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principle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ous fever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Xu Ni Chai +2 位作者 Yue-Lei Cheng Qiong Yang Hui-Rong Zhu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17年第1期41-50,共10页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与文献检索探讨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辨证论治用药规律。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MEDLINE、EMBASE,检索日期始于各数据库起始日期,...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与文献检索探讨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辨证论治用药规律。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MEDLINE、EMBASE,检索日期始于各数据库起始日期,截止至2016年6月30日。对收录的关于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用药频次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对癌性发热证型用药进行模型建立。计量统计显示,癌性发热方药使用频次较高的分别为青蒿鳖甲汤,小柴胡汤,血府逐瘀汤,白虎汤,三仁汤。癌性发热证型主要表现为热毒炽盛,阴虚发热,湿热蕴结,气阴两虚,肝经郁热,血瘀发热和阳虚发热7型。基于分型用药回归方程结果,热毒炽盛型中特别用药为柴胡,白芍,黄芩;阴虚发热型中特别用药为柴胡,丹皮;湿热蕴结型中特别用药为赤芍,当归;气阴两虚型中特别用药为半夏,地骨皮,白芍;肝经郁热型中特别用药为青蒿,石膏,茯苓;血瘀发热型中特别用药为知母,黄芩,党参;阳虚发热型中特别用药为柴胡。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可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用药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癌性发热 Logistic回归分析 文献分析
下载PDF
Fever as the only manifestation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oxaliplatin in a patient with colorectal cancer Oxaliplatin-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M Wasif Saif Shailja Roy +2 位作者 Leslie Ledbetter Jennifer Madison Kostas Syrig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9期5277-5281,共5页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HSR) to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clude facial ushing, erythema, pruritis, fever, tachycardia, dyspnea, tongue swelling, rash/hives, headache, chills, weakness, vomi...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HSR) to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clude facial ushing, erythema, pruritis, fever, tachycardia, dyspnea, tongue swelling, rash/hives, headache, chills, weakness, vomiting, burning sensations, dizziness, and edema. We report a patient with fever as the sole manifestation of initial HSR, review the literature and discuss the management of HSR. A 57-year-old female with T3N2M0 rectal adenocarcinoma received modified FOLFOX-6. She tolerated the first 8 cycles without any toxicities except grade 1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nausea. During 9th and 10th infusions, she developed fever to a maximum of 38.3℃ with stable hemodynamic status despite medications. During 11th infusion, she developed grade 3 HSR consisting of symptomatic bronchospasm, hypotension, nausea, vomiting, cough, and fever. On examination, she was pale, cyanotic, with a temperature of 38.8℃, BP dropped to 95/43 mm Hg, pulse of 116/min and O2 saturation of 88%-91%. She was hospitalized for management and recovered in 24 h. Fever alone is not a usual symptom of oxaliplatin HSR. It may be indicative that the patient may develop serious reactions subsequently, as did our patient who developed hypotension with the third challeng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consists of slowing the infusion rate, use of steroids and antagonists of Type 1 and 2 hist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whereas desensitization could help to provide the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who experience severe HSR with the ability to further receive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eir colo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反应 结肠直肠癌 患者 临床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梁 李慧杰 齐元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癌性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热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治则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目前癌性发热的治疗进展,指出可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将抗癌中药合理组方并配合中药...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癌性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热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治则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目前癌性发热的治疗进展,指出可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将抗癌中药合理组方并配合中药外治等,可在治疗癌性发热的同时控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肿瘤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西医 综述
下载PDF
癌性发热病因病机及论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习弯弯 谷宁 +1 位作者 徐羽 李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7-1202,共6页
基于大量中西医文献研究,癌性发热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癌组织本身释放的多种病理因子所致的非感染性发热,病情演变与肿瘤的消长相关,控癌是治疗的关键。中医病机为郁、虚、毒、瘀等或交织为病,郁多为气郁、湿郁,前者治以调... 基于大量中西医文献研究,癌性发热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癌组织本身释放的多种病理因子所致的非感染性发热,病情演变与肿瘤的消长相关,控癌是治疗的关键。中医病机为郁、虚、毒、瘀等或交织为病,郁多为气郁、湿郁,前者治以调畅肝气、清热泻火;后者结合虚实清热利湿、通腑泻浊或健脾升阳、化浊除湿。因虚发热,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多见,治以甘温除热、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正虚内生癌毒,侵袭流注、耗伤正气,湿、瘀互结成痰形成实质肿块,脏腑功能失调蒸酿而成痰毒,毒邪内蕴,耗气伤血损津,“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手术、化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外邪”与癌毒相裹挟,加重毒聚之势,耗正气伤精血,治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瘀分虚实,实则气血瘀滞于经脉化热,治以活血祛瘀清热;虚则阴血亏虚,瘀滞经脉,治以养阴化瘀退热。基于病机辨证也可辅以针刺、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控制热势后要着眼于癌病本身以防病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论治 进展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阴火理论辨治癌性发热经验
5
作者 石智尧 房致永 +3 位作者 郭雨西 杨丽莉 郭智 王晞星(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69-2174,共6页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与肿瘤直接相关或因肿瘤治疗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从“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为癌性发热之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三脏,当以甘温益气、健脾升阳、...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与肿瘤直接相关或因肿瘤治疗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从“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为癌性发热之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三脏,当以甘温益气、健脾升阳、清泻阴火为首要治则;同时应重视“土木关系”,通过养血解郁、疏肝散火之法以调和肝脾;并通过滋阴清热、引火归元之法阻断阴火的传变。王晞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化裁创制补中调肝汤(药物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陈皮、蜈蚣、石见穿、八月札、炙甘草等),通过益中气、补肝血、调肝气、消癥散结,以调和人体寒热阴阳,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阴火理论 脾胃气虚 阴火上冲 补中调肝汤 国医大师 王晞星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癌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6
作者 王泽文 王振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70-74,共5页
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肿瘤本身引起的或因治疗引起的发热,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并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但这两类药物易出现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肿瘤本身引起的或因治疗引起的发热,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并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但这两类药物易出现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宜长期使用。应用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癌性发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中医将癌性发热归为“内伤发热”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且其中明确提出了“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内伤发热的经典方剂,仍被广泛使用。中医可将癌性发热分为虚实两方面,虚证患者可分为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和复合证型导致虚证发热,因正气亏虚,所以在治疗上要以补虚为主,兼以益气、滋阴、补阳,顾护脾胃。实证患者热势较盛,可适当应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临床上可将实证癌性发热患者分为热毒炽盛证、痰湿内蕴证、血瘀发热证等证型,在治疗上应以清热为主,兼以泻火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癌性发热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要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中医 辨证 治疗 肿瘤
下载PDF
从“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角度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
7
作者 梁阳月盈 廖冬颖 +2 位作者 于明卉 李龙辉 孔凡铭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9,14,共5页
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的病理病机尚在研究中,其治疗多以解热镇痛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上述药物虽能一定程度缓解患者发热症状,但其热势仅可短时间得到控制,并未根除。癌性发热,尤其是放化疗所致的发热与叶天士所言营分证存在本质上... 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的病理病机尚在研究中,其治疗多以解热镇痛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上述药物虽能一定程度缓解患者发热症状,但其热势仅可短时间得到控制,并未根除。癌性发热,尤其是放化疗所致的发热与叶天士所言营分证存在本质上的相似。他指出营分受热,热易外散,一味地清热养阴则易使邪热内伏,还需时时使用香窜之品使气机通畅,养阴清热的基础上配合透热外达,顺应热势,引热外出。本文试从“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角度出发,对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温病营分证 透热转气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谭琴 黄礼明 +1 位作者 肖雪 郑周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6-10,F0003,共6页
目的 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青蒿鳖甲汤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借助TCMSP及HERB数据库初步筛查出青蒿鳖甲汤相关优效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ubChem平台预测优效活性成分的相关作用靶点并在GeneCa... 目的 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青蒿鳖甲汤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借助TCMSP及HERB数据库初步筛查出青蒿鳖甲汤相关优效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ubChem平台预测优效活性成分的相关作用靶点并在GeneCards上筛选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作用靶标,后在韦恩图上进行映射。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以获取青蒿鳖甲汤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关键靶点,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青蒿鳖甲汤抗癌性发热作用的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得到青蒿鳖甲汤药物成分与癌性发热疾病共132个共同靶点,KEGG通路125条。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出青蒿鳖甲汤中含有槲皮苷、山奈酚、木犀草素、淫羊藿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作用于VEGFA、CASP3、AKT1、MMP9、TNF、HIF1A、EGF、TP53、PTGS2、IL6等治疗靶点上,并通过调控TNF、IL-17、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为临床运用青蒿鳖甲汤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青蒿鳖甲汤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奥拉帕利致间质性肺炎伴发热的治疗实践
9
作者 司倩 毛新奇 +2 位作者 李文杰 杨庆宇 葛春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目的:为发生奥拉帕利致间质性肺炎伴发热的前列腺癌患者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口服奥拉帕利片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从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目的:为发生奥拉帕利致间质性肺炎伴发热的前列腺癌患者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口服奥拉帕利片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从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抗肿瘤治疗调整方案,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后应及时停药,并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调整后续治疗剂量,临床药师参与诊疗过程后患者间质性肺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奥拉帕利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少见,临床应注意用药监护、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奥拉帕利血药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帕利 间质性肺炎 发热 相互作用 药学监护 前列腺癌
下载PDF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洁 梁平 +1 位作者 李建波 赵伟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癌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7 d,观察退热效果、治疗前血清总NF-κB p65蛋白及活性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变化。结果 观察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总NF-κB p65蛋白及活性NF-κB p65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9/50)、对照组为14.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退热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癌性发热 疗效 NF-κB p65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被引量:1
11
作者 LI ZuoQ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88-92,共5页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primarylivercancerLIZuoQingSubjectheadingsLivercancer,primary;TCM;complication...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primarylivercancerLIZuoQingSubjectheadingsLivercancer,primary;TCM;complication;pain;ascites;f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ancer PRIMARY TCM COMPLICATION pain ASCITES fever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青蒿鳖甲汤及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的“同病异治”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文佳 刘宗凯 +1 位作者 初晓苏 刘寨东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20-26,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原理探讨青蒿鳖甲汤及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的“同病异治”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检索青蒿鳖甲汤及补中益气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与靶点之...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原理探讨青蒿鳖甲汤及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的“同病异治”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检索青蒿鳖甲汤及补中益气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与靶点之间的网络图;通过疾病相关数据库平台检索癌性发热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在线工具构建药物与疾病的关键靶点Venny图。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然后按dgree值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实现对于基因本体、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的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得到青蒿鳖甲汤有效活性成分45个,潜在作用靶点140个;补中益气汤有效活性成分163个,潜在作用靶点127个。经疾病数据库获得癌性发热相关靶基因3440个,3组靶点映射出关键靶点102个,根据dgree≥44筛选到13个核心靶点。富集出141个生物过程及47条信号通路。结论:青蒿鳖甲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主要与正向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DNA转录、酶结合、平滑肌细胞增殖等141个生物过程有关。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叉头转录因子等特异性通路调控癌症患者炎症水平,改善发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同病异治 青蒿鳖甲汤 补中益气汤 网络药理学 中医中药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并发症
13
作者 孙振福 张硕 +4 位作者 陈震霖 王苗 王红艳 万丽雯 陈秋月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 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畅气机、补益气血、安和诸脏,病及于心可用泻火升阳汤,病及于肝可用补中益气汤,病及于肺可用升阳益胃汤,病及于肾可用神圣复气汤。临证时需把握甘温除热法对应证的病机变化,选用方除李东垣著作中所载方外,亦可选黄芪建中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七味白术散等符合甘温除热思想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后并发症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泻火升阳汤 升阳益胃汤 神圣复气汤
下载PDF
Clinical research in febrile neutr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Past achievement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
14
作者 Jean Klastersky Marianne Paesmans +4 位作者 Michel Aoun Aspasia Georgala Angela Loizidou Yassine Lalami Lissandra Dal Lag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年第3期37-60,共24页
Febrile neutropenia(FN)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can also be the reason for delaying or changing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s and generates substantial costs. It has been recogniz... Febrile neutropenia(FN)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can also be the reason for delaying or changing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s and generates substantial costs. 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that empirical administration of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to patients with FN was associated with much improved outcomes; that has become a paradigm of managemen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microorganisms resistant to many antibiotics represents a challenge for the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nd is a reason why antibiotic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is best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G-CSFs).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G-CSF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FN and consequently the complications linked to that condition; more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G-CSF is associated with few complications, most of which are not severe.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not using G-CSF as a prophylaxis of FN is the relatively high cost. If FN occurs, in spite of prophylaxis, empirical therapy with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is mandatory. However it should be adjusted to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s established by reliable predictive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Patients predicted at a low level of risk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can generally be treated with orally administered antibiotics and as out-patients.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hospitalized and treated intravenously.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 onset of FN and beginning of empirical therapy is crucial in those patients. Persisting fever in spite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requires a special diagnostic attention, sinc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s a possible cause for it and might require the use of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er NEUTROPENIA PROPHYLAXIS Algorithm cancer
下载PDF
西黄丸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婷 苏永峰 +1 位作者 王雅琦 董涵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西黄丸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收治的80例晚期恶性肿瘤癌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氯芬... 目的探讨西黄丸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收治的80例晚期恶性肿瘤癌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西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卡氏评分(KP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分(WHOQOL-BREF)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退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KPS、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PS、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癌性发热患者应用西黄丸可获确切退热效果,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均见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晚期 癌性发热 西黄丸 氯芬酸钠
下载PDF
方文岩教授运用“转枢气机”法治疗癌性发热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家宇 方文岩 +1 位作者 王丽娟 黄惠鑫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4期77-79,95,共4页
文章介绍方文岩教授运用“转枢气机”法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经验。方文岩教授认为癌性发热的关键总属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治疗上以疏利少阳、平调厥阴、透邪外达、顾护中州为主,并佐用滋阴、通腑、凉血等法,临床疗效颇为可观。并附验案1... 文章介绍方文岩教授运用“转枢气机”法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经验。方文岩教授认为癌性发热的关键总属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治疗上以疏利少阳、平调厥阴、透邪外达、顾护中州为主,并佐用滋阴、通腑、凉血等法,临床疗效颇为可观。并附验案1则,以助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转枢气机法 名医经验 方文岩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早期发热相关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娜 姜婷婷 邹晓影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热的预测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7 d内体温是否≥38.0...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热的预测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7 d内体温是否≥38.0℃,分为发热组(n=55)及非发热组(n=199),并比较各因素对于术后早期发热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热组中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较高(P=0.030)。发热组术后第1天首次体温及其与基础体温的差值、术后第1天最高体温及其与基础体温的差值和术后第1天平均体温及其与基础体温的差值均高于未发热组(均P<0.05)。发热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数目、手术前后白细胞数目差值及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数目差值均高于未发热组(均P<0.05)。与非发热组比较,发热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占比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大且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两组在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结论吸烟史、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白细胞数目及其变化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及其变化是肺癌术后早期发热的相关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早期发热 体温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晓静 杨婕 +3 位作者 张誉华 李文逸 周立捷 孙韬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基于“肺脾相关”理论,从“培土生金”的释义、脾虚致病的不同机制方面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不同证型的肺癌癌...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癌性发热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基于“肺脾相关”理论,从“培土生金”的释义、脾虚致病的不同机制方面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不同证型的肺癌癌性发热中的选方和用药,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肺癌癌性发热的不同证型均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胃亏虚,气血两伤,内生虚热;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滋生湿热;肺脾失和,气机升降失调,内生阴火;内外合邪,阴分伏热。在治疗上应以“培土生金”为基本大法,根据病性虚实和辨证分型化裁出多种补脾之法,给予肺脾同治、补中培元、健脾化湿、调畅气机等药物。验案中患者为晚期肺癌,化疗后出现癌性发热,结合患者症状,综观脉证,考虑病机为肺病及脾、肺脾两虚,故治以补气健脾、培土生金,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甘温除热,获得较好疗效。[结论]肺癌癌性发热的病机与“肺脾相关”理论相契合,“培土生金”法对该病的诊疗意义重大,临证应根据不同证型和病性特点辨证施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癌性发热 培土生金 肺脾相关 虚则补其母 中医药 理论探讨 验案
下载PDF
1例恶性肿瘤患者抗感染与抗肿瘤治疗的平衡抉择及药学监护
19
作者 王燕婷 张媛媛 +7 位作者 陈怡然 孙捷 朱宇 杨荔艳 吴知桂 申丽君 程敏 李国辉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医生与临床药师共同对恶性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与抗肿瘤治疗平衡抉择与药学监护的关键点。方法报道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主要针对感染性发热与肿瘤性发热的鉴别、抗感染药物选择、抗肿瘤治疗的药学监护等方... 目的探讨医生与临床药师共同对恶性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与抗肿瘤治疗平衡抉择与药学监护的关键点。方法报道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主要针对感染性发热与肿瘤性发热的鉴别、抗感染药物选择、抗肿瘤治疗的药学监护等方面优化治疗。结果在感染性发热与肿瘤性发热的鉴别诊断方面,不同医务人员之间存在较大分歧。经多学科综合权衡后决定优先进行抗肿瘤治疗,临床药师在感染的辅助诊断、抗肿瘤治疗的风险分析以及抗肿瘤治疗的药学监护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促进患者用药安全。结论对于感染相关指标高、感染诊断有分歧并经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发热晚期肿瘤患者,可进行抗肿瘤治疗,但需平衡风险与获益并进行密切监护,临床药师与医生各自发挥专业优势,有助于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发热 肿瘤性发热 卵巢癌 抗感染 化疗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中药癌热宁栓剂治疗癌性发热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0
作者 贾英杰 李小江 +3 位作者 张莹 孙一予 陈军 张蕴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癌热宁栓剂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4例癌性发热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予中药癌热宁栓剂纳肛,对照组以消炎痛栓剂纳肛,7天为1个疗程。停药7天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 目的观察中药癌热宁栓剂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4例癌性发热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予中药癌热宁栓剂纳肛,对照组以消炎痛栓剂纳肛,7天为1个疗程。停药7天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温、临床主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降热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477、t=3·492,P<0·01),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t=4·71,P<0·0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χ2=7·38,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并未见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中药癌热宁治疗癌性发热,退热作用持久而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热宁 栓剂 癌性发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