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山洱海地区蚱总科昆虫(直翅目:蝗亚目)多样性
1
作者 宋鸿 尹志龙 +4 位作者 王训 余红磊 杜壮壮 毛本勇 李淼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通过2020年9月—2023年9月对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蚱总科昆虫进行调查,共获得蚱类昆虫3科12属24种。结合以往有关记录,目前已知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蚱总科昆虫共计4科16属39种。
关键词 蚱类 苍山洱海地区 调查
下载PDF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8
2
作者 毛本勇 杨自忠 +2 位作者 白雪梅 徐吉山 冯建孟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8期49-58,共10页
基于野外调查和标本信息的研究表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蝴蝶10科113属199种(亚种),包括云南省新记录8种;东洋区系成分占优势,达63.8%,广布成分占33.0%,古北成分占4.8%;主要存在3种来源:印中亚界起源、印度或印马亚界起源及古北... 基于野外调查和标本信息的研究表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蝴蝶10科113属199种(亚种),包括云南省新记录8种;东洋区系成分占优势,达63.8%,广布成分占33.0%,古北成分占4.8%;主要存在3种来源:印中亚界起源、印度或印马亚界起源及古北界起源;蝴蝶垂直分布格局表现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利用聚类分析划分出4个生态地理昆虫带:1)干热河谷灌木丛草坡昆虫带(1400~1700m);2)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昆虫带(1800~2 300m);3)中山温性针阔混交林昆虫带(2 400~2900m);4)亚高山寒温性暗针叶林昆虫带(3 000~3 4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区系 分布格局 苍山洱海地区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模式的探索——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立春 周沿海 张文开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2期32-33,共2页
界定了城郊结合部范围,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概念;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选取1989,1996,2003和2010年规划期4个年段,从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实例分析;应用生态学思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界定了城郊结合部范围,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概念;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选取1989,1996,2003和2010年规划期4个年段,从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实例分析;应用生态学思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目标,提出仓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措施并构建了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一般模式以及应用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优化模式 城郊结合部 仓山区
下载PDF
福州市鼓楼区与仓山区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4
作者 杨亮 张文开 江辉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福州市鼓楼区和仓山区为例,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效果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4个方面,选取12个相关指标构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福州市鼓楼区和仓山区为例,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效果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4个方面,选取12个相关指标构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鼓楼区和仓山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量化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鼓楼区和仓山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鼓楼区明显高于仓山区,鼓楼区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果比仓山区高很多。鼓楼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对仓山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针对鼓楼区和仓山区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用地状况,提出了建设性的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以避免土地低效重复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 集约利用 区域对比 鼓楼区 仓山区
下载PDF
山的文化逻辑:苍山与山地人群互构的精神世界
5
作者 杨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141-152,156,共13页
在大理苍山上下,山地人群与苍山不断互构,逐渐在当地文化中形成一个依山而筑的精神世界。人们依其与先辈世代联结、与同代交互往来;“苍山之灵”,通过“生死路”在各村落中的山神庙中得以具象化,带给山地人群永恒的丰产与福泽,构成人与... 在大理苍山上下,山地人群与苍山不断互构,逐渐在当地文化中形成一个依山而筑的精神世界。人们依其与先辈世代联结、与同代交互往来;“苍山之灵”,通过“生死路”在各村落中的山神庙中得以具象化,带给山地人群永恒的丰产与福泽,构成人与山互动的既定秩序,维系地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经由“文明下山”的实践,山地人群建构了与精神世界相契合的文化逻辑。概言之,人们通过对生死观念、山神信仰的实践与苍山不断互动,最终使得山与盆地在人们的精神层面合为一个完整的“他界”。由此,山既可视为连接天地、构造整体空间之轴,也可视为地方社会的秩序之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文化 苍山 山地人群 精神世界
下载PDF
高原山地—湖泊地区雨季地表水补给来源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
6
作者 廖会娟 柴勇 +6 位作者 角媛梅 张华 佘万江 卢瑞涛 沈剑 徐秋娥 贾士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2-1879,共18页
本文旨在解析中国西南高原山地—湖泊地区雨季地表水补给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基于2022年7—8月在洱海流域采集的多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和遥感技术,量化地表水的补给源和比例,并探究水体转化机制。结果表明:(1)洱海... 本文旨在解析中国西南高原山地—湖泊地区雨季地表水补给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基于2022年7—8月在洱海流域采集的多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和遥感技术,量化地表水的补给源和比例,并探究水体转化机制。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雨季降水受蒸发和季风气候等影响,其氢氧同位素值与地下水和地表水相比偏负。地下水δD、δ18O表明,在高海拔及富水性高的区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偏负,d-excess值则表明不同含水岩组的蒸发差异。地表水氢氧同位素值随着水体从入湖河水经过洱海湖水到出湖河水的流动逐渐偏正,其中苍山东坡和南部区域同位素值较北部区域而言更偏正,就苍山东坡而言,其中游地区蒸发作用最为显著。(2)苍山—洱海间地表水补给来源的空间格局显示,地表水对其下游混合水体的贡献率最大。其中降水和地表水在苍山—洱海间各河段的贡献率皆表现为,在出山口以上河段的降水、地表水贡献率小于出山口之后河段;而地下水贡献率反之。(3)沿河流流向,其地形、地质条件、地表覆盖和水汽特征共同影响地表水补给来源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状况好、地表温度高和实际蒸散量多的区域,降水对地表水的补给多;植被覆盖状况较差的区域,地表水的补给较多;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贡献率则取决于含水岩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地表水补给来源 苍山洱海 高原湖泊 遥感技术 贝叶斯混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