得古油藏发生原油裂解成气,成为震旦系重要的气源;⑤晚燕山—喜马拉雅期是震旦系气藏调整的关键期。结论指出,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勘探潜力大,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斜坡带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5
8
作者 李晓清 汪泽成 +2 位作者 张兴为 刘琴 燕金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51,共5页
四川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 ,形成了不同规模及不同控气作用的古隆起。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因受后期多期改造 ,分布复杂 ;海西 -印支期主要发育开江古隆起 ,为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 ;印支期泸洲古隆起是川西前陆盆地的前隆 ;燕山期的江油 -... 四川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 ,形成了不同规模及不同控气作用的古隆起。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因受后期多期改造 ,分布复杂 ;海西 -印支期主要发育开江古隆起 ,为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 ;印支期泸洲古隆起是川西前陆盆地的前隆 ;燕山期的江油 -绵竹和大兴两个古隆起明显向坳陷扩展。上述古隆起不仅改造了储层性能 ,其古圈闭为油气早期聚集提供了场所 ,而且延缓了生烃时间 ,有利于油气晚期成藏。因此 ,四川盆地的古隆起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油气早期聚集 特征 加里东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四川盆地 天然气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0
9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新疆塔中卡塔克隆起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古地震证据 被引量:18
10
作者 乔秀夫 郭宪璞 +2 位作者 叶留生 何碧竹 周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从塔中顺2井、中12井、顺8井岩心中识别出奥陶系及志留系古地震记录。其中志留系中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记录最强烈,并且出现的变形层也较密集。志留系的软沉积物变形类型有:负载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碟状构造、液化底劈及混滑... 从塔中顺2井、中12井、顺8井岩心中识别出奥陶系及志留系古地震记录。其中志留系中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记录最强烈,并且出现的变形层也较密集。志留系的软沉积物变形类型有:负载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碟状构造、液化底劈及混滑层。卡塔克隆起演化受断裂控制,北缘为塔中1号断裂,中部为塔中10号、2号断裂,塔中2号断裂位于隆起的顶部。顺2井位于塔中1号断裂末端、中12井位于塔中10号断裂旁。断裂活动诱发地震,志留系频繁的古地震记录表明塔中地区是一个加里东期断裂与构造隆起地带。塔里木板块内部加里东运动特点是:断裂活动、强地震、隆起与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软沉积物液化变形 加里东运动 卡塔克隆起
下载PDF
塔中北部斜坡带古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17
11
作者 屈海洲 王福焕 +3 位作者 王振宇 于红枫 孙崇浩 张云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加里东运动中期古岩溶在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沉积后开始发育,至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四段沉积后结束,古岩溶作用时间长,岩溶特征丰富而明显,可通过地质、钻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地震等特征综合识别。古岩溶垂向结... 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加里东运动中期古岩溶在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沉积后开始发育,至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四段沉积后结束,古岩溶作用时间长,岩溶特征丰富而明显,可通过地质、钻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地震等特征综合识别。古岩溶垂向结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带、径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带,其中径流岩溶带可进一步分为上、下两个亚带及过渡带。随着古地貌地势的降低,上部的岩溶带有减薄甚至不发育的趋势。古岩溶形成的缝洞体系的储集性能受古地貌及海平面变化控制,岩溶斜坡为有利勘探区带,垂向上以径流岩溶带和表层岩溶带储集性能最好,因而研究区下-中奥陶统鹰山组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岩溶 演化 模式 加里东运动 奥陶系
下载PDF
下扬子东南缘北段加里东期构造形迹新资料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戴圣潜 周存亭 +3 位作者 储东如 刘家云 陆小三 管运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皖浙交界的宁国、于潜一带,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厚度巨大且具有浊流沉积的特征,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加里东期大地构造背景的不同认识。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在震旦纪—下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大量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形迹和数处不整合接... 皖浙交界的宁国、于潜一带,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厚度巨大且具有浊流沉积的特征,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加里东期大地构造背景的不同认识。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在震旦纪—下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大量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形迹和数处不整合接触关系,表明本区加里东运动强烈,华南地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运动已经强烈地影响到扬子板块的南缘。这些发现为研究本区加里东期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特点、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浙西 加里东运动 构造形迹
下载PDF
华南加里东期相关地块及其汇聚过程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运黎 周小进 +1 位作者 廖宗庭 杨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从华南加里东期相关地块的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出发,探讨了华南加里东运动。加里东期,华南的湘桂、赣南、云开、浙闽、保山、腾冲等地块及扬子陆块均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裂解有关,这些裂解地块在早古生代形成冈瓦纳大陆的背景下发生聚合... 从华南加里东期相关地块的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出发,探讨了华南加里东运动。加里东期,华南的湘桂、赣南、云开、浙闽、保山、腾冲等地块及扬子陆块均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裂解有关,这些裂解地块在早古生代形成冈瓦纳大陆的背景下发生聚合和碰撞拼贴,产生多期不同性质的加里东构造运动,而且此次地块碰撞拼贴具有软碰撞性质,主要表现为在地块碰撞的前锋带形成大陆边缘隆起和发育碰撞花岗岩,并在碰撞地块的前后缘有残留海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地块来源 罗迪尼亚大陆裂解 地块聚合 华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纪沉积充填记录的关键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振宏 徐黎明 +2 位作者 刘新社 袁效奇 胡健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8-445,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下古生界呈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标志着该区卷入了加里东造山带变形。本文以盆地内奥陶纪沉积充填记录为线索,利用地层序列中沉积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豢岭造山带岩体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豢岭加里...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下古生界呈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标志着该区卷入了加里东造山带变形。本文以盆地内奥陶纪沉积充填记录为线索,利用地层序列中沉积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豢岭造山带岩体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豢岭加里东期构造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研究表明:1)奥陶系沉积时期,沉积序列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完整旋回,中奥陶世马五期海退序列开始,晚奥陶世背锅山期海水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完全退出;2)晚奥陶世平凉期至背锅山期,地层序列中凝灰岩、滑塌构造、滑塌角砾岩普遍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的直接触发因素是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构造活动性明显加强;3)中奥陶世马五期海退序列的开始,孕育着秦岭洋壳板块开始向北俯冲,时限大约为475-463Ma;4)晚奥陶世平凉期,沉积序列中重力流、滑塌构造和凝灰岩普遍发育,孕育着秦岭洋向北的俯冲碰撞进入了高峰阶段,其时限大约为454-45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加里东构造运动 奥陶纪 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贺兰山及周边地区加里东运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淑梅 冯怀伟 +1 位作者 李三忠 李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37-2150,共14页
基于对贺兰山及周边地区下古生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物源分析、地层接触关系追踪、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残留地层分布、古生物组合及亲缘性分析,讨论了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和中祁连地块的亲缘关系,探讨了研究... 基于对贺兰山及周边地区下古生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物源分析、地层接触关系追踪、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残留地层分布、古生物组合及亲缘性分析,讨论了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和中祁连地块的亲缘关系,探讨了研究区加里东运动的幕次,认为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相互独立,俯冲造山特征建造不清晰,两者之间可能为转换型陆缘。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之间的加里东运动幕次清晰。加里东运动一幕发生在中-晚寒武世,香山群深水复理石沉积和张夏组浅水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呈拼合式接触,生物组合为亲华北-亲祁连混合型,彼时中祁连地块从Rodinia大陆裂离,逐步靠近阿拉善地块;加里东运动二幕发生在早-中奥陶世,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在全区稳定分布,与下伏香山群不整合接触,与阿不且亥组整合接触,生物相统一,生物组合为华北型,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地块平和成为一个统一的块体,整体为浅水台地沉积环境;加里东运动三幕发生在奥陶纪末,中-上奥陶统与泥盆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商丹洋闭合,扬子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靠近,商丹缝合带南部的宽坪洋打开,导致研究区中、晚奥陶世亲华北-亲扬子混合型生物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沉积记录 地层接触关系 加里东运动 贺兰山及周边地区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组物源——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虎 李才 +3 位作者 解超明 王明 江庆源 陈景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15-1727,共13页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中段的冈玛错-日湾茶卡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着一条富含暖水型生物化石的早石炭世地层日湾茶卡组(C1r)。对日湾茶卡组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25~400Ma、400~500Ma、5...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中段的冈玛错-日湾茶卡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着一条富含暖水型生物化石的早石炭世地层日湾茶卡组(C1r)。对日湾茶卡组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25~400Ma、400~500Ma、500~600Ma、950~1100Ma、1400~1800Ma和大于1800Ma六个年龄区间;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25 Ma,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碎屑锆石中362 Ma和454Ma的年龄峰值最明显,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岛弧消减事件和加里东运动的年龄记录,表明碎屑岩的物源区主要来自于扬子大陆周缘。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可知,日湾茶卡组属于欧亚大陆扬子型石炭纪沉积地层,为岛弧环境下的一套浅水台型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扬子型沉积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加里东期运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 被引量:48
17
作者 许效松 汪正江 +1 位作者 万方 傅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7,共9页
塔里木陆块为一具前寒武系基底的克拉通盆地,早震旦世—寒武纪陆块内和边缘发生裂解,至中奥陶世转为被动大陆边缘,组建塔北和塔中两个遥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和边缘斜坡,其间的阿瓦提—满加尔地区为克拉通内浅海—深水盆。满参1井以东至... 塔里木陆块为一具前寒武系基底的克拉通盆地,早震旦世—寒武纪陆块内和边缘发生裂解,至中奥陶世转为被动大陆边缘,组建塔北和塔中两个遥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和边缘斜坡,其间的阿瓦提—满加尔地区为克拉通内浅海—深水盆。满参1井以东至满加尔为欠补偿的深海槽盆,早期沉积了富生物营养链的烃源岩,晚奥陶世克拉通转为前陆碎屑岩沉积,满加尔坳陷反转为浊流盆地。碎屑岩由东向西、由南东向北西迁移,造成向塔北和塔中海侵上超,结束碳酸盐台地演化的同时,沉积了局限台地型和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的烃源岩。奥陶纪时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的配置,是加里东期盆山转换的重要反响,形成多个沉积-构造转换面。早加里东运动,造成下早奥陶统与寒武系的假整合;中加里东运动即晚奥陶世始,塔里木转为前陆盆地,塔北和塔中分别为前陆隆起,阿瓦提—满加尔为复合隆间盆地;晚加里东运动(始于早志留世)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早古生代 沉积相 加里东构造运动 转换面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规模储层发育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书缘 胡素云 +12 位作者 汪泽成 文龙 徐祖新 刘伟 谢武仁 姜华 卞从胜 刘静江 陆彬 苏旺 冯庆付 周刚 郝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7,475,共16页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重要接替层系,规模储层控制了低勘探程度区的勘探发现。采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通过对该区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原岩结构恢复,开展了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发育模式等...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重要接替层系,规模储层控制了低勘探程度区的勘探发现。采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通过对该区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原岩结构恢复,开展了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发育模式等研究。(1)滩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砂屑白云岩、含砾屑砂屑白云岩、砂砾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以及晶粒白云岩等,主要发育在滩—滩多期叠置、坪—滩—坪、潟湖—滩—潟湖和坪—滩—潟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蚀)孔、粒间(溶蚀)孔和溶洞为主,少量(溶蚀)裂缝发育。储层段孔隙度在3%~6%之间,最高可达10%以上。(2)在同沉积古隆起影响下,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受同生—准同生期高频次暴露形成了大量溶蚀孔洞,后期叠加了加里东期多幕次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规模发育的滩相白云岩储层。其中,洗象池组沉积末期的郁南运动影响范围大,全盆地广泛发生暴露,对洗象池组中—上部储层有进一步改造作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可能对川中古隆起及周缘储层有改造作用。(3)全盆地洗象池组以Ⅱ类储层和Ⅲ类储层为主,其中,古隆起周缘斜坡带(合川—营山)规模储层分布面积过万平方千米,有望成为目前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滩相白云岩 储层 加里东运动 洗象池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河地区加里东中期古岩溶作用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45
19
作者 张涛 蔡希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25-1134,共10页
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古生物、钻井地质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证实塔北地区存在加里东期运动及该期岩溶作用。本文探讨了原岩性质、断裂裂缝发育程度、古地貌形态、古气候等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岩石学、锶同位素、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建... 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古生物、钻井地质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证实塔北地区存在加里东期运动及该期岩溶作用。本文探讨了原岩性质、断裂裂缝发育程度、古地貌形态、古气候等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岩石学、锶同位素、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建立了识别加里东期大气水作用的标志,指出早期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程度是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总结了该期岩溶具有以下特征:①层控性:岩溶发育具有发育面积广,深度浅,在不整合面以下0~35m发育;②断控性:较大溶洞发育在断裂附近;③有效储层具较强非均质性。由此预测该储层发育区位于古风化壳剥蚀区和加里东期断裂发育区的叠合部位,主要位于阿克库勒凸起的轴部倾没端和塔河西南部、东南部的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发育区。该期岩溶的存在与发现,对塔河油田南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油藏 加里东期 岩溶特征 储集体 塔河油田
下载PDF
黔东桂北加里东期两类构造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汤世凯 马筱 +4 位作者 杨坤光 邓新 戴传固 张慧 周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造成华南强烈的构造变形,此次构造运动在黔东桂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两幕。综合构造变形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都匀运动作为局部的构造运动在凯里—三都断裂以西的黔中南地区影响明显;广西运动源于扬... 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造成华南强烈的构造变形,此次构造运动在黔东桂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两幕。综合构造变形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都匀运动作为局部的构造运动在凯里—三都断裂以西的黔中南地区影响明显;广西运动源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沿江山—绍兴断裂带陆内挤压作用,形成自南东向北西的挤压应力的远程效应,向NW影响的范围止于凯里—三都断裂带。两幕构造运动在时空格局联合影响下形成了以断裂为界的两类构造特征:断裂以西主要受都匀运动的影响,发育EW向平缓褶皱、正断层等构造;断裂以东主要受广西运动的影响,发育NE向的褶皱、剪切带等构造。采自高武地区NE向韧性剪切带中的样品,其白云母40Ar/39Ar测年坪年龄为(416.4±1.8)Ma,等时线年龄为(417.7±1.8)Ma;采自黎平地区NE向劈理带中的样品,其绢云母40Ar/39Ar测年坪年龄为(426.5±2.3)Ma,等时线年龄为(437±10)Ma,这些变形年龄代表了广西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EW向变形 NE向变形 40Ar-39Ar定年 黔东桂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