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被引量:17
1
作者 木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5,共6页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操"悲壮"诗风的"悲"演化而来。五言诗成熟在曹操诗歌之后,《古诗十九首》是曹操之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 《古诗十九首》 诗形 第一阶段 曹氏父子 清商乐 五言诗 杂言诗 成熟 诗作 建安 婉约 曹丕 诗风 悲壮
下载PDF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之反思——以1959年“替曹操翻案”讨论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希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9,共7页
1959年"替曹操翻案"的大讨论不仅厘清了关于曹操的许多史实,而且推动了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研究。其中,体现唯物史观这一评价总原则的多种具体标准与观念,如历史作用标准、阶级标准和历史主义观念得以综合运用。这不仅丰富了... 1959年"替曹操翻案"的大讨论不仅厘清了关于曹操的许多史实,而且推动了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研究。其中,体现唯物史观这一评价总原则的多种具体标准与观念,如历史作用标准、阶级标准和历史主义观念得以综合运用。这不仅丰富了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而且推动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时,本次讨论冲击、弱化了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这就需要正确看待历史人物评价中的道德评判,及事功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历史人物评价 历史作用 道德标准
下载PDF
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11,共7页
20世纪以来,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近20年来,研究者则主要运用新的理论视角来透视、解读... 20世纪以来,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近20年来,研究者则主要运用新的理论视角来透视、解读曹操形象,这有效地拓展了曹操形象研究的审美空间。不过,回顾百年来的曹操形象研究,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耐人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曹操形象 研究回顾 存在问题
下载PDF
试论曹操的自卑感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战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6,共6页
曹操自卑感的成因及表现有七个方面:1.出人头地的社会风气和由此带来的自我发展的阻力;2.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深深地根植在曹操的心灵之中;3.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成为曹操政治生涯的障碍,使其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4.理想自我和现... 曹操自卑感的成因及表现有七个方面:1.出人头地的社会风气和由此带来的自我发展的阻力;2.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深深地根植在曹操的心灵之中;3.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成为曹操政治生涯的障碍,使其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4.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与自卑感的交织;5.与同时代的世家大族相比,政治地位的低下,同样可以考察曹操的自卑感;6.个人形貌的不足;7.多猜忌和残暴的性格特点是其自卑感的外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自卑感 优越感 心理分析
下载PDF
《三国志》与两晋南朝小说野史曹操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建邦 张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三国志》着力描写曹操的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表现曹操的旷世奇异和济世之才。而两晋南朝的小说野史却毫无讳言曹操缺点,将曹操塑造成一个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人物。两者皆事出有因。
关键词 《三国志》 两晋南朝 小说 野史 曹操形象
下载PDF
浅谈文化遗产的利益相关者——以曹操墓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剑虹 张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本文从曹操墓事件为例,分析了文化遗产管理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其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只有逐步发挥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在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实... 本文从曹操墓事件为例,分析了文化遗产管理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其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只有逐步发挥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在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墓 文化遗产管理 利益相关者
下载PDF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东晋史学家孙盛论曹证实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怀东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奸雄 孙盛 证实 《三国志》
下载PDF
《世说新语》曹操形象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鲁红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9-82,共4页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没有损害曹操其形象,反而表现出对他的偏爱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曹操 英雄 才智 率真
下载PDF
论关羽的辞曹归刘 被引量:1
9
作者 乔凤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三国时期,关羽杀颜良报答曹操后便辞曹归刘,被后世誉为忠义之士。文章从儒家的忠义思想、刘备的待人和关羽的性格特点分析了关羽辞曹归刘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关羽 曹操 刘备 忠义之士 辞曹归刘
下载PDF
论曹操的理想与理想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永俊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随着时势的变化与年岁的增长 ,曹操的理想经历了由郡太守、到征西将军、再到治国平天下贤宰的三个发展阶段。对理想国的描绘与对理想人格的准则 ,展现了曹操理想主义者的性格特点。曹操名义上对汉朝的臣服 。
关键词 理想 理想主义 理想国 理想人格 曹操
下载PDF
1959年前后毛泽东“为曹操翻案”的用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琦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3-54,共2页
1959年前后毛泽东多次公开评价曹操,提出"为曹操翻案",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大讨论,事件超越个人情感认同而上升为一次重大行政决策。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史观的政治信念,决策重新评价曹操,其显性目的是实事求... 1959年前后毛泽东多次公开评价曹操,提出"为曹操翻案",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大讨论,事件超越个人情感认同而上升为一次重大行政决策。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史观的政治信念,决策重新评价曹操,其显性目的是实事求是地为政治家曹操"恢复名誉",隐性目的是毛泽东针对赫鲁晓夫背离唯物史观全盘否定斯大林等一系列错误的不点名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曹操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求才令》释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春新 黄惠贤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曹操在建安后期发布的三道求才令,都是有实际内容的用人教令。建安二十二年令列举了五类人才,其中四类都是曹操实际选拔叙用的对象。建安后期选举拔用人才,是经常性的和制度化的,也是在求才令的指导下进行的。求才令与曹操谋划禅代的活... 曹操在建安后期发布的三道求才令,都是有实际内容的用人教令。建安二十二年令列举了五类人才,其中四类都是曹操实际选拔叙用的对象。建安后期选举拔用人才,是经常性的和制度化的,也是在求才令的指导下进行的。求才令与曹操谋划禅代的活动的关联,只能从宽泛的意义上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用人政策 求才令 嬗代策略
下载PDF
文人乐府的开山祖 建安风骨的顶梁柱——曹操诗歌的文学价值新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光宝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3,7,共4页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领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领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论曹操诗歌对汉乐府的突破及其创作特色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明德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曹操诗歌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其体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内容上的将“小我”之壮志与悲“大我”之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风格上的“慷慨悲凉”。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其精神实质最凸显地体现在这里。具体地说,“曹公古直”,... 曹操诗歌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其体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内容上的将“小我”之壮志与悲“大我”之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风格上的“慷慨悲凉”。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其精神实质最凸显地体现在这里。具体地说,“曹公古直”,其诗绝少华关的辞藻,喜从大处着墨,内涵厚重而气势恢弘,抒发感情往往跌宕起伏,个性色彩极为鲜明。从他开始,乐府诗实实在在地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歌创作 诗歌特色 内容与形式 体式与题材 突破 乐府
下载PDF
河南省安阳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分析
15
作者 田广增 闫人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0,共3页
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使得众多学者对安阳旅游开发充满憧憬,安阳市旅游竞争力是否会因增添了曹操高陵而有突飞猛进的变化。本文通过建立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和特尔非法,对比分析了安阳与周边邻市及省内其它三大古都的旅游竞争力... 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使得众多学者对安阳旅游开发充满憧憬,安阳市旅游竞争力是否会因增添了曹操高陵而有突飞猛进的变化。本文通过建立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和特尔非法,对比分析了安阳与周边邻市及省内其它三大古都的旅游竞争力:整体看来,安阳城市旅游整体竞争力和旅游发展潜力较强;安阳城市旅游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影响安阳市旅游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旅游环境支持力。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和争议对于提高安阳旅游资源知名度帮助很大,其旅游开发会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但安阳市更应抓住这次契机,加大旅游环境支持力各种因素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AHP 评价 曹操高陵 安阳
下载PDF
《孙子兵法》与三国英雄——兼论《孙子兵法》兵经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留柱 《滨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1-27,共7页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孙子兵法》 曹操 诸葛亮 兵经
下载PDF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何以能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17
作者 张建功 寇瑞东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出使东吴,不辱使命,经过多方周旋,最终说服孙权联刘抗曹,集中体现了他非凡的外交、论辩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对我们现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仍有许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诸葛亮 说服孙权 联刘抗曹
下载PDF
论曹操统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18
作者 洪卫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汉末曹操在征服群雄、争取全国统一过程中,文化因素在其统治建立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儒、法文化的利用使曹操有效地稳固了统治,整顿了吏治和扭转了社会风习;对道教等文化的接受和利用不仅使曹操整合了黄巾军、... 汉末曹操在征服群雄、争取全国统一过程中,文化因素在其统治建立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儒、法文化的利用使曹操有效地稳固了统治,整顿了吏治和扭转了社会风习;对道教等文化的接受和利用不仅使曹操整合了黄巾军、臣服了张鲁,也使他以之为代汉的舆论工具;对兵家和形名思想的吸纳利用不仅成就了曹操的军事才能,也使之更为有效地进行国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 曹操 统治
下载PDF
曹操谋略中的统战智慧
19
作者 王华斌 魏宏灿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曹操雄视天下,为完成一统之大业,接受谋臣之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作为统战的工具,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和优势。审时度势,唯才是举,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为己所用。纳贤任智,结成共治天下之集团。总御皇机... 曹操雄视天下,为完成一统之大业,接受谋臣之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作为统战的工具,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和优势。审时度势,唯才是举,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为己所用。纳贤任智,结成共治天下之集团。总御皇机,克成洪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谋略 统战智慧 奉天子以令不臣
下载PDF
论曹操的政治举措、文化品格及其历史影响
20
作者 王永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曹操势力之崛起及其统一北方中国,在于其"德业内举",即施政方针与措施产生的效用。曹操出自寒门,与世家大族的政治观念有异,具体表现为:治军施政尤重法术;重视选举制度改革,用人唯才;倡导节俭,"务以俭率人"。在思... 曹操势力之崛起及其统一北方中国,在于其"德业内举",即施政方针与措施产生的效用。曹操出自寒门,与世家大族的政治观念有异,具体表现为:治军施政尤重法术;重视选举制度改革,用人唯才;倡导节俭,"务以俭率人"。在思想文化上,曹操及其家族主要人物多崇尚"通脱",轻视礼法,大力倡导并致力于文学艺术活动,引领了士风与文化风尚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政治 法术 文化 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