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oling rate and Al on MnS formation in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s 被引量:12
1
作者 Meng-long Li Fu-ming Wang +3 位作者 Chang-rong Li Zhan-bing Yang Qing-yong Meng and Su-fen T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89-597,共9页
The effect of Al on the morphology of MnS in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as investigated at three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of 0.24, 0.43, and 200°C·s^-1.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ree t... The effect of Al on the morphology of MnS in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as investigated at three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of 0.24, 0.43, and 200°C·s^-1.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ree types of MnS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phase diagram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crystal growth models. The morphology of MnS is governed by the precipitation mode and the growth conditions. A monotectic reaction and subsequent fast solidification lead to globular Type I MnS. Type II MnS inclusion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 as a result of a eutectic reaction followed by the growth in the Fe matrix. Type III MnS presents a divorced eutectic morphology. At the cooling rate of 0.24°C·s^-1, the precipitation of dispersed Type III MnS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0.044wt% acid-soluble Al(Als), while Type II MnS clusters prefer to form in steels with either 0.034wt% or 0.052wt% Als. At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oling rates of 200°C·s^-1 and 0.43°C·s^-1, the formation of Type I and Type II MnS inclusions is promo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Al is negligible.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are expected to be employed in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 carbon steels cooling rate aluminum content manganese sulfide formation mechanisms
下载PDF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bearing rate of reservoirs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2
作者 ZHAO Xingqi CHEN Jianfa +3 位作者 GUO Wang LIU Gaozhi LIU Fenfen XU Lih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8-405,共8页
With wells Puguang 2 and 6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choosing organic carbon as characterization reservoir carbon(indirectly reflecting the bitumen cont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With wells Puguang 2 and 6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choosing organic carbon as characterization reservoir carbon(indirectly reflecting the bitumen cont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tumen contents and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and calculates the volume of paleo-oil and oil cracked ga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the reservoirs are related to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particle size or structure of rocks,the porosity of the reservoirs varies,furthermore,it will influence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parameters is positive.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organic carbon(TOC)and the contents of reservoir bitumen also appears to be positive.The volume of paleo-oil and cracked gas of the Changxing-Feixian’guan Formation are respectively 495 million tons and 360.4 billion m3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reservoir’s organic carbon.Theref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bearing ra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s can be used to indirectly evaluate reservoir types.Besides,the carbon-bearing rate of the reservoirs also reflects the contents of reservoir bitumen,paleo-oil as well as natural gas.It mak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the types of reservoirs and the amounts of paleo-oil and oil cracked ga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储层特征 普光气田 含炭 有机碳含量 应用 油裂解气 岩性特征
下载PDF
600 MW对冲燃烧锅炉分磨掺烧煤粉燃尽特性的模拟和试验研究
3
作者 彭昭雄 刘兵兵 +2 位作者 范多文 刘磊 刘小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针对亚临界600 MW自然循环对冲燃烧锅炉燃用3种差异性较大的煤种,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分磨配煤掺烧对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对冲锅炉分层燃烧混煤的燃料特性与燃尽率、飞灰含碳量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改善电站锅炉中... 针对亚临界600 MW自然循环对冲燃烧锅炉燃用3种差异性较大的煤种,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分磨配煤掺烧对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对冲锅炉分层燃烧混煤的燃料特性与燃尽率、飞灰含碳量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改善电站锅炉中煤粉燃尽特性的配煤原则。首先设定了3种极端的工况,以优质煤为主分别集中在燃烧器的上、中、下3层燃烧器中进行燃烧;再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发现优质煤在上层燃烧器分布且劣质煤在下层分布时,劣质煤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其在上层高温区充分燃烧,飞灰含碳量低。同时,根据不同工况下各层燃烧器煤粉的热值、挥发分、灰分进行分析,发现热值差异性是影响其燃尽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燃煤电厂实际运行条件,设置了更切合实际的配煤工况,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现场试试验研究,发现各工况下呈现的煤粉总体燃尽特性符合上述规律,飞灰含碳量相比于电厂原始运行工况下降。最后得到配煤原则为:在充分考虑电厂实际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将高热值的煤种向中、上层燃烧器布置,而低热值的煤种向中、下层燃烧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配煤掺烧 煤质 燃尽率 飞灰含碳量
下载PDF
水肥添加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4
作者 巩泽琳 额尔德木图 +4 位作者 苏小港 成蓉蓉 杨鹤明 张晓琳 翟鹏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69,共8页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径,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水肥添加控制试验,动态监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冬小麦(Triticum aes...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径,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水肥添加控制试验,动态监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草田轮作系统中冬小麦阶段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水分添加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28.5%(P<0.05),但肥料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水分添加使土壤含水量提高24.7%,但使土壤温度降低9.7%;肥料添加使土壤温度降低11.0%,使0~10 cm, 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336%,131%。本研究说明水肥添加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土壤质量指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微生物活性,最终影响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冬小麦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土壤呼吸速率 水肥添加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韩潇杰 任志杰 +7 位作者 李双静 田培培 卢素豪 马耕 王丽芳 马冬云 赵亚南 王晨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6-1778,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及300 kg·hm^(-2)(N3),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碳氮含量、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变化,并探寻长期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调控路径。【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呈现大团聚体(>0.25 mm)向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转化的趋势,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碳、氮含量在0—20cm土层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上升,20—4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N0相比,0—20 cm土层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1%—37.2%和19.4%—29.4%;20—40 cm土层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5.3%—32.2%和6.1%—29.3%。长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N0相比,施氮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提高31.6%—62.0%,微团聚体提高8.7%—61.2%,粉黏粒提高14.0%—81.7%。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2.6%—51.0%、25.7%—35.9%和3.2%—9.7%,且均以N3处理最高。在2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7.6%—35.2%、11.7%—24.0%和1.1%—12.9%,且均以N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产量。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188.1%、177.3%和173.2%。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施氮通过改变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结论】综上,长期合理施氮提高了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180 kg·hm^(-2)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土壤团聚体 碳、氮含量 小麦产量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对滩涂盐碱地有机碳损失·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汪帆 彭昊 +3 位作者 李文平 陈超 傅鹏霄 姚宇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3-85,91,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照CK、鸡粪T_(1)、羊粪T_(2)、菌菇渣T_(3)、生物腐植酸T_(4))在等有机碳投入量下滩涂盐碱地中有机碳损失、土壤各类有机质分布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施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照CK、鸡粪T_(1)、羊粪T_(2)、菌菇渣T_(3)、生物腐植酸T_(4))在等有机碳投入量下滩涂盐碱地中有机碳损失、土壤各类有机质分布及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T_(1)、T_(2)、T_(3)、T_(4)有机碳损失率分别为64.52%、58.69%、47.04%和29.56%;未损失部分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虽然T_(3)处理有机碳损失率较低,但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占比低于其他处理。T_(3)、T_(4)能降低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效态汞、砷、镉、铅、铬含量,其中以T_(4)效果最好,T_(1)、T_(2)处理能降低汞、镉、铬有效态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增加有效态砷、有效态铅含量。T_(1)~T_(4)对水稻有效穗、穗粒数有显著提高作用,较对照分别增产10.17%、14.03%、6.65%和24.52%,其中T_(4)能显著增加水稻穗粒数。由此可见,在滩涂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中,生物腐植酸在有机碳损失率、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提高水稻产量方面具有较显著优势,是滩涂盐碱地改良的优良有机物料投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盐碱地 有机碳损失率 有机物料 重金属含量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高含H_(2)S和CO_(2)环境下原油集输管道的腐蚀规律研究
7
作者 张元旦 范启明 高翔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原油中H_(2)S和CO_(2)会对管壁产生腐蚀破坏,研究其腐蚀规律可为现场人员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以长庆油田某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含H_(2)S和CO_(2)原油管道腐蚀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变化对管道腐蚀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场... 原油中H_(2)S和CO_(2)会对管壁产生腐蚀破坏,研究其腐蚀规律可为现场人员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以长庆油田某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含H_(2)S和CO_(2)原油管道腐蚀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变化对管道腐蚀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场管道维护与巡检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入口端、出口端下降段、出口端爬坡段中部管壁的腐蚀情况;当原油H_(2)S和CO_(2)含量较高时,其含量变化对管道沿程腐蚀状况影响很小;随着原油输送流量的增加,管道沿程腐蚀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流体温度在20℃至70℃区间变化对管道沿程腐蚀速率的影响较小,但温度升高至80℃后可有效降低管道的腐蚀速率;原油含水率(体积分数)在10%至70%区间内变化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很小,当原油含水率(体积分数)达到90%后,管道沿程各处腐蚀速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集输管道 硫化氢 二氧化碳 腐蚀速率 流量 温度 含水率
下载PDF
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8
作者 左忠会 刘宪斌 +3 位作者 刘守美 李艳香 马思媛 和银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71-81,共11页
人工草坪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配置景观、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为探究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狗牙根等6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持自然状态和人工去杂2... 人工草坪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配置景观、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为探究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狗牙根等6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持自然状态和人工去杂2个试验处理,连续管理养护5年后采集0~10 cm表层土,测定其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6组数据。结果表明,保持自然状态试验处理中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中上述6组数据均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50.00 g/kg、7.00 g/kg、1.90 g/kg、0.40 g/kg、5.70 g/kg和0.65/cycle;狗牙根草坪上述6组数据均最小。说明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较大,匍匐翦股颖和高羊茅次之,狗牙根最小。同一种试验材料,保持自然状态试验处理的上述6组数据均明显高于人工去杂试验处理的。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对上述6组数据的影响大部分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因此,草坪建设者和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种类草坪草的植物学特性,结合当地气候因子和土壤条件、草坪使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草坪草,以保证草坪质量和提高草坪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其地下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土壤全碳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微生物碳含量 土壤微生物氮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转化率
下载PDF
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养分含量对不同载畜率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婷婷 谭瑶 +1 位作者 王悦骅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1-447,共7页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围封19年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对照(CK)0、轻度放牧(LG)0.91、中度放牧(MG)1.82、重度放牧(HG)2.71羊单位·(hm^(2)·0.5a)^(-1),测定并分析...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围封19年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对照(CK)0、轻度放牧(LG)0.91、中度放牧(MG)1.82、重度放牧(HG)2.71羊单位·(hm^(2)·0.5a)^(-1),测定并分析2021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优势植物及土壤的碳、氮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载畜率的增加降低植物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轻度、中度和重度载畜率显著降低植物碳库氮库。随着载畜率增大,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中度载畜率时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重度载畜率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全碳、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中度和重度载畜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值。表明在荒漠草原,高载畜率会降低植物多样性水平和碳、氮养分归还能力,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的流失,进而造成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降低,有机碳的累积转化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载畜率 土壤养分 碳含量 氮含量
下载PDF
电炉铁水比对供氧量及其利用系数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赵舸 胡砚斌 +1 位作者 王雪明 何赛 《山东冶金》 CAS 2023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高铁水比电炉生产过程中,铁水比是影响电炉供氧量及其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数据分析,发现在终点碳含量在0.049%~0.1%,氧气消耗量及其利用系数与铁水比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高铁水比电炉冶炼制定供氧制度具... 在高铁水比电炉生产过程中,铁水比是影响电炉供氧量及其利用系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数据分析,发现在终点碳含量在0.049%~0.1%,氧气消耗量及其利用系数与铁水比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高铁水比电炉冶炼制定供氧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 高铁水比 电炉供氧 终点碳含量
下载PDF
电转炉钢水过氧化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文浩 彭超 +2 位作者 任燕雄 李波毅 许君诚 《江西冶金》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下同)特钢厂电转炉炼钢钢水过氧化现象(即钢水中碳元素被过分氧化,平衡氧和过饱和氧显著升高)严重,致使冶炼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文中研究了炉衬侵蚀、脱氧合金化、铸坯质量及冶炼操作等因素对钢水过氧...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下同)特钢厂电转炉炼钢钢水过氧化现象(即钢水中碳元素被过分氧化,平衡氧和过饱和氧显著升高)严重,致使冶炼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文中研究了炉衬侵蚀、脱氧合金化、铸坯质量及冶炼操作等因素对钢水过氧化的影响,结合该厂入炉钢铁料、原辅材料、工艺制度及现场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钢水过氧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优化后过氧化钢水所占比例由9.32%降至1.47%;钢水终渣FeO含量由28.14%降至17.32%,钢水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转炉炼钢 终点碳命中率 渣中FeO含量 钢水过氧化
下载PDF
冶炼中低碳锰铁掺入水洗铁的配料计算
12
作者 张送来 《铁合金》 CAS 2023年第6期15-17,22,共4页
介绍了中低碳锰铁冶炼掺入水洗铁的配料计算,并分析水洗铁不同掺入比时合金产品中锰和碳的成分变化情况、锰回收率的变化以及回收水洗铁的经济和环保效益情况,为企业冶炼中低碳锰铁掺入水洗铁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洗铁 锰含量 碳含量 锰回收率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71
13
作者 程堂仁 冯菁 +5 位作者 马钦彦 王玉涛 康峰峰 冯仲科 张彦林 邓向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森林植被的碳库大小,应用干烧法对该地区主要林分类型的13种乔木、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7类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8类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及森林植...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森林植被的碳库大小,应用干烧法对该地区主要林分类型的13种乔木、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7类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8类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及森林植被的储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林分各组分的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锐齿栎、油松、栓皮栎、白桦、红桦、日本落叶松、华山松、云杉、秦岭冷杉、水曲柳、大叶椋子木、五角枫、辽东栎13种乔木树种的器官平均含碳率范围为0.4501~0.5049,14种灌木和10种草本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0.4446和0.3270,7类林分枯落物平均含碳率为0.4221。该地区8类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范围为0.4676~0.4976;小陇山林区森林植被层平均储碳密度为39.4254t hm^-2,总碳储量为13.3579Tg。8类林分总碳储量分配中,乔木层占98.07%±0.73%,灌木层占1.38%±0.43%,草本层占0.17%±0.08%,枯落物层占0.37%±0.37%。甘肃小陇山8类林分乔木层的平均储碳密度值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储碳密度的一些估计值基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碳库分配 含碳率 储碳密度 碳储量 干烧法
下载PDF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被引量:112
14
作者 马钦彦 陈遐林 +5 位作者 王娟 蔺琛 康峰峰 曹文强 马志波 李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00,共5页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475 0、白桦 0 51 2 5、山杨 0 4880、椴树 0 476 4、油松 0 51 0 5、侧柏 0 50 1 0、华北落叶松 0 51 5 8、红皮云杉 0 51 1 8,1 0种灌木 0 489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 ,辽东栎 0 476 1、白桦 0 50 0 8、山杨0 485 9、油松 0 50 3 0、侧柏 0 50 5 3、华北落叶松 0 50 97、红皮云杉 0 51 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 49%~ 6 32 %之间 ;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 2 1 5 %~ 7 48%之间 .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 1 6 %~ 3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森林类型 建群种 含碳率分析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生物量及其碳库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堂仁 冯菁 +3 位作者 马钦彦 冯仲科 康峰峰 张彦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09-215,共7页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根据513块标准地和178株标准木资料分析,建立了锐齿栎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应用干烧法对锐齿栎林下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根据513块标准地和178株标准木资料分析,建立了锐齿栎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应用干烧法对锐齿栎林下14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林分的枯落物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该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估算了锐齿栎林的碳库大小.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林分生物量为84.047 2 t/hm2;锐齿栎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0.465 3,其林分的乔木层平均含碳率为0.467 6;小陇山锐齿栎林的现存碳贮量为39.222 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含碳率 碳库 锐齿栎 小陇山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群落乔木层的碳密度 被引量:17
16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2 位作者 王得祥 尚廉斌 赵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4,共2页
为精确估计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群落乔木层的碳储量,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OC-VTH-2000A型TOC分析仪测定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山松(Pinus armand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 为精确估计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群落乔木层的碳储量,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OC-VTH-2000A型TOC分析仪测定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山松(Pinus armand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干、皮、枝、叶、根的含碳率,结合已建立的乔木不同器官生物量模型,计算了不同树种各器官的碳储量和乔木层的碳密度,分析了不同含碳率下各树种各器官碳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各器官含碳率明显不同;在相同生物量下,以实测含碳率、0.45和0.50作为植物的平均含碳率计算的油松的干、皮、枝、叶、根,锐齿栎的枝,华北落叶松的皮、枝、叶、根的碳储量有显著差异;油松群落乔木层碳密度为6.594 M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火地塘林区 油松林 含碳率 碳密度
下载PDF
滇西北香格里拉森林4个建群种的含碳率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金亮 王小花 +5 位作者 岳彩荣 程峰 徐天蜀 程鹏飞 王雪梅 高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3-619,共7页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组成树种的含碳率是研究森林植被碳储量2个关键因子,对其测定可为估算区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提供依据。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滇西北香格里拉县4主要树种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树种不同林龄不同器官...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组成树种的含碳率是研究森林植被碳储量2个关键因子,对其测定可为估算区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提供依据。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滇西北香格里拉县4主要树种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树种不同林龄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树种中,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的林分平均含碳率最大达到51.48%,其次是高山松Pinus densata 51.31%,冷杉Abies georgei 50.79%,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的含碳率最小为48.71%,通过统计检验,4树种之间的含碳率差异显著;同一树种不同林龄之间的含碳率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变化较小,均未超过3%;不管是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还是同一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含碳率都存在差异,但含碳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均未超过6%;针叶树种平均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率 森林类型 器官 林龄 香格里拉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碳储量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琴飞 郑威 +3 位作者 黄小荣 刘秀 申文辉 何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总生物量方程表达式分别为W_t=a+bD^2、W_t=a+bDBH、W_t=a+bD^2H,且这些生物量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全植株的含碳比率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448、0.440、0.428,但不同红树植物不同组分的含碳比率存在一定差异,如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指标;(3)红树植物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桐花树(33.88 t/hm^2)>白骨壤(10.36 t/hm^2)>秋茄(3.72 t/hm^2),各组分的碳储量为树干>树根>多年生枝>树桩>树叶>幼枝>花果,地下与地上碳储量之比分别为0.27、0.22和0.42;(4)桐花树、白骨壤、秋茄3种红树林湿地的总碳储量分别为79.14、62.09、43.49 t/hm^2,其中红树林土壤碳储量高于红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碳储量 含碳比率 生物量 回归方程
下载PDF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乔木树种含碳率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维 张晓丽 马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4-218,共5页
应用湿烧法对鹫峰主要乔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资料对林分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各器官生物量的权重来计算森林类型林分平均含碳率的值与每个树种各器官含碳率的算术平均值具... 应用湿烧法对鹫峰主要乔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资料对林分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各器官生物量的权重来计算森林类型林分平均含碳率的值与每个树种各器官含碳率的算术平均值具有差异,5种林分类型的地上部分的含碳率分别为:侧柏0.509 6,油松0.516 1,槲栎0.474 9,刺槐0.475 5,栓皮栎0.480 3;针叶树种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种内各组分变异系数在2.44%~5.30%之间,组分含碳率的种间变异系数在3.84%~6.22%之间,变动幅度较小;不同立地条件的同一树种含碳率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鹫峰 乔木树种 含碳率
下载PDF
基于灌木林碳储量估算的植被含碳率取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江生 乌日古玛拉 +3 位作者 周梅 赵鹏武 战甜 张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02-2208,共7页
利用内蒙古东部3种灌木各器官含碳率的实测数据,探讨评估灌木林碳储量的含碳率取值问题。结果表明,1)各灌木林叶、枝和根的生物量分别占树种生物量的10%~20%、40%~60%和30%~40%,表明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1/2左右,而根系生物量占1/3左右。2... 利用内蒙古东部3种灌木各器官含碳率的实测数据,探讨评估灌木林碳储量的含碳率取值问题。结果表明,1)各灌木林叶、枝和根的生物量分别占树种生物量的10%~20%、40%~60%和30%~40%,表明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1/2左右,而根系生物量占1/3左右。2)天然山杏(Prunus sibirica)、人工山杏、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虎榛子(Ostryopsis decne)的叶、枝、根含碳率的范围分别为0.428 7~0.456 7、0.445 9~0.462 8、0.397 3~0.431 3g C·g^(-1),根的含碳率均与地上器官含碳率差异较大,叶和枝含碳率之间的差异较小。3)当天然山杏、人工山杏、虎榛子和人工柠条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含碳率分别取值0.45和0.42时,其地上碳密度分别为1.370 7、1.167 7、198.873 0和2.157 3t·hm^(-2),根系碳密度分别为0.941 6、0.401 5、100.908 8和0.721 1t·hm^(-2),与实测碳密度相比,其相对误差均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含碳率 器官 兴安盟 生物量 碳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