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蒸腾作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8
1
作者 郭卫华 李波 +1 位作者 张新时 王仁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32-4140,共9页
多年生灌木沙棘和中间锦鸡儿是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重要物种,设计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实验,测量沙棘和中间锦鸡儿蒸腾作用的各种指标,研究其蒸腾特性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同等水分处理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单叶水平上的蒸腾速率高... 多年生灌木沙棘和中间锦鸡儿是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重要物种,设计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实验,测量沙棘和中间锦鸡儿蒸腾作用的各种指标,研究其蒸腾特性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同等水分处理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单叶水平上的蒸腾速率高于沙棘。沙棘和中间锦鸡儿的蒸腾速率日进程在晴天、阴雨天和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夜间蒸腾占全天蒸腾的比例相当大,夜间蒸腾在不同物种之间、不同供水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越干旱的环境比例越大。两种植物气孔阻力的季节变化格局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大体相似。沙棘的昼夜蒸腾节律在各种水分处理条件下都表现出明显的气孔振荡现象,而中间锦鸡儿没有。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阻力是各种水分条件下沙棘和中间锦鸡儿蒸腾作用的共同的限制因子,相对于沙棘,中间锦鸡儿还更多地受到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水分胁迫 沙棘 中间锦鸡儿 蒸腾速率 气孔阻力 气孔震荡
下载PDF
Liquefaction and FTIR analysis of two desert shrubs Salix psammophila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Chen-xia Huang Jin-tia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3期38-42,共5页
In order to exte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shrub liquefac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liquefied desert shrubs, we studied the liquefaction of Salixpsammophila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in the pre... In order to exte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shrub liquefac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liquefied desert shrubs, we studied the liquefaction of Salixpsammophila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in the presence of phenol and used FTIR analysis on unliquefied and liquefied S. psammophila and C. intermed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quefaction effects are enhanced with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catalyst content and liquid ratio. FTIR analysis proved that more 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appeared after S. psammophila and C. intermedia were liquefied in the presence of phenol.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utilization of liquefied S. psammophila and C. intermedi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 shrubs in a new utilization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shrubs Salix psammophila caragana intermedia LIQUEFACTION residue rate FTIR analysis
下载PDF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的大小孢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屠骊珠 马虹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26-133,I007,9,共10页
(1)孢原为单细胞,发生于表皮之下,大孢子排列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2)珠柄、珠被、合点和珠孔端的珠心细胞中具多糖.孢原、造孢、母细胞和四分大孢子阶段近珠孔的珠心细胞中具少量淀粉粒.一旦功能大孢子分化,合点和... (1)孢原为单细胞,发生于表皮之下,大孢子排列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2)珠柄、珠被、合点和珠孔端的珠心细胞中具多糖.孢原、造孢、母细胞和四分大孢子阶段近珠孔的珠心细胞中具少量淀粉粒.一旦功能大孢子分化,合点和珠孔端细胞中多糖增加.从单棱胚囊分化至二核胚囊时,珠孔端细胞中多糖增加;(3)受精前,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周围富含淀粉粒,助细胞解体一个成熟卵中极性明显;(4)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药壁为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5)减数分裂Ⅰ开始,在花粉母细胞之间出现肼胝质壁.一直到四分孢子时全部形成肼胝质壁使与二倍体的药壁隔离.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四分小孢子为四面体型;(6)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为不等分裂,形成一个较小的半球形的生殖细胞和一个较大的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发育中存在暂短的细胞壁,其成分未定.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园形、具三孔沟;(7)孢原和造孢细胞以及相应阶段的药壁细胞中均具可溶性蛋白质,从单棱花粉粒开始,绒毡层细胞中多糖和蛋白质并存.早期小孢子和发育中的小孢子中均具多糖.成熟花粉粒中多糖和蛋白质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 孢子 配子体发育
全文增补中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姗 廖超英 +3 位作者 刘瑞顺 高智辉 多杰吉 徐松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5-651,共7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浸液对生态相关种羊柴(Hedysarum laeve)与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浸液对生态相关种羊柴(Hedysarum laeve)与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幼苗形态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较为敏感,敏感程度为苗干重>苗鲜重>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重;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的抑制效应。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作用;对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促进,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弱,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为较敏感指标;对生理指标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抑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对电导率是最敏感的指标,丙二醛含量指标也较敏感。由此推断,对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黑沙蒿化感物质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羊柴(Hedysarum laeve) 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化感作用
原文传递
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冠层穿透雨的发生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新国 古君龙 +4 位作者 王兴 陈林 王磊 宋乃平 曲文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8,共8页
为进一步认识荒漠草原带状人工中间锦鸡儿林(Caragana intermedia)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水文过程机制,通过对行生和散生中间锦鸡儿冠层穿透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对降水变化响应显著,但是差异不显著。散生和行生中间锦鸡儿穿透... 为进一步认识荒漠草原带状人工中间锦鸡儿林(Caragana intermedia)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水文过程机制,通过对行生和散生中间锦鸡儿冠层穿透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对降水变化响应显著,但是差异不显著。散生和行生中间锦鸡儿穿透雨百分比变化范围分别为25.6%~96.5%(Cv=23%)和25.4%~96.1%(Cv=19%),穿透雨量均值分别为7.55 mm和7.40 mm。穿透雨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都具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但是穿透雨百分比与降水特征参数以幂函数关系为主。(2)冠层下穿透雨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百分比普遍随距灌丛基部距离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旱区"集中出现在散生中间锦鸡儿灌木的基部,向外百分比逐步提高;行生中间锦鸡儿则出现了多个旱区和雨极镶嵌分布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雨 中间锦鸡儿 空间异质性 降水特征 荒漠草原 盐池县
原文传递
柠条平茬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特征及水量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候腾思 沈艳 +2 位作者 马红彬 方鹏 曹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4,共10页
平茬是荒漠草原人工柠条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究柠条平茬方式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量平衡的影响,可为研究区柠条的合理平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宁夏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为对象,设置未平茬(WP)、隔1带平茬1带(G_(1)P_(1))、隔3... 平茬是荒漠草原人工柠条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究柠条平茬方式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量平衡的影响,可为研究区柠条的合理平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宁夏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为对象,设置未平茬(WP)、隔1带平茬1带(G_(1)P_(1))、隔3带平茬3带(G_(3)P_(3))、隔5带平茬5带(G_(5)P_(5))4种平茬方式,分析不同平茬方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平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G_(3)P_(3)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0~200 cm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2)与未种植柠条天然草地相比,WP、G_(1)P_(1)、G_(3)P_(3)和G_(5)P_(5)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其中G_(3)P_(3)处理水分亏缺指数最低,减缓了土壤水分消耗;3)受环境和平茬方式的影响,4种平茬方式植被蒸腾量表现为G_(3)P_(3)<G_(1)P_(1)<G_(5)P_(5)<WP,棵间蒸散量表现为G_(3)P_(3)<G_(1)P_(1)<WP<G_(5)P_(5),G_(3)P_(3)的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最小。基于土壤水分和水量平衡特征方面,G_(3)P_(3)处理更有利于种植柠条林的荒漠草原水分保持和水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 平茬方式 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水量平衡
下载PDF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
7
作者 李清雪 贾志清 +2 位作者 何凌仙子 赵雪彬 羊秀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5 mm、中根:2 mm<直径≤5 mm、细根:直径≤2 mm)N含量和叶片P含量显著增加,细根的P和K含量、枝和中根的K含量显著降低;3个径级根系N含量与细根P和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根和细根的N含量与枝和中根的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根系养分积累量大于地上组分,其占总养分积累量的百分比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7年生人工林达到峰值,N、P和K积累量百分比分别达70%、66%和63%。(3)随着林龄增加,3种养分元素的利用系数降低,循环系数和周转期增加;K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明显大于N和P,周转期明显小于N和P。[结论]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生长过程中将更多的养分分配给根系来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其固氮过程会消耗自身的K和P,其中,K元素的循环速率较快,流动性大。因此,建议对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的管护过程中适当添加K肥和P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 养分 分配 循环 高寒沙地
下载PDF
Biocrust-induced partitioning of soil water between grass and shrub in a desert steppe of Northwest China
8
作者 YANG Xinguo WANG Entian +1 位作者 QU Wenjie WANG L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exotic sand-binding shrub has become a large challenge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We investigated two kinds of shrublands with different BSCs(biological s...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exotic sand-binding shrub has become a large challenge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We investigated two kinds of shrublands with different BSCs(biological soil crusts)cover in desert steppe in Northwest China to characterize the water sources of shrub(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and grass(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by stable 18O isotopic.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shrublands were subject to persistent soil water deficiency from 2012 to 2017,the minimum soil depth with 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15% and SWC(soil water content)<6% was 1.4 m in shrubland with open areas lacking obvious BSC cover,and 0.8 m in shrubland covered by mature BSCs.For C.intermedia,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water sources pointed to the surface soil.Water from BSCs contributed to averages 22.9%and 17.6%of the total for C.intermedia and A.scoparia,respectively.C.intermedia might use more water from BSCs in rainy season than dry season,in contrast to A.scopari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rub(or grass)and soil water by δ^(18)O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nths,which partly verified the potential trends and relations covered by the high variability of the water source at seasonal scale.More fine roots at 0-5 cm soil layer could be found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covered by BSCs(8000 cm/m^(3))than without BSCs(3200 cm/m^(3)),which ensur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surface soil water by C.intermedia.The result implies that even under serious soil water deficiency,C.intermedia can use the surface soil water,leading to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C.intermedia and A.scoparia.Different with the result from BSCs in desert areas,the natural withdrawal of artificial C.intermedia from desert steppe will be a long-term process,and the highly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rubs and grasses also determines that its habitat will be maintained in serious drought state for a lo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steppe biological soil crusts water resource caragana intermedia Artemisia scoparia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琴 王磊 +3 位作者 张雪 潘昱伶 王玥 余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为中间锦鸡儿响应干旱区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6、25、34和46 a 4个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为中间锦鸡儿响应干旱区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6、25、34和46 a 4个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显著高于16、25、34 a(P<0.05),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16、34 a(P<0.05),叶长(LL)、叶宽(LW)、叶片鲜质量(LFW)、叶片干质量(LDW)、叶面积(LA)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出25 a>34 a>16 a>46 a的生长趋势;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为7.57%~46.98%,其中16 a中间锦鸡儿的LFW、LDW、LA和SLA变异系数最高。叶片结构功能性状中,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VB与USA显著低于34 a(P<0.05),与16、25 a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皮气孔密度的变异程度较大,UEH与LE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功能性状较为稳定。[结论]中间锦鸡儿人工林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形成了从生物量快速生产到养分有效保存策略的转变,这也是其通过各个叶片功能性状间相互调节与权衡以更好适应干旱区资源、环境贫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 叶片功能性状 不同种植年限 生存策略
下载PDF
中间锦鸡儿茎水浸提液对荒漠草原10种草本的化感作用
10
作者 辛佳宁 虎雅玲 +1 位作者 徐坤 陈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探究中间锦鸡儿在荒漠草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以及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方法]以中间锦鸡儿茎水浸提液为供试材料,在室内模拟研究其对荒漠草原常见10种植物(苦豆子、针茅、草木樨、胡枝子、沙蒿、沙米、蒙古冰草、蒙农杂交冰草、扁穗... [目的]探究中间锦鸡儿在荒漠草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以及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方法]以中间锦鸡儿茎水浸提液为供试材料,在室内模拟研究其对荒漠草原常见10种植物(苦豆子、针茅、草木樨、胡枝子、沙蒿、沙米、蒙古冰草、蒙农杂交冰草、扁穗冰草、沙生冰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对扁穗冰草种子的相对胚轴干重的抑制作用越强;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对扁穗冰草的相对胚根长抑制作用也越强;浸提液质量浓度在0.05~10.00 mg/mL时对沙生冰草种子相对发芽指数呈促进作用,在5.00~50.00 mg/mL时对扁穗冰草的相对发芽指数呈抑制作用;浸提液质量浓度升高对沙米种子的相对胚轴长有促进作用;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对沙米种子的相对胚轴长促进作用越强。[结论]中间锦鸡儿茎水浸提液对扁穗冰草、沙米、沙蒿、针茅表现出浓度效应,对沙生冰草则表现出低促高抑,对蒙古冰草、蒙农杂交冰草、苦豆子、草木樨则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中间锦鸡儿 水浸提液 草本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平茬对中间锦鸡儿叶形态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刘庆超 郭月峰 +3 位作者 祁伟 何金军 石麟 诺尔金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为探讨不同平茬模式下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叶形态性状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促进中间锦鸡儿恢复生长的最优的平茬高度,以鄂托克旗典型生态脆弱区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10 cm(H1)、15 cm(H2)和20 cm... 为探讨不同平茬模式下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叶形态性状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促进中间锦鸡儿恢复生长的最优的平茬高度,以鄂托克旗典型生态脆弱区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10 cm(H1)、15 cm(H2)和20 cm(H3)平茬高度处理,并以未平茬中间锦鸡儿作为对照(CK),分析平茬对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中各个指标表明,平茬15 cm处理模式均优于其他平茬模式。(2)平茬高度对中间锦鸡儿叶组织化学性状影响显著,且平茬15 cm处理时优于其他平茬模式。(3)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呈现出H2>H1>H3>CK。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叶功能性状基本表现为H2>H1>H3>CK,15 cm平茬高度处理最优,表明鄂托克旗生态交错区中间锦鸡儿应采取15 cm平茬高度处理以提高其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中间锦鸡儿 叶形态性状 叶组织化学性状
下载PDF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施蛟 陈博 +1 位作者 孙智华 胡昌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9-602,共4页
目的 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10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4′ 三羟基 3,3′ 二甲氧基黄酮 ( 1) ,3,5 ,7,8,4′ 五羟基 3′ 甲氧... 目的 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10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4′ 三羟基 3,3′ 二甲氧基黄酮 ( 1) ,3,5 ,7,8,4′ 五羟基 3′ 甲氧基黄酮 ( 2 ) ,槲皮素 ( 3) ,柠檬黄酮醇 ( 4 ) ,槲皮素 3 甲醚 ( 5 ) ,2 (S) 7,3′ ,5′ 三羟基二氢黄酮 ( 6 ) ,5 ,7,3′ ,4′ 四羟基 3,8 二甲氧基黄酮 ( 7) ,紫铆查尔酮 ( 8) ,甘草素 ( 9)和 5 ,7,4′ 三羟基 3,8二甲氧基黄酮 ( 10 )。结论 化合物 6为新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中间锦鸡儿 黄酮 2-(S)-7 3′ 5′-三羟基二氢黄酮
下载PDF
柠条、沙柳根与土及土与土界面摩擦特性 被引量:59
13
作者 邢会文 刘静 +4 位作者 王林和 姚喜军 王成龙 张永亮 周丹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垂直荷载、土体干密度、土体含水率对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以及土-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与土-土界面的剪切特性相似,均服从莫尔-库仑理论;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 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垂直荷载、土体干密度、土体含水率对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以及土-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与土-土界面的剪切特性相似,均服从莫尔-库仑理论;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随着土体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对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和黏聚力的影响与素土相同,三者的摩擦系数随含水率增加逐渐减小,而黏聚力随着含水率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在自然生境下主要根系分布层,柠条、沙柳的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大于土-土界面,尽管根-土界面黏聚力小于土-土界面黏聚力,但是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的增大仍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大于土-土界面,说明根-土结合面抵抗位移的能力大于土-土界面;2种植物相比,柠条根系抵抗根-土分离的能力优于沙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沙柳 根-土界面 摩阻特性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柠条林地水分动态模拟——坡度、坡向、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39
14
作者 贾海坤 刘颖慧 +2 位作者 徐霞 王昆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0-917,共8页
在皇甫川流域,随着林草覆盖度的增加,植被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矛盾.土壤水分的降低影响了植被的生长,甚至导致了部分植被的死亡,因此对土壤水分与植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在皇甫川流域,随着林草覆盖度的增加,植被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矛盾.土壤水分的降低影响了植被的生长,甚至导致了部分植被的死亡,因此对土壤水分与植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有助于合理造林密度的确定.在已有研究及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主要的土壤、植物过程,包括土壤性状、降雨入渗、植物蒸腾、地表蒸发等;模拟了从1971至2000年,30年里各种立地条件(不同盖度、坡向和坡度)下的柠条林地土壤水分、蒸腾和蒸发等的日动态过程.通过比较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了皇甫川流域典型柠条林地土壤水分与植被盖度、坡向和坡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由得到的平地上柠条的适宜密度,同时结合上述关系式,得出了不同坡度、坡向的适宜密度.坡度小于10°时,适宜造林密度对坡度反应敏感,在10°~30°时,适宜盖度对坡度反应不敏感.对于小于10°的坡地,植被建设时要特别注意设计合理的植被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动态 蒸散模拟 模拟模型 柠条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中间锦鸡儿幼苗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3
15
作者 郭卫华 李波 +1 位作者 黄永梅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16-2722,共7页
为探讨未来降水减少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人工栽培主要灌木树种中间锦鸡儿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 ,特设计正常降雨水平、偏旱、干旱和极端干旱 4种水分处理水平 ,进行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水分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土... 为探讨未来降水减少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人工栽培主要灌木树种中间锦鸡儿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 ,特设计正常降雨水平、偏旱、干旱和极端干旱 4种水分处理水平 ,进行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水分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叶片水势。适度的水分胁迫 (干旱环境 )能够提高中间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 ,同时也降低了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随水分胁迫的增强 ,中间锦鸡儿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逐渐从典型的单峰型转变成双峰型 ,出现光合“午睡”现象。根据 Farquhar和 Sharkey提出的判别标准 ,干旱和极端干旱下光合“午睡”的原因分别以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 (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 )为主。中间锦鸡儿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以抵抗干旱 ,是其能够适应干旱环境、历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水分胁迫 中间锦鸡儿 气体交换 水势 资源利用效率 光合“午睡”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土壤与植被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杨新国 赵伟 +2 位作者 陈林 王磊 宋乃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0-594,共5页
为系统认识荒漠草原地区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人工林系统演变的趋势,为老化柠条林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1─2013年间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地区不同林龄柠条林地的连续监测调查数据,总结分析了伴生植被和表层土壤的演变特征。... 为系统认识荒漠草原地区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人工林系统演变的趋势,为老化柠条林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1─2013年间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地区不同林龄柠条林地的连续监测调查数据,总结分析了伴生植被和表层土壤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土壤与植被呈现出明显的异向演变格局,具体表现为早期土壤的相对稳定和植被的快速恢复,以及后期土壤的显著性恢复和植被新的退化。其中表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和黏粉粒含量呈现出平缓而显著的增长,w(SOC)增长35.9%,老龄林w(SOC)平均恢复到4‰,w(黏粉粒)累积增加147.4%,但w(TP)的增幅只有28%。w(TN)、w(C)/w(N)比值、土壤物理稳定性则未出现显著性的阶段性或全局性变化。林间植被的变化较复杂,其中物种数、高度、密度、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在中龄林阶段显著恢复,但之后快速下降,盖度、生物量和均匀度指数则相对稳定。各个指标均值的峰值和出现的林龄阶段分别为:物种数9.46种(中龄林T2)、总盖度31.4%(中老龄林T3)、平均高度9.99cm(T2)、密度184.8 plant·m-2(T2)、生物量82.68 g·m-2(T3)、丰富度指数1.56(T2)、多样性指数1.73(T2)、优势度指数0.76(T2)、均匀度指数0.66(T2)。整体而言,柠条进入荒漠草原退化草地近40年内,表层土壤质量表现出缓慢而明确的正向恢复演变趋势,但是林间植被数量特征和多样性水平恢复趋势并不明确。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系统的演替走向或稳定性的维持,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荒漠草原 土壤 植被 演变
下载PDF
中间锦鸡儿茎叶水浸提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林 杨新国 +1 位作者 李学斌 宋乃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采用改进的水浸提法研究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茎叶水浸提液对玉米、小麦、稷和荞麦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中间锦鸡儿茎叶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受体农作物(小麦、稷、荞麦和玉米)种子的平... 采用改进的水浸提法研究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茎叶水浸提液对玉米、小麦、稷和荞麦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中间锦鸡儿茎叶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受体农作物(小麦、稷、荞麦和玉米)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延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降低。但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有差别,在质量浓度为12.5mg/mL时,除荞麦外,其他3种农作物的种子相对发芽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降幅最高,达到了35.4%,而稷的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则在统计学意义上延长了0.3d,其他3种农作物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与对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麦、稷和荞麦幼苗苗高生长对中间锦鸡儿茎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表现为"剂量抑制"效应,而玉米幼苗根长则表现为"低浓度无影响、高浓度抑制"效应。小麦、稷和荞麦3种农作物的幼苗根长抑制率均大于相应的苗高抑制率。4种农作物对中间锦鸡儿茎叶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荞麦>稷>小麦>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带间距人工柠条林平茬对林间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静静 马红彬 +4 位作者 周瑶 蔡育荣 吴兴旺 宿婷婷 贾希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50,共11页
研究不同带间距柠条林平茬后林间生境的变化对人工柠条中间锦鸡儿的种植和平茬饲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分布的4,6和8m带间距中间锦鸡儿林间草原为对象,于2015年4月对3种带间距柠条林进行齐地平茬,研究不同带间距中间锦鸡儿平茬后... 研究不同带间距柠条林平茬后林间生境的变化对人工柠条中间锦鸡儿的种植和平茬饲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分布的4,6和8m带间距中间锦鸡儿林间草原为对象,于2015年4月对3种带间距柠条林进行齐地平茬,研究不同带间距中间锦鸡儿平茬后林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气温、风速、风蚀量等变化。结果表明,1)8m带间距的林间多年生草本物种比例、植被盖度和密度最高(P<0.05),6和4m间距植被盖度密度接近;3种间距的林间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带间距增加,土壤粉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土壤水分以6m带间距最高,4m带间距最低。3)林间平均气温以4m带间距最高,8m带间距最低,风速大小正好相反;土壤风蚀量呈现6m带间距最高(P<0.05),4和8m带间距最低。4)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粉粒含量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植被盖度呈正相关。研究认为,8m人工中间锦鸡儿林种植间距对林间植被多样性增加、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风蚀减少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中间锦鸡儿 平茬 林间植被土壤 风蚀量
下载PDF
模拟沙地干旱环境研究电场对两种沙生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那日 杨生 +1 位作者 杨体强 包斯琴高娃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intermedia)和沙蒿(ArtemisiasongaricaSchrenk)种子,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试验方法,研究电场处理后这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电场处理缓解了两种植物随干旱程度...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intermedia)和沙蒿(ArtemisiasongaricaSchrenk)种子,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试验方法,研究电场处理后这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电场处理缓解了两种植物随干旱程度加重出现的负效应,不同处理条件,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的影响不同,电场处理能够提高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两种沙生植物生物量干重和鲜重。这些变化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柠条和沙蒿种子的伤害,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处理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植物种子 生物量 沙地 柠条 沙生植物 人工模拟 萌发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柠条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潘军 宋乃平 +4 位作者 吴旭东 杨新国 陈林 曲文杰 翟德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柠条灌丛各部位SOC和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具有统计学上的极显著差异(P<0.01);灌丛各部位SOC、TN含量均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灌丛各部位均表现为内部>边缘>外部;随着柠条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TP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C/N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C/P在灌丛内部和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N/P在灌丛内部和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C/P和N/P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P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T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柠条林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柠条灌丛出现肥岛效应;由于柠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需加强植被与土壤生态系统N/P化学计量特征,土壤N、P养分限制和植被养分适应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灌丛 种植年限 土壤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