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cise Timing of Caledonian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ron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Southeast Qilian Mountains, China
1
作者 樊光明 雷东宁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11-18,共8页
The middle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Lajishan orogenic belt, both of which were formed in the Caledonian, strike NW-SE direction across southeast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ir basement consists of pre-Caledonian metamorph... The middle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Lajishan orogenic belt, both of which were formed in the Caledonian, strike NW-SE direction across southeast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ir basement consists of pre-Caledonian metamorphic rocks with lozenge-shaped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The blunt angle between the conjugated ductile shear zones ranges from 104° to 114°, indicating approximate 210°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The plateau ages of muscovite ^40Ar/^39Ar obtained from the mylonitized rock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s of Jinshaxia-Hualong-Keque massif within the middle Qilian massif are (405.1±2.4) Ma and (418.3±2.8) Ma, respectively. The chronology data confirm the formation of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Caledonian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during the Caledonian orogeny. Furthermore, on the basis of basement rock study, precise timing for the closing of the Late Paleozoic volcanic basin (or island-arc basin) and Lajishan ocean basin is determined. This provides u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closing of ocean basin i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 Qilian Mountains caledonian orogenic belt ductile shear zones metamorphic and deformational events tectono-thermochronology
下载PDF
Petrochemistry ,Chronology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Strong Peraluminous Anatectic Granitoids in Yunkai Orogenic Belt ,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彭松柏 金振民 +4 位作者 刘云华 付建明 何龙清 蔡明海 王彦斌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Arguments persist on the genesis and ages for the banded-augen (rapakivi) anatectic granitoids (charnockite) extensively outcropped in the Yunkai (云开) region, western Guangdong (广东) Province. Their petroch... Arguments persist on the genesis and ages for the banded-augen (rapakivi) anatectic granitoids (charnockite) extensively outcropped in the Yunkai (云开) region, western Guangdong (广东) Province. Their petrochemistry, SHRIMP dating, deformational and metamorphic structure were stud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granitoids are A/CNK〉1. 1, CaO/Na2O= 0. 62-1. 61 (average 0.94〉0.3), Al2O3/TiO2 =16.6-60.6 (average 23.68), depleted high field strong elements Ta, Nb, Zr, strong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and calcalkaline granitoids in the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a subduction-collision orogenic belt in an active-continental margin. The temperatures of charnockite and gneissic garnet-bearing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e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anded-augen (rapakivi)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e, and charnockite and gneissic garnet-bearing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e with the evol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type granites. The forming ages from banded-augen (rapakivi)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e to charnockite and gneissic garnet-bearing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e, whose crystallizing zircon SHRIMP ages are (465±10) Ma, (467±10 ) Ma, (435±11 ) Ma and (413±8) Ma, respectively, become younger. This shows that there was an oceaniccontinental subduction-collision and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delamination-underplating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 plates during the Caledonian, and the granitoids experienced compressional uplift and extensional exhumation during the lndosinian. This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of subduction collision of the Yangtze plate to the Cathaysia plate during the Caledonian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kai orogenic belt caledonian strong peraluminous anatectic granitoids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extension-delamination-undcrplating
下载PDF
华夏地块:一个由古老物质组成的年轻陆块 被引量:97
3
作者 于津海 魏震洋 +2 位作者 王丽娟 舒良树 孙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7,共8页
对华夏地块三个主要前寒武纪地质体出露区变质岩的详细锆石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显示,华夏地块大致可以被分成武夷山区和南岭-云开区。武夷山区由古元古代核和新元古代(形成于730~820Ma)的盖层组成,构成华夏地块最老的古陆,在其深部... 对华夏地块三个主要前寒武纪地质体出露区变质岩的详细锆石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显示,华夏地块大致可以被分成武夷山区和南岭-云开区。武夷山区由古元古代核和新元古代(形成于730~820Ma)的盖层组成,构成华夏地块最老的古陆,在其深部很可能还存在一个新太古代基底。新元古代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武夷微古陆本身。南岭与云开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它们主要是由新元古代形成的沉积物夹少量火山岩组成。这些沉积物质中包含了非常古老的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组分,甚至古太古代组成。Grenville期和中元古代组分是其中最丰富的。这些组分在华夏没有对应出露的岩石,说明它们主要来自另外一个曾经与华夏相邻的陆块。该陆块很可能是东印度-东南极大陆。南岭-云开区最初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形成的一个裂谷盆地,加里东的造山运动使盆地中的沉积物挤压、褶皱和隆起,与武夷陆块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年轻的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新元古代 地壳物质组成 加里东造山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塔塔楞环斑花岗岩的SHRIMP年龄 被引量:56
4
作者 卢欣祥 孙延贵 +4 位作者 张雪亭 肖庆辉 王晓霞 尉向东 谷德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634,共9页
塔塔楞环斑花岗岩套侵位于柴达木北缘加里东构造带中,面积达350km2,是我国最大的环斑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法测得其地质年龄为440±14Ma,属加里东期,晚于柴北缘UP-UPF榴辉岩、岛弧火山岩及俯冲型花岗岩的时代约30-50Ma左右,形... 塔塔楞环斑花岗岩套侵位于柴达木北缘加里东构造带中,面积达350km2,是我国最大的环斑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法测得其地质年龄为440±14Ma,属加里东期,晚于柴北缘UP-UPF榴辉岩、岛弧火山岩及俯冲型花岗岩的时代约30-50Ma左右,形成于造山运动由挤压造山向后碰撞拉张体制的转折构造环境,代表了加里东运动的终结。榴辉岩—岛弧型火山岩—俯冲花岗岩—环斑花岗岩共同构成了柴北缘构造岩浆演化的完整旋回。塔塔楞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和时代的准确确定对认识柴北缘加里东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和物质组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阐明柴达木北缘加里东运动的构造演化和结束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花岗岩 SHRIMP年龄 加里东运动 造山带 柴北缘
下载PDF
对新元古代湘桂海盆及邻区构造属性的探讨 被引量:52
5
作者 许效松 刘伟 +1 位作者 门玉澎 张海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90-1904,共15页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上扬子陆块俯冲的构造地质记录,推测在湖南的新化-城步至广西的三江一带,时间为850~820Ma,形成雪峰-四堡岛弧造山带,但无陆陆碰撞的记录。东、西两段构造活动有近1亿年至数十百万年的时间差,为湘桂海盆在停止扩张的洋底上提供了发育的空间,并转为弧前-深海盆地。由萍乡向南西方向至湖南茶陵-郴州为一结合带,西侧的沉积物属扬子沉积构造域和湘桂海盆,沉积了细屑浊积岩和硅泥质岩;东侧为华夏沉积构造域,包括赣、闽和粤北,充填了与热活动有关细碧岩、含铁石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郴州至贺县间,有一东-西向的古南岭裂陷海与之相连,是分隔云开地块、粤东南地块与罗霄-武夷地块的深海槽。在早古生代构造旋回中,湘桂海盆、古南岭海槽以及华夏沉积构造域,分别转为不同构造走向的湘桂加里东褶皱带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残留海盆 扬子沉积构造域 华夏沉积构造域 湘桂加里东褶皱带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下载PDF
华南武功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纳米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浩 孙岩 +1 位作者 舒良树 陆现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 在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区域构造调查和中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功山地区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的韧性板劈理带、逆冲断层带、挤压片理带和拉伸构造带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变形带,就其超微观纳米粒子结构和动力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量和新的探讨。上述4类韧性剪切带的表层高应变域ab、ac组构面上均发现纳米粒子,颗粒直径一般为50~90nm,并因研磨滚动而形成磨粒(grindinggrains)。由纳米粒、纳米线和纳米层构成一套纳米微线理、面理和组构系统,与宏观的线理和面理平行一致,还可见到完好的超微S-C面理和优选方位的纳米级应力矿物。韧性剪切的所谓静态摩擦,实际上是纳米界限层以微弱摩擦力推进滑移量(slippage)形成的平滑运动,这种平滑运动是纳米级单体和复体磨粒滚动滑移所致。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揭示了韧性剪切带中纳米粒子存在的普遍性 纳米结构与显微构造的可比性 韧性剪切滑移机理的特殊性。最后,以区内韧性剪切带在地壳浅构造位异常发育的特点,从一个方面讨论华南加里东构造带在系统动力学行为上的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纳米粒子 平滑运动 加里东造山带 武功山
下载PDF
华夏古陆及相关问题——中国南部前泥盆纪大地构造 被引量:23
7
作者 任纪舜 李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7-614,共8页
数十年的地质填图和反复的专题研究已经充分证明:1中国东南部角度不整合于泥盆纪沉积之下的变质岩系含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时代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武夷-云开带的高级变质岩系,陈蔡、迪口等杂岩原岩主要为新元古界,变质年龄为46... 数十年的地质填图和反复的专题研究已经充分证明:1中国东南部角度不整合于泥盆纪沉积之下的变质岩系含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时代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武夷-云开带的高级变质岩系,陈蔡、迪口等杂岩原岩主要为新元古界,变质年龄为460-440Ma,它们并不是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的产物,所以华南不是前震旦纪的华夏古陆或华夏地块,而是一加里东造山带;武夷-云开带是华南造山带构造-岩浆作用最强烈的地带,那里的高级变质岩系曾深埋地壳深部,是造山带根部的岩石。2中国南部,泥盆纪前可分为南海地台(或印支-南海地台)、华南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三个构造单元。华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发育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早古生代主要为陆源碎屑沉积,至今尚未发现可靠的代表洋壳残片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套;广泛分布的花岗岩Nd模式年龄和继承锆石年龄为太古代-元古代,说明华南造山带是奠基于古老大陆地壳之上的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华南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物质来自于南海地台,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扬子与华南之间呈构造过渡关系,扬子、华南、南海三个构造单元应属于一个大陆板块,即南中国板块。3最新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双桥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等不是中元古代,而是新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不是1300-1000Ma格林威尔造山作用,而是820Ma完成的武陵或四堡造山的产物。因此,中国南部不是Rodinia的一部分,而极可能是新元古代形成的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部 大地构造 加里东造山带 华夏古陆 前泥盆纪
下载PDF
区域成矿规律对华南大地构造属性的联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受奚 徐金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45-1053,共9页
关于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存在古陆或克拉通与地槽褶皱带或造山带两种观点。根据华南很少出露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广泛发育1.0Ga以后的巨厚地槽相沉积物,经历了1.0Ga以后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次花岗岩类等事实,笔者认为华南是造山带... 关于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存在古陆或克拉通与地槽褶皱带或造山带两种观点。根据华南很少出露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广泛发育1.0Ga以后的巨厚地槽相沉积物,经历了1.0Ga以后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次花岗岩类等事实,笔者认为华南是造山带,而非古陆。考虑到世界著名地台或古陆均不产钨矿,而华南是世界最重要的钨矿省,本文通过分析钨等元素成矿地球化学原理,结合介绍华南含钨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形成构造背景,从区域成矿规律角度论证了华南是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古陆 加里东造山带 RODINIA 大陆 钨成矿规律 花岗岩类 华南
下载PDF
祁连山东南段加里东造山期构造变形年代的精确限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樊光明 雷东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祁连山东南段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着加里东期中祁连造山带和拉脊山造山带,其基底为前加里东变质岩系,在该变质结晶基底岩系中发育着菱形网格状韧性剪切带,共轭韧性剪切带面对缩短方向的夹角为104°~114°,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 祁连山东南段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着加里东期中祁连造山带和拉脊山造山带,其基底为前加里东变质岩系,在该变质结晶基底岩系中发育着菱形网格状韧性剪切带,共轭韧性剪切带面对缩短方向的夹角为104°~114°,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SW210°左右.在中祁连地块金沙峡和化隆地块科却两处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化岩石,获取变质矿物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405.1±2.4)Ma和(418.3±2.8)Ma.这一年代学结果不仅确定了加里东基底变质岩系中韧性剪切带是加里东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基底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变形岩石的年代学研究,精确地限定了祁连山东南段的早古生代火山盆地(或岛弧盆地)、拉脊山小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这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关闭时间的确定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南段 加里东造山带 韧性剪切带 变质变形事件 构造-热年代学
下载PDF
云开造山带强过铝深熔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62
10
作者 彭松柏 金振民 +4 位作者 刘云华 付建明 何龙清 蔡明海 王彦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云开造山带条带—眼球状(环斑)深熔花岗岩(含紫苏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花岗岩的A/ CNK>1.1,CaO/Na2O=0.62-1.61(平均0.94,大于0.3),Al2O3/TiO=16.6-60.6(平均23.68),高场强元素Ta、Nb、Zr 亏损,具... 云开造山带条带—眼球状(环斑)深熔花岗岩(含紫苏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花岗岩的A/ CNK>1.1,CaO/Na2O=0.62-1.61(平均0.94,大于0.3),Al2O3/TiO=16.6-60.6(平均23.68),高场强元素Ta、Nb、Zr 亏损,具大陆边缘俯冲-碰撞造山带后碰撞构造环境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紫苏花岗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Al2O3/TiO(平均17.82)明显低于条带-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Al2O3/TiO(平均29.55),显示其形成温度更高,并具A型花岗岩的演化特征.而且从高钾钙碱性条带-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岩、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表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洋—陆俯冲—碰撞造山和后碰撞的伸展—拆沉—底侵岩浆岩作用,并且后期又经历了海西—印支期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的改造,这也为华南存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的洋-陆俯冲-碰撞造山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造山带 加里东期 强过铝深熔花岗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伸展-拆沉-底侵作用.
下载PDF
粤西云开地块高州钙硅酸盐麻粒岩的变质P-T历史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超 仝来喜 +2 位作者 黄小龙 刘兆 仲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2-1189,共18页
粤西云开地块高州钙硅酸盐麻粒岩保留了早古生代云开造山带构造热演化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造山带的变质历史。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钙硅酸盐麻粒岩仅保留了峰期麻粒岩相和峰期后角闪岩相两个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M1-... 粤西云开地块高州钙硅酸盐麻粒岩保留了早古生代云开造山带构造热演化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造山带的变质历史。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钙硅酸盐麻粒岩仅保留了峰期麻粒岩相和峰期后角闪岩相两个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M1-M2)。峰期矿物组合(M1)由基质中平衡共生的石榴石+透辉石+斜长石+钾长石±方柱石构成,峰期后退变质矿物组合(M2)为蠕虫状透辉石+钙长石+石英后成合晶和钙铝榴石+石英冠状体及方解石+榍石+磁铁矿退变质矿物。由传统地质温压计和平均温压法计算获得钙硅酸盐麻粒岩峰期变质条件约为803℃/0.84 GPa,峰期后退变质条件约为660℃/0.63 GPa,指示钙硅酸盐麻粒岩经历了峰期中压高温麻粒岩相变质及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CL图像显示该样品中的锆石具有清晰的核‒边结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核部年龄为~970 Ma,代表钙硅酸盐麻粒岩的原岩形成于早新元古代,锆石边部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5±4 Ma,指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结合变质反应结构、温压估算以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获得一条峰期后减压降温型顺时针P-T-t轨迹,指示钙硅酸盐岩麻粒岩形成于华南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记录了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加里东期陆‒陆碰撞及碰撞后抬升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地块 钙硅酸盐麻粒岩 P-T轨迹 锆石U-PB定年 加里东期造山
下载PDF
西武夷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造山过程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曾勇 廖群安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344-349,共6页
将西武夷地区的加里东花岗岩划分为早奥陶世麻姑山超单元、中晚奥陶世付坊超单元、中晚志留世棠阴超单元和晚志留世鹅婆超单元 ,它们构成武夷山超单元组合 (序列 )。分别与剪切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片麻岩、俯冲熔融作用的浅色花岗岩、... 将西武夷地区的加里东花岗岩划分为早奥陶世麻姑山超单元、中晚奥陶世付坊超单元、中晚志留世棠阴超单元和晚志留世鹅婆超单元 ,它们构成武夷山超单元组合 (序列 )。分别与剪切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片麻岩、俯冲熔融作用的浅色花岗岩、伸展热隆作用的混合花岗岩和走滑作用的正长花岗岩 ,产生于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碰撞前期—主碰撞期—主碰撞后—同碰撞的后期。由此反演出区内的加里东造山作用过程是早期挤压—主期挤压—有限伸展—区域走滑的 4阶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湖 花岗岩 造山过程 武夷山 构造岩浆作用
下载PDF
河南银洞沟银金钼矿床铼-锇同位素定年和加里东期造山-成矿事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晶 仇建军 孙亚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63-2768,共6页
河南内乡银洞沟银金钼矿床是夏馆银多金属矿田新发现的造山型矿床,赋矿地层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堆积的二郎坪群火山-沉积岩系,二郎坪群在志留纪或加里东运动中遭受区域变形和变质。矿床5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423.4&#... 河南内乡银洞沟银金钼矿床是夏馆银多金属矿田新发现的造山型矿床,赋矿地层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堆积的二郎坪群火山-沉积岩系,二郎坪群在志留纪或加里东运动中遭受区域变形和变质。矿床5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423.4±4.4~432.2±3.4Ma,加权平均年龄为429.3±3.9Ma(MSWD=0.73),指示秦岭地区存在显著的加里东期造山-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银洞沟银金钼矿床 夏馆银多金属矿田 秦岭造山带 加里东运动
下载PDF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7
14
作者 任纪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 昆仑—秦岭带加里东旋回的洋盆不是从元古代继承下来的,而是由寒武纪裂谷发展而来的,它在志留纪即宣告封闭;昆仑石炭纪—二叠纪海底裂谷带或可能的小洋盆,在晚二叠世前已经消失,三叠纪时昆仑—秦岭带只有海,而没有洋。因此,印支造山运动并不是洋盆消失后的陆—陆碰撞造山,而是陆—陆叠复造山(大陆壳消减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秦岭带 造山系 加里东造山作用 印支造山作用 造山运动
下载PDF
地球深部真的贫铀钍吗?——来自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铀钍含量的讨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伍皓 李小刚 +4 位作者 吴晨 夏彧 周恳恳 熊国庆 姚雪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7-1230,共24页
为尝试利用锆石来初步探索地球内部铀、钍的丰度,通过搜集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U—Th—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3件超基性岩、52件基性岩、46件中性岩、90件酸性岩,共计191件样品,6979个(铀含量数据3552个,钍含量数据3427个)... 为尝试利用锆石来初步探索地球内部铀、钍的丰度,通过搜集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U—Th—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3件超基性岩、52件基性岩、46件中性岩、90件酸性岩,共计191件样品,6979个(铀含量数据3552个,钍含量数据3427个)锆石定年数据。数据分析指示铀和钍在同一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含量均相差悬殊,可在不同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富集或亏损,不具有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到中性岩再到酸性岩总体增加的趋势。在所有样品锆石铀、钍平均值2倍以上的45件高富集样品中的34件呈现"局部长期"分布的特征,表现为:10件在451.0~422.1 Ma期间的以OIB型基性、中基性岩为主的样品约29 Ma时间集中产出在南秦岭大巴山地区,岩浆多来自由HIMU,EMII和EMI三个富集地幔端元组分混合而成的复杂地幔区;24件在495.9~413.6 Ma期间的以I型、S—I型酸性岩为主的样品约82 Ma时间集中产出于北秦岭商丹(商南—丹凤)地区,岩浆可来自地幔、壳幔混合和地壳源区。结合华南金属铀(0价)的发现等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分析认为,加里东期大巴山和商丹地区可能分别存在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地核中大量铀、钍沿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上升致使地幔和地壳局部熔体中铀、钍长期富集,其超高含量可能被熔体中锆石结晶部分记录,这一元素迁移过程可能是两区域产出高锆石铀、钍含量样品和商丹地区生成铀矿的主要原因。支持铀、钍可在地核和地幔柱富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加里东期岩浆岩体 锆石铀、钍含量 地核 地幔柱 大陆型热点
下载PDF
桐柏-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巍然 杨坤光 +1 位作者 刘忠明 简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7-253,共7页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洋盆、微古陆、多岛海古地理面貌,总体向北俯冲,最终形成陆 陆碰撞造山带。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单元:北淮阳构造带是一个板块碰撞混杂带;中间隆起区相当于岛弧性质,但它部分地段曾一度伴随小洋盆俯冲至深处,形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随应褶皱带为大陆裂谷性质,并具某些弧后盆地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造山带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桐柏- 大别造山带向东被后期的郯庐断裂所截;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通过区域地质和古地磁对比,加里东期秦岭造山带开裂规模更大,蛇绿岩更发育,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碰撞时大别造山带先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大别山 造山带 加里东期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周鼎武 张成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加里东运动 造山作用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巍然 简平 韩郁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283,共11页
文中综述了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时代的 3种观点。重点从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同位素定年技术、方法的完善与更新和大别造山带早古生代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两个方面论证了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 ,得出了... 文中综述了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时代的 3种观点。重点从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同位素定年技术、方法的完善与更新和大别造山带早古生代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两个方面论证了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 ,得出了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主要为加里东期的结论。这一认识对揭示世界一些大型造山带构造演化规律、研究中国加里东期区域构造格局和在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寻找金刚石、金红石、各种宝石、金、铜等矿产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造山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加里东期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石英脉型金矿中毒砂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顾尚义 杜定全 +2 位作者 付勇 孙士军 李超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2-549,共8页
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的贵州东南部地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低绿片岩相的板溪群浅变质岩中,具有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与江南造山带其他造山型金矿一样,其成矿时代具有较大的争议,金矿的形成与造山运动的关系还不清楚,制约了对本区金矿成矿作... 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的贵州东南部地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低绿片岩相的板溪群浅变质岩中,具有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与江南造山带其他造山型金矿一样,其成矿时代具有较大的争议,金矿的形成与造山运动的关系还不清楚,制约了对本区金矿成矿作用的深入研究。本文采集了平秋和八克两个石英脉型金矿中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含金石英脉中毒砂样品进行高精度的Re-Os同位素分析,分别得到235±3.4 Ma和410±52 Ma两个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八克金矿毒砂样品的年龄误差较大的原因是毒砂中Re含量较低所致,但其中低含量高射性样品计算得到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仍然与其等时线年龄一致。两个矿床的毒砂Re-Os同位素年龄揭示了江南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与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两次陆内造山运动有关,是华南显生宙陆内造山运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金矿 毒砂 RE-OS同位素 加里东期 印支期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战峰 刘新民 +1 位作者 盛贤才 马登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京山及以北地区,向北东越过现今的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其后古隆起继承性发展,控制了中扬子地区加里东期北高南低的古地貌特征。加里东期古构造可划分为东秦岭堑垒带、中扬子北部隆起带、中扬子中部斜坡带、中扬子南部坳陷带等4个单元。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油气成藏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震旦系—下古生界 古隆起 加里东期 江汉平原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