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quilibrium Study for Reactive Extraction of Caproic Acid in Mibk and Xylene
1
作者 Kailas L. Wasewar Diwakar Z. Shende 《Engineering(科研)》 2011年第8期829-835,共7页
The recovery of caproic acid from the aqueous stream is of practical relevance due to its market value and the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e profound success of reactive extraction has been noted in the recov... The recovery of caproic acid from the aqueous stream is of practical relevance due to its market value and the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e profound success of reactive extraction has been noted in the recovery of carboxylic acids from dilute solutions. In present paper, equilibrium of caproic acid with aliquat-336, a quaternary amine compound, in xylene and Methyl Isobutyl Ketone (MIBK) has been studied. Equilibrium parameters such as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loading ratio, degree of extraction and equilibrium complexation constants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data obtained is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and efficient design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caproic acid by reactive ex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oic acid REACTIVE EXTRACTION Aliquat-336 XYLENE MIBK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2
作者 Shuai-Jun Ren Jia-Ting Feng +3 位作者 Ting Xiang Cai-Lian Liao Yu-Ping Zhou Rong-Rong Xua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4期601-611,共11页
BACKGROUND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is a pregnancy-specific liver condition that typically arise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pregnancy.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prominent metabolites of the... BACKGROUND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is a pregnancy-specific liver condition that typically arise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pregnancy.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prominent metabolites of the gut microbiota,have significant connections with various pregnancy complications,and some SCFAs hold potential for treating such complications.However,the metabolic profile of SCFAs in patients with ICP remains unclear.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tabolic profiles and differences in SCFAs present in the maternal and cord blood of patients with ICP and determin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METHODS Maternal serum and cor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both patients with ICP(ICP group)and normal pregnant women(NP group).Targeted metabolomic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CFA levels in these samples.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ternal SCFA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ICP and NP groups.Most SCFAs exhibited a consistent declining trend in cord blood samples from the ICP group,mirroring the pattern seen in maternal serum.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serum SCFAs and cord blood SCFAs[r(Pearson)=0.88,P=7.93e-95].In both maternal serum and cord blood,acetic and caproic acids were identified as key metabolites contribut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CF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1).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multiple SCFAs in maternal blood have excellent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for ICP,with caproic acid exhibiting the highest diagnostic efficacy(area under the curve=0.97).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NP group,significant alte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SCFAs of maternal serum and cord blood in the ICP group,although they displayed distinct patterns of change.Furthermore,the SCFA levels in maternal serum and cord blood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Notably,certain maternal serum SCFAs,specifically caproic and acetic acids,demonstrated excellent diagnostic efficiency for I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Short-chain fatty acids Maternal serum Cord blood caproic acid
下载PDF
己酸菌发酵液酯化合成己酸乙酯的研究
3
作者 廖蓓 殷想想 +5 位作者 陈晖 张彦 李兆飞 李武阳 宋玺 方尚玲 《酿酒科技》 2024年第9期48-52,共5页
己酸乙酯是浓香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其含量的多少决定着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本研究对己酸菌发酵液酯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酯化pH、不同酸调节pH以及乙醇、己酸浓度对己酸菌发酵液中己酸乙酯转化率的影响... 己酸乙酯是浓香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其含量的多少决定着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本研究对己酸菌发酵液酯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酯化pH、不同酸调节pH以及乙醇、己酸浓度对己酸菌发酵液中己酸乙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3~4时己酸乙酯转化率较高,用乳酸调节p H效果最优,增加酯化体系中乙醇、己酸浓度均有利于提高己酸乙酯的转化率;使用己酸含量为18.86 g/L的浓缩己酸菌液,加入30%的无水乙醇,0.15%的酯化酶,用乳酸调节pH至4,34℃酯化24 h,己酸乙酯含量达到8962.99 mg/L,转化率为4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乙酯 浓香型白酒 己酸菌发酵液 酯化酶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会敏 邢新会 +6 位作者 王越 崔磊 王秀本 常强 孙伟 席鲜会 薛正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321,共8页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生成菌(以下简称“己酸菌”)的己酸合成代谢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发酵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全面了解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菌的种类及其己酸合成代谢特征。本综述介绍了目前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已...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生成菌(以下简称“己酸菌”)的己酸合成代谢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发酵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全面了解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己酸菌的种类及其己酸合成代谢特征。本综述介绍了目前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已经分离的己酸菌株的种类多样性、系统进化关系、生理代谢特征、己酸合成代谢机制以及其与己酸菌、非己酸菌之间的协同代谢关系。本文可为理解己酸菌群在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的原位己酸合成代谢规律提供参考,为将来靶向提高己酸菌群在浓香型白酒发酵和生物质转化高附加值己酸工艺中进行己酸合成培养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 己酸菌株 代谢特征 己酸合成机制 己酸菌群 协同代谢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己酸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晋湘宜 胡咏梅 +1 位作者 彭楠 赵述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2,共12页
浓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类型之一,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该物质合成所需的前体己酸主要依靠发酵过程中的己酸菌代谢生成。己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功能研究已成为白酒品质提升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窖泥... 浓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类型之一,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该物质合成所需的前体己酸主要依靠发酵过程中的己酸菌代谢生成。己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功能研究已成为白酒品质提升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窖泥中己酸菌的分离概况,介绍了浓香型白酒发酵系统中常见的3种己酸菌及己酸的合成途径,探讨了pH及底物组成对己酸产量的影响;此外,介绍了微生物群落中其他微生物对己酸菌的影响,以期通过探讨浓香型白酒发酵体系中微生物驱动己酸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浓香型白酒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己酸菌 己酸合成途径 泥窖固态发酵 菌株互作
下载PDF
高粱两步法厌氧发酵产己酸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星成 任志强 +4 位作者 曾波 卫春会 邓杰 谢军 黄治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研究以富含淀粉的高粱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厌氧发酵提高己酸生成效率,即第一步分别接种己酸复合菌液、接种嗜酸乳杆菌TYCA06、添加酿酒酵母制得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第二步将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等3种发酵... 研究以富含淀粉的高粱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厌氧发酵提高己酸生成效率,即第一步分别接种己酸复合菌液、接种嗜酸乳杆菌TYCA06、添加酿酒酵母制得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第二步将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等3种发酵液混合,并接种己酸复合菌液,厌氧发酵制得己酸。研究发现:通过优化丁酸发酵液、乳酸发酵液、乙醇发酵液的发酵工艺,丁酸发酵液中的丁酸、乙酸产量达到20.16 g/L和8.47 g/L,淀粉转化率达到76.02%;乳酸发酵液中的乳酸产量和乳酸产率分别达到11.41 g/L和42.48%;乙醇发酵液中的乙醇产率可达95.06%。继续优化己酸发酵工艺,发现当乙醇发酵液和乳酸发酵液同时作为电子供体时,己酸产量和产率均显著提升,分别达到4.15 g/L和75.2 mg/g,且当乙醇发酵液和乳酸发酵液中乙醇与乳酸添加的质量浓度比为2∶1时,己酸产量和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65 g/L和99.78 mg/g。对己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己酸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发酵过程中和己酸含量呈正相关的微生物有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Pseudoclavibacter。其中Caproiciproducens随着发酵进行不断富集,到发酵后期相对丰度达到37.81%,是己酸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希望研究可为无外源电子供体添加条件下,实现高粱两步法厌氧发酵生产己酸提供理论基础,为拓展高粱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两步法厌氧发酵 己酸 微生物群落 产己酸菌属
下载PDF
厌氧发酵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对己酸巨球菌产酸性能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王泽宇 范红叶 +2 位作者 刘灵秀 柏萌薇 陈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6-1054,共9页
目前有机废弃物在厌氧发酵方面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在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积累硝态氮(NO_(3)^(-)-N)和亚硝态氮(NO_(2)^(-)-N),它们对链延长微生物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尚鲜见报道.为了揭示无机氮污染对厌氧发酵过程可能产生... 目前有机废弃物在厌氧发酵方面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在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积累硝态氮(NO_(3)^(-)-N)和亚硝态氮(NO_(2)^(-)-N),它们对链延长微生物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尚鲜见报道.为了揭示无机氮污染对厌氧发酵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探究了1、3、5 g/L的NO_(3)^(-)-N和NO_(2)^(-)-N对Megasphaera hexanoica(己酸巨球菌)厌氧发酵过程中己酸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3、5 g/L的NO_(3)^(-)-N对菌株的生长代谢特性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而同浓度的NO_(2)^(-)-N则严重抑制了菌株的生长代谢和己酸产生,其中5 g/L的NO_(2)^(-)-N导致菌株最大生长量仅为2.21 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3 g/L,同时菌株的乳酸消耗量和己酸产量也分别从5.9和3.8 g/L降至2.2和1.1 g/L.②进一步的代谢活性实验表明,5 g/L的NO_(2)^(-)-N抑制了碳源氧化〔还原型辅酶Ⅰ产量为6.2 nmol/(mg·protein)〕和能量运输〔电子传递系统活性为0.04 mg/(g·protein·min)〕,且导致了菌株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为92 mU/mL)以及胞外聚合物分泌增加(多糖含量为94 mg/L).③己酸巨球菌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NO_(2)^(-)-N显著降低了链延长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丰度.研究显示,NO_(2)^(-)-N作为厌氧发酵液中的常见污染物,通过抑制己酸巨球菌中链延长相关基因和酶的代谢活性,从而显示出对己酸合成的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 己酸巨球菌(Megasphaera hexanoica) 链延长 己酸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TMT定量蛋白质组学解析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 3B-1生长及己酸代谢机制
8
作者 陈晓松 刘超杰 +3 位作者 郑佳 乔宗伟 罗惠波 邹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的生长及己酸代谢机理,为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一定技术基础。【方法】以R.suwonensis 3B-1为研究对象,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 【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的生长及己酸代谢机理,为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一定技术基础。【方法】以R.suwonensis 3B-1为研究对象,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蛋白组学技术对该菌在好氧与厌氧条件下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进行挖掘,并对鉴定到的DEPs进行亚细胞定位、GO功能富集、KEGG信号通路注释、蛋白相互作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比较组中共鉴定获得810个DEPs,其中上调蛋白423个,下调蛋白387个,亚细胞定位到6个条目上,主要涉及细胞质蛋白,细胞膜蛋白和细胞壁等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肽的生物合成、翻译和肽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和结构分子活性等分子功能;核糖体和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等细胞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810个DEPs注释到113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辅因子生物合成,双组分系统,磷酸戊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以及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苯丙氨酸-tRNA连接酶β亚基和核黄素生物合成蛋白RibD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关联度最高。【结论】厌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中丙酮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表达下调,氨基酸代谢和生物素蛋白连接酶等辅因子相关蛋白表达均呈现下调,表明该菌适合在好氧环境中生长。己酸合成方面,酰基辅酶A硫酯酶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为己酸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前体物质和还原当量,共同促进了己酸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T蛋白质组学 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 己酸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窖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己酸菌代谢产物的初步分析
9
作者 叶光斌 夏尚超 +2 位作者 宗绪岩 林世刚 曾偲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1,共7页
该研究采用多种培养基富集方法和厌氧分离技术,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RNA基因测序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其基本的分类信息,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颤螺旋菌科(Oscillospirace... 该研究采用多种培养基富集方法和厌氧分离技术,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RNA基因测序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其基本的分类信息,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颤螺旋菌科(Oscillospiraceae)己酸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63株细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可将全部菌株鉴定到属,分属于2纲3目8科15属,主要包括梭菌属(Clostridium)、植物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Haloimpatiens、副梭菌属(Paraclostridium)、水原拉梅尔芽孢杆菌属(Rummeliibacillus)、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等。其中,有9株菌与近似菌的序列相似度较低(96.17%~97.70%),可能为潜在的新物种。3株颤螺旋菌科己酸菌均能利用RCM培养基发酵产乙酸、丁酸、己酸;其中Caproicibacterium sp. 20-5D、Caproiciproducens sp. CPB-2和Caproiciproducens sp. YR-4的己酸产量分别为3.84 g/L、1.03 g/L和0.35 g/L,具有较强的产混合酸能力。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获得的功能菌对丰富窖泥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功能微生物的应用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分离 系统发育学分析 己酸菌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己酸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
10
作者 汪江波 朱嘉璐 +5 位作者 荣光玉 金维君 何超 张瑞景 蔡凤娇 徐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究己酸菌微胶囊化及其在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己酸菌微胶囊,通过单因素筛选、Box-Behnkn实验设计和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己酸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结果制备己酸菌微胶囊... 目的探究己酸菌微胶囊化及其在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己酸菌微胶囊,通过单因素筛选、Box-Behnkn实验设计和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己酸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结果制备己酸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71%、氯化钙浓度2.85%、固化时间37 min,此时活菌数达到最高,为2.17×10^(8)个/g。对制备好的己酸菌微胶囊进行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组酒样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为4.20 mg/100 mL,比空白组酒样(0.20 mg/100 mL)提高了20倍。结论本研究酿造的白酒无色透明,酒体谐调,具有窖香风味,浓香风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菌 微胶囊 活菌数 工艺优化 神经网络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atalyst in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for BI organic waste water to adipic acid
11
作者 ZHANG Xiao-juan TANG Li-hua JIA Chang-y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78-80,81,共4页
The influences of kinds and level of catalyst, time of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ibasic acid and apparent yield of adipic acid were researched; the acidic washing waste water (BI waste water) pr... The influences of kinds and level of catalyst, time of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ibasic acid and apparent yield of adipic acid were researched; the acidic washing waste water (BI waste water) producing from the equipment of cyclohexane oxidation by air was as stuff, the component of products by decomposed and oxidat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analysed. It indicated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obalt salt the apparent yield of adipic acid was upto 10%-12% for the total BI waste water after the concentrated BI waste water refluxed for two hours, and then oxidated by nitr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 waste water adipic acid hydrogen peroxide caproic acid (HPOCaP) DECOMPOSITION oxidation
下载PDF
赊店老酒窖池中产己酸菌分离鉴定及产酸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惠芳 张婉莹 +5 位作者 周索 周业皓 谭莹 孙君珂 柯涛 胡凡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窖泥己酸菌是重要的窖泥产酸功能菌,所生成的己酸是生产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气己酸乙酯的主要成分,将其应用于白酒的生产,可提高白酒的香气和质量。本研究从赊店老酒不同窖池的窖泥和黄水中筛选产己酸菌株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硫酸铜显色及... 窖泥己酸菌是重要的窖泥产酸功能菌,所生成的己酸是生产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气己酸乙酯的主要成分,将其应用于白酒的生产,可提高白酒的香气和质量。本研究从赊店老酒不同窖池的窖泥和黄水中筛选产己酸菌株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硫酸铜显色及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初筛从118株菌株中获得了96株可产生己酸和丁酸的菌株,大部分为兼性厌氧型菌株。其中10株高产己酸菌经分子鉴定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拉梅尔芽胞杆菌属(Rummelii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己酸菌拮抗对峙实验结果表明10个菌株之间均无拮抗作用,可以进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乙酸钠浓度从0.5%增加到1.0%时,产物中丁酸和己酸的总酸量最高,超过1.5%时己酸和丁酸的总量反而下降。74%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产总酸量要高于好氧条件下产总酸量,厌氧条件下63%的菌株在30℃时产总酸量高于37℃时的产酸量。5株高产己酸菌在18 d发酵过程中菌浓度随着培养时间而逐渐增加,丁酸在发酵中期达到高峰并逐渐下降,己酸在发酵后期逐渐累积,产量最高达到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己酸菌 分离筛选 分子鉴定 丁酸菌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己酸的基本原理: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鸿志 武文宇 +3 位作者 于子强 赵继华 高明 汪群慧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微生物合成己酸是一种在微生物作用下,利用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开展β氧化逆循环,将短链脂肪酸通过厌氧发酵碳链延长为高价值的六碳己酸的方法.为了提高己酸产量,明确微生物合成己酸过程中还原酶与能量的供给关系、影响因素的最适范围和... 微生物合成己酸是一种在微生物作用下,利用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开展β氧化逆循环,将短链脂肪酸通过厌氧发酵碳链延长为高价值的六碳己酸的方法.为了提高己酸产量,明确微生物合成己酸过程中还原酶与能量的供给关系、影响因素的最适范围和影响机理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乳酸和乙醇为电子供体的碳链延长机理与其中的竞争途径,并探讨了碳链延长中各步骤的还原酶与能量的供给关系;然后讨论了乳酸和乙醇作为电子供体的碳链延长的pH最适范围与顶空气体(CO_(2)、H_(2))的作用机理;最后介绍了生物电化学强化己酸合成的研究,并对今后的应用给予了展望,以期为扩大微生物合成己酸应用范围与提高产率产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 微生物合成 厌氧发酵 生物电化学 电子供体
下载PDF
浓香窖池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薇 李斯琳 +2 位作者 冯小进 李良 董孝元 《酿酒》 CAS 2023年第1期90-92,共3页
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离不开窖泥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本项目利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监测人工窖泥中微生物变化。该窖泥采用优质塘泥培养,通过两轮(各三个排次)的发酵产酒,发现窖泥己酸含量从3.86 g/L下降到1.33 g/L,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 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离不开窖泥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本项目利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监测人工窖泥中微生物变化。该窖泥采用优质塘泥培养,通过两轮(各三个排次)的发酵产酒,发现窖泥己酸含量从3.86 g/L下降到1.33 g/L,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降低60%左右,同时,乳酸乙酯含量升高85%以上;窖泥取样提取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通过Illumina Miseq对16s r 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未发酵窖泥中含有大量的Fimicutes(厚壁菌门)占据优势地位,发酵49 d菌群比例占比较均衡,发酵两轮后菌群比例变化较大,发酵两轮后由于大量的Lactobacillus(耐酸乳酸杆菌)繁殖以及Clostridium(梭菌属)等产己酸微生物含量的降低,抑制了产己酸微生物的生长,导致乳酸大量堆积,窖池pH降低,窖泥板结,碳酸盐等堆积造成窖池老化,可以通过人工老窖泥菌群变化监测判断窖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 己酸乙酯 乳酸乙酯 高通量测序 窖池老化
下载PDF
窖池高产己酸菌营养液的制备及培养条件优化
15
作者 杨将 徐敬征 +6 位作者 张顺和 郝小格 俎晓明 李建军 卢小明 杜铁龙 唐帅 《酿酒科技》 2023年第7期17-21,共5页
从优质老窖泥中分离出高产酸己酸菌,确定影响己酸生成和己酸菌生长的各因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5℃、接种量10%、pH6.5~7.5、容积系数90%,在此条件下制备己酸菌液并与老窖池中过滤的混合菌过滤液按照1∶1的比例混... 从优质老窖泥中分离出高产酸己酸菌,确定影响己酸生成和己酸菌生长的各因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5℃、接种量10%、pH6.5~7.5、容积系数90%,在此条件下制备己酸菌液并与老窖池中过滤的混合菌过滤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培养作为窖池营养液,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营养液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含量为乙醇浓度1.5%,乙酸钠浓度0.25%,硫酸铵浓度0.05%,磷酸氢二钾浓度0.15%,硫酸镁浓度0.01%,经过7 d无氧发酵培养,己酸产量达到5.7 g/L。本研究为窖池养护液的制备及培养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菌 多元菌液 营养液
下载PDF
复合壁材包埋己酸菌制备微胶囊及其在浓香型白酒酯化液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何运 周文川 张玫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125-129,共5页
研究己酸菌多壁材复配包埋固定化方法,将制备的己酸菌微胶囊应用于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发酵生产,提高酯化液中己酸的合成量。采用单纯形质心混料试验设计,探究3种壁材复配使用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抗性糊精0.06 g、β-环糊精0.85 g、... 研究己酸菌多壁材复配包埋固定化方法,将制备的己酸菌微胶囊应用于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发酵生产,提高酯化液中己酸的合成量。采用单纯形质心混料试验设计,探究3种壁材复配使用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抗性糊精0.06 g、β-环糊精0.85 g、海藻酸钠1.09 g进行复配,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对己酸菌液(1%,V/V)进行包埋固定,微胶囊中己酸菌包埋量可达(8.73±0.07)×10^(7) CFU·g^(-1)。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模拟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当发酵时间超过21 d,己酸菌微胶囊表现出比己酸菌液更持久和稳定的己酸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壁材 己酸菌 微胶囊 浓香型白酒 酯化液
下载PDF
窖泥高产己酸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彭兵 祝熙 +7 位作者 李忠奎 张宝年 程伟 陈兴杰 谢国排 杨牢记 黄训端 张部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6,共4页
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己酸菌是重要的功能菌种。该研究从优质窖泥中分离获得了高产己酸菌株,命名为JZZ,该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经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鉴定,属于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通过培养条件考察,该己... 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己酸菌是重要的功能菌种。该研究从优质窖泥中分离获得了高产己酸菌株,命名为JZZ,该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经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鉴定,属于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通过培养条件考察,该己酸菌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装样量90%,培养温度37℃,p H值为6.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菌株JZZ的己酸产量均可达到4.36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己酸菌 分离 鉴定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白酒基酒中己酸、乙酸的近红外快速检测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建学 张卫卫 +6 位作者 韩四海 李璇 李佩艳 杨国迪 杨莹 徐宝成 罗登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1-185,共5页
建立白酒基酒中的己酸、乙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白酒基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光谱数据进行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酒基酒中己酸、乙酸对近红外有特异吸收,最佳预处理方法与最优波段分别为: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一阶导数+矢量... 建立白酒基酒中的己酸、乙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白酒基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光谱数据进行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酒基酒中己酸、乙酸对近红外有特异吸收,最佳预处理方法与最优波段分别为: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光谱;谱区选择6 101.7-5 446 cm^(-1)和11998.9-7 501.7 cm^(-1),6 101.7~5 449.8 cm^(-1)和11 998.9~7 497.9 cm^(-1)。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相结合,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己酸、乙酸校正集样品的化学值与近红外的预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9.73%、97.00%;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差分别为0.90、0.63 mg/100 mL;进一步对己酸、乙酸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己酸和乙酸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9.47%、95.63%,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00、1.73 mg/100 mL。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效果很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满足白酒生产中己酸和乙酸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白酒基酒 己酸 乙酸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相关酵母发酵糟醅产己酸乙酯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涛 姚韬 +4 位作者 李涛 游玲 周瑞平 王松 冯瑞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分装至三角瓶的入窖粮糟中分别接种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122株酵母,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窖内对照,发酵结束后检测糟醅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结果显示,窖内对照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73株酵母可使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高... 在分装至三角瓶的入窖粮糟中分别接种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122株酵母,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窖内对照,发酵结束后检测糟醅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结果显示,窖内对照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73株酵母可使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高于空白对照,其最高的己酸乙酯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58倍和窖内对照的3倍。对8株促进糟醅己酸乙酯生成能力显著(高于窖内对照)的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基于26S rDNA D1/D2区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菌株分属于Debaryomyces hansenii(4株)、Issatchenkia orientalis(2株)、Zygosaccharomyces bailii(1株)、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1株)等4种。研究表明,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能够促进糟醅产己酸乙酯的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酵母菌 己酸乙酯 26S RDNA
下载PDF
添加己酸和盐酸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席兴军 韩鲁佳 +1 位作者 原慎一郎 甘利雅弘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60,共7页
通过测定盐酸、己酸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 p H值、含水率、有机酸含量及组成、干物质消失率、NDF瘤胃降解率、干物质回收率和青贮饲料化学成分 ,研究了盐酸、己酸的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秸秆青... 通过测定盐酸、己酸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 p H值、含水率、有机酸含量及组成、干物质消失率、NDF瘤胃降解率、干物质回收率和青贮饲料化学成分 ,研究了盐酸、己酸的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添加盐酸 ,降低了青贮饲料中乳酸占总酸的比例和干物质回收率 ,并使青贮饲料的细胞壁物质含量显著增加 ,明显降低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质量 ;己酸的添加对青贮饲料质量无显著影响 (P>0 .0 5 ) ;盐酸和己酸的共同处理除了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外 ,还可明显降低青贮饲料中 OB,ADF和 ADL的含量 (P>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青贮饲料质量 盐酸添加剂 己酸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