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Palladium Supported on Ferric Oxide Nano-catalysts for Carbon Monoxide Oxidation in Low Temperature 被引量:3
1
作者 Fagen Wang Yan Xu +1 位作者 Kunfeng Zhao Dannong 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233-241,共9页
Catalytic property of Pd/Fe2O3 catalysts on carbon monoxide(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oth the as-prepared and H2-pretreated Pd/Fe2O3 catalysts show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n CO... Catalytic property of Pd/Fe2O3 catalysts on carbon monoxide(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oth the as-prepared and H2-pretreated Pd/Fe2O3 catalysts show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n CO oxidation. The CO was completely converted at 333 K for the as-prepared sample,whereas at 313 K for H2-pretreated Pd/Fe2O3-573 catalys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Pd/Fe2O3 catalyst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is may be due to the increased crystallinity of the support and decreased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Progressiv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s during long-time rea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carbonat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that inhibits CO activation or intermediat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Fe2O3 carbon monoxide Catalytic oxidation low temperature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CO oxidation over Pt-group-metal catalysts at low temperatures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坚 王晓东 张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5-1813,共9页
CO oxidation is probably the most studied reaction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This reac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with the discovery of nanogold catalysts,which are active at low temperatures(at or below room temper... CO oxidation is probably the most studied reaction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This reac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with the discovery of nanogold catalysts,which are active at low temperatures(at or below room temperature).Au catalysts are the benchmark for judging the activities of other metals in CO oxidation.Pt-group metals(PGMs) that give comparable performance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In this mini-review,we summarize the advances in various PGM(Pt,Pd,Ir,Rh,Ru)catalysts that have high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arising from reducible supports or the presence of OH species.The effects of the size of the metal spec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metal and the reducible support are cover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promotional role in 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onoxide oxidation GOLD Platinum group metal low temperature Size effect INTERFACE
下载PDF
Synthesis of P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eO_2 nanotubes for 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被引量:5
3
作者 吴静谧 曾亮 +3 位作者 程党国 陈丰秋 詹晓力 巩金龙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共8页
Developing efficient supported Pd catalyst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catalytic mechanism in CO oxidation are challenging research topic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nthesis of P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 Developing efficient supported Pd catalyst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catalytic mechanism in CO oxidation are challenging research topic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nthesis of P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eO2 nanotubes via an alcohol reduction method.The effect of the support morphology on the catalytic reaction was explored.Subsequently,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toward CO oxidation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sorption,X-ray diffrac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CO-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talyst of Pd on CeO2 nanotubes exhibits excellent activity in 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due to its large surface area,the high dispersion of Pd species,the mesoporous and tubular structure of the CeO2-nanotube support,the abundant Ce3+,formation of Pd–O–Ce bonding,and enhanced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ium oxide nanotube Palladium nanoparticle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carbon monoxide oxidation low temperature
下载PDF
Al_(x)/HKUST-1 prepared by synthetic exchange as catalyst for reduction of NO by CO at low temperature 被引量:1
4
作者 Li ZHANG Jia-xiang ZHENG +6 位作者 Chao ZHANG Yu-si WANG Jing ZENG Han-bing HE Tie-chui YUAN Yi-hong QIN Ya-jie ZH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Al_(x)/HKUST-1(x=1/24,1/12,1/6,1/3),one of the bimetallic copper-based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e synthetic exchange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 Al_(x)/HKUST-1(x=1/24,1/12,1/6,1/3),one of the bimetallic copper-based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e synthetic exchange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pecific surface area(BET),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infrared spectra(IR),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H_(2)-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H_(2)-TPR).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l_(x)/HKUST-1 maintained the octahedral morphology of its precursor(HKUST-1).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catalytic reduction ability of HKUST-1 skeleton were improved by doping aluminum(Al^(3+)).Al_(1/12)/HKUST-1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among all samples,with a nitric oxide(NO)conversion rate of 100%at 210℃(50℃lower than that of HKUST-1).The valence kind of Al,Cu,and O in Al_(1/12)/HKUST-1 did not change after the catalytic reaction,but the contents of Al,Cu,and O in different forms changed significantly.The catalytic process of the Al_(x)/HKUST-1 followed a Langmuir-Hinshelwood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based organic framework aluminium doping synthetic exchange denitr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carbon monoxide
下载PDF
贵金属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代欣 任德志 +3 位作者 郭律 朱敬芳 于飞 常仕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0-1067,共8页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氧化碳(CO)作为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控制对象。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抗中毒抗性能,是CO催化氧化处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氧化碳(CO)作为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控制对象。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抗中毒抗性能,是CO催化氧化处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基于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围绕Pt、Pd、Au、Ag、Rh贵金属催化剂的贵金属调控技术和载体可控技术进行综述,总结了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的性能优化策略和发展方向,为开发高性能的CO氧化催化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氧化 贵金属催化剂 低温催化 负载技术
下载PDF
一氧化碳变换冷凝液系统异常现象及对策
6
作者 刘保涛 孙素敏 +1 位作者 邓文刚 王文斌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2-44,48,共4页
介绍了一氧化碳变换冷凝液系统工艺,针对高、低温冷凝液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冷凝液闪蒸槽压力低、高温冷凝液泵温度高、低温冷凝液汽提塔液泛、压力点及汽提气分离器液位计管道结晶堵塞和变换冷凝液系统腐蚀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 介绍了一氧化碳变换冷凝液系统工艺,针对高、低温冷凝液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冷凝液闪蒸槽压力低、高温冷凝液泵温度高、低温冷凝液汽提塔液泛、压力点及汽提气分离器液位计管道结晶堵塞和变换冷凝液系统腐蚀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在冷凝液闪蒸槽增加氮气管线、增加高温冷凝液泵机封水换热器、减少洗氨塔锅炉给水量、增加伴热管线和直喷蒸汽、使用加厚耐腐蚀管道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一氧化碳变换冷凝液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变换 高温冷凝液 低温冷凝液 液泛 结晶堵塞 腐蚀
下载PDF
不同CuO/CeO_2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反应 被引量:23
7
作者 郑修成 张晓丽 +3 位作者 王淑荣 于丽华 王向宇 吴世华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分别用热解硝酸铈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物性的CeO2粉体和相应的CuO/CeO2催化剂,并用XRD,HRTEM和TP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反-色谱装置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CeO2的物性(形貌、粒度大小及分布等).相同... 分别用热解硝酸铈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物性的CeO2粉体和相应的CuO/CeO2催化剂,并用XRD,HRTEM和TP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反-色谱装置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CeO2的物性(形貌、粒度大小及分布等).相同条件下,不同物性的CeO2载体上CuO的负载情况不同,500℃热解获得的CeO2载体上非晶态CuO负载量最高,相应的CuO/CeO2催化剂活性也较高.非晶态CuO一部分进入CeO2晶格,另一部分高度分散于CeO2表面上.焙烧温度较低时(≤600℃),催化剂活性受焙烧温度的影响较小,而高温(800℃)焙烧后,催化剂则因载体粒度增大和CuO烧结团聚等因素导致催化活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铜 负载型催化剂 物性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下载PDF
钴钼基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催化反应工艺 被引量:14
8
作者 连奕新 杨意泉 方维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57,共11页
介绍了国内外CO变换催化剂的发展及其在不同变换工艺中的应用,阐述了Co-M o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硫化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中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低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两段低温变换和全程低温变换4种代表性的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效节能... 介绍了国内外CO变换催化剂的发展及其在不同变换工艺中的应用,阐述了Co-M o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硫化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中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低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两段低温变换和全程低温变换4种代表性的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效节能型的全程低温变换工艺将是变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发适应全程低温变换工艺的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Co-M o基变换催化剂及其预硫化技术是今后的主要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钴钼基催化剂 全程低温变换 一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高分散Au/TiO_2低温CO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世华 黄唯平 +3 位作者 张守民 魏伟 张淑红 郑修成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含量的高分散Au/TiO2 催化剂 .XRD和TEM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金含量的增加 ,金颗粒度增大 ,但直径都在 1 8~ 3 5nm范围内 .XPS研究表明金处于金属态 .Au/TiO2 在低温下就显示出较高的CO氧化活性 ,32 3... 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含量的高分散Au/TiO2 催化剂 .XRD和TEM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金含量的增加 ,金颗粒度增大 ,但直径都在 1 8~ 3 5nm范围内 .XPS研究表明金处于金属态 .Au/TiO2 在低温下就显示出较高的CO氧化活性 ,32 3K时CO的转化率可达到 10 0 % .金颗粒度为 1 8nm的Au/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二氧化钛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B_(117)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中温变换的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波 张青瑞 +3 位作者 曹长青 刘新鹏 张洪全 陈开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常压、533~673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市售B117型低铬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不同数学模型所表示的速率方程及其动力学参数,并得知双曲函数速率方程中所含的常数A实际上是温度... 在常压、533~673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市售B117型低铬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不同数学模型所表示的速率方程及其动力学参数,并得知双曲函数速率方程中所含的常数A实际上是温度和转化率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催化剂 一氧化碳 变换反应
下载PDF
基于CO浓度的煤低温氧化动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涛 王德明 +2 位作者 雷丹 辛海会 戚绪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分阶段特性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煤样在不同温度时氧化产生CO的浓度,研究发现CO浓度与温度呈多项式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煤氧反应函数模型;按照动力学分析积分法...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分阶段特性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煤样在不同温度时氧化产生CO的浓度,研究发现CO浓度与温度呈多项式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煤氧反应函数模型;按照动力学分析积分法分段进行拟合发现,测试煤样在30~80℃不具有线性关系,拟合效果很差;在80~200℃的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拟合效果很好。研究结果表明: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在临界温度点前后不仅其动力学参数有差异,且只用一个反应函数模型可能不能充分解释其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拟合 函数模型 低温氧化 一氧化碳 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Au/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苏继新 张慎平 +2 位作者 马丽媛 屈文 张明博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9-845,共7页
以SBA-15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纳米Au催化剂,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Au在载体表面状态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样品催化CO氧化性能.以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 以SBA-15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纳米Au催化剂,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Au在载体表面状态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样品催化CO氧化性能.以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还原焙烧处理后的Au/SBA-15催化剂热稳定性较好,Au在SBA-15孔道表面呈高分散状态,样品在CO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活性和高温稳定性,同时具有优异的抗烧结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分子筛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循环稳定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CoO_x/CeO_2催化剂上的CO低温氧化反应(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建军 张平 +4 位作者 唐幸福 张保才 刘俊龙 徐奕德 申文杰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7-939,共3页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Ox/CeO2催化剂,并分别在干燥和含有水汽的原料气中进行了CO的氧化反应.结果发现,CoOx/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CO低温氧化活性和抗水性.在干燥的原料气中和196 K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转化率可连...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Ox/CeO2催化剂,并分别在干燥和含有水汽的原料气中进行了CO的氧化反应.结果发现,CoOx/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CO低温氧化活性和抗水性.在干燥的原料气中和196 K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转化率可连续400 min以上保持在99 %;当温度升高到298 K反应2 400 min后,CO的转化率可达到94 %.而当反应气中含有3 .1 %的水汽时,在383 K下反应2 400 min后, CO的转化率仍可保持在7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钻 氧化铈 一氧化碳 氧化 低温
下载PDF
α-MnO_2负载纳米Au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CO和苯的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叶青 霍飞飞 +3 位作者 闫立娜 王娟 程水源 康天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72-2880,共9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0-7(对应的A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所...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0-7(对应的A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其对CO和苯的催化氧化性能.XRD结果表明,负载Au对α-MnO2载体结构影响不大,随Au含量的增加,Au颗粒明显增大.N2-吸附/脱附和TEM结果表明,Au的加入对xAu/α-MnO2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结构性能影响较小,表明Au分布在α-MnO2载体表面,未阻塞其孔道.XPS结果表明,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xAu/α-MnO2中的O2-/(O22-或O-)、Mn4+/Mn3+和Au3+/Au0的摩尔比在增加,表明其晶格氧、Mn4+和Au3+的浓度在增加.由于贵金属的溢氢作用,Au明显促进xAu/α-MnO2氧化还原能力,其中3Au/α-MnO2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性.负载Au明显影响xAu/α-MnO2样品的催化活性,xAu/α-MnO2的催化性能与Au的分散性、氧化还原性能及表面氧物种的种类密切相关,其中3Au/α-MnO2显示出最佳活性,其催化氧化CO的T90=80°C,苯的T90=20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nO2负载Au催化剂 低温还原性 相互作用 CO氧化 苯催化燃烧
下载PDF
CuO-ZnO-ZrO_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低温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丽萍 詹俊荣 +4 位作者 张荣 孙蕴婕 李建龙 吴向阳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6-107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及对比样品CuO-ZnO,通过XRD、BET、XPS、H2-TIR、H2-TPR等表征,考察了ZrO2的添加对CuO-ZnO-Zr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与CuO-ZnO相比较,CuO-ZnO-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及对比样品CuO-ZnO,通过XRD、BET、XPS、H2-TIR、H2-TPR等表征,考察了ZrO2的添加对CuO-ZnO-Zr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与CuO-ZnO相比较,CuO-ZnO-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CuO和ZnO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表面Cu粒子含量增多、还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表明ZrO2的添加有利于提高CuO分散度,存在更多与ZnO相互作用的CuO微粒。TPR的还原动力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ZrO2对CuO还原性能的促进作用。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CuO-ZnO-ZrO2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并且还原温度对该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影响显著,在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表现出较优的CO催化氧化性能。在50℃、3 MPa的反应条件下,CuO-ZnO-ZrO2催化剂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连续反应1 500 min,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CO氧化 CuO—ZnO—ZrO2 CuO—ZnO 还原性能 液相丙烯 催化技术
下载PDF
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小毛 罗来涛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2-25,共4页
综述了贵金属 (Au、Pd、Pt)与非贵金属催化剂 (Co、Cu氧化物 )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 ;阐述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细菌还原法、光沉积法、沉积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渍法等 )、制备条件 (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 综述了贵金属 (Au、Pd、Pt)与非贵金属催化剂 (Co、Cu氧化物 )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 ;阐述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细菌还原法、光沉积法、沉积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渍法等 )、制备条件 (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沉淀剂种类等 )及载体种类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沸石 )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寻找一种活性、稳定性好且价廉的催化剂 ,以及通过助剂、载体的选择降低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含量 ,提高非贵金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制备铈锆固溶体在CO低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志强 毛东森 +1 位作者 朱慧琳 卢冠忠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7-1000,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并分别结合室温老化、常规加热回流和微波辅助加热回流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了铈锆固溶体Ce0.6Zr0.4O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CuO/Ce0.6Zr0.4O2催化剂.采用N2吸附、X射线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Ce0.6Zr0.4O2载体和CuO/... 采用共沉淀法并分别结合室温老化、常规加热回流和微波辅助加热回流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了铈锆固溶体Ce0.6Zr0.4O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CuO/Ce0.6Zr0.4O2催化剂.采用N2吸附、X射线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Ce0.6Zr0.4O2载体和CuO/Ce0.6Zr0.4O2催化剂的织构特性和可还原性进行了表征,另外还考察了CuO/Ce0.6Zr0.4O2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加热回流处理方法制备的Ce0.6Zr0.4O2载体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70.8m2/g)和孔容(0.408cm3/g),以其为载体所制备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其CuO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低温可还原性,在CO低温氧化反应中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锆固溶体 微波 加热回流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氧化铜催化剂
下载PDF
Co_3O_4/CeO_2的氧化还原性能及反应条件对其CO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建军 朱锡 申文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3O4/CeO2催化剂。运用XRD、BET和TPR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钴铈比及焙烧温度对钴铈复合氧化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在干、湿条件下进行了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的Co3O4相比,在不同比例的Co3O4...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3O4/CeO2催化剂。运用XRD、BET和TPR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钴铈比及焙烧温度对钴铈复合氧化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在干、湿条件下进行了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的Co3O4相比,在不同比例的Co3O4/CeO2均经723 K焙烧的各种催化剂中,钴铈原子比为9∶1的复合氧化物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说明适当比例铈的添加能使Co3O4具有较小的粒径。此氧化物经538 K温度焙烧制得的钴铈比为9∶1的复合氧化物中Co3O4平均粒径为7.2 nm,BET比表面积为167.6 m2/g。经TPR考察发现其具有最优的氧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钴 氧化铈 一氧化碳 低温 氧化
下载PDF
CuO-ZnO-ZrO_2催化剂低温深度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的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叶丽萍 李帅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9-1383,139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还原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并且还原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脱除性能。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在50℃、3.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能良好。CO2杂质的引入降低了CuO-ZnO-ZrO2催化剂对CO的脱除深度,表明CO2气氛对CO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深度脱除 CuO-ZnO-ZrO2 CO 液相丙烯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下载PDF
低温燃烧模式生物柴油发动机CO和HC的排放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浩月 ASSANIS Dennis 黄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低温燃烧试验,研究了生物柴油对一氧化碳(CO)和碳氢(HC)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两种排放产物与基本燃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排放在大的当量比下主要与当量比相关,在中低当量比下与最高平均燃烧温度相关...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低温燃烧试验,研究了生物柴油对一氧化碳(CO)和碳氢(HC)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两种排放产物与基本燃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排放在大的当量比下主要与当量比相关,在中低当量比下与最高平均燃烧温度相关.HC排放主要与滞燃期和最高平均燃烧温度相关.生物柴油和柴油CO和HC排放的差别主要取决于以上燃烧参数.生物柴油的CO排放与柴油相当,HC排放比柴油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低温燃烧 一氧化碳 碳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