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 被引量:16
1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2 位作者 回允中 薛卫成 虞幸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年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占良性畸胎瘤的1.4%,其中鳞癌变7例(7/11),腺癌变3例(3/11),卵巢...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年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占良性畸胎瘤的1.4%,其中鳞癌变7例(7/11),腺癌变3例(3/11),卵巢甲状腺肿恶变1例(1/11)。5年平均生存率80%,Ⅰ期为100%,Ⅱ~Ⅲ期为0。结论:卵巢囊性畸胎瘤囊壁厚度大于1cm时,可疑恶变,应送冰冻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加用化疗或放疗;早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病理学 畸胎癌 腺癌 鳞状上皮癌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武忠 伍海军 +5 位作者 廖遇平 戴幼艺 刘海峰 张静 卢景琛 朱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 (NPC)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992~ 1 994年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随访 5年以上的 1 1 5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 (经病理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 (NPC)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992~ 1 994年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随访 5年以上的 1 1 5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 (经病理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Survivin的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 8.7%。Survivin的表达活性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放疗敏感性、3年和 5年生存率及复发倾向有密切关系。结论 Survivin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趋势、生存率及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倩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基因表达 SURVIVIN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那加 邹万忠 +1 位作者 方志伟 张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在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9例骨的小细胞肿瘤 [其中尤因肉瘤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EW/PNET瘤 ) 2 2例、小细胞骨肉瘤 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 3例和恶性淋巴瘤 8例 ],观...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在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9例骨的小细胞肿瘤 [其中尤因肉瘤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EW/PNET瘤 ) 2 2例、小细胞骨肉瘤 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 3例和恶性淋巴瘤 8例 ],观察其病理形态并作免疫组化分析 ,所用抗体为O13、NSE、S 10 0、Actin和LCA。结果 :EW /PNET瘤 2 0 / 2 2例为O13阳性。NSE :EW /PNET瘤 16 / 2 2例和 1例骨肉瘤阳性。 7例EW /PNET瘤、1例骨肉瘤及 3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均有S 10 0阳性。所有恶性淋巴瘤的LCA均为阳性。骨肉瘤均见骨样基质 ,间叶性软骨肉瘤可见分化较好的软骨岛。结论 :O13的染色对于EW /PNET瘤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分析 诊断
下载PDF
Suivivin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娜 孙克巍 +3 位作者 辛丁 滕博 孙常岭 刘依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N2法对76例LSCC及20例喉声带息肉组织进行染色,检测Survivin、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喉癌临床特...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N2法对76例LSCC及20例喉声带息肉组织进行染色,检测Survivin、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喉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Survivin、PCNA基因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5%(46/76)和76.3%(58/76),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织阳性表达率(P〈0.05)。②晚期(Ⅱ~Ⅲ期)、组织学分级2~3级和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Survivin、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5)。③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者,PCNA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PCNA的异常表达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LSCC的增殖状况,两者临床上可作为LSCC病理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淋巴转移 SURVIVIN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砂粒体在甲状腺癌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官青 吴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甲状腺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并且随着高频超声、细针穿刺、PET-CT等诊断技术的发展,甲状腺微癌检出率有所提高,近十年来甲状腺癌发病人数有急剧上升的趋势。砂粒体作为乳头状肿瘤中的特殊病理结构,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微小钙... 甲状腺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并且随着高频超声、细针穿刺、PET-CT等诊断技术的发展,甲状腺微癌检出率有所提高,近十年来甲状腺癌发病人数有急剧上升的趋势。砂粒体作为乳头状肿瘤中的特殊病理结构,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微小钙化,对于甲状腺癌,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病理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其本质及形成机制对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砂粒体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以及砂粒体形成机制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粒体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钙化 细胞学 病理学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167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平 吕坤章 +3 位作者 王春友 陈道达 陈振勇 陈万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 1)术前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 76 .9% ( 97/ 12 6 ) ;( 2 )术前或术中诊断为甲癌的患者共 12 1例 ,首次手术病理发现癌肿由患... 目的 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 1)术前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 76 .9% ( 97/ 12 6 ) ;( 2 )术前或术中诊断为甲癌的患者共 12 1例 ,首次手术病理发现癌肿由患侧蔓延侵袭到峡部和对侧的有 5例。 5 7例获随访 ,仅 2例分别在术后 2年及 3年复发。 3例分别在术后 6~ 10个月死亡 ;( 3)因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再次手术占再次手术总数的 87.5 % ( 4 2 / 48) ,病理发现腺残留癌占 45 .2 % ( 19/ 42 ) ,患侧淋巴结残留癌占 19.0 % ( 8/ 42 )。 30例获随访 ,无复发。结论  ( 1)术前应重视细胞学诊断 ;( 2 )分化型甲状腺癌一般做患侧叶、峡部切除加对侧叶大部切除并清扫患侧肿大淋巴结 ;( 3)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再次手术时应主要针对残叶及同侧淋巴结。若第一次切除范围足够 ,亦可随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外科治疗 甲状腺肿瘤 诊断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磷酸化STAT3和p53基因在表皮肿瘤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蔡绥勍 陈丽荣 +2 位作者 王海军 姚丽芳 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探讨 stat3磷酸化 (P- stat3)和 p5 3基因表达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 30例、基底细胞癌 (BCC)、皮肤脂溢性角化 (SK)和正常皮肤各 2 0例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细胞中 P- stat3和 p5 3蛋白的... 目的 :探讨 stat3磷酸化 (P- stat3)和 p5 3基因表达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 30例、基底细胞癌 (BCC)、皮肤脂溢性角化 (SK)和正常皮肤各 2 0例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细胞中 P- stat3和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皮肤和皮肤 SK相比 ,P- stat3在皮肤 SCC、BCC中呈明显的上调表达 (P<0 .0 0 1) ,皮肤 SCC中 P- stat3的表达强度又明显地高于 BCC(P<0 .0 5 ) ;2 P- stat3在皮肤 S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P<0 .0 5 )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 (P<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无关。 3正常皮肤和皮肤 SK无 p5 3的表达 ,皮肤 SCC和 BCC中 p5 3表达明显上调 (P<0 .0 0 1) ,且在皮肤 SCC中 P5 3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P<0 .0 5 )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无关 ,与肿瘤是否位于暴露部位有关 (P<0 .0 5 )。4皮肤 SCC中 ,P- stat3和 p5 3的阳性表达强度具有正相关性 ,rs=0 .6 41,P<0 .0 5。结论 :1P- stat3级联分子的表达异常可能在表皮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 stat3的过度活化可能与皮肤 SCC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3p5 3基因可能与 stat3共同参与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病理学 基底细胞 磷状细胞 基因 P53 star3
下载PDF
MMP-2和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济安 许敬尧 +2 位作者 李怡宁 李松英 应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腺体组织,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MMP-2及E-C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黏...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腺体组织,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MMP-2及E-C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CD在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全部呈保留表达,而在46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E-CD明显呈异常表达(保留表达18/46,39.1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要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E-CD异常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随着TNM分期指数增高,MMP-2表达增强,E-CD的表达减弱。结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MP-2和E-CD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钙黏着糖蛋白类/分析 预后 肿瘤转移 涎腺 黏液表皮样/病理学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宇琨 范学工 邱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肝细胞癌 (HC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PCR ELISA )检测HCC、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血PBMC和HCC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肝细胞癌 (HC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PCR ELISA )检测HCC、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血PBMC和HCC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HCC患者的血PBMC和癌组织分别为 1.2 9± 0 .68和 1.40± 0 .88,取端粒酶活性 >0 .7为阳性标准 ,则HCC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的 2 8例全部为PBMC阳性表达 ,两者有显著一致性 (Kappa =1,P <0 .0 0 1)。血PBMC端粒酶活性在肝脏良性肿瘤组为 0 .65± 0 .3 2 ,慢性肝病组为 0 .43± 0 .2 3 ,正常对照组为 0 .3 8± 0 .14 ,均显著低于HCC组 (分别P <0 .0 1,<0 .0 0 1,<0 .0 0 1)。HCC中 ,在血清AFP高表达 (>2 0 0 μg/L )的18例中PBMC端粒酶活性全部为阳性 (10 0 % ) ,在血清AFP低表达 (<2 0 0 μg/L )的 12例中有 83 .3 % (10 /12 )PBMC端粒酶活性为阳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且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AFP (18/3 0 ,60 % ,P <0 .0 1)。结论 HCC患者的血PBMC端粒酶活性可准确反映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检测血PBMC端粒酶活性可能是一种灵敏、微创的早期诊断肝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诊断 肝细胞/病理学 端粒酶/血液
下载PDF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曹志宇 杨波 董立国 朱志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输注 动脉内 乳腺肿瘤/病理学 导管/药物疗法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杰 田勇泉 +1 位作者 邢晓为 肖建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鳞癌病人(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26例)的喉癌组织、癌旁组织(离切缘0.3~0.5cm)和远离切缘(〉2cm)的相对正常喉组织中Survivin的...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鳞癌病人(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26例)的喉癌组织、癌旁组织(离切缘0.3~0.5cm)和远离切缘(〉2cm)的相对正常喉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强表达率62.5%,在近癌切缘的癌旁组织弱表达率为34.6%,在远离癌切缘的相对正常喉组织Survivin弱表达率为10.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Survivin基因在喉鳞癌组织中强表达,但在癌旁黏膜中阳性表达可随着离癌灶越远,表达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喉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偏理学
下载PDF
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平滑肌分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亚洲 孙靖中 +1 位作者 马榕 张维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 ,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 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 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 (距癌肿边缘 5cm以上 )为对照 ,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 目的 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 ,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 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 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 (距癌肿边缘 5cm以上 )为对照 ,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 无癌区域乳腺组织和原位癌间质无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现象 ,5 5 .5 %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 SMA阳性表达 (P <0 .0 5 ) ;68.3 % ( 2 8/ 41)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出现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2 6.3 % ,P <0 .0 5 ) ;组织学Ⅱ ,Ⅲ级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 2 6/ 3 9)明显多于组织学Ⅰ级 ( 7/ 2 1,P <0 .0 5 )。结论 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 ,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旁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成纤维细胞/病理学 平滑 导管/病理学
下载PDF
NF-κ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帅 王志明 +3 位作者 吕新生 李劲东 周乐杜 李新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NF-κB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 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 2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κ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定位。结果NF-κB基因在肝癌组... 目的探讨NF-κB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 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 2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κ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定位。结果NF-κB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显著性增高(P<0.0 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蛋白在肝癌细胞胞浆和胞核中均有表达,而在癌旁肝细胞中仅在胞浆中有表达。结论NF-κB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NF-κB表达定位在癌细胞和癌旁肝细胞中的差异,提示NF-κB活化后,进入胞核,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促进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肝细胞/病理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天保 盛茂鑫 +1 位作者 付华群 杨爱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LSAB )法对 30例PHCC和 2 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LSAB )法对 30例PHCC和 2 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表达、MVD在P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在PHCC中 ,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VEGF表达、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VEGF表达、MVD在大肿瘤 (直径 >5cm )与小肿瘤 (直径≤ 5cm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VEGF的表达与MVD相关。结论 PHCC组织中的VEGF表达、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PHCC发生、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为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肿瘤转移 血液供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
下载PDF
稳定表达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尧 郑启昌 +1 位作者 胡青钢 胡文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将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长期表达mfn2的肝癌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基因重组构建mfn2真核表达质粒pEGFPmfn2,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经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将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长期表达mfn2的肝癌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基因重组构建mfn2真核表达质粒pEGFPmfn2,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经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30d细胞mfn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表达真核质粒pEGFPmfn2;(2)成功将质粒pEGFPmfn2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并获得阳性细胞克隆;(3)经脂质体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可较稳定表达mfn2。结论成功地建立稳定表达mfn2的肝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mfn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基因 转染 线粒体基因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那加 李竞贤 +2 位作者 柳萍 沈雪群 李俊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53-354,360,共3页
目的:对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科学的病理学分类。方法:对2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行临床、病理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与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将22个病例分为4组:(1)Ewing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9例(骨内Ewing瘤3冽、骨外者... 目的:对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科学的病理学分类。方法:对2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行临床、病理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与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将22个病例分为4组:(1)Ewing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9例(骨内Ewing瘤3冽、骨外者1例,Askin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和神经内分泌癌2例);(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8例;(3)结外恶性淋巴瘤3例;(4)腹腔内硬化性小圆细胞瘤和小细胞恶性间皮瘤各1例。结论:小细胞肿瘤的种类繁多,对其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同时辅以多种特殊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细胞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宝龙 顾方六 +4 位作者 刘德祥 宓培苏 晋伟 孔祥田 邓方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48例肾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48例肾癌组织增殖指数为35.79,对照组为2.23,两组间经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48例肾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48例肾癌组织增殖指数为35.79,对照组为2.23,两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01)。48例肾癌组织凋亡指数为1.21,对照组为0.16,两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且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而增高。48例肾癌组织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0.035)明显低于对照组(0.13),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并随肿瘤分级的增加,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逐渐减小。结论: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处于抑制状态,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病理学 增殖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国华 钟秀君 +1 位作者 丁伟 周建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6-181,192,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和17例肺良性病变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半定量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蛋白的表达,并测两者相关性。结果: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癌组织中mRNA相对含量为0.689±0.245、0.506±0.246、0.693±0.248,对应癌旁组织为0.338±0.157、0.482±0.238、0.351±0.184,Glut1和HIF-1α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Glut3、HIF-1α在癌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为0.582±0.247、0.551±0.251、0.525±0.246,癌旁组织为0.288±0.151、0.436±0.224、0.261±0.135,在肺良性病变中为0.291±0.142、0.402±0.206、0.271±0.176,Glut1和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和HIF-1α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期明显高于和期(P<0.05),且HIF-1α的表达与Glut1明显相关(r=0.854,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lut1和HIF-1α存在高表达,其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且Glut1和HIF-1α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葡萄糖转运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IGF-Ⅰ R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敏坚 董爱强 +3 位作者 马志原 程海峰 钱建芳 范军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目的:评价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类受体(IGF-Ⅰ R)表达的阻断效应,和IGF-Ⅰ R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应用U6启动子,介导DNA... 目的:评价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类受体(IGF-Ⅰ R)表达的阻断效应,和IGF-Ⅰ R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应用U6启动子,介导DNA模板转录生成短发夹样RNA(shRNA),并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株,从而产生IGF-Ⅰ R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GF-Ⅰ R表达的改变;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等,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DDP半数致死量(IC50)的变化。结果:IGF-Ⅰ 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抑制率高达89.8%),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滞留于G0期的比例上升;DDP对肿瘤细胞24h、48h、72h的IC50均明显减少,IGF-Ⅰ R siRNA1组DDP作用72h的IC50为0.92 mg/L,明显低于control-siRNA组的3.77mg/L,0.5mg/L DDP联合IGF-Ⅰ R siRNA1作用48h后,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32.1%,明显高于control-siRNA组的18.9%,细胞凋亡率从27.8%上升至44.2%。结论:运用RNAi技术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IGF-Ⅰ R的表达,使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化疗敏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类受体 RNA干扰 化疗敏感性 凋亡
下载PDF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毅 孟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治的 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 1例 ,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治的 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 1例 ,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 1例 ,乳腺癌根治术 6例 ,改良根治术 4例。 11例获随访 1~ 15年。随访期间行腋下肿块切除和加行单纯乳房切除的 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 2 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 ;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 3年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 ,于再次术后 4年死于肺转移 ;其余患者仍存活 ,其中已生存 3年以上 2例 ,5年以上 2例 ,10年以上 4例。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 ,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 ,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 ,本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诊断 导管/诊断 乳腺肿瘤/病理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